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卓然苦笑,是自己太莽撞了,居然问出这么低级的问题,于是卓然说到:“我是开封府判官卓然,后面这位是我妹子,我们到这里来公干。”
“开封府判官卓然?卓然判官大名鼎鼎,怎么是你这副德性。”
旁边一个年稍长一点的兵士赶紧拦住了,出来说道:“不好意思,如果你真的是卓然判官,麻烦你把腰牌拿出来我们看看,实在抱歉,这是规矩。”
卓然点点头,不过他只有苦笑,因为腰牌当时也取下来跟衣服放在一起了,没带着。
眼见他拿不出东西,几个人更是紧张,当先那兵士呵斥道:“你到底是什么人?趁早说了,不然跟我们回去查个清楚。”
这时后面的莫幽幽赶紧上来,说道:“大哥,你别开这玩笑,这是凤翔县,咱们天天走的咋会不认识呢?”随后又陪笑对那几个兵士说:“我哥是开玩笑的,几位军爷请见谅。”
莫幽幽先前没有认出这是凤翔县,因为她只来过一次,而且出来之后她没分清方向,她们一会儿东边一会儿西边,所以她们究竟在什么地方也没弄明白,可是现在进城之后,她看到城门口的名字也被巨大的白帆给挡住了,看不出来,进来之后看到小街景,才恍然记得这应该是长安西边的凤翔县。
不过她没想到卓然会问出这个问题,那几个兵士却眼睛一瞪,说道:“开玩笑?这时候开什么玩笑?不知道皇上刚驾崩谁也不允许玩笑吗?看你们两个鬼鬼祟祟的,还背了那么大口箱子,马上打开,我们要检查,快点!”
卓然一听凤翔县三个字,顿时眼睛一亮,微微一笑说道:“凤翔县判官苏轼是我的同门,他在吗?带我去见他便知道真假。”
卓然想到了当初苏老泉给他写的信,其中提到了苏东坡在进士中举之后,曾授予凤翔县的判官,后来他回家奔丧,应该官复原职回来了,现在算算时间已经过了,应该就在任上。当下脱口而出。
一听这话,几个守城兵士大吃一惊,那扯出半截钢刀的兵士赶紧将刀还回了鞘,退后两步瞧向其他人。那年老的兵士很是沉稳,示意众人不要惊慌,上前一步恭恭敬敬拱手道:“阁下果真与本县苏判官是同僚?”
“这有什么好冒充的,他老爹苏老泉,他弟弟苏辙跟我交情都不浅,他父亲还跟我经常一起喝酒,我原来在武德县当县尉的时候,你问问他是不是有这些事?他爹肯定告诉过他,当时他母亲去世了,他回去奔丧,所以现在应该回来了。”
那老兵士对苏轼判官的家事倒是了解一些,知道这段缘由,卓然居然准确的说出这件事,顿时就信了七八分,赶紧躬身一礼,说道:“哎呀,若真是卓然判官,那那可真是天大之喜,我们老爷正带着人到处找你呢。”
“找我?”卓然脑袋一转,说道:“他知道我在这儿吗?”
