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苌万没想到苻登这么快就从失败中翻身,唯恐遭到围攻,于本年底,让东门将军任盆,向前秦诈降,承诺将打开安定城门,迎接苻登入城。
苻登大喜过望,以为姚苌大势已去,准备接纳任盆。
征东将军雷恶地,率军正驻防在外,得到消息后,飞骑前往晋见苻登,竭力劝阻说:“姚苌诡计多端,他的将领也绝不能相信,献城一事多半是阴谋无疑!”
苻登这才下令斩杀了任盆,但却因此对雷恶地心生忌惮,雷恶地担心遭到诬杀,被迫投奔后秦,姚苌任命他为镇军将军。
(本章完)
第228章 北魏雄起()
大界一败预示着苻登时代的前秦逐步走向衰弱,复仇、中兴都将变得异常艰难。
即便如此,苻登也必然会坚守初心,不惜一切代价除掉姚苌。
逆境中仍能奋勇直前,那些身处顺境的人,就更没理由放纵了。
放眼此时的神州大地,东晋的情形是众多政权中的奇葩存在,完全不必加以理会,烂泥是无论如何也扶不上墙的,倒是其他小国颇有些耐人寻味的行动。
西秦政权或许还没有逐鹿中原的实力,但也没放过征服周边的其他部落,而且几年下来还小有成绩,387年7月,还把前秦的驻外将领没弈干和金熙的部众吞并,没弈干被迫投奔隔壁的匈奴人刘卫辰。
按其首领乞伏国仁最初的计划,是先把附近的堡寨和部落平定,然后一步一步向东扩张,占据关中、抢占关东,逐步实现中原霸主的梦想。
这样的计划显然不是三五年能实现的,而乞伏国仁甚至连一年都没挨过去,于388年6月就去世了,因为儿子乞伏公府还很年轻,文武官员推举其弟乞伏乾归继位,称总司令官、最高统帅、大单于、河南王。
乞伏乾归并无大才,想要实现哥哥的毕生愿望,有些痴人说梦了。
天不遂人愿当是指这种情形了,即便充满了建功立业的雄志壮志和一腔才华,但俩眼一闭,俩腿一蹬,一切都是枉然。
但乞伏乾归也不是一无是处,虽没有开辟新局面的实力,但守成还是勉强可以支撑,即位之后,依葫芦画瓢,模仿汉人的政治制度,立边氏为皇后,设置文武官员,倒是也吸引了不少个体户加盟,不久迁都到金城,紧临后凉和后秦,三方制衡的区域还是比较稳定的。
接下来他又依照哥哥的遗命,专心料理附近的小部,在平稳中搏点小利,因为周边国家都各有任务在身,他不犯人,倒也没人对他挑衅,生活过得还算安逸。
北魏基本上也处于相同的处境,但拓跋珪就比乞伏乾归要有野心,绝不安于现有的安逸,甚至有图谋后燕的野心。
但此时双方的差距还很大,拓跋珪便疯狂地攻打北方的游牧部落,以此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积蓄大量军事辎重和粮秣,为将来向南扩张,做足准备。
388年下半年,拓跋珪的计划进展顺利,国力已实现跨越式提升,便派堂弟、九原公拓跋仪担任使臣,前往中山进行实地考察,寻找可乘之机。
慕容垂刚见面就盘问拓跋仪:“魏王为什么不自己来?”言下之意,是把北魏当成藩属了,应该国君亲自来朝拜才合规矩。
拓跋仪不动声色地回说:“我们的先王跟贵国的祖先,曾一起尊奉晋国,世代情同兄弟,我今天奉命晋见,在道理上并没有错误。”意思至为明显,认定两国是处于平等地位,使节来拜,理所应当。
慕容垂不高兴了:“我现在的威望,传播四海,岂能与过去相比!”
