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洪涛没有太多时间在开普敦停留,他主持完开普敦分公司的第一次董事会,任命了同样十一名董事和麦提尼这个分公司经理、暨开普敦总督之后,就登上金河号返航了。现在还不是重点开发非洲的时候,家里还一大堆事儿在等着自己呢,不把老家经营得密不透风,盲目扩张是有害的,贪多嚼不烂嘛。

    就在洪涛率领着舰队围攻爪洼岛、远航南非好望角的时候,南宋朝廷也没闲着,迎来了一场大变动。由于端平入洛战役的彻底失败,原本摩拳擦掌的主战派都偃旗息鼓了。但那些主和派并没善罢甘休,想利用这次机会,把朝堂彻底清理一遍,免得以后再出现第二次贸然出兵的事情。

    首当其冲的就是赵氏兄弟,因为收复三京的主张最开始就是由他们俩挑起来的,结果哥哥赵范临阵退缩不肯带兵北上、弟弟赵葵倒是带兵北上了,却损兵折将,差点没死在河南,这个大黑锅他们俩背是最合适的了。赵范、赵葵兄弟为何有这么大的能力去劝说朝廷出兵北进呢?光因为他们俩是朝廷大官吗?不尽然。

    赵范和赵葵的父亲是赵方,乃南宋一名将也,当初在和金国的对抗中不落下风。而此时的新科宰相郑清之和赵方私交甚密,还做过赵氏兄弟的老师。新官上任三把火,郑清之在史弥远之下憋屈了那么多年,刚当上宰相必然想风光风光,但是如何风光呢?他就把眼光盯向了边功,有什么能比开疆拓土更风光的事情呢?正好赵氏兄弟提出了收复三京的建议,郑清之觉得是个好机会,才极力支持了主战派。

    另外赵氏兄弟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后台,那就是宋理宗这个皇帝。宋理宗自打登基之后,朝内朝外的大事小情就都由史弥远专权,他这个皇帝虽然说不是橡皮图章,但也差不多了,当得很不过瘾。这位理宗皇帝又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上进皇帝,不想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想有所作为。史弥远一死,他和郑清之一样,也开始心思活络起来,也想给自己找点功劳,让南宋百姓看看自己不是混吃等死的废物。当郑清之和赵氏兄弟把收复三京这件事提出来之后,最感兴趣的其实就是他本人。如果不是皇帝坚持,朝中的反战派势力要大得多,即便有郑清之这位宰相,主战派也无法成行。(。)

第一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160月票加更)() 
天不遂人愿,这次恢复祖宗基业的大功劳没捞到,反倒成了罪过,真要追究责任,那理宗皇帝就是罪魁祸首。问题是皇帝是不能犯错的,他是真理的化身,是一种精神寄托,如果一个皇帝三天两头出错,你让底下的百姓们咋想啊。可是错误已经出来了,十几万军队和民夫都没了,咋办呢?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找人背黑锅,一个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赵氏兄弟、郑清之、全子才都是朝中重臣,这个黑锅很难扣到他们脑袋上。在这次收复三京的军事行动中,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倒是不肯调拨粮草,有点错误。可这个史嵩之也不是凡人啊,他是史弥远的侄子,史弥远虽然死了,可并不是倒台而死,史家的势力还在。如果不是有这么大依靠,他也不敢不给北伐军队调粮,这个黑锅显然也扣不到他头上。

    主战派不能扣、反战派也不能扣,那就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于是宋理宗把赵氏兄弟、全子才削一秩、下面的副将们削三秩、还有停职的。史嵩之也不能一点不处罚,京湖制置使这个军职就别干了,回来当刑部尚书吧。可惜史嵩之不给理宗面子,推脱说自己母亲病了,干脆回家躲了。

    一场耗费了无数钱粮、损失了兵民十多万的大败仗,结果呢,轻描淡写一挥而过,该负责的不负责、该检讨的不检讨,全当稀泥给搅合了。从这点上说,宋朝的制度还是有很大缺陷的。尤其是在重大决策权的控制上。过于宽松了。而且这些朝臣的脑子都有问题。大敌当前之时,居然还有功夫内斗,这不是嘬死嘛。其实从这一点上讲,南宋的皇帝和朝臣有点井底之蛙的意思了,他们并没意识到蒙古会比金辽两国还厉害,以为能耗过金辽两国,必然就能把蒙古人也耗过去呢。

    这份报告是临安的统计员在临安城里,从官方和非官方途径搜集来的。然后通过往来于各个港口之间的定期快速帆船传递到了广州城的慈禧手里,最终由他亲自送回金河湾。当洪涛回到金河湾之后,已经是端平二年,也就是15年春天,此时这场风波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

    报告上还提到去年年底,蒙古人派了一个使节到南宋朝廷来“通问”,要求南宋朝廷也像对待金国一样,继续向蒙古帝国上贡,成为属国。这个条件南宋朝廷肯定不会答应,好不容易送走一个干爹。现在又来一个,凭什么啊。其实蒙古人也没打算真的要什么岁贡。他们只是做个姿态。如果你真给了,那就拿着,正好补充军费了,大不了拖一年再揍你。如果你要不给,正好有借口了,凭什么你给金国不给我们?这是看不起我们啊,接着揍!

