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雍王-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嫒萌搜猜摺U庋虻サ慕ㄖ冉税捕傧驴蠢础L埔闹饕Γ糠旁诖焊稀�

    其实按时间来算已经有些晚了。

    朱厚煌出京的时候,还没有出正月,但是一路上走过来,走到福建的时候,就已经是二月了,在福州等圣旨这么长的时间。再加上朱厚煌前期浪费的时间,现在已经是三月多了,不过是补种一些容易成熟稻谷而已。

    唐寅常常叹息道:“哎,如果是黄家那小子在就好了。”

    朱厚煌问道:“这位黄先生,是什么人?”

    唐寅说道:“这位黄小子,叫黄省曾。是我同乡,不喜欢科举,杂学上颇为精通,特别喜欢花花草草,在农学上也就造诣,在家乡,常常被人称为黄痴人,别人都痴迷于美人功名,而他却痴迷于花花草草,喜欢做田间之事,可不是痴人吗?不过以他在农学上的造诣。只有他过来,屯田种地的事情,就可以交给他了。”

    朱厚煌听得出来,唐寅是在拐弯抹角给自己的推荐人才啊。

    朱厚煌不敢再像拒绝杨慎一样拒绝唐寅了,他深刻明白了一件事情,整个大明是儒家天下。不是朱家天下。不管做什么大事,没有文化人的参与,大多数都会失败。而在大明朝,凡是认识几个字的人,很少不自称是孔孟子孙的。朱厚煌想撇开儒家门徒,另开一派,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在唐寅来之前,与唐寅来之后,朱厚煌深刻的明白了一件事情,即便自己是一个穿越者,也不过是那一回事情。让他一下子管理几千人,自己就弄得一塌糊涂,如果真如自己所想,将东雍建设成海东大国,没有儒生的帮助,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朱厚煌只好屈服,老老实实的去写信,派人给吴县黄家送了过去。看看能不能让这位大才子为自己所用。

    唐寅管事之后,朱厚煌清闲了许多,土楼计划也开始实行了。汪家就在大员之东,不远的地方建立了第一栋土家楼。并在土家楼外面开荒。

    开荒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朱厚煌亲自经历过之后,不得不承认,将这些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唐寅想将树林砍出一道防火墙来,然后再一把火将林子烧了。这时候在林子边守着,会有很多的野兽跑出来,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当然烧荒还是第一步,烧过荒之后,就要面对盘根错节的树根了,树根是烧不掉的。必须用砍刀一点砍出来,挖一个比树直径大好几倍的大坑,将树根给跑出来。

    这事情,光听就知道是多么大的工程量了,没有其他自动工具,全部靠手上。

    而且你以为将树根刨出来就完事了,放心,这只是开始。剩下的就要平整土地。建造水渠,当然了这后面的东西很多小户开荒都不做的,因为这样做成本太大,不管是平整土地,还是引水,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一般都是政府行为。

    当你看到中国大平原上一片无际的产量区,应该明白是什么叫做祖宗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如果你以为这样天然平坦的地势是自己形成,那你就大错特错,即便是大平原,也是有高低起伏的,而现在一望无际。整整齐齐的好像是阅兵一样的庄稼田,都是历代先民开垦出来,一代代经营下来,特别是本朝太祖时期,大面积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果。

    扯远了。

    说到东雍的开荒上。

    东雍也就是台湾,并没有很大的河流,但是有很多溪流,由东向西流进大海。这给农田建设带来很大的好处。水源充沛,地势平坦,直到现在台南一带也是台湾的产粮区。只要能将后世台南一带开垦出来,朱厚煌就不用担心粮食供给的问题了。