拓跋仪说:“燕国如果不讲道理,不积恩德,而只打算依靠武力,那是武装部队将帅们的事,我这个外交官员就不知道了。”
慕容垂一时语塞,他其实早就想动用武力了,只不过碍于国内叛乱太频繁,所以无法分神而已。
拓跋仪回国后,对拓跋珪说:“慕容垂老了,精神萎靡,太子慕容宝是个没有能力的庸碌之辈,范阳王慕容德对自己的才干十分自负,不可能是年轻君主的忠臣,慕容垂一旦死掉,一定会发生内乱,到那时候下手,一定易如反掌,现在的时机尚未成熟,我们只需多等几年而已。”
拓跋珪十分高兴,继续向北讨伐,不断吸纳兵力和后勤补给,因为中原大乱,他倒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连续多年的扩张,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慕容垂固然想不到几年后的局势演变,认定北魏只是个新兴的小部落,拓跋珪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对自己完全构不成威胁。
而拓跋珪虽然年轻,却富于心计,在北上攻打柔然、契丹等部落之余,时不时地装出一副被人欺负的模样,派人向后燕求援,然后和燕军一起讨伐自己的敌人,既减少了自身的危险,又让慕容垂打消戒心,堪称一举两得之美事。
贺兰部落的贺染干一直对拓跋珪满怀敌意,碰巧391年初,贺讷与贺染干闹翻了,拓跋珪便向后燕告密,声称贺染干阴谋杀死哥哥,然后率领部落背叛后燕。
慕容垂得到消息,立刻派儿子慕容麟和舅舅兰汗前往镇压,并成功生擒贺氏兄弟,按拓跋珪的建议,把贺染干留在中山,把贺讷送回本部。
这招借刀杀人之计实施得非常成功,拓跋珪终于排除了贺染干这个多年的宿敌。
事后慕容麟劝慕容垂:“我观察拓跋珪的一举一动,将来定会成为我们的祸患,不如强迫他前来京师,由他弟弟代理主持魏国大事。”
慕容垂想了许久,终于没有同意,仍旧想不通一个二十岁孩子能对自己造成什么祸患。
但拓跋珪已听到风声,担心提前遭到镇压,派弟弟拓跋觚到后燕进贡,以表明忠心。
慕容垂已是66岁高龄,很难专心国事,子弟们无法无天,擅权横行,私自扣留了拓跋觚,要挟拓跋珪用良马来赎,拓跋珪年轻气盛,赌气不肯交“赎金”,于是断绝了双方的一切关系。
只不过此时仍不是最好的机会,拓跋珪因为冲动而提前暴露了自己,不得不让秘书长张衮向西燕示好,以防范后燕的入侵。
不久之后拓跋觚逃走,被慕容宝追上,但慕容垂仍待他像过去一样。
慕容垂上了年纪,越发想念苻坚当初的恩德,无意中也做起了苻坚做的事,宽宏大度起来,真是让子孙们干瞪眼。
另一方面,拓跋珪继续讨伐伐柔然。
柔然在之前代国灭亡后,就投奔匈奴酋长刘卫辰了,拓跋珪一直对刘卫辰很不满意,想要建立塞外霸主的威风,必须先将柔然降服,于391年10月,对柔然发动总攻,一直追赶了六百多里。
孤军深入太久,各将领都请秘书长张衮报告说:“贼寇已经遥远,我们的粮食也快吃完,不如早还。”
拓跋珪倔强得很,问张衮:“如果杀掉副马,粮食吃完后就吃马肉,能不能维持三天?”
