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

    或者叫做“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这是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的商品”,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

    这条经济理论正是在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

    “口红效应”在娱乐行业同样成立。

    在经济萧条时期,失业人口激增,大家无所事事,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

    民众的生活压力增大,需要暂时摆脱现实,放松精神,又没有钱去度假,只能选择一些廉价的娱乐活动。

    比如看一场电影或者买一本漫画,从中寻找快乐和安慰。

    美国三十年代好莱坞歌舞片和喜剧片盛行,正是为了迎合观众躲避现实的心态。

    在这个时候,超级英雄一样会受到欢迎,因为缺乏安全感的民众需要超级英雄的保护,或者青少年幻想着自己成为超级英雄。

    这正是,时势造英雄。

    林子轩知道三年后就是收获的季节,无论是漫画还是电影,他都能在美国赚取财富。(。)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 
1927年1月份,《1984》这部的英文译稿完成。…≦

    林子轩打算先在美国出版英文版,试探一下西方世界的反应,以后再出版中文版。

    按照他的估计,除了苏联以外,德国和意大利都可能会禁止这部的出版,法国和英国很难说,这种自诩为民主的国家很多时候都有不民主的一面。

    德国不用说,《1984》中的老大哥形象也有希特勒的影子。

    个人崇拜和极权统治,是斯大林和希特勒的共同特征。

    在法国和英国,各种社会思潮泛滥,《1984》一定会遭到不少人的抵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你可以说这部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也能说这部有教唆人走上极权道路的风险。

    比如中描述了一个恐怖的101号拷问室。

    犯人被抓之后,在拷问室里思想警察会用犯人最担心的东西来折磨犯人。

    对于中的主人公来说,最担心的就是被人将头按入都是老鼠的笼子里。

    101号室设立的目的是通过让受刑者经受他们最憎恨的事来迫使他们背叛最亲密的人,从而打破犯人最后的心理防线。

    这种审讯方式很容易被人模仿,导致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事实上,的确有这类事件发生,据说一个美国邪恶教派的首领把这本奉为经典,在他的教派中推行中的做法来控制教徒。

    这是《1984》在某些国家被禁的原因之一。

    相对而言,这本在美国出版最为保险。

    和林子轩以前的相比。《1984》过于黑暗,晦涩难懂。走的不是畅销的路子,只能通过口碑传播。这种政治讽刺类是西方文学评论家的最爱。

    尤其是影射苏联的部分,想必在美国文学界能引起不小的轰动。

    林子轩在美国文坛有根基,有读者基础,加上文学评论家的推波助澜,应该会有不错的销量,能否封神就看在美国获得的评价了。

    大众都有从众心理。

    一本在美国获得极高的评价,那么英国读者就会好奇,英国评论家觉得不错,就能带动欧洲其他国家的读者。

    等到在欧美流行之后。轮到中国读者好奇,到时候出版中文版会事半功倍。

    如果现在出版《1984》的中文版,在国内肯定会引起猛烈的抨击,林子轩需要等一等。

    与此同时,鲁讯从厦门大学辞职,前往广州,在广东大学任文科主任和教务主任。

    他在厦门大学的工作经历并不愉快。

    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陈家庚筹资创办,始建于1921年。

    设有文、理、教、法、商、医、工7科,共24个系。有学生约400人。

    鲁讯在厦门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史课,每周4节课,兼任国学院的研究教授。

    来厦门前,他曾经考虑过。绝不能把教书当成终生的职业,所以他把教书看成是短期的“休整”,并为以后的生活积聚一点必需的钱。

    他和许广评相约两年后再见。然而,只过去三个月。鲁讯就离开了厦门大学。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许广评在广州的催促是一个原因,还有他在厦门大学受到的排挤和打压。

    鲁讯对厦门大学的印象十分糟糕。在给许广评的信中讽刺地形容厦门大学,是“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海边上”。

