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降。他举起指挥刀正想下令部队一鼓作气全歼这伙蒙古人,身后一只手拉住他的手腕,阻止他下令。
苏粗腿回头一看,是马威。他不解地问:“马威兄弟,这是做什么?”
马威身上带着伤,被士兵搀扶着,一脸疲惫,但眼神很坚定,他解释道:“团长,我在宣府和蒙古人没少打交道,了解他们的底细。现在的蒙古人不比以前了,不过是跟着鞑子来打劫的跟班而已,有奶便是娘。现在他们已经被团团围住,作困兽之斗,如果承诺他们投降不杀,说不定会就坡下驴——有生还的机会,他们也不愿死磕。这样我们可以减少兄弟们的伤亡,还能及时增援墙头,毕竟外面的鞑子才是心腹之患。”
苏粗腿看了看前方的蒙古人,沉吟片刻,说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如果能说服他们放下武器投降,自然最好不过。”他叫来传令兵,“通知各营、连,一起喊话:放下武器,投降者免死!”
命令被迅速传到各营、连队,爆豆子般的枪声慢慢稀疏下来,此起彼伏的喊话声代替了枪声。
“放下武器,投降者免死!”
蒙古人平日常在边境与汉人互市交易,又时不时跟着鞑子入关打劫,与汉人打交道的机会多,都能听懂汉话,阿尔斯楞这样的将领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听到喊话声,都愣住了,手里射箭的动作也慢了下来。能够活命,谁又想死呢?他们毕竟只是跟着来打劫的,不是拼命的。
可是这话是真是假,他们也不敢肯定,万一是对方使诈呢?况且向汉人投降,又会被如何处置呢?他们拿不定主意,纷纷把目光投向阿尔斯楞。
阿尔斯楞因失血过多,头晕目眩,已经摇摇欲坠,无暇过多考虑,汉人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自己这个状况,耗下去也会死,不如赌一把。他把弓箭和马刀抛得远远的,以示放弃抵抗,说了一声:“愿意投降……”然后一头栽下了马。
首领开口了,其余人也不愿打下去了,纷纷高喊:“降了降了!”把武器抛下马,顿时马刀和骑弓、箭壶、散落的箭矢堆了一地。
苏粗腿大喜,拍了一下马威的肩膀,“成了,这下你立了大功!”
既然选择投降,蒙古骑兵也很光棍,纷纷下马,很配合地让独立团士兵把自己绑起来。只要能活命,被绑住吃点苦算啥。
这边大局已定,苏粗腿只留下两个连看守被五花大绑的蒙古人,然后领着其余人上了城墙。
林伟业也看到了下面的战况,欣喜地说:“这下好了,可以一心一意对付鞑子了。接下来由你指挥,我这外行就不插手了。”
苏粗腿笑了笑:“请大人放心,保管让鞑子有来无回。”
城外,汉军退却后,鞑子大军沉寂了一段时间,又开始有动作了。低沉的海螺声响起,一队接一队身披重甲的后金士兵鱼贯而出,身后跟着更多的无甲或轻甲的人,有的举着盾牌,有的拿着长弓,最后压阵的是一群身披明晃晃的银色盔甲的士兵。
苏粗腿用望远镜看着对方的举动,自言自语:“这就是鞑子的主力吧?那些轻甲的是弓手?最后面穿着银色盔甲的又是什么兵……”
马威在一名士兵的搀扶下也上了城墙,闻言吃了一惊,从苏粗腿手中借过望远镜一看,脱口而出:“这是鞑子的白甲兵,他们自称巴牙喇,是最精锐的鞑子。居然有白甲兵,看来对面至少是个固山额真了。”心里不由得庆幸,幸好在青州碰到鞑子时,对方没有直接上白甲兵配合蒙古骑兵,否则骑兵营一群菜鸟很难活着回来。
苏粗腿是从琼州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鞑子没什么了解,巴牙喇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疑惑地问:“这穿白甲的很厉害吗?”