    就在朱厚煌在畅想未来的时候,吴行之在澎湖坐不住了,来到大员找朱厚煌了。

    “什么我没钱了?”朱厚煌不由大吃一惊,连一直很注意的孤这个自称也忘记了。

    “殿下并不是没有,只是花钱太快了,臣恐怕这样下去,东雍还没能自给,殿下的钱就先花光了。”吴行之说道。

    朱厚煌一把抢过账单,立即翻到最后一页上,朱厚煌发现他的银子已经跌落十万两大关了,他现在只剩下九万多两了。

    “怎么会花钱这么快啊?”朱厚煌揉着头,问道。

    吴行之说道:“还不是殿下花钱太过大手大脚了。”吴行之虽然在澎湖坐镇,但是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反而他这个户部尚书做得很称职,反正任何给东雍的东西,都需要在澎湖过一手,他哪里都有记录,一点差错都没有。

    朱厚煌不由的打开账单细细看过去。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户部尚书说的对。

第八十九章财政问题() 
第八十九章财政问题

    任何事情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钱的问题。。

    朱厚煌看着账单有些发愣。

    移民需要钱,每一个人发放安家费,不要多,一个人一两,朱厚煌从福州三卫弄过来的人,就已经过来万人了。这就需要一万两了,至于船只,更是朱厚煌急需的,他虽然花了两万两银子让福建水师为自己所用,但是朱厚煌却不想一直依靠福建水师。受制于人的感觉并不好。所以朱厚煌就大手笔下订单,要沿海的船厂为自己造船。

    朱厚煌既然有囊括四海的野心,一心就想建造大船,特别是宝船。

    但是福州,不仅仅是福州,整个大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建造过这么大的船了。需要从头再来,其中花费的功夫并不少,再则,一般三桅福船价格在五百两到八百两之间。而船只每多上一桅,价格就翻倍上扬。朱厚煌即便没有订那一种那一种七桅宝船。但是仅仅是五桅福船每一艘都在千两以下。朱厚煌大手臂一下子十艘,就已经将一万两扔进水里面了。

    当然了这也是东雍发展的必然结果,朱厚煌所有的海船,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许栋捐献的。一部分是在澎湖抢那些海商的。不过这些海船都是一些民船,不知道是从哪里弄过来的,破破烂烂的,有的年纪要比朱厚煌自己还大,朱厚煌自然看不上眼,这些船根本不能当做战船,特别是与福建水师的战船一比,更是不能比。

    这十艘大船,全部都是给许栋的。让许栋建立雍国水师。

    只是这建立水师并不是仅仅是船就行了,海战弓弩火箭第一,这些东西,那一样都不便宜。如果仅仅是不便宜也就罢了,直接花钱就能到手。但问题是这些东西民间根本就没有,只能从府库之中买。而江南的武备早已松弛的不像样子了,那些东西是样子货,那些是真正能用的,都在那些小吏的一笔之内,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纵然朱厚煌有福建镇守太监的支持,也是要花钱的。

    可以说万事只要一开端,就是一个钱字,千头万绪,无处不要钱,哪里也不能省钱啊。

    比如说唐寅就建议过,让百姓无偿服役。这是千百年来的正理。大明百姓的正税并不是太多,但是劳役却从来不少,可以说真正能要人命的不是赋税,而是劳役。朱厚煌虽然觉得觉得无偿使用这些民夫,对自己现在来说很省钱,但是他不还是不愿意。

    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这才几个月,就好几万两砸了进去,纵然朱厚煌知道,这只是开始,花销大一点而已,到后面每月的开销会少一点,但是绝对没有少于每月五千两的。

    不说别的,他身边的人,比如唐寅,比如朱裕,比如吴凤仪,等等,这些人俸禄还没有定下。这些人俸禄,朱厚煌绝不能少给。甚至要多给一些,无他,朱元璋定下的俸禄太低了,让明朝贪污成为一个不能触碰的普遍问题,朱厚煌可不想将来自己身边也是这样。

