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次子,雍王征兵从来是独子不得从军的,怎么没有其他儿子,至于儿媳孙子统统没有,要知道东雍娶媳妇难啊?”老者说道。
朱厚煌问道:“哦?”
朱厚煌从来没有谁说过这个问题。
老者说道:“东雍大多都是移民,都是过不去的才会背井离乡来东雍讨生活,多是男丁少有女的,来了之后,前几年那个累,陆相公用起来人来,那是往死里用,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给。不过,那时候也就烂命一条,能活命怎么都行。但是后来陆相公走了,大家都安定下来,孩子们要娶媳妇啊,聘礼的价格打着滚的向上翻。现在要好几十两银子,普通百姓根本娶不起啊。”
“这么贵?”朱厚煌大吃一惊。
不要看朱厚煌动则数百万两银子,但是对百姓来说,很多人银子连见过都没有见过,更不要数两银子了。
不过大明东南还算富庶,大明百姓还能见到银子。
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因为大量白银涌入东雍,在实际购买力上,白银在东雍,不如在江南值钱,而在江南,不如在西北值钱,海贸越发达的地方,银子也就越不值钱。
但是即便如此,几十两银子,也是极高的价格了,这些人即便有田地,恐怕也必须种上好多年地才能攒出这么多钱。
“可不是吗?”老者说道:“死贵死贵,不过跟着雍王殿下出兵的人,得了好处,从安南弄来不少媳妇。这才解决了不少问题。”
朱厚煌眨眨眼睛,暗道:“还有这事情?”他决定回去问问。
“老丈,年轻人愿意跟着雍王打仗吗?”朱厚煌问道。
“说愿意也愿意,不愿意出去,没媳妇啊,但是好多人一出去好几年,家里的地都荒了。大家都喜欢过太平日子。”老者忽然叹息一声,将旱烟枪放下,说道:“这位贵人,你是替雍王问话吗?”
朱厚煌说道:“何处此言?”
老者说道:“雍王当初刚刚开创基业的时候,常常使人问话,但是现在问的少,如果贵人能见雍王殿下,能不能问问,咱们能不能少打仗?”
朱厚煌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了。”
朱厚煌赏了老者几两银子,随后离开了这里,在城外走了一圈,走访了好几个村落,无不发现,青壮减少,在田间劳作的人,大多是妇人。
朱厚煌这才真切的体会到,以百万丁口养五万精卒,到底是什么概念,绝对不是区区几个役民太过可以说的。
要不是,东雍百姓大多是各地的无地百姓,挣扎在生死线上,在东雍之后,有田地,负担也少,当兵有军饷,打胜战有赏赐,东雍的土地也算得上肥沃,雨水充足。才有这样的情况。
“人口,人口,人口。”朱厚煌心中暗道:“这才是最关键的所在,蜀汉也不过百余万之众,屡次征伐以至于民有菜色。这是前车之鉴。是该与民休息了。”
但是该怎么休息却是一个问题。
东雍最大的问题是兵役,但是维持东雍在各地的军事存在,八个营的兵力已经不能再少了。朱厚煌虽然得了安南之地,但大量用安南士卒,朱厚煌也不放心,这是本末倒置。
朱厚煌没有走多远,就立即回到东雍,召开会议谈论兵役之事。
戚景通说道:“殿下,雍军兵员,八营士卒,共四万五千余人,殿下近卫乃至各官府衙前卫士,共五千余人,东雍陆军共五万有余,多用雍南府人。”
这是朱厚煌的倾向。
朱厚煌用兵好用良家子,所谓的良家子都是受了朱厚煌恩泽愿意为朱厚煌卖命的百姓。以大员附近为最。
因为朱厚煌在大员给了他们很多好处。
在朱厚煌这里只是倾向,但是到了下面变成要求了,所以征兵以雍南府为最。
朱厚煌说道:“兵可减否?”
戚景通想了想说道:“不可减,我军需要在四处驻军,第一马六甲,马六甲对佛郎机第一道防线,满刺加国,如今又听闻西洋又有一国兴起。马六甲重地,不可消减。第二安南,我军在安南是是客军,以东雍国力不过与安南相匹敌而已,安南士绅素怀不忿之心,没有重兵镇压,恐安南变乱,区区两营,我只嫌少不嫌多。还有东雍本土,直对福建,当今如今在做什么小动作,诸位又不是不知道东雍的兵力能裁剪吗?这几处,八个营都不够用,不得不引安南军作为辅助。万万少不得的。”
“不过,殿下要减少东雍的负担不是不可以,只是兵不可减,但是要扩充征兵地。”
朱厚煌说道:“从何处征兵?”
