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准备就绪,林晓玲不由得有些紧张,看着手上的稿子,感觉嘴里的舌头有点发僵,林子轩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笑容。

    六点整,机器打开,设备运转正常。

    林晓玲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拿着稿子念了起来。

    “上海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上海万象广播电台开始向大家广播啦。”

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从悲剧的角度来看() 
这是一次实验性质的广播。【 】

    林子轩在上海的租界和华界都安排了人手,甚至连黄浦江上都有人拿着收音机,他要知道这次广播的覆盖范围和播音的质量。

    从六点钟开始,林晓玲念了半个小时报纸上的新闻,接下来播放流行音乐。

    到七点钟结束,在中国境内的第一次广播就算是完成了。

    他们一边热切的谈论,一边等待着消息。

    没过多久,在黄埔江附近的各船只和交通部各业务台,纷纷传来信息,报告接收到的声音和音乐清晰可闻。

    由于受到话筒条件的限制,声音略微走样,但不影响收听。

    在这次广播前,林子轩给法租界和公共租界都有报备,在上海市政府那里也获得了许可,他保证上海万象广播电台属于商业电台,不进行任何有政治倾向的宣传。

    此时,北洋政府对于电台这种新生事物还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营业牌照可以颁发。

    法租界的公董局同样不闻不问,只要不触及法国人的利益,他们懒得管你。

    也就是说,林子轩的这家电台属于无证经营,随时都有被取缔的危险。

    得到消息的众人都很振奋,说明这个广播电台至少覆盖了整个上海地区,而且广播的效果不错,可以继续下去。

    林子轩特意从明月歌舞团挑选了一位嗓音还不错的女孩子,充当播音员。

    电台白天讲评书,讲什么呢?

    自然是《射雕英雄传》,不用担心版权问题,还能宣传自己的。

    至于歌曲和戏曲,上海百代公司有不少老唱片,可以拿过来使用,特别是外国名曲,作曲家早就不在人世了,也没有版权纠纷。

    读报这个栏目要暂时取消,这可能会影响报纸的销量,那些报馆肯定不愿意,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或者我自己办一份新闻类的报纸,我读我自己的报纸,应该就没有问题。

    林子轩再一次被自己的机智所折服。

    当然,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要开办《小喇叭》这个节目,每天用上半个小时的时间讲童话故事,什么安徒生,格林兄弟,一千零一夜等等。

    也让中国的儿童感受到……

    林子轩突然想到收音机这种奢饰品目前还是富豪们消遣的玩物,穷人家的孩子怎么能听得起,就算他在收音机里播放儿童故事,恐怕也没有儿童来听。

    这个念头让他不由得有些沮丧。

    看来山寨廉价收音机,让收音机在民众中普及势在必行,不过这需要一些时间。

    第二日,更为详细的消息传来。

    根据跟踪调查,昨天在上海至少有700多人听到了广播,听众的反响很好,有人甚至到万象书局询问那个读报纸新闻的女子是谁。

    这个消息让美国人奥斯邦极为振奋,他觉得收音机销售的热潮即将到来。

    为此他加大了从美国进口收音机的订单量,把自己身上的全部资金都投了进去,可谓是孤注一掷。

    林子轩极力的鼓励他这么做,还假意的想要入股参与,共同牟利。

    这个提议被奥斯邦拒绝了,虽然他也想借用林子轩的资金,但他不信任这个中国人,他能感觉到林子轩对他的防备,甚至不让他插手电台的事务。

    林子轩对此无所谓,等到12月份山寨收音机出现在市面上的时候,你就哭去吧。

    到时候,一场惨烈的价格战就会打响。

    奥斯邦哭不哭还很难说,林子轩却被人找上门来,找他的是《快活林》的主编严独贺。

    原因嘛,是因为林子轩连载的《天龙八部》,在最新的一章中阿朱死掉了。

    《天龙八部》连载了几个月,终于到了这个情节。

    每次林子轩的稿子送来,严独贺都能先睹为快,这也是让他颇为得意的事情。

    这本《天龙八部》写的很好,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比《射雕英雄传》更为成熟,视野也更为开阔,出现了更多的武林门派和各色武林人物,可以说让人看的欲罢不能。

    但这一次他看的郁闷了。

    阿朱不仅死掉了,还是被乔峰出手打死的。

    这不科学啊,阿朱和乔峰经历种种磨难,又有了塞上白首之约,完全是要一起走完人生道路的节奏,怎么就突然死掉了呢?

    他甚至怀疑林子轩是不是感情受打击了,被女人给抛弃了,才能写出这种虐心的情节。

    于是,他拿着稿子来找林子轩,想问问是怎么回事,你这个情节不对头啊。

    你问我,我问谁啊!

