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车上台下几只黑乎乎的箱子,堆在台子下面,又引出几条线到高台上,最后又搬一只很大的喇叭状物事放到上面。
穿着军装的新军士兵这一阵忙乎,早吸引了很多人的好奇,却也不敢靠得太近,只是远远看着,突然就听到一个巨大的声音响了起来:“广州城地父老乡亲们,我们是来自福建的华夏新军,是来保护大家的!”
街口顿时发生了一阵骚动,很多人都忍不住抬头看了看天空,万里无云,一碧如洗,可这滚雷似的声音又是哪里来的?
有几个胆小的早已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不管不顾地将头磕得嘭嘭响。
陆浩元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想当初他第一次听到喇叭发出地怪声时,也好不到哪里去,十六岁就考中生员的陆浩元今年已经快三十了,连续几次乡试不中也就为了生计做些小生意,如今在福建巡抚地新军中担任政治部的教员,却被拉来做什么思想宣传,其实也就是照着稿子上的意思宣读出来,安抚民心。
本来挺累的一件事,因为有了这个喇叭,倒也简单,只要对着那个叫话筒的东西说话,不用太大声,喇叭便能将声音放大再传出去,虽然声音有些变化,意思却能听得明白。
“埃尔文爵士,你这里地好东西真是很多,”在前往总督府地路上,英国新任驻华商务监督普鲁斯羡慕地说道:“我以前在伦敦都没有看到这样的东西。”
“我想,伦敦也应该有了,”叶枫笑了笑,这种喇叭可是按照欧洲传过去地设计,在美国生产,不久前才运过来的,普鲁斯在印度待了好几年,当然不会见过。
“以后我会在广州城多安放一些这样的喇叭,每天固定的时段宣讲华夏新法,以防止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并避免民众与贵国商人发生冲突,”叶枫道。
“您是大英帝国最好的朋友,”普鲁士谄媚地笑道,他知道眼前这位青年的多重身份,以及在英国的巨大能量,他的前任包令卸任后,已经成为诺贝尔英国分公司的高级雇员,在国内享受着很高的薪水,普鲁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得到同等的待遇。
“这倒是个好办法,只要多派些人到街头,就可以让市民听到新法的内容了,”普鲁斯道。
“不不不,”叶枫摇了摇头:“等我的网络建好了,不需要派人到街头的。”
“不需要派人到街头?”普鲁斯有些吃惊,他不明白叶枫意思。
事实上,不止普鲁斯吃惊,就连叶枫也很惊讶,在原来的历史上,从一八三七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到一八七五年贝尔发明电话,期间经历了整整三十多年,有线广播更是十九世纪末的事情。
然而,在诺贝尔研究中心的努力下,这些都已经出现了。
事实上,发声器也就是喇叭,就是将声音变化为电流,再转变为声音,这个问题解决以后,电话和有线广播的技术基础已经存在,所谓的电话不过是将声音到电流的变化放在一端,电流通过电线传播到另外一端再变化为声音,当距离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作电话用,如果连接许多个喇叭的话,那就是有线广播。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增加传输的距离,也是需要不断试验和研究的,但是这个技术和电报的讯号传输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传播电话的电流不仅有通断、方向,更重要的是振幅和频率。
科学研究中通常会存在相互推动促进的作用,电话的研究就是如此,在研究电话传输问题时,研究人员有意识地将电流方向、振幅和频率这些因素引入电报传输,终于发明了双向多路电报,这与原先一根电报线只能单向传输一路电报相比,是极大提高了电报线路的效率。
因为投入,因为叶枫设计的方向,也因为集中研究的效率,诺贝尔研究中心近期在通讯技术上取得了令人震惊的发展,用欧美的报纸来说,当人类刚刚兴奋地即将踏入电报时代的时候,诺贝尔公司又将更美好的电话通讯时代的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
通常情况下,研究中心的项目都是保密的,只有在出现商业价值的时候,叶枫才会允许对外发布,比如现在的无线电通讯距离已经达到几千米,但还是处在保密状态。电话的有效通讯距离虽然也不过七八公里,因为通话的特性,已经具备商业价值,所以就发布了。
叶枫将这个技术引入中国,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广州城建立一个小型的有线广播网络。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42 广州电台
更新时间:2008…12…4 15:24:42 本章字数:3291
有线广播的研究开始于半年前,凭借诺贝尔研究中心的技术力量,经过半年的时间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可以在七八千米的范围内,架设二三十只喇叭同时广播,更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难点在于广播站的输出线程和功率,以及线路信号的衰减。
自从有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电缆,叶枫可以很方便地与诺贝尔研究中心保持沟通,叶但他已很少参与具体技术研究,但是他提出的研究方向和应用设计,却能对研究带来极大的推动和商业利益。
广州城虽然不小,方圆三十里也足以覆盖整个城市,二十五只广播喇叭分布在紧要地段,有着简单扩音功能的喇叭虽然声音有些变形,却也能让很多广州市民听到。
叶枫在福建大兴土木,招了很多流民、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其中一部分组成了华夏新军工程兵部队,在这些工程兵的参与下,加上物资齐备,技术也不复杂,广州城的小型广播网络很快建成,当广播里传出一支古琴曲潇湘水云的时候,很多广州城的市民都诧异地抬头寻找琴声的来源。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这几天街头常见的喇叭,却看不到人,而是安放在在临街店铺的屋顶上。
很多人循着声音而来,看到这个奇怪的现象都停下了脚步,伸长了脖子看着那个喇叭状的东西。“不会是妖怪吧?”有人战战兢兢地说道,周围人忍不住跟着打了个寒颤。
好在前几天宣传队在街头已经使用过相似的工具,有人道:“这东西我看过。就是前几天那些人拿在手上的,据说是扩音器,这个也是吧!”
