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殿下放心,有臣在南京万无一失。”俞大猷说道。
他必须按照计划,竖起雍王大旗,并派人以雍王的名义接触魏国公,做到雍王还在这里的假象。
“殿下,戚小将军,已经到太平府,饮马长江,与水师接上头了。”吴凤仪得到消息之后,立即来向朱厚煌汇报。
朱厚煌大笑道:“如此孤也放心了。”
朱厚煌说走就走。他偷偷的离开了南京城下,在镇江城下稍稍停留,再次停留的时候,就是在定海中卫所了。
大明沿海的所有岛屿都在雍军水师的手中好一阵子了。
雍军的水师强势,也很好封锁消息,数万大军都在这个大岛之中,雍军水师四处巡查,将这座岛围着水榭不通。
“拜见殿下。”吴明带着身后的将领向朱厚煌拜倒。
朱厚煌说道:“诸位请起。”
吴明所带的都是雍军在南洋最后的军队,可以说东雍在南洋的兵力为之一空。黄士龙没有在这里,不过是刘老刀在这里负责。
为了保密,基本上在陆地上出现过的士卒,都不会抽调过来,至少在事先准备上,从来不让他们插手。
汪直此刻到处奔波在江南各地。
南京城下放崩法虽然没有点火,但是已经准备好了,不过,能不能成功,连汪直本人都没有太多的信心。
无他,南京城也太坚固了。
南京城墙下面的根基,并不是垒土夯实,而是大块大块的条石。放置火药的地方,只能在这些大块条石下面。虽然汪直尽可能多的填充火药,但是这些火药对这些南京城墙有多大的影响,他自己也说不准。
大明所有城墙,大部分都是夯土城墙,也就是用版筑法,用木板将泥土约束在一起,然后用重力夯实,似乎还要经过什么蒸煮之类的。
而南京城墙内部虽然还是夯土,但是两边都有包砖,甚至在关键的地方,都是条石累积在一起的,坚固非常,即便是在抗日战争之中,南京城墙还是守将的屏障之一,在中华门一带,就反复争夺过。
可见这南京城墙的坚固。
南京城墙如此,北京城墙比南京城墙只强不弱。南北两京,可以说是大明最鼎盛时期的国力证明。
绝对不是容易放崩的。
不过,汪直现在忙的,不是放崩的事情了。
朱厚煌要做的大事,两万从南洋调过来的生力军,根本不够,至于要多少兵力,朱厚煌只能说多多益善。
所以汪直都在统合兵马,等北方的消息一确定,江南抽调出来的精锐军队就会一起出发,在海上汇合。
考虑到从江南到北京陆地上的速度,哪怕是运河的速度,也未必能及得上海运,所以真正出发的时候,也就不怕他们知道了。
正如之前所说的,情报的时限性。即便他们那个时候传出消息,也没有用处了。
不过,这个时候杨慎也来了。
一来,雍国的重心都在大明,几乎将南洋的兵力,人力,物力,抽调一空了。连新编练的土司军队,也抽调出来了,被派向了琼州前线,并不是要土司这一点兵力,毕竟这些土司打仗的本事,从来不被雍国看在眼里,而是不想在后方空虚的时候,唯独这些土司有动兵的实力。
所以正好派上前线。
杨慎即便在后方也没有什么好坐镇的了。
二来,对于回到北京复仇,是杨慎的执念所寄,他不知道多少次午夜梦回,回到京师手刃仇人,又怎么要放过如此好的机会啊?
所以,杨慎一定要来的。
杨慎不在乎,何文渊抢夺自己的权力,也没有支持福建,浙江,南直隶部分的政务的意思,一心扑到了北上事务上的。
杨慎的到来,大大减轻来了朱厚煌的事务。
这一段时间之内,雍军的版图扩大了一倍有余。很多事务都千头万绪,必须朱厚煌来处理,虽然何文渊虽然能给朱厚煌分担了不少,但是朱厚煌毕竟不能完全信任何文渊。
杨慎来的正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朱厚煌先能做的只有等待了。
“殿下,”吴庸之说道:“北京已经传开消息,伪帝已经召集张永,张永纠集宣大,辽东共五万大军,已经南下,此刻已经在通州上船了。顺着运河南下,十日之内大概能进入南直隶地界。”
吴凤仪不能跟着朱厚煌。
不为别的,吴凤仪一直在朱厚煌身边,几乎上是朱厚煌的影子,哪里有朱厚煌,哪里就有吴凤仪。
这一次朱厚煌隐藏行踪,所以就让吴凤仪在南京城下。伪装朱厚煌还在南京城下的样子。
吴凤仪不来,情报的事情,吴凤仪就派出自己的儿子,吴庸之。
吴凤仪年纪也渐渐大了,再说有爵位在身,也有学习退下来,学戚景通去经营自己家的封地,将位置让出来。
当然,吴凤仪没有想将绣衣卫的位置世袭罔顾一直都是吴家,不过,他还是愿意让吴庸之在朱厚煌身边混一个脸熟的。
这也是学习戚景通。
在吴凤仪看来,戚景通利用自己的腿瘸的优势,让自己的儿子一直在雍王的身边冒头,最后还真起了作用。戚继光有现在的地位,与戚景通的铺垫密不可分。
朱厚煌听了吴庸之的话,说道:“传令下去,大军出发。”
早已准备好的大军队,都开始上船了。
不过,最开始上船的并不是朱厚煌身边的军队,而是在江南各地的军队,他们先出发,在定海与朱厚煌汇合,四五万大军,几乎将福建,浙江的驻军抽调了大半,而且都是有战斗力的大军,是雍军的骨干。
大军开拔,根本没有什么保密可言。雍军这么一动,凡是聪明人都能猜到雍王到底想干什么。无数消息从四面八方扩散开来,锦衣卫仅有的骨干都跳了出来,疯狂的向北京传递消息。
让吴凤仪有了用武之地。
吴凤仪对于自己不能跟随朱厚煌攻克北京,本身就有一点不舒服,这个时候这些锦衣卫正好成为来了吴凤仪的出气筒。