马威回过神来,回答道:“这些白甲兵是从每个牛录选出的弓马最强的人,一个牛录不过十来个,一个旗也只有几百人,个人武勇比起边镇军将的家丁更强,很难对付,好在数量不多,轻易不会派上战场,眼下怕是要当做督战队……”
林伟业一听,这不就是古代的特种部队吗?
“既然人数少,又不会直接拉上战场,也没什么好怕的。”苏粗腿说,“不管是炮灰还是真鞑子,咱们还怎么打,就怎么打。”
后金军中,噶尔图向阿巴泰说:“贝勒爷,属下去了。”这一波攻击,精锐尽出,由他指挥。
阿巴泰交代:“记住,攻击不留后手,全力以赴。但是如果发现不对,立即后撤,不要恋战。咱们打归打,不能把兵力都消耗在这里。”
噶尔图点点头:“属下明白。”
这一次攻击,阿巴泰下属的正蓝旗巴牙喇、五个牛录的精锐、随行的包衣、其他各旗抽调的辅兵、剩下的八旗蒙古、汉军都出动了,足足一万五千多人,声势浩大,看上去一眼望不到边际。
第七百六十六章 灵活的战术()
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军,林伟业倒吸了一口凉气,喃喃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不是说鞑子人口很少吗?”
马威解释道:“总兵大人,真鞑子人丁不旺,确实不多。可是他们的帮闲多啊,这里还只是汉人包衣和余丁、汉军和八旗蒙古,如果在辽东一带作战,他们还可能调集朝鲜人助阵,人就会更多。”
“包衣和余丁是什么意思?”
“包衣就是奴才,有汉人也有朝鲜人,汉人居多。”马威回答,“余丁就是不当兵的旗人。鞑子称八旗出则为军,入则为民,军民一体,实际上也不是的旗人都是兵。老奴时据说是两丁抽一,到了皇太极手里改为三丁抽一,当兵的就是‘披甲人’,没当兵的就是余丁。余丁打仗不是因为强制命令,而是自愿跟来打劫的,武器和甲胄自备。”
林伟业懂了,所谓余丁就是预备役,披甲人就是现役。旧时空电视里辫子戏老说什么发配充军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这个梗就是这么来的啊。不过这个包衣奴才让他很有些气愤。
“汉人都这么没骨气吗,自愿给鞑子当奴才?”林伟业不忿地想,这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奸有什么区别?
马威叹了口气:“这个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做包衣的未必都是自愿,有荣华富贵的,也有仅仅活下去的……”
“只是活命可以找机会逃啊!听说辽东每年逃出来的汉人很多,可见未必只有跪舔满人一条路可走。”林伟业打断了他的话,给包衣下了结论,“一旦成了奴才,生死都掌握在奴隶主手里,主人一不高兴就可以处死,与其这么窝窝囊囊地苟且偷生,而且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左右都有丧命的危险,何不搏一把?可见这些人都是犯贱,不值得同情。”
马威不知道这位挂名总兵为什么对包衣这么敌视,但人家是上官,说话又占理,也不好再说什么,闭上了嘴。
他们在议论,苏粗腿没有闲着,盯着越来越近的大军,估算着距离,判断最佳的开火时机。看着无边无际的大军,他手心有些冒汗。虽然他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前程,既有博辅保卫战的这样的经历,也有过独当一面的守城战经验,战斗经验丰富,可是鞑子的军队毕竟不是广东的明军,也不是流寇那样的乌合之众,是平生遇见过最强的对手,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鞑子的大军虽然不像琼海军的阵列那样整齐,但是比流寇强很多,轻甲的弓手在前,披甲的步兵在后,辅兵居侧,白甲兵压阵,泾渭分明,秩序井然。
苏粗腿猜测,鞑子的战术可能是用弓手压制城墙上的火力,然后炮灰部队打头阵,甲兵在关键的时候上阵突破墙头,所以,攻城的主力应该是这些甲兵,尽可能地杀伤他们,就是守城战的关键所在——其实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大同小异,套路差不多,后金军队比流寇等势力不过强在战斗意志、军纪和执行力更强,战术上并没有什么突破,苏粗腿的猜测基本上是正确的。
苏粗腿考虑了片刻,下达了命令:“炮兵齐射三轮,然后就地隐蔽,避免被弓箭伤到,其余人躲在墙垛后,等弓兵射完箭后,把甲兵放进来到墙下,等我命令才能开火。”
士兵们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战术?虽然他们多为新兵,但是守城的那一套连说书先生都知道,无非是攻守双方你来我往,一个拼命要登上城墙,一个要拼命把对方赶下城墙,什么滚石、檑木、狼牙拍一齐上,弄死多少算多少,哪有不开一枪把敌人放到城下来的道理?