    他和厦门大学的校长林闻庆冲突不断。

    厦门大学是民办大学,和清华北大不同,这里更为讲究实际。

    鲁讯刚到学校,学校当局就问履历、问著作、问计划、问年底有什么成绩发表,希望快速并多出成果,来为学校扬名。

    厦门大学对于投资人非常看重。

    一位银行家来到厦大,学校当局忙得不亦乐乎,鲁讯蔑视这种绕着“钱”字打转的风气。

    有人拉着鲁讯去陪银行家照相,他坚决拒绝了。

    这里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是各自的立场不同。

    民办大学出高薪聘请声望高的教授,目的就是为了出成绩,打响学校的知名度,民办学校没有教育部的资金支持,只能依靠自筹资金。

    鲁讯在北平的时候教书只是兼职,正经工作是公务员。

    所以,他来到厦门大学后极为不适应这种功利性的氛围,作为教育部的公务员,都是别人求他办事,哪里有陪着银行家照相吃饭的道理。

    由此可见,鲁讯还没有转变自己的身份。

    他现在拿着厦门大学的高薪,就是厦门大学的员工,一个员工不听领导的指示,自然会受到责难,这就是公办大学和民办大学的区别。

    就算在公办大学,经常和校长顶撞的教授,恐怕也做不长久。

    正如他给许广评的信中所说:“我以北京为污浊,乃至厦门,现在想来,可谓妄想,大沟不干净,小沟就干净么?”

    其实,在那里都一样,这是职场法则,他如果不转变心态,这种事情还会发生。

    这或许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鲁讯在广州并没有待多久,几个月后就和许广评来到上海。

    这个时候,胡拾在美国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预备回国。

    他这些年在北大教书,被人称为胡博士,其实他并没有博士学位证书。

    这是因为,1917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没有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他的博士论文叫做《先秦名学史》,美国学者弄不懂中国古代文化,没让他通过。

    此时,蔡元赔给胡拾发了聘书,聘请他到北大做教授,胡拾也不管论文答辩了,先回国混个教授再说,就这样,他做了十年的假博士。

    由于他回国后名气越来越大,也没有人质疑他的学位问题。

    今年年初,他回到哥大,补交了一份《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作为博士论文。

    美国学者还是搞不懂,只是看在胡拾已经在中国出名,没有为难,给他颁发了博士证书。

    胡拾拿了博士学位,正准备回国,接到了国内的来信,告诉他国内正在战乱。

    以前他攻击过孙仲山,支持过段祺睿,很可能被广州国民政府判定为反革命,不少朋友都劝说胡拾暂时不要回国。

    胡拾非常担心,他没有回国,而是停留在日本,等待国内的消息。

    随后,他来到了上海。

    就这样,鲁讯、胡拾和林子轩聚集到了一起,新文学三杰终于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在接下来的数年间,三人因为各自不同的立场和坚持,时而合作,时而斗争。

    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了自由和革命,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未来的道路。

    这是继五四之后,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最为激烈的交锋。

    正因为如此,才谱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

第三百五十八章 林孟尝() 
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北方知识分子的南迁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

    由于浙江省长夏朝宣告独立,北伐军进入浙江,和孙传方的军队展开激战。

    为了躲避战乱,徐至摩和陆小蔓从海宁来到上海,住在法租界环龙路花园别墅11号的一幢三层洋房内。

    两人在海宁的日子并不如意,徐家的环境也没有改善,反而出了问题。

    因为生活习惯和性格的不同,徐父看不惯陆小蔓平日里的做派,便与徐至摩的母亲前往北平,和徐至摩的前妻张幼义一起生活。

    这是陆小蔓与徐至摩婚后在徐家受到的第一个打击。

    也难怪,陆小蔓喜好玩闹的性子和徐家格格不入。

    来到上海,徐至摩准备到学校里教书,闲暇时写写文章,以他的才华养家糊口没有问题。

    和徐至摩一样,这段时间以来,有不少人陆续从北平或者山东等地前往上海,大多是拖家带口,想要在上海谋生,过上安定的生活。

    对他们而言,上海租界是中国最为安全的地方。

    其中就有新月社和现代评论派的学者们,他们来到上海自然是投奔徐至摩和林子轩。

    徐至摩刚刚安定下来,自顾不暇,没有能力接待这么多人,只有找林子轩帮忙。

    这些学者的身份和职业较为驳杂,有旧派文人,也有留洋归来的新式面孔,虽然各自的文学观点不同,可以确定的是都是北平颇有才华的人物。

    林子轩发挥自己在上海的影响力,尽量为他们安排住处和工作。

    在上海生活,尤其是租界,并不容易。房价和物价都高,很少有人能买得起房子,租房是普遍现象,亭子间是他们的首选。

    他只是负责让人帮他们找房子,碰到实在困难的接济一点。

    重点还是帮这些人找工作,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林子轩在上海出版行业和教育界都有人脉。这些人无论是想到学校教书,还是到报馆和书局当编辑,都能找到一条出路。

