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对这件事颇为好奇,曾问过胡拾事情的经过。
胡拾大略说了一遍,很多细节并未提及,只说和傅义相谈甚欢,他是个思想开放的青年。(。)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上头条()
cpa300_4;一曲结束,林子轩离开宋家三小姐,朝着自己那个圈子走去。
那里有平禁亚和郑证秋等人,正在围绕着胡拾交谈。
胡拾有种西方绅士的派头,讲话很有感染力,是那种在任何场合都能成为主角的人物。
林子轩相对来说年轻了一些,暂时缺少一种掌控全场的能力,但也不会被人忽视。
平禁亚是万象书局实际的负责人,对于出版新文学书籍的兴趣不大,不过如果能把胡拾拉到万象书局来,能为书局增加极大的名气。
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招牌作家,出版社为作家卖力宣传,作家给出版社带来声誉。
这是双赢的事情。
如今万象书局的招牌作家是林子轩,如果再加上胡拾,那就更好了。
所以,平禁亚对胡拾颇为热情。
他已经从鸳鸯蝴蝶派作家的身份成功转变成了出版界的精英人物,眼光也不再局限于作家圈子,而是朝着实业家的方向发展。
至于郑证秋,经过《大闹天宫》之后,他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电影导演。
他逐渐完善了一套自己拍摄电影的理念,在《三打白骨精》拍摄完成后,他就不会继续拍摄这个系列了,重复对他来说没有意义。
他要拍摄自己想拍的电影。
林子轩对此表示理解,大师和学徒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自己的想法。
中国电影不仅需要商业片,也需要内容深刻的文艺片,虽然文艺片会赔本,但值得尝试。
正在众人闲聊的时候,徐至摩带着创造社的三人走了过来。
在这场聚会上,创造社的三人较为孤立。
他们得罪了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得罪了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得罪了上海的不少媒体。
他们自诩为天才,认为所有人都是错的,只有他们是对的。他们要创造未来。
“我们自我创造的工程,便从你贪懒好闲的第七天上做起。”
这是1923年5月13日郭沫偌所写的《创造周报》发刊词,叫做《创世工程之第七日》。
他认为上帝创造世界太不负责任了,他要接替上帝来继续创造这个世界。
这个发刊词和诗集《女神》一样。都充满了改天换地的豪情,那种掌控一切,改造一切的精神喷薄而出,似乎天地伟力齐聚于他的身上,他就是新的造物主。
由此可以看出。郭沫偌有种桀骜不驯的性格,在古代可以称之为狂士。
但不可否认,创造社的人都很有文学才华,郭沫偌的《女神》,郁达浮的《沉沦》,成仿伍的文学评论,在这个时代,都极为出色,不可取代。
徐至摩和郁达浮有渊源,就把创造社的人介绍了过来。
在这种公开的场合。什么矛盾都可以暂且放下,大家来这里是交朋友的,不是打架的。
但现场的氛围难免怪异,在场的人大都知道林子轩和郭沫偌的矛盾,虽然林子轩并不在乎,可其他人不这么看。
徐至摩为了活跃气氛,谈起了诗歌的话题,认为郭沫偌的《女神》很有浪漫主义色彩。
“以前我想评《女神》,便拿来读了几日,的确很有特色。”胡拾接着话茬说道。
郭沫偌听了以后很是欣喜。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他走上前,抱起胡拾,亲了胡拾的脸颊。
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所有人惊讶不已。胡拾也愣在当场。
在国外,这种表示亲密的方式叫做贴面礼,但在中国还不流行,特别是两个男人之间。
“我只是感到太荣幸了。”郭沫偌笑着说道。
“我也很荣幸。”胡拾反应过来,苦笑道。
这个小插曲倒是冲淡了原本尴尬的氛围,众人聊起其他的话题。倒也很投机。
林子轩看着“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两人,不由得摇了摇头,他知道这都是假象,郭沫偌和胡拾的恩怨才刚刚开始。
郭沫偌号称专业黑胡三十年,这绝不是说说而已。
从批判胡拾的“整理国故”开始,他们在传统文化上、学术思想上、历史考据上各方面都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这还不算完,郭沫偌还编辑出版了八册的《胡拾思想批判》,洋洋洒洒数百万言,全面而深刻的批判胡拾的学术和思想。
但谁能想到此刻他们正在谈笑风生,互相吹捧。
徐至摩表示过两日会去拜访郁达浮等人,双方还约定再聚。
聚会眼看就要进入尾声,大厅里一个角落突然出现了骚乱,那里是新闻媒体的社交圈子,他们的消息较为灵通。
不一会,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刚刚传来的消息。
北洋政府的军阀曹昆被选为大总统,成为民国的第五任大总统。
