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入洞房!”
随后,新郎新娘被送入洞房。
“娘子,来,咱们喝交杯酒!”
洞房中,张小川拿起一支酒杯递给赵媛媛小公主说道。
此时的赵媛媛,一身凤冠霞帔,头上带着盖头,虽然看不到样子,但是热火的身材就已经让张小川心猿意马了。
“嗯!”听到张小川的话,赵媛媛小公主点点头,接过酒杯,然后和张小川喝了一杯交杯酒。
“娘子,你在这等着我,等我把客人都送走后,就过来陪你。”张小川小声在赵媛媛耳边说道。
“夫君你快去吧,别让客人久等了。”赵媛媛贴心说道。
其实张小川现在就想要和小公主洞房,但是古代习俗是需要陪客人用宴把客人送走后,才能与媳妇洞房的,没办法。
张小川出来后,不用说,自然是被客人一顿猛灌,最后送到洞房时,他还是有些醉了,还好古代的酒不是后世的烈酒,要是后世的烈酒,估计他就要被人抬着进入洞房了。
…………
这一晚上,张小川再次体会到了做人的乐趣,不过考虑到喝了酒,他并没有他他的子孙后代送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第二天一大早,虽然新婚夫妇两人走路都不太方便,但按照礼仪,他们还是要拜见家中长辈。
从现在开始,张小川也终于在宋朝真正的有了家室,他的肩膀上,也必须要挑起责任两个字了。
新婚几天后,张小川和赵媛媛夫妻两开始回门。
回门后,郭皇后自然是拉着女儿一番嘘寒问暖,比如张小川对你好不好啊,在驸马府住的习不习惯的等等。
而张小川,则是被岳父赵眘叫到了书房。
“小川啊,如今咱们也成了一家人,有些话我想要问问你。”赵眘朝张小川说道。
“岳父大人,有什么话你就问吧!”
私下场合,张小川直接称赵眘岳父。
“那好,我问你,你对我罢了你的官,有什么看法?”赵眘问。
“这个,没有什么看法,我本来就不想当官,现在娶了公主,就更没有想法了。”张小川说道,脸上没有丝毫不满的意思。
“小川啊!你是一个百年难遇的人才,这点我和汤相公以及陈相公他们都有共识。”赵眘说道:“你的事情我们和太上皇一起讨论了一下,认为外戚不能干政这点虽然不能破,但是你的才能却不能被埋没。”
听到赵眘的话,张小川顿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接下来他就听赵眘说道:“所以,经过我们的商量,虽然不能让你进入朝廷中枢,却可让你以主政一方,以此发挥你的才能,于是我们准备让你担任临安府知州。”
“额,这个,岳父大人,我……”
“你什么都不用说,这是几位相公和我共同的决定。”赵眘直接打断张小川的话说道。
“……”此时此刻,张小川只觉得有一万头神兽咆哮而过。
在宋朝,驸马不能过多干政,这是所有士大夫文人的共识,当了驸马后,就与朝廷重臣和宰相无缘了,这是任何有想法有抱负的读书人都不能接受的事情。
不过驸马也不是不能当官,当地方官或者是一些散官还是可以的,只是无法成为朝廷重臣,享受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
又被强制性当了官,张小川非常郁闷,有心想要推辞,但是却不敢,刚成了人家的女婿,现在就要驳岳父的面子,这样的事情张小川可不敢。
第138章 就任()
宋朝,以文臣充任各州军政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则是指民政。
也就是说,知州和唐朝的刺史差不多,都是军政大权一把抓,不过和唐朝刺史不同的是,知州只是暂时以文臣担任,随时都可能会调动到其他地方或者是调回六部。
宋朝的知州有一个优点,可以防止门阀和军阀的形成,不过缺点也不少,因为是文臣主军事,会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不高。
张小川被任命知州,这让他非常不爽,不过还好,他担任的只是临安知州,不用去外地就任。
这恐怕也是皇帝赵眘特别照顾他的结果,总不能刚成了驸马,与公主都还是新婚燕尔的,就要去外地当官吧!这也太不近人情了。
虽然被任命为临安知州,但是朝廷考虑到张小川新婚燕尔的,还是给了他一个月的假期。
结婚了,成家了,张小川觉得除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之外,每天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前他每天起床后就要听取各个作坊助手的汇报工作,然后去各处视察指导一番,解决一些问题,晚上的时候,他就挑灯夜著,把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抄写出来。
现在的他,每天身边都多了一个娘子,两人一起起床,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吃饭,晚上的时候,娘子还陪他一起写作,晚上还陪他一起睡觉,真的是不一样了啊。
时间很快过去,一个月的假期也到了尾端。
这天,赵媛媛一大早就给张小川穿上了官服,并且送他上了马车,还叮嘱他要早点回来。
临安府衙,在临安城中靠近西湖清波门的位置,距离驸马府并没有多远,张小川只花了十几分钟,就带着一群侍卫来到了府衙。
和他上任军器监时一模一样,当张小川的马车到达临安府衙时,已经有很多官员在此等候了。
“知州大人。”张小川走下马车,顿时就有一群官员朝他拱手行礼。
“各位同僚不必客气……”
接下来,自然又是一番相客气的互介绍等等。
不过,张小川发现一个情况,临安府最高行政长官,临安通判并没有来。
于是他朝迎接的官员询问道:“薛通判薛大人没有来吗?”