“怎么不知道?这方圆几百里都嚷嚷动了,所有附近的人马都出来寻找,因为是公主下的命令,说是卓大人您在这儿一代失踪了,让我们派人到处寻找,那时候还不知道皇上他老人家已经驾崩,所以苏判官已经带着人搜寻去了,若真是如此那就太好了,我们马上差人去把判官他们叫回来,通知公主殿下您找到了,叫她们赶过来。”
卓然点头道:“如此甚好,你们快去吧。”
当下这老兵立刻吩咐那几个守城的做了安排,派出两个赶紧骑马去找苏判官和凤翔县的知县老爷,他也带着人分片去寻找去了,县城里只留下了一个主事的县丞在家,其他官吏都带着名状衙役四处寻找卓然他们去了,卓然听到老兵士说了这些事由之后,这才知道,原来为了自己出了这么大阵仗。
看来公主找不到自己之后,终于忍不住亮出了她的公主身份,调动了各地的人来搜寻自己,老兵要帮卓然扛他的箱子,卓然却摆手说不用,老兵也不好强求,也不知道人家箱子是不是什么宝贝,老兵领着卓然他们一路前行,路上招手叫了辆马车,让卓然和莫幽幽两人坐在马车上,他们跟着马车夫坐在车辕上赶回衙门。
到了衙门之后,老兵禀报主事的县丞:“有个男子自称开封府判官卓然,但是穿着粗布短衫,没带腰牌,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要求见老爷,所以我们把她带来了。”
县丞怒道:“笨蛋!当然是真的,谁没事拿这来开玩笑,因为这明显见光死,他说跟苏轼老爷是同僚,苏判官回来两人一认不就清楚了。你们这些人从来不用脑子,快带本官去见卓然判官,公主可说了,找到卓然判官的重重有赏,你小子钱送到面前都不知道捡,真是蠢到家了。”
老兵士又惊又喜,操着手哈哈的笑道:“俺没听说呀,原来还有这好事,不然我们老早就带他来了,管他是真是假呢。”
老兵士一边笑着,一边带着县丞来到衙门的会客厅,县丞跟卓然交谈几句之后,立刻便认定卓然绝对是真的,因为卓然准确地说出了公主的名号和苏轼相关情况,立刻作出安排,请卓然他们到驿站安歇,并准备热水洗个澡,备下一桌菜肴,但是没有准备酒,因为刚刚得到皇上驾崩的消息,按照规矩是不能饮酒和歌舞的。
卓然洗漱完毕,出来时便看见一位身材清秀的年轻人,身穿官袍坐在外间屋的位置上,低着头似乎在想什么。卓然一眼瞧去,便认出他就是苏轼,因为卓然脑海中有死去县尉的记忆,而记忆中他跟苏轼两人在琼林苑的时候,那时脑海中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是现在活生生的跟老海中的记忆立刻重合,卓然还是很是感慨,原来苏轼果真长得十分有书卷气,很有几分潇洒。
听到卓然脚步声,马上抬头,看见卓然顿时大喜,上前拱手道:“原来真是卓兄,你到我这来了,公主殿下都快急疯了,我听到这消息也是很着急啊,带着人四处找你,没想到你却跑到了我这里来了。”
卓然说道:“不巧的很,我们迷路了,所以跟公主他们分开了,怎么样?你在这儿过的可好?”
“再好也不如你老弟好啊,我可听说你现在真是风生水起,当年皇上授予你尚方宝剑,还奉旨查案,生杀予夺的大权都交给了你,对你的信任当真无与伦比啊。”
卓然说道:“见笑,说实在话,最主要是包拯包大人对我的赏识,皇上主要是看在包大人的份上,不忍心让大人包拯大人临终前抱憾,这才答应了,但愿我不辜负包大人的信任才好。”
苏轼叹了口气说道:“是呀,去年包大人病故,今年官家又驾崩了,真是令人扼腕。”
卓然说到:“官家是如何驾崩的?你知道吗?”