“可是没有人啊。这声音是哪里来地?我看就是妖怪,”有人道。
叶枫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有人将广播看成是妖怪,甚至有人捡起砖块,想要砸烂那个怪物,只是看到下面站岗的新军士兵,还在犹豫。
这个时候广播里地音乐结束了,传出人的声音:“各位市民,这里是广州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广播,各位现在听到的声音来自于设在总督府的电台。通过电导线传到城里的喇叭,再发出声音让大家听到。这件全新的事物就是广播。”
为了让市民能听懂。这次广播用的是粤语,听到广播里的话,躁动的市民才安静下来。却还是狐疑地瞪着屋顶上的“怪物”。
由于是全新地事物,叶枫亲自参与了这次广播的组织安排,虽然没有想到市民会将发声地机器看成怪物,他还是预料到大家会感到新奇,也想趁机宣传科技地理念。广播开始的内容就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什么是广播。却也避免了首次广播就遭到群众地冲击。
其实包括王韬等人对这个“广播”也很好奇,叶枫身边也很少真正懂得其中原理的人。所以广播稿还是叶枫亲自撰写的,他告诉市民,所谓的广播也就是一些机器,它很像沟渠,广播站就好像是水车,可以将水提起,顺着水渠一样的导线,流淌到不同地田头,而最终发出声音地喇叭,就是最终接水的农田。
这个解释很直白,市民们很容易理解声音是从哪里来地,也就减弱了广播在心里的神秘性,但是让他们不解的是,铜线是怎么传输声音的?
喇叭能发出声音倒是能理解,因为平常隔着远要说话时,就常常用手圈成喇叭状对着喊话,市民们以为那个喇叭的作用也是一样,不过是做得精巧些,效果也更好些罢了。
铜线如何能传导声音,叶枫不去现场也能知道这会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于是他趁机解释了什么是电:“电和雨天打的雷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它的威力要少很多很多,毕竟那是天雷,天威难测,而人类能使用的电,仅仅是其中很微弱很微弱的一部分,是上天赏赐给我们的。”
播音员虽然也不懂具体的原理,叶枫也没有时间对他做解释,但是照着稿子念,他也能大体明白是怎么回事,而将电和雷联系起来,也确实很容易说明是怎么回事。
“广播的原理,以及前两天大家看到的扩音器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机器将声音转变为电流,电流是通过铜线传导,然后再通过扩音器转变为声音……”
这个时候,已经很少有人想去了解铜线为什么能够传导电流了,他们毕竟只是普通的市民,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孩子,何况他们听说电就是天雷的一部分,是上天赏赐的以后,更多的解释也已经不需要,很多人已经跪倒大街上开始祈祷,他们觉得,既然是上天赐予的东西,自然怎么样都有可能,对于现在的广州临时衙门,也充满了从未有过的信服。
叶枫不知道他的科普广播还有这样的效果,在接下去持续一个小时的广播中,播音员不厌其烦地解释临时衙门的基本律令,其中最能让被“天雷”雷到的市民信服的,无疑是依法管制、鼓励工商、招募流民、打击黑恶等举措。
实际上,在叶枫手持调停纷争的圣旨进入广州城以后,在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无法就位的情况下,作为广东的实际统治者,他的地位已经得到地方官吏和士绅的认同。
而在叶枫入主以后,英法联军也很默契地进行了交接,广州的秩序很快得到恢复。
广州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与澳门,即便是在海禁年代,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地区,受到近代商贸的冲击也最大,积累的与洋人的矛盾、商人与贫民的矛盾也最多。
叶枫高举鼓励工商的大旗,首先得到当地商人的支持,又以技术、项目扶持为诱饵,争取一部分士绅家族的支持,再以地方建设和工商发展需要为基础,招募流民、贫民务工,基本化解了短期内的不安定因素。
当然,广州这个地方鱼龙混杂,形势还是比较复杂的,叶枫尽量不去触及太多人的利益,还是走他的老路子,用近代工业冲击旧势力;用募工募兵收编底层劳动人民;用宣传冲击旧观念。
有了广播以后,叶枫手中就握有了宣传利器,与报纸相比,只要是听觉正常的人都能听到,报纸受识字率的限制,能看懂的人毕竟有限。