“知州大人,薛大人今天因为有事所以没来,不过他交代了,让我们一定要好好迎接你。”一个官员笑呵呵的朝张小川说道。
“这样啊!”张小川点点头。
随后,在一群官吏的簇拥下,张小川进了临安府衙。
张小川就任知州来迎接他的官员中,有各县县令县尉,以及厢军将领等人,差不多有三十多人。
“承蒙官家和各位相公抬举,让我权知临安军州事,各位以后都是我的同僚,我们大家还需要精诚合作才行……”
当着所有人的面,张小川自然要把话说的漂亮一点。
不过除此之外,还需要来一些实际的,以便增加众人的好感。
“今天晚上,三元楼吃饭,我请客。”作为领导,张小川决定请客吃饭,来拉拢与属下的关系。
上任第一天,张小川发现自己啥也没做,就和一帮属下相互熟悉了。
最后,张小川向一些人询问了临安通判薛平的情况,原来,薛平因为小妾生子,所以这几天都没有来上班。
得知这样的事情后,张小川自然是让赵媛媛准备了一些礼物,前去拜访了一番。
在宋朝,除了知州之外,通判就是一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知州发出州一级的文件,需要通判签字才能生效。
所以张小川想要在临安知州的位置上有所作为的话,自然要和通判搞好关系。
第一天主要是和下属联络感情,第二天,张小川就开始听取各知县汇报情况。
临安府,下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官,等九个县,张小川必须把各县的情况了解一遍,才能知道要怎么做。
除了民政方面,张小川自然也需要了解临安厢军的情况。
临安府,除了禁军之外,另有厢军三万人。
原本临安府有厢军八万人,结果因为张小川提议裁军修高速马路,结果临安府的厢军就被裁撤的只剩下了三万多人。
因为是修路,所以需要的都是年轻壮实的人,这些人被裁撤后,剩下的都是不能干体力活老弱。
这样的情况,不禁让张小川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在南宋,军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三衙所统领的禁军,另外就是各地的驻屯军,也就是厢军。
在北宋,厢军就是杂牌军,修桥铺路,酿酒酿醋,制造兵器,筑城运粮,无所不做,跟杂役民夫没什么区别。
不过到了南宋后,厢军就成了主力,反而禁军没有了什么战斗力。
张小川当了临安知州,自然是想要把军政都发展起来,军队要有战斗力,这是最起码的。
民政方面,也要有所建树,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当了临安府的最高长官,自然是需要为临安府的百姓们做些事情的。
俗话说,想要富,先修路,张小川第一件事,就准备从修路开始。
在他上任临安知州的第五天,他就上书朝廷,请朝廷下拨三十万贯钱财修路,他准备把临安周边各县的官道,都浇筑成水泥路面,以方便行人出行。
“几位大人,你们看驸马的上书应该怎么答复,要批准吗?”