    朱厚煌再也坐不住了,留唐寅在东雍主持。自己带这人回到了澎湖。

    这时候的澎湖与朱厚煌来的时候,已经大有不同了。

    虽然澎湖还没有建城,但是县衙已经建造起来了。吴行之在澎湖岛上几个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干的,曾经的三大家族都已经烟消云散,整个澎湖都是吴行之的一言堂。吴行之以数学家的偏执将整个澎湖治理的井井有条,还给朱厚煌带来这一段时间唯一的进项。

    粮食一万石,银子一千三百两。这是澎湖县的所有岁收。还有澎湖港的收入。

    吴行之说道:“不过殿下不要指望澎湖县能有多少税收了。大明的规矩,是春秋两税,除却港口引水钱之外,其余的赋税要到下半年了,而且澎湖县的维持也需要银子。”

    “也是。”朱厚煌已经很满意了。在荷兰人之前,很少有人去台湾开垦土地,但是澎湖却是明朝,倭寇,乃至西方人争夺的焦点,正是因为澎湖虽然在海外,但是已经有很多人聚居,简单的食物饮水的补给在澎湖就能补齐了。朱吴行之根本没有做什么,只是整顿一下澎湖,将澎湖纳入掌控,就成了朱厚煌第一块有财政收入的熟地了。

    “只是孤从京中带来的银两,已经消耗过半了,希望东雍自给自足,至少需要三年有余。这样一来,孤必将难以为继了,诸位有什么能教寡人?”朱厚煌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所有人。

    除却唐寅之外,所有人都在这里了。

    唐寅的意见,朱厚煌已经私下询问过来,唐寅根本没有什么意见,就一个开源节流,最主要是在节流上。让朱厚煌放弃大手脚花钱的风格,勤俭节约,用这数万两熬过两年,等大员屯田丰收之后,就能自给自足了。

    但是朱厚煌却不愿意。

    无他,这样的速度太慢了,即便是大员与澎湖两地能自给自足。到时候,朱厚煌依靠两地之力,即便是一辈子也不能将整个东雍开辟出来,更不要说参加大航海时代的盛宴了。所以朱厚煌干脆让唐寅没有过来,在大员主持屯田。

    朱裕没有任何表示,他在澎湖上的观星台已经建造好了。如果不是朱厚煌相招,他这会儿,根本在睡觉,做为一个有志于重订历法的天文学家。夜夜观星,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这才是本质工作。至于财政问题,他没有一点意见,只要不消减自己拨款就行了。

    其实朱厚煌虽然给朱裕两万两银子的拨款,但是这些钱从来没有到朱裕手中过。朱裕虽然在澎湖与大员,乃至台湾三地都建了一座观星台,还订了很多非常精密的仪器,但是他这才发现,建观星台花不了多少钱,而那些精密仪器,什么浑仪了,水运浑象仪。都是有钱都没有地方买的。

    吴行之管帐还行,在澎湖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收税体系,也算是劳苦功高。但是澎湖一地的财政对朱厚煌来说简直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吴凤仪也皱着眉头,说道:“殿下,我这里还有抄施家银子,不过千余两而已。”

    “你自己用吧。”吴凤仪并不是没有事情干,恰恰相反,吴凤仪负责的事情,很重要,就是建立雍国的锦衣卫体系。情报部分也是吃银子的大头,即便朱厚煌没有要求吴凤仪去大陆布点,而是让他在南洋,日本越南等地布点。不过这也是需要钱的。

    朱厚煌又将目光投向许栋。

    许栋觉得压力山大,说道:“殿下,我已经试着打开东洋航道,只是,霸占东洋航道的人势力很大,臣不敢轻举妄动。”许栋之所以感到压力大,是因为朱厚煌财政压力很大部分都水许栋带来的,比如许栋正在建立的雍国水师。

    整个雍国水师,有福州三卫的士兵,不过更多的是许栋的原本的手下,有三桅福船十几艘,大约有三千人正规军。许栋的副手不是别人,正是李良钦。

    李良钦虽然是福建人,但是在海上征战,却没有什么特长,不过一身武艺,却是朱厚煌麾下第一人。不过李良钦之所以成为许栋的副手,是因为朱厚煌看中了李良钦在福州三卫之中威望,让他牵制许栋,如果水师之中,都是许栋的旧人,朱厚煌自己都睡不着觉。