林伟业也忍不住走到他身边,小声询问:“粗腿,你这是啥意思?敌人越靠近,咱们不是越被动吗?”
苏粗腿解释道:“大人,我这么做的原因有二:第一,那些披甲人是攻城的主力,也是鞑子军队的核心,想办法多杀些披甲人,鞑子伤筋动骨,守城的压力就小了,毕竟弓手只是辅助,不大可能作为主力来攻城的,咱们没必要与弓手进行消耗战;第二,咱们独立团是操练不久的新兵,如果在与弓手对射的过程中伤亡较大,会动摇士气,不如养精蓄锐,等到鞑子咱们的口袋内来个雷霆一击。这个石堡是您亲自设计的,肯定知道,两个堡面之间的夹角是最合适歼敌的位置……”
林伟业一拍大腿,对啊,棱堡是凹多边形,不像平面城墙,守城的战术不一样。
普通的城池必须在中远距离尽可能杀伤对手,否则让对手到了城下,火炮等武器因为射击死角的原因失去了作用,前装滑膛枪也不能垂直向下射击,就只能用冷兵器与攀援而上的敌人肉搏了。而棱堡不一样,理论上没有射击死角,而且敌人到了两个凸角之间的凹槽夹角处,要面临来自不同方向的交叉火力,遭受的压力比中远距离还要大。刚才那一波没有弓手掩护的汉军,不就是在这种位置被打得生活不能自理吗?而且这战术扬长避短,充分考虑了独立团没有经过战斗考验的新兵的特点,避免了过早的伤亡对士气的影响。
他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设计的棱堡,只有像你这样肯动脑子的人,才能发挥出其不意的作用。”
在苏粗腿的部署下,士兵们都藏身于墙垛之后,着命令的下达。从城下望去,倒像是一个无人防守的空城。
噶尔图坐在马上,在巴牙喇的簇拥下缓缓前进。他皱眉看着前方,敌人这是玩得哪一出,空城计吗?刚才汉军攻城时,满坑满谷的人哪去了?他可不认为这样强的对手会犯低级错误,肯定有诈。
“轰轰轰”,接二连三的炮声响起,证明了这不是空城计。看到黑黝黝的炮弹带着火药燃烧形成的轨迹划破天空,朝大军飞来,噶尔图反倒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才是他认知范围内正常的攻城战。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收藏:。 版网址:
第七百六十七章 城墙下的屠杀()
一万五千大军沉默地前进,不时穿过人群的炮弹并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相比于庞大的士兵数量,星型棱堡西面能够对敌人造成伤害的山地炮的口径和数量都有限。有得必有失,防止敌人四面包围,四个营属炮兵连被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凸角,单就一个方向的中远距离火力密度而言,还不如传统的平面城墙。
噶尔图也是跟随阿巴泰多年征战的将领,应对明军的经验很丰富,大军行进的阵型拉得比较开,不是太密集,6斤的炮弹虽然也有不俗的杀伤力,但是造成的伤害还不如刚才轰击汉军的效果,地上的尸体并不是太多。顶着炮火,轻甲的步弓手首先了自己预定的作战位置。
此时山地炮已经完成了三轮射击,炮手们按照事先的部署,撤离炮位,躲在了安全的位置。
正如苏粗腿所料,数以千计的步弓手是肃清城头火力点的急先锋,在几个牛录章京的指挥下,他们来到了自己最舒服的射击距离,纷纷拉开了手中的强弓,斜着指向天空,复合弓身的竹胎发出连绵的咯吱咯吱声音。
一声苍凉的海螺,响起无数弹棉花一样的弓弦振动声响,有如巨大的蜂群飞过,密密麻麻的箭支同时升上天空,上千支轻箭划破空气,汇成风吹树林般的声响。
箭雨飞过最高点后,改变了轨迹,向下俯冲,落入了墙头。虽然有城墙的掩护,可是对手的抛射越过了城墙的防御,而且箭矢太过密集,还是有不少人中箭,墙后不时发出惨叫声。