戚景通说道:“从吕宋,岘港,古晋,长崎,乃至安南。大明,”
戚景通不等朱厚煌问,自己就解释道:“吕宋,岘港,古晋,长崎皆殿下之土,虽然土人多,汉人少,但三地加起来,也有数万口之多,量力征兵,也是征得千余,再者有土人多慕汉化者,殿下也可征之为兵。将来服役数年,退役之后,嫣然一汉民也。而安南乃至南洋各地,多有汉民。臣闻王九川王大人就是世居暹罗,殿下可不从南洋各地华人为兵,他日殿下有用兵之时,自有熟悉地形的人。”
戚景通常在朱厚煌身边,对朱厚煌的野望最了解不过了,朱厚煌想将南洋之地全部纳入华夏版图,纵然一时纳不下来,也必须一点一点的做。所以说话也有侧重。
“如今天下虽然太平,但各地多有流民,殿下也可召各地流民为兵,也算是补充兵额。”
戚景通虽然这样说,但是也知道,这不大容易办,因为嘉靖对东雍的严厉封锁,让东雍移民都难,更不要说什么招兵了。
不过,该说的还要说。
朱厚煌慢慢的品出一点味道了。戚景通的意思,朱厚煌之前的招兵政策,就是东雍根本策,就好像是汉代好用关中兵一样,以关中为根本,镇守其他各地。
朱厚煌下意思以东雍为根本,镇守南洋其他各地。
戚景通的意思,现在其他地方已经可以负担一点东雍负担了。
朱厚煌点头,比如吕宋,现在就有两三个县,四五万丁之多,因为吕宋原本都有很多中原移民,再加上最近一年东雍移民转移地由东雍变做吕宋。
不过,吕宋却不能多招兵,无他,吕宋以吕宋城,也就是马拉尼为据点一步步向北开拓,一边开拓,一边征服土人,建立甘蔗种植园。虽然土人势弱,不用东雍精兵,也是可以的,但并不是吕宋就有剩余的人力。
而古晋稍稍安定一些,但是古晋除却古晋城之外,都是大大小小的部落,虽然现在看没有多少祸事,但是一旦有事,古晋城每一个汉人都是士卒。
这些地方看似可以抽调士卒,其实是不可行的。
不过岘港还可以。岘港最先落入东雍手中,俞大猷在这里整顿数年,有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可以征兵,不过俞大猷所部已经有不少从岘港而来的。
唯一从安南征兵可行。
安南有很多汉人,汉语说的都可以。直接从安南征兵,然后退役之后,在别处安置,根本就是抽安南的血,填东雍的缺口。
是一个好办法,不过安南那边关卡,恐怕不大好过。
朱厚煌的想法立即转向了执行层面,暗道:“我是不是再次巡一次安南?安南到底能征召多人汉人为兵?”
第七百一十一章休养生息()
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养生息
安南招兵之事,暂时先安排下去。
雍军士卒暂时先放下,朱厚煌又将心思放在水师之上,问黄士龙说道:“水师情况如何?”
黄士龙说道:“水师的情况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主力舰队,然后是驻守舰队,主力舰队分别是臣手里舰队,与刘将军麾下的舰队,而驻守舰队,分别为长崎舰队,琉球舰队,安南舰队,吕宋舰队,马六甲舰队。少则十艘,多则二十艘,共计战舰在一百四十三艘,人员三万五千余员。加上各地驻守水兵,一万余人,共计四万七千余众。水师的人员没有集中在东雍,而是多在东南沿海人士,只是近年来,殿下鼓励捕鱼,故而这一两年,出自东雍渔民的百姓,越来越多。”
朱厚煌知道,水师的来源大多是各地海盗的俘虏,很多人都是单身汉,没有家世所累。而这些年,随着朱厚煌水师正规化的进程,也让东雍本地的兵源逐步进入了东雍水师之中,不知不觉之中,渔民出身的士卒,已经在东雍水师之中占据了很大部分了。
以东雍与北港两府负担十万之众,的确是有些负担太重了。
朱厚煌与戚景通商议过后,朱厚煌对整个东雍体系,进行大调整,通过退役了一部分,士卒,大约在万人左右,全部是雍南,北港两地的,补充两地的壮丁。水师之中也退役一些士卒,鼓励他们在驻地娶媳妇,然后举家迁往东雍吕宋等地,补充人口。
然后又从各地征召士卒,补充缺额,这种整顿规模并不小,而且不仅仅这些,朱厚煌也决定,对东雍所有军队进行休假制度。
将让军队分批回东雍休假,也算是缓解东雍人力缺口的一种策略。
朱厚煌也责令少府购买女子,在东雍发卖。
虽然有一些不人道,在现代这种人贩子能被骂成狗,但是在这个时代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整个嘉靖三年,朱厚煌什么也没有做,就做了这些事情。
他就是与民休息,休养生息。
效果怎么样,朱厚煌也不大清楚,但是从东雍百姓出生数量来看,嘉靖三年,是东雍出生数量爆发的第一年。
从那一年之后,东雍百姓生育率开始暴涨。
不知不觉之间,朱厚煌数年的辛苦,彻底将东雍转化为熟地了。百姓也安心生活,将东雍当做的故乡。
不过,这种暴涨,对朱厚煌来说,在几十年之后,才能转化为国力。
朱厚煌这一年来,那也不去,就在大员,处理事务,教育平安。