现场一片哗然,在场的人都看报纸,对于北平的事情知之甚详,这次的大总统选举不能说是最黑暗的,反而是最胡闹的。
在9月份举行的预选会上,曹昆直接拿钱砸人。
一个议员给5000块银元买一张选票,以40万银元的价格收买了国会议长,为了当大总统他花费了1300多万银元。
他的幕僚还振振有词的说,这总比拿枪逼着他们投票文明多了。
由此可见,北洋政府是什么样子,简直是民国政治制度的耻辱。
现在,曹昆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大总统。
这次聚会大部分都是文化界的名流,很多报业的主编来找林子轩,上海的媒体要说点什么,绝不能纵容北平政府这样胡闹下去。
“那我们就签名抗议吧!”林子轩沉思片刻,朗声说道,“就请胡拾先生写一份声讨书,诸位愿意的便签下自己的名字,表达我们文化界的一份决心。”
众人都说这样最好,刚好文化界的名人在这里齐聚,胡拾的名望够高,来写声讨书再合适不过,这也算是文坛的一桩盛事。
和平饭店的员工反应很快,准备好了笔墨纸砚,铺开一张大幅宣纸。
在这个时刻,胡拾当仁不让,写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声讨书。
他第一个签名,林子轩第二个,其他人按照身份和地位依次签名,报社的记者拍下照片,赶忙回到报社排版,这就是明日报纸的头条了。
这件事为聚会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所有人都议论纷纷,为能够参与其中感到兴奋。
林子轩第一次上了报纸的头条。(。)
第一百九十章 小说改编热潮()
到了第二日,曹昆贿选的事情持续发酵。
上海各路商总联合会、中国工会等分别发通电,声讨贿选产生的总统曹昆。
上海旅沪各省区同乡会及上海各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60余团体3000多人一致反对曹昆贿选总统。
10月7日,上海劳工同盟会、学生联合会、商业维持会等数十团体分别召开会议,发表通电,否认贿选总统曹昆,号召全国一致讨贼。
林子轩也象征性的参加了一些活动,但他知道抗议是最没有力量的手段。
北洋政府糜烂至此,手上握有兵权,谁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随后的几日,徐至摩和胡拾到泰东书局的编辑所拜访了创造社的诸人。
回来后,徐至摩感慨创造社办公环境和生活的艰难,认为这是他们在文学上表现出轻狂和叛逆的主要原因,并长篇大论了一番。
林子轩对这位富家公子哥极为无语。
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要是让徐至摩落到郭沫偌那种困窘的地步,每日为了生活奔波,他也会怨天尤人,叛逆轻狂,想要爆发出来,改天换地。
事实上,徐至摩现在的花销都是家里供给的,他那点稿费完全不够自己用的。
在历史上,他和陆小蔓结婚后,和家里闹翻,家中断了经济上的供给,他只能四处讲课赚钱,要兼职好几份工作。
那时候,他就能体会郭沫偌现在的处境,不会说这种风凉话了。
在出版方面,胡拾和亚东图书馆的老板汪梦邹谈了谈,汪梦邹没办法开出比林子轩更优厚的条件,他毕竟也要赚钱。
但汪梦邹是位精明的商人,他敏锐的察觉到万象书局和世界书局联手将造成上海出版行业格局的改变。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垄断地位将遭到挑战。
于是,在胡拾的引荐下,他找到林子轩。想要加入这个联盟。
亚东图书馆在全国有一百多个分销处,又是北大的经销商,在上海出版行业小有名气。
林子轩答应下来,三家书局联手。就勉强有了抗衡商务印书馆的实力。
这件事算是完美解决了,新月社的作家可以自由的选择在其中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书籍。
了结了这件事,胡拾便匆忙赶回了杭州,他还要和曹诚映相聚。
他甚至有了回北平向江东秀提出离婚的念头,而且这个念头越来越强烈。
林子轩请徐至摩看了一场电影。这算是中国的第一部武侠片了,《射雕英雄传》第一集拍摄完成,即日上映。
这部《铁血丹心》主要讲的是郭啸天和杨铁心的事迹,以及郭靖的成长史。
因为《射雕英雄传》在上海可谓是家喻户晓,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所以不用怎么宣传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何况林子轩还每天在电台广播上死命的打广告。
整部电影拍摄的比较粗糙,特别是大漠的那一段,在上海根本找不到太过空旷的地方,而且也找不到那么多马匹来展现草原风光。
上海不是没有马,而是有不少跑马场。可进去拍摄太浪费资金了,只能随便意思一下。
这部电影的一个看点是黄蓉,很多观众虽然知道孟晓冬扮演黄蓉,可还是想看看黄蓉在电影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其次就是武打场景的设计,什么内力啊,暗器啊都要表现出来。
怎么表现内力呢?