大家一致认为可以,拓跋珪于是加速追赶,不到三天就在南床山追到,大破柔然部落,俘虏半数人口之多,把柔然部落全都迁移到云中。
刘卫辰得知此事,当然很不高兴,毕竟柔然可是重要的补给,马匹粮草都远非中原人能比,于是派儿子刘直力鞮率部众八九万人的主力部队,攻击北魏的南部边疆。
拓跋珪早已做足了准备,亲率五六千人迎战,居然大获胜,刘直力鞮单人匹马逃走,
几天后,拓跋珪乘胜在五原郡金津渡口,渡黄河南下,进入刘卫辰的势力范围,刘卫辰的部众惊慌失措,陷于一片混乱,拓跋珪于是顺利抵达刘卫辰的首府悦拔城,刘卫辰父子已丧失军队,落荒而逃。
不过拓跋珪已打定主意要赶尽杀绝,次日一早便派各将领率轻装骑兵分头追击,将军伊渭追到木根山,生擒刘直力鞮,而刘卫辰则在途中被部属所杀。
12月,拓跋珪驻军盐池,屠杀刘卫辰的家属亲友及同党五千多人,把尸首投入黄河,自此黄河以南各部落,全都归降,俘获马匹三十万匹,牛羊四百多万头,北魏的财力瞬间充裕起来。
(本章完)
第229章 后秦大捷()
刘卫辰的幼子刘勃勃,年仅11岁,趁乱逃奔薛干部落,拓跋珪勒令薛干部落把这孩子交出,薛干部落酋长悉伏却暗中把刘勃勃送走,对使节说:“刘勃勃国破家亡,小小年纪遭此横祸,本已穷途末路,前来投靠,我宁可跟他一起逃亡,也不忍心捉住他交给贵国。”
当时没弈干仍在匈奴和前秦之间游离,刘卫辰死后,便重新回归前秦怀抱,并收留了逃亡的刘勃勃,几年后还把女儿嫁给他,对这个小女婿十分宠爱。
农夫与蛇的故事虽然夸张,但世间总是不缺少忘恩负义之徒,刘勃勃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姚苌固然也背负轼主的罪名,但他与苻坚的关系远不如刘勃勃与没弈干那么亲密,也因此当刘勃勃最终手刃岳父的时候,所有的骂名全都席卷而来,仍不能把刘勃勃的无耻邪恶完整展现。
没弈干在接纳刘勃勃的第二年,就迫于形势而转投后秦,也因此把后秦也坑得不轻。
当然在故事的一开始,谁都想不到结局是什么样的,至少没弈干是绝想不到自己会死在女婿手进而,后秦的官民当然也想不到自己收留的会是魔鬼。
其实没奕干本人也是有污点的,在他归附刘卫辰之前,曾把两个儿子送给西秦作为人质,请求乞伏乾归出兵,联合攻击鲜卑酋长大兜据守的鸣蝉堡。
两军合力很快把鸣蝉堡攻克,大兜换上平民衣服逃走,乞伏乾归接收了其部众,班师回金城,并把没奕干的两个儿子送回,但没奕干却很快就背叛西秦,转投北面的刘卫辰。
乞伏乾归十分恼怒,亲率骑兵一万人,讨伐没奕干,并一箭射中了没弈干的眼珠。
独眼的没弈干却并没有死于伤痛,仍旧活蹦乱跳,好不自在。
有时为了活命,难免会出现变节的情况,但没弈干态度之随意,变脸之迅速,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难怪乞伏乾归会那么生气,或许也只有刘勃勃这样的人才能制得了他吧。
但在大祸爆发之前,气氛还是很和谐的,刘勃勃也还是一副可怜巴巴的小模样。
好像越无辜的表象越暗藏杀机,不可不察啊。
姚苌却顾不得检察这个小不点,他正与苻登斗得火热,而且眼看双方就要进入高潮了。
这一波惨烈的争斗起于390年4月,前秦镇东将军魏曷飞,自称冲天王,率氐人胡人,攻击后秦安北将军姚当成据守的杏城。
被迫投奔后秦的雷恶地,及时把握机会,重新回归前秦响应魏曷飞,并领兵攻击镇东将军姚汉得据守的李润堡。
姚苌当即准备迎战,左右官员都表示不解:“陛下不愁相距只有60里的苻登,却担心600里外的魏曷飞,原因何在?”
姚苌神色严峻地说:“我们不可能马上消灭苻登,而苻登也不可能立刻攻克长安,雷恶地的智谋,不同凡人,如果北方结交魏曷飞,西方结交董成,占领了杏城和李润,长安东北可就不是我们的了。”
官员们恍然,但仍觉得雷恶地并没有那么可怕。
姚苌却不管他们的想法了,率领精锐部队一千六百人火速前往迎击。
当时魏曷飞和雷恶地拥众数万,氐人胡人前往投奔的,更是前后相继,可姚苌却表现地异常兴奋,没有半点担忧,部将们若不是素来了解他们的领导,一定认为他疯了。
姚苌绝没有疯,至少这一次绝没有疯,告诉将士们:“魏曷飞煽动诱惑那些一同作恶的人,他们的种族和部落,十分繁多,我虽然可以克制他们的首领,但他们手下的党羽,却一时不容易铲除,如今像乌鸦一样,集合在一起,但必然并没有系统完善的部署,我乘胜攻击,可以一网打击,一个不漏,能省下好大功夫!”