中书省,几位朝廷大臣就张小川的上书讨论了起来。
在宋朝,任何税收都需要登记在册由中央统一调动,地方官员没有税收的支配权,这也是张小川需要向朝廷申请拨款的原因。
“几位大人,驸马刚刚又上了一份奏书,说是要裁撤临安府三万厢军老幼,另招一万青壮成立火枪部队,让朝廷拨钱拨装备。”这时候,一个年轻官员进来,朝几位正在商议的朝廷大臣说道。
“他要多少钱?多少装备?”右丞相汤思退朝那官员询问。
“汤相公,驸马说,要五十万贯钱,以及一万杆火枪。”那官员说道。
“这驸马还真是会给我们找事情,一张口就是三十万贯五十万贯的,现在朝廷财政这么吃紧,哪有那么多钱给他,要是各地都这样要求,那还不乱了套啊!”汤思退无奈的摇摇头说道。
“会不会是驸马想要从这里面捞一些……”一个官员皱着眉头道,虽然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是所有人都懂他的意思。
第139章 战无不胜()
“其他人或许有可能,但是驸马不大可能。”听到那人的话,汤思退摇摇头,说道:“驸马的那么多作坊,一个月就能给他赚上百万贯的利润,他还不至于看得上这么一点钱财。”
听到汤思退的话,所有人点头,都不相信以驸马的赚钱能力,会看得上这么一点钱财。
“那,驸马的上书,我们要同意吗?”那官员询问。
“修路的钱,我觉得可以拨,每次下雨,临安周边的官道就泥泞不堪,要是全修成水泥路面就好了。”一个官员说道。
“至于裁撤临安府三万厢军重新组建一万火枪部队,这件事我觉得需要和官家商量一下。”
“我觉得驸马要组建火枪部队的话可以让他尝试一下,毕竟火枪是他弄出来的,他对火枪军队应该怎么训练和作战会比其他人要懂的多,说不定能训练出一支强军也说不定。”另一个官员建议说道。
“这件事还是和官家商量一下吧!”汤思退最后说道。
最后,汤思退亲自拿着张小川的奏书前往了皇宫找赵眘商量去了。
第二天,张小川就得到了朝廷的答复,经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之后,由尚书省执行。
户部直接给张小川拨付了八十万贯钱财。
工部那边,等张小川裁撤厢军组建新军后,立马就会把一万多杆燧发枪拨付给他。
有了钱款后,张小川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做事了。
这天,张小川再次召集了临安下辖的所有知县开会。
“刘大人,你离临安城近,可知晓知州大人把我们叫来有何事情?”
会议室中,张小川还没有到来,底下的官员就开始议论纷纷。
“这个,好像是关于修路的事情。”仁和知县说道。“听说最近知州大人向朝廷要了几十万贯钱财,要把临安府所有官道都修成水泥路。”
“真的吗?那太好了。”听到仁和知县的话,其他人顿时惊喜。
特别是很多人,当他们听到几十万贯钱财时,顿时两眼放光,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知州大人来了。”
就在这时,张小川和临安通判薛平带着一群人进入了会议室。
薛平,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为临安府通判,在下属面前他自然是颇有威严
“知州大人,通判大人,”见到张小川和薛平到来,所有人顿时朝两人行礼。
“各位不必多礼。”张小川说道。
一旁的薛平则是含笑点头,算是和众人打过招呼。
“这次,朝廷准备把整个临安府的所有官道都修缮一番,把大家叫来,主要是告知大家一下接下来大家需要做的事情。”
张小川说道:“这次修缮官道,是准备用水泥浇筑,另外,官道的宽度还需要拓宽一倍,然而官道两边有很多百姓的良田土地,各位回去后需要和百姓们做好沟通,用钱买也好,用官田换也好,必须把事情办好了。”
“大人,修缮官道是给我们各县拨款自己修还是统一由州府修建?”一个知县朝张小川问道。
“官道自然是由州府统一修建,。”张小川说道。“以后,修官道的事情将由通判薛大人负责,大家有什么问题,直接找薛大人就行。”
张小川之所以把修官道的事情交给薛平,主要还是因为官场的潜规则,他不能把所有功劳都往自己一个人身上揽,不然同僚心里肯定不平衡,就会给你使绊子。
张小川把修官道的事情交给薛平主持后,他则是开始裁撤厢军的事情。
裁撤厢军,可以说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
三万人,就有很多军官成为既得利益者,把三万厢军都裁撤了,无疑会让很多人丢官。
不过还是那句话,在宋朝,裁撤军队的事情一般武将都没有发言权,朝廷想裁撤就可以裁撤。
不过虽然如此,张小川也不会把事情做绝,大部分军队主官,他都准备暂时留下培养。
这天,张小川召集了临安府厢军的各个主将前来开会。
这些主将中,有一个厢都指挥使,十一个军都指挥使,十名军都虞候,以及六十多名指挥使,一共八十多人。
这些都是临安府厢军的军官,军职最低的都是统领五百多人的指挥使。
会议在府衙的一座大院中举行,八十多名武将,把整个会议厅都坐的满满当当。
“诸位,这次是我向朝廷上书裁撤临安府厢军,想必你们对我都很有意见吧?”会议一开始,张小川就开门见山的说道。
“不敢,不敢。”听到张小川的话,一些武将连忙摆手说道。
看得出来,他们虽然嘴上说不敢,但是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
“呵呵,我知道大家对我有意见,不过我不在乎。”张小川呵呵说道。
听到张小川的话,很多武将的脸顿时就黑了起来。
“知道我为什么不在乎吗?”张小川朝所有人询问。
不等所有人回答,他就说道:“因为我裁撤的都是老,弱,病,残,如果让他们上战场,估计没有任何一点战斗力不说,很可能还会当逃兵,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全部裁撤了重新建一支强军好了。”
张小川说道:“我已经向朝廷上书,将会建一支由火枪兵组成的部队,并且朝廷已经同意了。”
张小川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