第九十章南洋之行() 
第九十章南洋之行

    朱厚煌自然是知道,这些来往东洋的海商后台是什么人,是江南的豪门大户。朱厚煌直接夺下澎湖列岛,与他们几乎是撕破脸了。正德那边弹劾朱厚煌的奏折立马多了起来。什么意图不轨,什么居心不可测,等等大帽子都向朱厚煌头上扣过去。

    朱厚煌知道他如果想和平的插入日本之间的贸易简直是不可能的。

    不过朱厚煌也没有在在意这一点,说道:“那么南洋的贸易怎么样?”

    许栋有些为难的说道:“这一段时间,南边闹红毛夷,臣对南边不大熟悉。”

    朱厚煌一时间有一点为难。

    吴凤仪说道:“要不,殿下还是向陛下求援吧。”

    吴凤仪是跟着朱厚煌从北京来的,知道正德与朱厚煌之间向来亲厚,以正德的风格,只有朱厚煌开口了,再来几万两根本不是问题。

    “不行。”朱厚煌从后世来,更知道什么叫做人情淡薄,即便是与正德关系很好,也不能随随便便消耗正德的好感。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消耗正德的好感。

    朱厚煌转过头来,看着许栋说道:“你敢不敢闯一趟南洋?”

    许栋勃然作色,满脸通红说道:“臣这一条性命都是殿下的,区区南洋有何不可。”

    “好。”朱厚煌说道:“南海上新来的佛郎机国,前一段时间。派遣使者来京师,想要与大明通商。只是他灭了我大明属国,陛下不许。不过,孤从佛郎机使臣打听到,佛郎机善产金银。但是缺东方风物,丝绸瓷器香料,价可十倍。孤想让你去一趟南洋凌牙门,不过也要小心,佛郎机也不是善茬。”

    许栋虽然不知道朱厚煌为什么一口咬定,下南洋可以解决雍国的财政问题。但是还是一口答应下来了。

    如此朱厚煌还是有一点不放心。他独自召见了许栋。将自己了解佛郎机的所有消息都告诉了许栋,让他将雍国所有的水师都带过去。这一次虽然是行商,但也要随时准备好作战。西人的道德底线,朱厚煌从来不敢高估。

    装满十艘三桅福船的货物,是茶叶,瓷器,棉布,丝绸等等。花了朱厚煌数千两办置货物。当然这一才行动事关重大,关系着朱厚煌大战略,他不放心许栋一人行动,随即将吴凤仪与李良钦一并塞进船队之中,特别是吴凤仪,朱厚煌特别交代吴凤仪要在葡萄牙人的地方设下几个暗点,甚至有能力的话,派几个锦衣卫往欧洲一趟。

    朱厚煌又亲自送许栋等人离开。

    朱厚煌看着许栋的船只渐渐消失在海平面之上,心中暗道:“这一次行动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我能不能在数年之内,将东雍全部开垦出来。

    从历史大势上来看,朱厚煌觉得这一趟南洋之行,应该是万无一失的,西方有多缺东方的货物。朱厚煌自然明白,甚至他所做的不过是勾连起大航海时代,最后一段链锁而已。只是世界上事情都可能发生。更不要说这个时代的远洋贸易,比如风浪,比如凌牙门的葡萄牙人见财起意了,等等问题。都可能使得这一场贸易功败垂成。历史上本该成功,却失败的事情,还少吗?

    但是不管怎么样,朱厚煌都要试一试。

    送走了许栋之后,朱厚煌按捺住心头的担心,再次回到东雍岛之上。

    回到大员之后,朱厚煌再次发现了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账目上的银子,不少反多了不少。

    朱厚煌问唐寅道:“这是怎么回事?”

    唐寅说道:“是下面的人自愿。”

    “什么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