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颖达语调舒缓道:“陆县子诗写的好,我们便先来谈谈诗经吧。论《六经》之中,诗经最为奇葩。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孔夫子认为人只有经‘诗教’,才会‘温柔敦厚’,才能‘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才有登上朝堂,代表一过进行内政外交的资格。总而言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敢问陆县子,《诗经》中你最欣赏那首诗呢?”
陆绩无语,这人说了一通废话,直接抛问题不得了。
“诗经中有三百一十一首,且不论夫子的排法,这些诗内容丰富,歌颂着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甚至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各个方面都有,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些东西都有独到非凡的意义,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欢,这真的很难选……”
“但倘若给弘文馆的学生上课,下官以为《采薇》正好,‘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这首诗将百姓疾苦体现的淋漓尽致,又袒露了战争的残酷和沉重的徭役给百姓带了的负担,‘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直中人心,这也是这些皇亲贵族应该懂得东西。”
孔颖达淡淡地看了魏征一眼,这解释……应该很能切中魏征的心怀吧。
尤其是那句“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可以说是魏征最为真是的心里写照了,他平日里最为反对的就是皇家的奢靡,十谏中有九谏都得是关于钱的事儿……
魏征听后也是微微有些出神,不由自主地轻轻点了点头。
但他旋即回过了神来,端详着陆绩那张儒雅清秀的面庞,心中却是暗道了一声可惜。这一刻,他心里想到的却是汉末的曹操和前隋的宇文化及,两位何尝不是文采斐然的人啊,但却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赛一个的道貌岸然!
“诗经中好诗难以取舍,那你可有欣赏的诗人?”孔颖达接着问道。
陆绩思索了一下道:“曹操。”
魏征老脸顿时一黑……
其实陆绩也没办法啊,他倒是想说李白杜甫辛弃疾,可是说出来眼前这两位老大人也不知道啊,隋唐以前,能拿得出手的诗人还真没有几位。
但孔颖达却是好奇心顿起,笑着问道:“哦?曹操的诗在《诗品》中可被排为下品,你怎么会喜欢他的诗?”
陆绩笑道:“诗是透达一个人内心的钥匙,曹操的诗尽显他的格局和气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格局,宛若礁石上的铜浇铁铸,如何不令人钦佩呢?况且《诗品》也是人写的,每个人的品味不同,这是常理。”
孔颖达淡然地点了点头,似乎给外满意。
“仲达,这小子机巧善言,你出这题也太过简单了。”魏征不满道。
不过这也确实如此,孔颖达接连问了两个问题,都是开放式命题。别说是陆绩了,只要是懂一些门道的人,都可以随意说。
魏征沉声道:“陆绩,老夫知道你擅诗词,这确实是你所长。但儒学之根基,在于四书五经,在于圣人的微言大义,在于诸子百家的学问,可敢让我考校一下你这方面的学问啊?”
陆绩微微一欠身道:“还请魏侍中出题。”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何解?”
“召公还活着的时候,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之后,百姓们对他更加的怀念歌咏。”陆绩笑着淡淡说道。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何解?”
陆绩笑道:“夫子到了该说话时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到了开心时才笑,所以人们不讨厌他笑。只有符合道义才会求取财物,所以人们也不讨厌他求取财物。话至根本,就是人要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时。”
两人就这么你问我答,接连问答了十几条,从最开始的《论语》问到了偏僻的杂学,到最后也没能难为住陆绩。魏征见一旁的孔颖达脸色已经变了许多,这才反应了过来,自己怎么跟这个小子较上劲了?不过这个小滑头倒是知道的多且杂,应付十几岁的少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魏征转念又是一想。
这陆绩一届平民白衣,才至长安不过多久,就已勾搭上了朝堂中的诸多显贵,定是一个投机取巧之徒不假。倘若真的让他去了弘文馆教学,那里的学生不是皇亲国戚就是达官显贵的子弟,以他的品性,又如何能带好一干学生呢?只怕他巴结都来不及,平白堕了师长的威严……
不能让他去弘文馆!
但按说看不上眼就借故把他拒绝得了,可是我们的魏老大人偏偏是个铮铮君子,他既然已经答应了考校陆绩学问,就绝不会做这种食言之事,就算不想让陆绩去弘文馆,也得让他输的心服口服不可!