吴凤仪对这些人毫不留情,宁可杀错,不可放过。江南一片腥风血雨。但是这些江南世家却老老实实的的,不敢有丝毫妄动,没有一点因为雍军兵力空虚,而钻空子的想法。
他们在等消息。
第九百章影响()
第九百章
影响
北京的成败,关系着天下士绅的选择。
一旦朱厚煌在北京城下站不住脚跟,各地士绅都会用行动表示自己对嘉靖皇帝的效忠之情。
当然,如果朱厚煌一战下北京,他们定然会表现出对新皇的拥戴之中。
不过,消息传播也是受地理因素的影响。
观望的江南士绅他们先得到消息。
然后就是南京城中。
魏国公与雍王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好几轮了。魏国公觉得非常不顺利,双方秘密来往了好几次,就是不给准话。魏国公明显感受到了雍王在拖延时间。
魏国公与郑如瑾商议来商议去,都没有想到为什么雍军在拖延时间。
而且十几天以来,雍军根本没有正经攻过一次成,都是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者。雍军在福建征召了大量的民夫,这些民夫所做的就是拼命的打造攻城器械。
城外林立的攻城器械给了城中很大的压力。不过,北方传开的消息,也让魏国公有了一些底气。
边军南下,已经过了淮安。
边军大名,整个大明谁不之地啊?
大明真正能打的都在边军之中,是一个孩子都知道的事实,即便雍军看上去很能打的,但与边军相比,很多人并不觉得雍军,能打过边军。
甚至连魏国公本人也动摇起来了。
不过,雍军大举出海的消息一传过来,魏国公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郑如瑾就已经猜到了什么怎么一回事了,连忙解释给魏国公听。
魏国公脸色苍白说道:“也就是南京一直是一个靶子而已?”
“恐怕是这样的。”郑如瑾说道:“雍军方面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我们夺得南京城。”
魏国公的脸色苍白的不能再苍白了。
他并不在乎被雍军耍了,但是他在乎雍军对他的态度。雍军根本无视魏国公府善意,如此说来。是不是来自上层,也就是雍王对魏国公的态度。
徐鹏举即便是草包,也不愿意魏国公府百余年来的辉煌,在他手中失却。
徐鹏举咬着牙说道:“既然,雍王如此无视我等,我一定要雍王看到魏国公府的实力。”
因为只有展示过实力,才能得到重视。
“老爷,老爷。”一个魏国公老仆役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扑通一声扑倒在地说道:“金川门兵变,雍军已经入城了。”
“什么?”魏国公徐鹏举大吃一惊,就好像是一盆凉水当头浇下来,顿时什么勇气都没有了,重重的瘫软到椅子之上。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大人,”郑如瑾说道:“当今之计,不管大人想战,想和,都必须立即决断,否则时间一长,大人连决断的资格都没有了。”
被郑如瑾这么一提醒,魏国公徐鹏举好像一下子清醒过来,说道:“对对,立即派人去找雍军犒师。传令全城向雍军投降。”
徐鹏举的所有勇气,不过是说上一句狠话而已。多的几乎一点也没有了。
有谷大用的帮助之下,雍军在俞大猷的率领之下,顺利的攻入南京,攻下南京之后,俞大猷立即下决定,在大军扫荡南京的同时,派出一支偏师顺着运河北上,向扬州而来。
此刻张永也得到了消息。
一时间进退维谷。
嘉靖命令他南下平叛。没有命令不能回军。而且即便是回军恐怕也来不及了。但是要他继续南下。张永也是明白人。南船北马,以他北方强兵,度过长江,本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以张永原本的意思,不过想屯兵江北,徐徐图之,在他想来南京固若金汤,一时半会儿,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情况的变化,会如此的距离。他现在分明是南下,南下不了,北上,却没有北京的命令。
或许别人,不会在乎所谓的命令,只会事急从权,但是张永不得不多想一点。当初张永为嘉靖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嘉靖怎么对待他的。
如果不是这一场乱子,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他这样无令回师,会不会成为自己的罪名。
而不进不退,屯兵当地,更是慢性自杀。
“张公公,谷公公派密使过来。”一个跟着张永时间很长小太监低声说道。
张永与谷大用当年也有龌龊,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圈子里面的人。张永低声说道:“将人拉过来,不要外人知道。”
嘉靖也不是多相信张永的,所以张永身边的人之中,也有很多嘉靖的人,不,准确的来说,并不是嘉靖的人,而是陆炳的人。
不过,一会功夫,一个小太监被带进了张永船舱之中。
“说吧。”张永说道:“谷大用有什么事情?”