现在的广州城,人们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每天上午、中午、傍晚三次广播,除了能听到临时衙门发布的法令,最近的国家大事,还能知道衙门最近推出的开发项目,譬如叶大人的华夏新军定点采购军需的鱼罐头加工厂、米粮厂,采购军装的被服厂,这些厂子都由华夏集团发起,提供相应的机器和技术支持,再有新军的定点采购,基本是稳赚不赔,所以本地的商人参与热情都很高。
广播里说,这些产业面向所有的投资者开放,公开募股,譬如广州服装厂总计股本五万两白银计五万股,其中华夏集团以新式制衣设备和部分投资占有四成股份两万股,其余六成中一万股对外招商,向洋人发售,两万股面向广东商人公开发售,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股,首次发售,一人最多可购入五千股,最少一股。
广播还现场采访了几位广州城有名的商人,他们都去参观了生产被服的机器,应邀在广播中讲述参观后的体会,据他们说,这种机器能够将手工缝制衣物的速度提高数倍、十数倍,一个人一天缝制十几套衣服完全不在话下。
这个消息让大家觉得很神奇,机器居然可以用来做衣服,商人们都很兴奋,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加上有军需采购作为基础,这个被服厂定然稳赚不赔,都想着要赶紧去衙门登记,多购入一些工厂的股份。
也有人听了很忧心,主要是街上的裁缝店,那些走街串巷的裁缝,还有依靠裁缝店生意的缝衣工,他们担心会让被服厂抢走生意。
很快地,广播又说华夏公司将在广州销售新式的缝衣机器,每个人都可以购买,裁缝们更加人心惶惶,他们知道有了这个缝纫机,制衣的速度提高了,穿衣的人却没有增加,他们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起码是竞争激烈了。
正是因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不落后于人,裁缝们也想着缝纫机推出的时候,一定要去买一台,不然就更抢不到生意了。
接着,华夏公司又通过广播宣称,将筹建生产缝纫机的工厂,预计总股本为二十万两白银,同样是公开募股。
第六集 中国攻略 243 广播攻势
更新时间:2008…12…5 19:45:32 本章字数:3227
每天的广播带来大量的信息,这是广州城之前从未有过的,从前,街头巷尾谈论的多是些小道消息,如今是钦差大人的官衙,权威的广播电台公开发布,无疑会让人信服很多。
更何况,经历过第一次广播的人都知道,这东西可是和天雷有关,是上天赐予的“神器”,是不能随便怀疑的。
除了大量的工商信息让商人们心动以外,广播还会发布一些招工募兵的通知,其中有本地工厂、矿场、筑路的,也有往台湾、琼州、南洋垦殖的,本地人倒不愿意背井离乡,倒也有些没有牵挂的贫民愿意前往。
华夏新军的身影出现在广州街头已经有些日子,那土黄色的军装虽然不怎么显眼,却笔直挺拔,很有些青春的朝气,肩上都背着洋枪,很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广州城的市民刚从战争中解脱出来,也知道洋人虽然撤走了,指不定啥时候还要回来,又听说长毛打进广东了,正在西边北面闹腾,叶大人收编地方的团练,扩军增兵也是正常。
只不过广播里征兵的时候,却没有提打洋人和长毛,而是很高调地宣传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是神圣和光荣的,直将军人说成了天底下最伟大的人。那播音的秀才,说的都是大白话,却偏偏很能煽动少年的热情,连续这些天都有很多城里的年轻人去征兵处应募。
除了这些实用的信息,广播里还会播报近期的省内外大事,譬如云南哪里又有人起兵了,譬如太平军攻取了粤北某某城市,华夏新军又挫败了太平军的攻势等等,很有些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味道。
年初的时候,英国人就从次尾港拖了一条水线连接香港。后来又将水线铺设到广州,叶枫接手电报房以后,进行了扩大,可以很便捷地得到欧美的消息。再有选择地通过广播播报。这些西洋地事儿也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通过每天的广播,广州的人们知道了西洋地许多事情。比如那里地人喜欢用机器,省下了许多人力,生产效率也高;知道那里有电车、有自行车、电灯等很多新奇的物事,好奇地同时,听说这些东西很快也会在广州出现,都很憧憬。
听说在法国巴黎已经建起了一条从皇宫到巴黎春天百货的电话线,人们可以在电话线的两端,隔着很远的距离说话交流。大家啧啧称奇的同时,有人就说广播只能听。不能说,为什么我们就只有广播,没有电话呢?甚至有那么两个能量大的商人,还会将问题弄到电台来,询问电话是怎么一回事。
人们还知道西洋有很多学校。学校里不仅教哲学法律。像计算、画图甚至做工这些都可以在学校学习,那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