    林子轩颇为无奈,他也想知道这个答案,可惜没有人能回答他。

    面对严独贺的问询,他还必须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来。

    “那个,你从悲剧的角度来看,这个情节就没有问题了。”林子轩讪讪的说道。

    “什么?悲剧?”严独贺一时间愣住了。

    这部《天龙八部》是悲剧,你逗我呢?

    故事一开始段誉掉进悬崖学会神功,然后来到江南碰到美女王语嫣,和乔峰结拜,乔峰义薄云天,领导丐帮群雄,什么南慕容,北乔峰,看的人热血沸腾。

    虽然其中难免有小波折,但总体来说,这都是一部让人心怀舒畅的爽文。

    你现在告诉我是悲剧,这真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的确是悲剧。”林子轩承认道,“最后乔峰自杀身亡了。”

    这句话给了严独贺致命的一击。

    他看着林子轩,想起林子轩写过的《日出》和《雷雨》,这才意识到林子轩不仅是写武侠的大师,还善于写悲剧。

    竟然是悲剧,我果然是太天真了。

    严独贺离开的时候如此想到。

    林子轩觉得很对不起严独贺和读者,让他们经历了自己当初经历的一切,他相信当这段情节刊载到报纸上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读者不满。

    可要是改变了剧情,那后续的工作量就太大了。

    算了,只有悲剧才能真正的打动人心,他这么安慰自己,反正不是自己难受,爱咋咋地。

    等到《快活林》刊载了《天龙八部》的最新章节后,林子轩才真切的感受到读者的怨念。

    这一次和杨康的死不一样,杨康怎么说也是反派人物。

    阿朱可是女主角,那么温柔可爱的女孩子你怎么能忍心让她死呢,而且还是最残忍的死法,死在了自己心爱的人掌下。

    作者和阿朱到底有多大的仇怨啊!

第一百四十二章 旁听生() 
以前读者看金勇的武侠,看到郁闷的情节只能朝着报社寄抗议信,因为他们不知道金勇是谁,但现在他们有了更为直接的抗议目标。

    那就是林子轩。

    所以,他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

    其中有恳请他修改情节的,有发泄不满的,有言语威胁的,甚至还有阔少愿意出钱让阿朱复活的。

    此人还替林子轩想好了后续的情节。

    阿朱其实身怀一门神功,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的那个月圆之夜从地底下爬了出来,成为了绝世高手。

    林子轩极为无语,我写的是武侠,不是僵尸流。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天龙八部》受欢迎的程度和读者的怨念。

    和《笑傲江湖》的不温不火不同,《天龙八部》在上海滩引发了又一轮武侠的热潮。

    《快活林》的销量比《通俗周报》的销量高很多,读者的基数差距太大,引起的反响自然不一样。

    有读者和严独贺一样,认为林子轩在生活中遭受到了打击,才写出这种天怒人怨的情节。

    这种说法很有市场,一度影响到了林子轩的日常生活,就连家里人都关心起来。

    因为林子轩和冯程程就要结婚了,这时候你写这种情节难免不被人多想,让男主角亲手打死女主角,你这是有多恨女主角,你和程程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吧?

    就连冯程程都露出怀疑的神情,你这是在射影什么吗?

    林子轩终于体会到自作自受的苦楚了,他一再强调这只是,和现实没有任何联系。

    我绝对没有其他想法,这真的只是而已。

    很可惜,他越是这样解释,越是引起猜疑。

    家里人甚至认为他在外边是不是找了其他女人,其实在这个时代的上海滩,大户人家养外室是普遍现象,但你不能主次不分,要以家庭为重。

    为此,他的父亲林伯清还和他长谈了一次。

    自作孽,不可活!

    林子轩只能一再的做出保证,我是清白的,那真的只是,我以后再也不把女主角写死了,这总可以了吧。

    别说是他,连茶馆的说书先生都被这段情节给郁闷了。

    他们说书是为了赚点小钱,可你搞出这么悲惨的情节,要是说出来,下面的客人听得不爽,还不把茶馆给砸了,他们担当不起啊。

    于是,这些说书先生在说这一段之前都会事先声明,有事你找作者去,和我没关系。

    阿朱死掉这件事闹了半个月才算是平息。

    让林子轩庆幸的是他没有写《神雕侠侣》,那个才更为要命,你到底有多恨小龙女才会写她和尹志平的那些事啊。

    这段焦头烂额的日子让他深切体会到笔名的好处,只要用了笔名,再也不用担心读者会到家门口堵人了。

    林子轩在上海大学每周有两节课,分别在周一和周四中午。

    他上课不点名,一般来的学生都会超出中国文学系学生的数量,他也不在乎,甚至有些都不是上海大学的学生,只是慕名来听课的。

    他讲如何写作,又不仅讲写作,还会扯到其他地方去,比较的随性,不古板。

    他经常会当场背诵一段传统文学或者外国,如果被学生问到不懂的问题,他直接承认这个我没看过,等看过了再告诉你。

    他给学生的感觉就是知识渊博,为人坦率,言语风趣,富有个人魅力。

    既然是写作课程,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就是写作,林子轩一般让他们随便写,心中想什么就写什么,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要有感而发。