唉,好拧巴的一个犟老头。
“好,四书五经杂文算你通过,但为人师表,需要先正己心。你与我和孔祭酒先说说,在你心中,该如何为人师?该如何做表率?倘若你说得好,我便许你去弘文馆做学士。”魏征看着陆绩淡淡道。
咦?又换套路了。
其实方才魏征越提越偏,已经涉及一些连陆绩都没读过的杂文了,他已有招架不住的感觉,若不是平日里和古文打交道的多,再加上一副不错的脑子,恐怕还真得露怯。
至于该如何为人师嘛……
第一百六十二章 弘文学士()
至于该如何为人师嘛……
这是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
孔子是中国千百年来最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的教育理念都是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导弟子们仁慈、人性、互爱、志向,是一个致力于传递思想的伟大教育家。可在陆绩生活的现代社会,老师扮演的更多则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尤其是像陆绩这样的大学老师……
陆绩犹豫了很久,这才缓缓答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道受业解惑,这是韩愈将老师这一职业做得最为精辟简练的总结。魏征和孔颖达听了之后不由得都怔了怔,或许对后人来讲这是一句极为熟悉的话,但对他们而言,却是新颖惊奇无比。这一句话直指老师的作用,听得二人齐齐点头。
谁知这才说了一句,陆绩的第二句话却突然一转,锋芒就在这毫不精心之间露了出来。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有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魏征和孔颖达脸色齐齐一变,这第二句话不知为何,却突然指出了当今士子骄奢的现状,两人都是饱读诗书,博学鸿儒之人,文化素养不是一般的高,已经渐渐品出了几分味道。
这像是一篇赋啊。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句话罢,陆绩淡淡地看了魏征一眼。
魏征回瞪了他一眼,这句话看似在说从师无关年龄大小,可回想刚才魏征因为年纪的事曾怀疑他当学士的能力……暗里在说谁,还用得着仔细推敲吗?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魏大人,您觉得呢?”陆绩淡淡吐出了第四句。
好在魏征也是风里浪里过了十几载的人,只是淡淡转移话题道:“看样子是篇长赋,全文呢?”
陆绩无语,全文那么长,又不像诗词那样合辙押韵,鬼才记得住啊!
“全文容下官回去琢磨一下……魏大人,下官这表现您还满意吗?”陆绩拱手道。
魏征沉默了良久,这才淡淡地一挥手道:“下去吧,我和仲达谈完事便让他带你去。”
魏征其实也很不想答应,但既然是已耿直出名直臣、诤臣、谏臣,食言反悔这种事情大抵还是做不出来的。所以这些人以严苛地标准要求别人时总是正气凌然的,因为他们自己做的到,有底气……但有时候给自己划定了明确的标准并严格执行,活得确实也不那么潇洒。
所以无论魏征现在怎么讨厌陆绩,只要陆绩不犯事被他拿住把柄,就安然无恙。
陆绩淡淡地一笑,拱手退出了房间。
…………
弘文馆位列于太极宫西,是独立于太极宫的一处宅子。
宅子位于一条较为僻静的巷子里,看样子是有些简陋,但却有那么几分古朴的气息,应该是老宅子了。陆绩对这里也算满意,毕竟是做学问的地方,搞那么富丽堂皇也不像话。
孔颖达似乎对陆绩的印象还不错,一路上笑呵呵地和陆绩谈着话,两个人都是博学之人,孔颖达也不是那种腐儒。一路上谈天说地、诗词歌赋倒是说的欢畅,这一通海聊之后,陆绩也对弘文馆有了一个详细地了解。
弘文馆是除了国子监之外另一个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如果说国子监相当于大唐教育部的话,这弘文馆就类似于国家图书馆之类的。国子监在古时候是中央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也是教育行政机构,主管当时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方针。
而弘文馆不同,收藏、校正典籍,也教授门徒,不过一般的寒门士子是进不去的,能进入弘文馆学习的大都是些皇亲国戚或者是高官士族的适龄子弟才行,按理说弘文馆里除了一些小吏,应该还会设置两名大学士、五名学士负责平日里教授学生们,可以说是皇家为了照顾王室子弟和重臣们开设的贵族学校。
相比之下,国子监的门槛反而要比弘文馆低上一些,一些非常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也可以经由推荐后直接进入国子监学习。
瞅了瞅眼前这座古色古香的大门楼子,陆绩心中忍不住生起了一丝荒诞之感……