在后世的香港电影中经常出现,很简单,双方打斗的时候,一双手掌碰在一起,说明他们在比拼内力。然后从手掌中冒出烟来,或者从头上冒出烟来,就表明内力深厚了。
特别是运功避毒的时候更为明显。
主角坐在一个盛满水的木桶里开始运功,不一会。主角的头上冒烟,水上也泛起雾气,夸张一点的让水直接翻滚。
这说明内功有加热水温的效果。
虽然明知道是假的,但观众看的时候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内功的存在。
黄蓉要等到故事的后半段才会出现,郭靖离开大漠,碰到了一个小乞丐。请她吃饭,送她金银,然后小乞丐就帮着郭靖化险为夷。
孟晓冬演的还不错,这毕竟只是一部娱乐电影,对演技的要求不高。
电影的结尾是黄蓉换回了女儿装,划着船来见郭靖的一幕。
这段情节林子轩特别关照过,他采用了《大话西游》中紫霞仙子刚刚出场的那个镜头。
在一片芦苇荡中,一名女子悠然的划着小船,配合着悠扬的乐声,更像是一幅油画。
这是黄蓉第一次女装亮相,自然要拍摄的唯美一点,否则就没有人看下一集了。
总得来说,观众还是很满意的,孟晓冬的扮相也足够惊艳,古灵精怪的性格,窈窕的身段,一口吴侬软语,都让人觉得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黄蓉。
当然,也有先入为主的关系。
对于这部电影林子轩不用担心票房,这就是改编电影的好处,只要不是拍摄的一塌糊涂,读者基本上都会买账。
《射雕英雄传》的火爆让其他电影公司看到了机会,甚至有电影公司直接来找林子轩,想要拍摄还在连载的《天龙八部》。
林子轩直接拒绝了,他怎么可能做这种帮助竞争对手的事情。
于是,不少其他畅销的武侠被电影公司盯上了,想要改编成电影,向慨然的《江湖奇侠传》就在其中。
这是林子轩阻止不了的事情,在后世,这叫做ip改编热潮。
在日本,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日本文坛也举行了诸多募捐活动。
日本作家今东光和川端康城一起去探望生病的芥川龙之界,此时的芥川饱受病痛的折磨,三人经常前往受灾现场了解灾情。
这一日,他们在灾区发现了不少来自中国的物资,心中好奇,就到当地救灾的部门了解情况,当他们来到当地警察本部的时候,发现这里不仅有大量的大米和面粉,还有很多书籍。
这些书籍杂乱不堪的堆积在地上,也没有人清理。
三人上前翻看了起来,大多都是中文书籍。
川端康城在其中发现了一本日文书籍,他抽出来看了看,那本书叫做《雪国》。(。)
第一百九十一章 所谓知己()
川端康城翻开《雪国》,看到介绍,发现这是一本集。
包括《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篇,作者叫做村上春术。
他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一位日本作家的作品,而且看到《伊豆的舞女》这个名字让他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1922年夏天,他写了一篇《汤岛的回忆》,并没有发表。
写作的原因是他在伊豆旅行时,在汤岛的汤本旅馆偶然遇到了一行流浪艺人,他对其中一位年纪不大的小艺伎印象深刻,就写了这篇回忆。
当时觉得不太成熟,就束之高阁,没有投稿。
他翻看了几页,越看越是惊奇,这篇《伊豆的舞女》竟然和他去年所写的《汤岛的回忆》故事情节如此相似,有些语句都一模一样。
但不得不说,无论在故事的讲述上还是文采上,这篇都比他的成熟的多。
川端康城可以肯定,他写完《汤岛的回忆》后就收了起来,就连他最好的朋友都没有看过,那这篇《伊豆的舞女》只能说是巧合。
毕竟,伊豆是国内的旅游景点,汤岛的温泉非常有名,很多日本人都会去那里旅行,那里也是流浪艺人的聚居地,碰到流浪艺人并不稀奇。
而每一群流浪艺人中总有年纪小的艺伎,她们鲜活而美好,让人禁不住生出怜爱之心。
自己的遭遇和其他无数人的遭遇一样,没什么出奇,只是有些人过后就忘掉了,有些人却念念不忘,写成了文字,记录下来。
一时间,川端康城觉得自己和这位素未谋面的村上春术先生可以引为知己。
他们是同样心思细腻而敏感的人,是同样热爱美好事物的人,他有了认识这人的冲动。
金东光看到川端康城发愣,便推了他一把。询问缘由,两人是很好的朋友。
川端康城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这种奇妙的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出来怕也没有人相信,不如藏在心底。
他把这本《雪国》递给金东光,金东光同样是日本新锐的作家。
此刻川端康城急切的想知道这些书籍的来历,这本《雪国》的作者在哪里?
他向警察本部的工作人员打听,得到的消息却是这些书籍是中国那边捐助过来的。工作人员还抱怨说捐助什么不好,偏偏捐助这些没用的东西。
因为灾民很多,不少地方发生哄抢事件,所以救灾物资大多存放在警察本部,需要的时候再搬运出去。
对于这些书籍,警察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暂时堆放在那里,等待命令。
或许还需要文化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