小太监说道:“谷公公有一封书信呈上来。”
张永接过书信,张永打开之后,浏览一遍,说道:“谷公公没有别的话要交代?”
小太监说道:“谷公公说道,张公公什么都明白,不用小的多说。”
这封书信上,谷大用根本没有说别的,只是劝张永持重决断,不要轻易下决定,剩下的都是为张永分析情况。先说雍军的优势,然后说嘉靖的劣势。还说了杨慎的情况,示意张永不用去担心当初正德去世后纷争。
虽然书信上是这么说。但是张永还是不敢轻易下决定。
首先,张永并认为朱厚煌真的对张永没有任何芥蒂,朱厚煌能任用杨慎,不一定能任用张永。
因为张永知道,杨慎与张永不一样。
杨慎是文官,也是首辅家的公子,就算是不用杨慎与朱厚煌之前种种关系,所以杨慎对雍王有用。甚至是有大用。
但是张永不一样了,张永有什么能力是雍王不可或缺的,张永的统率能力在雍王那边并不算什么。
而且之前如果不张永,雍王早就成为陛下了,即便朱厚煌为了博得一个大度的名声,不计较张永之前的事情,也不过是将张永挂起来而已。
这并不是张永所想的结果,有的人经历过失去权力之后,会看淡权力,但是有得人经过如此之后,会越发抓住权力不放。
张永就是那一个抓住权力不放的人。他才不愿意失去权力。
所以他不想投奔雍王。
不过,现在的情况实在不明朗。张永也没有为嘉靖效忠到死的心思,所以谷大用算是摸准了张永的心思。
张永心中暗道:“我有几万大军在手,即便是局势再怎么变化,不管是谁上位,都必须重视我的存在。所以巩固兵权,也算是好办法。”
张永说道:“你走吧。”
小太监说道:“公公可有什么话,让我带给谷公公。”
张永想起了与谷大用当初,喟然长叹说道:“各自安好吧。”张永送走谷大用使者,立即开始下令,顿足不前。
张永也立即向嘉靖报告,并且请示要不要撤回来。
这份报告来道北京城的时候,整个北京城之中,已经是满城风雨了。
紫禁城之中向来存不住任何消息。在嘉靖得到消息的同时,整个北京城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嘉靖说道:“雍军大举出海,他们会去哪里?”
大殿之上,是君臣独对的格局。被询问还是张璁。
“应该是天津。”张璁说道。
毕竟雍军已经有了前科,当初正德去世之患的京畿战乱,雍军就是从天津这边撤走的。对于张璁这样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来。
“那么天津卫防务如何?”嘉靖问道。
“天津卫防务当初整顿过。从辽东调过来万余精兵,并且在大沽安置了千余门火炮。”张璁说道。
第九百零一章第二次京畿之战()
第九百零一章第二次京畿之战
“能不能从京师?不,从宣大再调集一些兵马?”嘉靖说道。
张璁说道:“张永抽调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三地的极限,如果再抽调的话,恐怕蒙古人就会破关南下。”
嘉靖说道:“真的不行吗?”嘉靖用惊慌失色的神色看向张璁。
嘉靖锻炼还是不到家,在这样的重要关头根本不能保持镇定。流漏出几分紧张出来。嘉靖对张璁还有几分特殊的感觉的。
张璁四十七岁才中举,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他两鬓斑白,垂垂老矣。而嘉靖年少丧父,缺少父爱,而张璁作为嘉靖的谋主,很多场面都是张璁支撑之下,翻转过来的,在嘉靖的心中,张璁在不知不觉之间,有了几分父亲的形象。
张璁说道:“真的不行。”张璁看嘉靖慌张,说道:“请殿下放心,天津固若金汤,请殿下放心。”
张璁在于嘉靖说固若金汤的时候,整个天津卫都在紧张的备战,而雍军也在天津外海。
无数战船进入渤海之中。
朱厚煌正在战船之上。
“殿下。”刘老刀说道:“就要渤海了,大军准备登陆。”
朱厚煌看着天津沿海的港口。一个一个的数过去,朱厚煌准备登陆港口,不是大沽,而是北塘。
北塘在大沽以北。乃是潮河河口。虽然比不得大沽港口优良。但是北塘这边没有大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