    他的观点是只有发自内心的文章,才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如何能感动读者。

    “蒋伟是哪位?”这一次上课,林子轩第一次点名了。

    因为他从收上来的作业中发现了一篇散文,写的是自己的家乡,文笔清新,带着点小活泼,和其他人较为死板的叙事方式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而且,看起来不像是抄袭的,有着很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是一个写作的好苗子。

    班上的学生们愣住了,他们知道林子轩不怎么记人,这个蒋伟犯错了么?

    大家都在用眼神四处寻找,大多是在看男同学。

    可是没想到在教室最后的角落里站起来一位女学生,这名女学生年纪不大,一脸茫然的看着林子轩。

    “没关系,你坐下吧,我想说你上次写的文章不错。”林子轩夸赞道,“以后要多写作,好的作品我可以给你推荐发表。”

    以林子轩的名声,说是推荐,那就是铁定会发表了。

    其实,他也没想到这个蒋伟是位女学生,他还以为是个男生呢,那样可以重点培养一下,女学生的话不太方便。

    特别是在他就要结婚的时候,万一传出什么不好的传闻就郁闷了。

    这个女学生让班里的学生们非常诧异,他们对视了一下,发现谁都不认识这个人。

    “我不是这里的学生。”女学生朗声说道,“只是听说是先生的课,这才过来听讲的。”

    “哦,你是哪所大学的?”林子轩好奇的问道。

    “我在女子工读学校读书。”蒋伟回答道。

    林子轩想了想,这才想起这所女子工读学校,其实应该叫做平民女校。

    平民女校是1922年2月10日由陈独绣等人创办的,对外称是女子工读学校,有意区别于外国教会办的女校。

    1921年12月25日,平民女校在《民国日报》刊登招生广告。

    1922年3月5日出刊的《妇女声》第5期专门推出了“平民女校特刊号”。

    “说平民,是别于贵族的意思,换一句说,何以称作平民女学校,因为第一,这是平民求学的地方;第二,这是有平民精神的女子养成所。”

    这件事情曾经引起过热议,报纸上把贵族女校和平民女校做对比。

    贵族女校培养的是上流社会的交际人才,平民女校培养的大多是进步女青年。

    “那你想不想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上课?如今只能作为旁听生了,下学期可以入学。”林子轩颇为爱惜这个写作人才,提议道。

    “我可以么?”蒋伟惊讶道。

    “可以,我来替你介绍。”林子轩允诺道。

    “多谢先生。”蒋伟一脸兴奋,躬身道谢。

    “好了,下面开始上课。”

    此时,林子轩还不知道,这位刚刚18岁的女学生来自湖南,以后她将用笔名写文章,她的笔名叫做丁灵。

第一百四十三章 这个时代离开家庭的女青年() 
下课后,林子轩把蒋伟留下来,了解一下情况。≧

    这位女学生脸有些圆,不算漂亮,却显得很有生气,性子较为活泼,她把自己的来历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蒋伟1904年出生于湖南临澧,蒋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她的祖父做过大官,留下了大笔的财富,据说拥有一座有二百多间屋子的庭院。

    然而,这个家族正处在衰败之中,她的父亲十几岁中秀才,又留学日本学习法律,却染上了抽大烟,拿银子当铜钱花的挥霍恶习。

    因为身体多病,意志消沉,退学回国,在家无所事事,翻翻医书,看看病,摆弄古董,请客吃饭,刚刚三十岁出头就病逝了。

    那时候蒋伟才刚满四岁。

    她的母亲姓余,闺名漫贞,生在常德书香人家,幼年读私塾,学会了写诗作画。

    丈夫死时,她才三十岁,家庭已经破产,那些上门来吊丧的差不多都是同时来讨钱的债主,没办法,她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常德,寄住在自己的娘家。

    这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不愿意就此寄人篱下,受人歧视,想要争取独立自主,便带着女儿到常德师范学校求学。

    母亲上师范班,女儿上幼稚班,在当时的常德县城引起了轰动。

    一年后,余漫贞带着女儿来到长沙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但因为没钱继续求学,只念了一年,余漫贞便在桃源县当了小学教员,让女儿一个人留在长沙继续读书。

    1916年前后,余漫贞担任了常德女子小学的学监。

    又创办俭德女子小学,还为贫苦的女孩开办“工读互助团”,学生不交学费学文化学手艺,还得点工资补助家庭。

    1918年,蒋伟就读于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预科,随后转入长沙周南女子中学。

    当时正值五四新文化的开端,在周南女子中学她接触到了新文学,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就想着能够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