魏曷飞发现后秦军队少,也不想那么多,不管不顾地动员全军发动攻击,姚苌则坚守营垒,拒不迎战,以此显示兵力微弱,然后秘密派儿子、中军将军姚崇率数百人的敢死队,迂回到魏曷飞的背后,大肆破坏敌营,并大喊后秦的口号。
魏曷飞的后方顿时乱作一团,姚苌于是让镇远将军王超等人,率所有部队出击,很快与姚崇合并一处,杀敌一万多人,并斩了魏曷飞,雷恶地则遭生擒。
一切尘埃落定,姚苌得意地询问雷恶地为何叛变,雷恶地已没了脾气,黯然道:“我自以为智谋勇气高出常人,可是每次遇到姚公,未尝不败,岂不是天意!”
此战对前秦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过他们并未退缩,几个月后,冯翊人郭质,在广乡聚众起兵,向三辅发出号召:“姚苌这个匪徒,凶恶残暴,人民神祇,都被毒害,我们世代受先帝像尧舜那样仁慈的照顾,即便不是高官子弟,也当为先帝报仇雪恨,与其羞愧地活着,不如为正义而死!”
于是三辅的所有居民堡寨,全都起兵响应,郑县人苟曜则集结部众数千人,投奔后秦,派人秘密晋见苻登,准备里应外合夹击姚苌。
391年5月,姚苌亲自率军迎击,被苻登击败后,重新集结残兵败将再度迎战。
老弟姚硕德有些不解,问他:“陛下一向谨慎,从不轻率攻击,每次都是以智取胜,而今迎战失利,反而更全力反扑,是什么缘故?”
姚苌说:“苻登的军事行动一向迟缓,从不了解敌人的虚实,现在不顾一切用轻装部队前进,正扼住我们的东方,定是苟曜那小子跟他暗中勾结,我们的攻势如果稍缓,他们就可能会师,所以要在他们会师之前,急行进击,以破坏他们的阴谋!”
姚硕德顿觉茅塞顿开,立刻与姚苌拼命抵挡苻登,几个回合下来,苻登终于稍向后退,转而攻击后秦重镇安定。
姚苌前往阴密抵御之前,悄悄对太子姚兴说:“苟曜听到我往北方,一定会来见你,你就利用机会把他逮捕,就地诛杀。”
苟曜果然到长安晋见姚兴,想继续里应外合的计划,却不知姚苌已经识破了他,惨死宫中。
苻登还不知道内应已死的消息,仍旧猛烈进攻,时间一长,后劲略显不足,士兵疲惫不堪,在安定城东被姚苌击败,暂时退守路承堡。
近来接二连的胜仗,终于扫清过往的阴晦,姚苌大为高兴,大摆宴席庆功。
酒过三巡,将领们都说:“如果魏武王尚在人世,绝不会让盗贼猖獗到这种地步,陛下未免谨慎过度了。”魏武王就是姚襄。
姚苌踌躇满志地说:“比起亡兄,我有四点不如他——第一,他身长八尺五寸,手臂下垂,超过膝盖,人们看到他,就会心生畏惧;第二,他率十万人的部众,与天下英雄豪杰一争长短,将士们望着他军旗所指的方向,奋勇冲杀,没人能阻拦;第三,他通晓历史,了解时势,发出政治号召,集结贤能人才;第四,他率领大军上下一片欢乐,心服口服,每个人都尽死力。但是——我之所以能够建立帝王大业,领导在座的各位俊杰,不过是在策略上有一点长处而已。”
话音落地,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将领们也都举杯直呼万岁。
(本章完)
第230章 姚苌之死()
姚苌连续多日饮酒狂欢,本就有病在身,变得越发虚弱了,让弟弟姚硕德镇守李润堡、政府副行政长官尹纬镇守长安、征召太子姚兴前往战地行营,准备交待身后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