苏轼摇头说道:“好像是得了暴病,究竟是什么病不清楚,不过来传旨的说皇城里头警戒森严,似乎担心有什么变故,而且传旨要求所有城门关闭,不管什么原因都立刻返回,并且严禁外出,严查所有的行人,不得多生事端,确保天下安定。所以我也感觉到皇上的驾崩恐怕没那么简单,你是皇上最仰仗的破案高手,若是真有什么事,只怕非得你出马才行了,偏偏这时候你又不见了,难怪公主都要疯了。“
说到这,苏轼想起什么事,又说:“不过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公主在五天前就已经公布了她的身份,并调动附近方圆数百里的人马来找你了,你能得到公主殿下如此厚爱,足以羡煞旁人了。”
苏轼忍不住说了一句玩笑,可是说了之后又觉得不妥当,卓然却不管这些,微微笑了笑说道:“好吧,出了这么大事我肯定是要赶回京城的,我现在等着公主他们过来相会,然后再赶回京城去。”
苏轼说道:“你我同僚从琼林苑出来之后,就再没一起喝过酒,家父回家后给我来信,每次都夸赞你,说你为人仗义,酒量甚好,偏偏我也是个好酒之人,咱们俩本来应该一醉方休,可偏偏遇到了这种事,只能等待下回了。”
第461章辞别信()
卓然点头说道:“你也先去忙吧,我知道现在是你们最忙的时候,各方面都要部署检查,我等到公主来了我们就走。”
苏轼摆摆手说:“没关系,再大的事我也要陪你吃顿饭,咱们就以茶代酒。”
正吃着,知县老爷来了,见到卓然连连告罪,说是卓大人在这一带走失,作为地方官有失职之责,卓然客气了几句,吃完饭,知县和苏轼便告辞离开了。
卓然送走了他们,便来到了隔壁莫幽幽的房子,推开屋子,里面却没有人,桌上放着一个便签,用茶壶押着。
卓然拿起便签一瞧,不禁苦笑,是莫幽幽写下的辞别信:“郎君,妾身知道官家驾崩之后,你肯定会连夜兼程赶回京城处理大事,妾身提早与你辞行,又怕你挽留,同时也担心自己割舍不下,还是不辞而别为好,望郎君珍重,有缘再相聚。”落款莫幽幽。
卓然闻着书签上淡淡的香味,想起莫幽幽的温柔,不觉百感交集。
等到半夜,出去传令的兵士跑回来报说:“已经通报了公主,说卓大人您平安无事,公主非常高兴。但是公主说她要赶回去奔丧,不能掉头回来跟你相见了,让你马上赶回京城,她先走了。有专人护送,不用担心路上的安全。期待早日京城相见。”
卓然点点头,现在公主也走了,还不如连夜赶回去,兴许像苏轼说的,如果宋仁宗驾崩这事情有蹊跷的话,兴许就会着急让自己去回去,宋仁宗给了自己这么大的信任,自己也该回报一下。
卓然立刻吩咐去驿站的兵士,告诉苏轼和知县老爷,说自己要连夜赶回京城。
知县和苏轼得到消息赶到驿站,也没有挽留,知道卓然要着急赶回去,便吩咐让凤翔县捕快带着几个身手利索的捕快陪同赶往京城。
大宋跟辽朝不一样,辽朝驿站很少,所以一般有紧急的事情都是随身带上好几匹马,换着马往前赶。宋朝的驿站制度已经非常完善,沿途五十里,甚至三十里就有一个驿站,可以一路换着马往前狂奔。
卓然还带着一口箱子,不过这箱子比较轻,用一匹马专门拖着就可以了,当下辞别了苏轼和知县,策马赶奔京城。
卓然他们赶到京城已经十几天之后了。
路上,他们遇到了从城里出来的传旨太监。得知原来明懿公主已经到达了皇宫,并告诉了卓然的消息,所以派人来迎接卓然。
这次来传旨的不是宋仁宗身边的贴身太监黄公公。而是一个曹皇后身边的太监。这老太监姓任,也许是皇上刚刚驾崩的原因,他想露出讨好的笑,又觉得不合适,所以表情反倒显得有些古怪,但是话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卓然的恭敬。
卓然问道:“皇上是怎么驾崩的?”
老太监叹口气说:“皇上的身体一直不太好,特别是最近半年来,病情时好时坏,虽然天师炼制的丹药服下后能好一段时间,但是过不了多久又加重了。偏偏皇上又牵挂朝廷的事情,要临朝听政,所以病情加重,神智已经不清楚,即便叫他也不应了。那天深夜就撒手人寰,可怜皇后娘娘哭得死去活来,无奈皇上也回不来了,皇上之前已经拟了遗昭,让太子继承皇位。”
“可是太子继位之后也病了,病得不轻,卧床不起。韩琦宰相等人都上奏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恳请太后娘娘体恤天下苍生,垂帘听政。娘娘开始不依,后来见到太子实在是无法临政,这才答应在东门垂帘听政,治理天下。这些天,太后娘娘把诸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宰相和诸位大臣都交口称赞,说娘娘真是女中尧舜。”
卓然说道:“既然如此,那么着急的找我回去做什么?”