他在自己办公之处东侧,专门为平安开辟教室,让朱裕来教授平安,主要是两门功课,就是语文,与数学,如果转化成这个时代的话,就是小学,与算术。
所谓小学是与大学相对,大学是什么,大学就是指经义,诸子百家都属于大学,而小学是什么,就是字形,字义,读书,语气,乃至对仗,等等都属于小学。
朱裕虽然在经义上不如很多人,但是教授平安功课还是可以的。
当然朱厚煌还有重要的一门课,就是朱厚煌亲自教授的,就是体验民生疾苦,朱厚煌每每一有时间,就带着平安,四处转悠,让平安看看下层百姓的生活,甚至有数日,还渡海到福建,看看福建下层百姓的生活,与东雍有什么异同。
不过,即便是这样,东雍的势力,也不是没有丝毫扩张的。
嘉靖三年之中,占城内附算是朱厚煌最大的收获。
占城内附,是俞大猷与阮润臣的功劳。
占城王本来与东雍交情不错,但是在安南之战之后,站错了队,一直惶恐不安,阮润臣派出了好几波说客,让占城王请求内附。与安南一样。
朱厚煌商议之后,派出了郑绥作为占城国相。
不过占城与安南不同。
安南作为中国失地,很多地方风俗习惯都与广西一带相差不大,可以说在安南用中国政策,只要稍稍修改就能推行下去,因为很多东西黎圣宗就已经处理过了,黎氏历代君主的改革,本身就是一种逐渐汉化的过程。
但是占城与安南不同。
就占城的风俗习惯来看,他更偏向印度那边的,受到印度的影响了。
所以占城社会结构之上,与印度偏差不大,想在这里直接复制安南那种安南国相掌管一切,安南国君不过是一个傀儡的模式,不大可能实现了。
朱厚煌给郑绥很大支持,将原本占城营划给了郑绥,有军队撑腰,郑绥事情就好做一些。
朱厚煌对郑绥是寄以厚望了。
他不仅仅希望郑绥能够牢牢的将占城绑上东雍的战车,为东雍提供人力物力,还希望郑绥完成另一件事情的前期准备,那就是占据湄公河下游。
湄公河下游是世界著名的稻米产区,是世界级别的大粮仓,朱厚煌早就想收拢到袖中了,只是想不出什么名头。
毕竟这一块地方是真腊的,朱厚煌不能五罪而伐,所以朱厚煌派郑绥就近办的事情就是看看能不能以外交手段,将这一片土地尽可能弄到手里。毕竟朱厚煌记得这一片土地在后世好像是以公主陪嫁的形式划给了安南的。
如果真腊将这块土地当陪嫁,朱厚煌就是当种…马也认了。
不过,历史有很多内幕,你看到很多时候只是表象,谁知道后面有什么暗箱操作,所以朱厚煌不指望能这个套路弄到手。
所以让郑绥做好准备。
数年之内,朱厚煌都要修养生息,镇之以静,除却星城的修建,与吕宋的甘蔗种植园之外,没有其他大工程,朱厚煌也不会轻易动兵的。
不过,朱厚煌觉得自己可以动手的时候,郑绥必须立即拿出理由来。
反正占城与真腊之间,也不是多和睦的。
对郑绥本人来说,对这个任命还是非常满意的。
郑绥在安南征战的时候,是东雍留守,的确是位高权重,但是等大战一结束,朱厚煌,王阳明等一纷纷回归之后。
郑绥立即发现,他的东雍留守的权力被不知不觉之间侵占完了。
所谓前生作恶,今生附郭,恶贯满盈,附郭省城。而郑绥在东雍体系里的尴尬,比附郭省城也相差不大了。
上挤下压,根本没有什么施展报复的空间。
所以一让他出任占城国相之后,他立即高兴起来,然后高高兴兴的去了占城,决心在占城做出一番事业来。
占城虽然有不少困难,但是总比在东雍这样不上不下的好吗?
没有那么的军费开支,吴行之的脸色也渐渐的好了,已经白了的头发却是养不过来了,不过吴行之决心与少府打官司了。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有财政上的划分。
吴行之早已正位东雍的财相,所有赋税都从吴行之这里过。
吴行之掌管东雍财政,但是是收获却是有限的很。所谓田税,除却东雍两府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新开之地,在减免之列。
东雍本地的皇粮国税,不过几十万石,堪堪能支撑各级官员的俸禄,吴行之收入的大头,在于长崎,琉球,澎湖,岘港,马六甲,星城,港口的关税,每一年少说在百万之上。
但是他支出也多,所有文官体系俸禄。
要知道朱厚煌对百官宽厚,对官员的俸禄定的不底,比如王阳明,许松,戚景通,等三人,作为长史府,少府,枢密院的首领,所以他的俸禄都在万两之上,下面官员都依次递减。
第七百一十一二章吴行之v许松()
第七百一十二章
吴行之VS许松
吴行之每年一算结余,他所收上的税,除却发俸禄之外,什么也干不了了。
这个不行。
要知道,朱厚煌设定的东雍体制之中,对政绩的要求很高,所以说没有钱,就不能搞大工程,没有钱,就不能多开荒,没有钱就不能鼓励生育,没有钱什么也做不了,就不能升官。
前面的都不重要的,后面的最为重要。
所以,吴行之作为东雍掌管财政的最高官员,对开辟财源,可以想尽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