林伟业躲在墙垛后,紧紧贴住墙壁,从两个垛口之间窥视着鞑子步弓手的攻击。宏大的射箭场面让他咋舌不已,几乎遮蔽了太阳的箭雨更是让他心悸——在他眼中代表着落后生产力的冷兵器,居然也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力量。看来苏粗腿的判断是正确的,燧发枪对上熟练的弓箭手,在最初的几轮对射中,是占不到太大优势的,如果按照常规方法应对,这一轮下来,双方的死伤都不会小,交换比或许会差不多,但是对于人数处于劣势的守军而言更吃亏,更不用说这些新兵蛋子的士气和战斗意志会发生动摇了,这才是最致命的。
虽然步弓手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看似完美地压制了守军,可是噶尔图的眉头却皱得更厉害了。这种近乎放弃抵抗的守城战术,他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要么是对手被大军吓破了胆,要么是隐藏着某种阴谋——他的经验告诉自己,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刀已出鞘、箭已离弦,已经不可能回头,噶尔图只能向牛录章京们下达了命令:攻城!
身上无甲、仅着布衣的汉人包衣和辅兵们齐声吆喝着,抬着梯子冲向了城墙,动作熟练地架在墙上。
虽然冲到城下的过程很顺利,但是锐利的凸角和曲折的墙面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该把哪一段城墙作为主攻方向——因为这座古怪的石堡墙面都是凹凸起伏,像是一只巨大的刺猬,每一段堡面只能架几座梯子,根本没法集中,每个夹角内的人都看不到另一侧的同伴。
林伟业看着敌人顺利地来到墙下,有些惋惜:可惜棱堡的工程还没有彻底完工,如果鞑子来得再晚一点,把壕沟和护城河挖好,光填平壕沟和护城河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披着锁子甲的甲兵们驱使着炮灰部队开始攻城。按照惯例,以汉军为主的炮灰在前方吸引火力,消耗守军的有生力量,甲兵再发动致命一击。防止误伤,步弓手们停止了火力压制,开始有秩序地后撤,给攻城部队让开道路。
原本刻意保持疏松的阵型因为棱堡的特有造型而变得密集起来,密密麻麻的大军被锐利的凸角分割成了若干部分,彼此之间不能呼应。汉军率先登上了梯子,甲兵们在后面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扑上去,蚁附攻城开始了!
这时,数个凸角处传出了嘹亮的声,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城墙忽然冒出了无数的人头,密密麻麻的步枪架在墙上,瞄准了对面墙壁上攀爬的人群。
噶尔图头皮发麻,脑门开始冒汗,对手还没开火,他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这些明军果然狡猾,避开了与步弓手的对决,直接和攻城部队杠上了。这种古怪的城墙,可能就是方便射击特意设计成这种模样,根本不存在死角,现在攻城梯上的人,一个个都是活靶子,没有还手之力。可是这种嘈杂胡乱的局面下,作为指挥官的他,也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了。
“呯呯呯……”爆豆子般的枪声响起,如雨一般密集的铅弹落在了鞑子攻城部队的头上、身上,刚才还气势汹汹的人们纷纷惨叫着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