任公公压低了声音,几乎是凑到卓然耳朵了,说:“京城表面上风平浪静,一切正常,可是暗流涌动。两派大臣闹得不可开交,太后娘娘原本是头痛不已。刚好这时明懿公主赶了回来,说你们遇到了一些麻烦,才刚刚脱身,并说了你在凤翔县,老奴这才带着御林军赶来接大人你,咱们闲话少说,赶紧进宫见太后吧。
卓然这才放心上马,跟任公公两人并排前行。低声问道:“进宫之前有一件事还得问一下,心里好有个数。”
“大人有事请讲。”
“皇上的死到底有什么端倪?为何朝中大臣又分成两派?”
任公公他们走在队伍的中间,眼见他们有话要说,侍卫们都识趣地拉开一段距离。凡是遇到御林军过来,所有行人都躲得老远,也没人敢过来骚扰。
任公公说:“这件事只能简单和您说一下,现在新的皇上,也就是原来的太子殿下,他登基之后整天沉溺于美色。还喝得烂醉。而现在他还在为先帝守孝呢,却在内宫里跟着歌姬歌舞,简直是酒池肉林,甚至还说死的又不是他亲爹,他为何要伤心,而且还说他的亲爹早在几年前就死了,他一定会追封他爹爹为太上皇,而不是先帝,你听听,这岂不是大逆不道的话吗?太后娘娘气的浑身发抖,可是也没办法,多次规劝,他反而跟太后娘娘争吵。说娘娘又不是他亲娘,他亲娘都不管他,太后娘娘有什么资格管他,诸如此类的话简直数不胜数。”一边说一边瞅着卓然。
卓然愣了一下,微微皱眉,说道:“我接触太子是上次离京之前,元宵节在御花园那一次。我觉得太子殿下为人敦厚,怎么会说出这么不孝的话来?不会是有人在暗中编排他的是非吧。”
任公公赶紧道:“不是的,谁敢编排新皇上的是非?那都是太后娘娘亲耳听的,身边的宫女太监也不止一个人这么说,这种事听到谁的耳朵都不会相信是真的,可它确实是真的,咱家也不给大人您多辩解,反正娘娘召你回来,目的就是让你查清楚太子,——呃,现在是官家了,——官家做的一些荒唐事到底荒唐到什么地步,是不是该说说他了,这些须得有真凭实据才是,不然身在宫外的诸位大臣们也都没有亲耳听到,还不是听别人说吗?韩琦、欧阳修还有太后娘娘都特别器重你,相信你的能力。想让您去查清楚。”
卓然点头,说道:“那为何朝中大臣要分成两派呢?难道还要各自选边站队不成?”
“那倒不是,只是太后娘娘规劝官家,官家不听,反而跟太后娘娘争吵,一来二去闹得不可开交,朝中大臣们自然要发表意见了,这意见有向着太后的,有向着官家的,然后大臣们便各自都争吵起来了。朝堂之上乱成一团,每次早朝都是如此。实在让人头痛了。不过太后已经下了懿旨,说这种事只限于在朝堂之上争吵,谁也不许传出去,否则要查办的。”
卓然又问他:“那先帝的死到底有什么端倪?”
任公公前后看了看,见侍卫们离的都很远,这才把声音压得更低,说道:“太后怀疑先帝的死,与官家有关。”
说罢,意味深长地闭了嘴,扬着头侧过脸,装作什么都没说的样子,卓然心里咯噔一下,点了点头,这种事太敏感,他没有继续追问,这时候谈论这个问题也不太合适。
卓然一下子感觉到,这次回京肩上的担子格外地沉重。随后两人都不再说话,快马加鞭往京城赶。
进城之后,任公公对卓然说道:“你跟咱家进宫,你的随身行李让他们护送到你府上,放心。”
卓然点头答应,他也很想早点搞清楚自己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大麻烦。
任公公派了一队御林军给卓然把行李送回家去。自己则带着卓然朝皇宫而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