    万象书局正要扩大规模,只要他们愿意,就能直接上岗。

    在任何时代,人才都最为重要,有了这批生力军,书局的实力会更上一层楼。

    唯一让他担忧的是,一旦北方的局势稳定下来。这批人有多少能留在上海。

    当然,这是几年后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他把不少人安排进了万象书局,这么做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削弱平禁亚对书局的控制权。

    随着万象书局的规模越来越大,林子轩没有时间管理,平禁亚成了书局的实际负责人,大权在握,书局的编辑任免都是他一言可决。

    林子轩听过不少人抱怨。有人说平禁亚太过霸道,有人说他贪财。还有人说他任人唯亲。

    他明白人是会变的,平禁亚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鸳鸯蝴蝶派的三流作家了,而是成了一间大书局的负责人,心态和行事风格自然不同。

    他仍然选择信任平禁亚。

    毕竟在万象书局的发展过程中平禁亚功劳不小,他没有兔死狗烹的打算,只是给平禁亚制造一点压力罢了。

    他希望新月系的加入能给万象书局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然而。林子轩的做法有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于他热心接待各路文化界人士,还替别人安排工作,有人就拿他和古代的孟尝君相比,认为林子轩有大家风范,是当代的孟尝君。

    于是。他就有了“林孟尝”的绰号,这是赞扬他急公好义,乐善好施。

    林子轩对这个绰号无所谓,只要不是“及时雨”就好。

    只是,这个绰号传出后,以后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的文人一旦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林子轩,这让林子轩有点应接不暇。

    好在他的家底丰厚,还能应付得来,如此一来,倒是招揽了不少人才。

    久而久之,那些接受过林子轩救助的文人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平时没有什么,一旦有事,就能看出林子轩的号召力了,林孟尝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

    1927年1月底,英国战舰12艘、英印军队一万六千名、铁甲车队、坦克炮队及航空队等分别来到上海,这是为了预防战争的发生。

    美国政府令驻华公使马慕瑞向中国南北军事当局提议,将上海公共租界划为非战争区域。

    上海华界一直处在戒严状态,防止有势力趁机作乱。

    事实上,在上海进行一场武装暴动的计划一直没有停止,而是时刻做着准备。

    林子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这场暴动贡献了一份力量。

    《甲午风云》的持续放映,旅顺大屠杀事件的曝光,和日本人在报纸上的交锋,受到影响的观众和读者迸发出来的爱国热情。

    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人,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无形中在上海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

    这无疑成了暴动的导火索。

    依然在那间公寓内,湖南口音的男人已经离开上海,房间里的人在讨论着上海的局势。

    他们决定趁机发动第二次武装暴动。

    从2月份开始,上海工人有组织的发起了大罢工,到了2月21日,工人罢工人数达到36万,这时候,北伐军攻占了杭州,正在朝着上海赶来。

    21日晚,上海工人、学生、市民奋起反击,开始不断与军警发生局部战斗。

    到22日下午6时﹐总同盟罢工发展为第二次武装暴动﹐“建威”﹑“建康”两舰炮击高昌庙兵工厂,在上海华界的闸北、南市发生巷战。

    由于武装暴动计划被泄露,各区工人纠察队失去统一指挥,加上北伐军在上海郊区停止前进,导致武装暴动再次失败。

    其间工人、学生、市民牺牲、被捕共六七百人。

    虽然这次失败了,不过林子轩知道离北伐军攻占上海为期不远了。

    在这期间,他接到了国际笔会的信件,国际笔会同意了林子轩提交的建立中国笔会中心的申请,只是需要林子轩前往英国伦敦参加国际笔会的大会。

    只要大会表决通过,中国笔会中心就算是正式成立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家风范() 
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参加国际笔会的年度会议,林子轩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笔会会员,需要在大会上把中国作家这个群体介绍到世界文坛。

    国际笔会年度大会五月中旬在伦敦举行,他最迟要在三月底从上海出发。

    到时候,会有欧美等国的著名作家与会。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向西方社会推介中国文化的大好机会,他预备在国际笔会大会期间举办一届中国文化图书展。

    在万象书局编译所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中国古典名著被翻译成英文版。

    还包括一些新文学丛书。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效,和林子轩提出的方案有很大关系。

    他要求编译所的翻译们先翻译那些篇幅较短的名著。

    比如《聊斋志异》、《菜根谭》和《孙子兵法》等等。

    像是《红楼梦》那种长篇巨著放到以后翻译,一本《红楼梦》就够翻译好几年的时间,外国人还不一定看得懂,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