遥遥记得不久之前,自己还在吐槽李世民应该给这些纨绔子弟设立一个思想政治学校呢,这脱离了丘神绩才不过一个多月,眨眼之间,老天爷又送了一拨纨绔子弟到自己面前……
能来弘文馆里教书的学士,一个个自然都是名声在外的大儒,李世民就曾封过孔颖达、魏征、长孙无忌等人为”弘文馆十八学士”,可是这些人一个赛一个的位高权重,谁也不至于放下手中的国家大事来弘文馆陪这群纨绔子弟念书……况且日常在弘文馆就读的也只有三十余人,也用不着那么多老师,所以真正在这里教书的老师,只有两个。
而且两个皆是头须皆白的半大老头子,一个叫颜师古,这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一位大学问家,一辈子也只会做学问,大家平日里熟悉地“杀鸡焉用牛刀”的典故,就出自于他……而令一位,则是一位叫温彦博的大才子,在隋末唐初时非常有名,现也待在这里教授门徒。
除了两位学士和三十几名学生,这里大概还有二十几名文吏负责校正、编纂图书,毕竟办学只是其次,编纂图书才是国家图书馆的主要职责。
今天恰好是休沐日,学生们并没有来上课。陆绩跟着孔颖达拜访了一下两位学士,颜师古和温彦博对这个年纪轻轻的青年倒也没怎么刁难,毕竟两人都上了年纪,又经历过数年的战乱,都活得明白豁达……身上的书生傲气和毛病都已经被磨没了,也不屑于干这么没品无聊的事情。
其实陆绩自己也明白,要真论古文造诣、经学典籍,自己拍马也赶不上人家琢磨一辈子的老前辈,自己胜在懂得杂、学识广,所以对这两位老学究,陆绩还是很尊敬的。
之前就曾吐槽过梅园诗会里的那些伪文人……虚伪、恃傲。
眼前这两位,才是真正的盛唐名士。
第一百六十三章 采选秀女()
太极宫朝会。
大唐的朝会很务实,无论文臣武将通常都不会说那些假大空的废话。
朝会第一项便是各个部门汇报工作,提到治国、赈灾、修堤、赋税等民生问题时,往往是文臣们的主场,武将们则在一旁懒洋洋地打着哈欠,提不起丝毫兴趣。
待到文臣们把国内的政事处理完毕后,开始说道外交和战备之类的话题时,武将们顿时精神一振,很快太极殿内就会想起一片喊打喊杀的声音来,武将们神情激烈,嗓门高亢,对邻国动辄叫嚣着亡族灭种、荡平四海。
但凡文臣们稍微提出一点儿不同意见,武将们便会勃然大怒,大骂瓜怂、软蛋,严重者直接问候其对方女性先人,使得每次有武将们参与讨论的朝会,最后的气氛都会不知不觉换一个画风,秒从三国跳水浒,变成了一群土匪在聚义厅里大呼小叫,白山黑水三十六路瓢把子划地盘的粗狂豪迈画面,一旦到了这时,文臣们常常被噎得直翻白眼,李世民气得瑟瑟发抖,大声训骂,却还是无济于事,武将们消停两天之后依旧我行我素,气焰嚣张。
但今天的朝会在以上两个环节后,又多出了一个议题。
采选秀女。
所谓天家无私事,哪怕是选老婆生孩子这种事情,也是需要当堂朝议的。当然了,唐代的采选制度和我们所熟知的清朝选秀女还有不同,分为礼聘和征选两种,豪门大族和仕宦之家美名远播的女子可以得到朝廷礼聘,倘若入宫检查符合标准的话,便会得到皇家优待,成为又名位、身份的妃嫔和女官。
而征选的良家女也有机会成为妃子,不过起点还是不如礼聘来的女子高。
当然了……如此大动干戈,只给皇帝陛下一个人找老婆也确实不值当。所以在充实完后宫之后,这些良家女和一些礼聘的女子还会被分封给太子东宫及诸王王府,再从他们里面册封出太子妃、王妃等等。
所以采选秀女这件事,就算李世民上了年纪、肾不给力了,也容不得他拒绝……毕竟这不只是他的事,还关乎整个皇室子弟们下半身的幸福……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待礼部的官员将整个采选流程简略介绍了一遍后,这才扫视着群臣道:“采选秀女,宫中本应归皇后负责,但皇后近来身体有恙,不便操劳,先交于杨妃负责吧,尔等回头将采选的名单和细节呈与内侍省,让内侍省转交于杨妃即可。”
礼部官员拱手称是,然后退至一旁。
“诸位爱卿若无其他事了,便退朝吧。”
“陛下!”李世民的屁股才刚抬起半寸,一声洪亮地声音便响彻了整个大殿,这声音李世民太熟悉了,连头也不抬就知道是魏征那个老家伙,他只好将屁股放下,无奈地问道:“魏侍中又有何事?”
魏征施施然站出来道:“臣审阅过礼部的采选细节,此次采选规模甚大,从全国礼聘高官贵族之女三十余人,征选秀女二百余人,已逾礼制度在先。竟还敢申请万贯筹办采选大典,国家天灾刚过、战祸方熄,正是休养生息之际,依臣之见,此次采选不宜大肆操办,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听得脑仁儿疼。
他不是奢靡无度、胡乱花钱的昏君,但他毕竟也是个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会有虚荣心以及各种各样的欲望,更何况……这次的采选还有一些另外的目的。
“玄成啊。”李世民犹豫了一下,决定打感情牌:“这万贯也不算什么太大的数目,况且你也知道,太子、越王、吴王、齐王他们都已成年,朕也是想借此机会给他们挑选王妃的,朕……还没有孙儿呐。”
李世民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