    后世里有些学者也分析过,居然还有说蒙古人如果得到了岁贡就会放南宋一马的,这尼玛不知道是不是上学上坏了脑子。当时的蒙古人已经摸清了南宋的虚实,在端平入洛之前就已经指定了南下的大方针,我都能把你们家全抢过来,难道你每个月给我五百块钱,我就不抢了?仗义点的不要钱直接抢你,孙子点的先收你半年孝敬,然后接着抢你,这还用讨论分析?

    假如南宋是个不毛之地,大家都活得苦哈哈的,蒙古人估计还真可能放一马,抢过来没啥用啊。可惜南宋已经算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国了,身边放着一个大富豪,土匪会养着不抢?非等你缓过劲儿来,继续挣扎逃命?

    光靠打压主战派,就能让蒙古国化干戈为玉帛吗?南宋朝廷还没傻到这个程度。偷鸡不成蚀把米,朝廷和蒙古国之间短暂的蜜月期也烟消云散了,于是南宋朝廷开始积极备战了,这次不是要进攻,而是防御。

    怎么防御呢,其实没啥可琢磨的,自古南北之间可以大规模调动兵力的,无非就是三条路,东、中、西。

    东路就是江淮方向,在南宋这里归淮南西路和淮南东路管辖,统称江淮,因为它正好处于淮河和长江之间。这片区域和后世的江淮还不太一样,黄河没事儿就改改道,现在正好夺泗入淮,造成这片地区里湖泊密布、水道纵横,陆路交通不是很方便。但这里距离南宋都城临安最近,即便蒙古人不从这里发起进攻,按照人的习惯思维,也会在这里严密布防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中路就是襄阳方向,也就是后世的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地区,统称荆襄。在宋朝的行政区划分中,这里属于京西南路和荆湖北路,简称京湖,设立京湖制置使一职。这是个军职,有点像后世里的军区司令。要说交通状况,这里应该是最便捷的,水路、陆路都很发达,过了汉江之后向南四通八达,全是平原。不过在这里有座坚城挡路,还是临江的坚城,它就是襄阳城,城高墙厚,只要守军不脑残,进攻起来不太容易。

    西路就是川陕方向,有利州路(陕西汉中)、益州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四川三台)、夔州路(四川奉节)。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在金国灭亡之后,原本金国驻扎在陕西的军队一部分投降了南宋、一部分投降了蒙古。还有一部分成了三不管,谁也不投降,占山为王,想当墙头草,看看到底是倒向哪一边更合算,实在不成就拥兵自重了。

    不光在川陕地区有这种情况,襄阳地区也有不少金**队投降,在如何处理金**队的问题上,南宋朝廷又没玩好。他们居然在这种敏感时期,还坚持执行更戍制度,就是让边疆各个军区的司令隔一段时间就调换个军区去上任,防止他们把握一个军区时间过长,从而在这个军区里培养他们的嫡系部队。

    这个制度吧,也不能说完全不对,如果在和平时期,确实可以有效的防止军人干政。但任何制度都要有一个前提,蒙古国的军队随时都要南下了,还玩这一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游戏,就有点过于死板了。可能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以武将篡了后周的江山,而中国自晚唐到五代十国这段时间里,正是由于武人当道,才造成了连绵不绝的战乱。所以吧,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朝廷,对军队这个玩意都非常忌惮。为了不让赵家江山再出现被自己军队篡了权的事情,他们宁可把军队的战斗力无限降低,也不允许任何一个军区出现强军。换句话说就是宁可被外人揍,也不想被自己人坑,有点矫枉过正了。

    在端平二年(15年)一月,原本驻守在襄阳的南宋名将孟珙被调离,去了黄州。在他驻守襄阳时,收编了很多金国降将,编为北军,帮助南宋军队一起防御蒙古军队。但是接替他的人是赵范,就是当初鼓动宋理宗收复三京的赵氏兄弟里的哥哥。这位赵范来到襄阳之后,对这些金国降将不太待见,总觉得他们不太可靠,甚至起过杀心,勉强才被部将给劝住了。而那些北军降将也不是傻子,当初投降宋军只是因为孟珙给了他们足够的希望,现在换了一个整天想砍他们脑袋的上司,这个日子还能过吗?

    “你们朝廷里的官员,从皇帝开始数,一直到你,治理地方还有点能力,一沾军事的边儿,就全是二傻子!而且是一群小肚鸡肠的二傻子!你等着瞧,四川和襄樊防线肯定得出问题,这可不是我说丧气话,而是大敌当前还自己扒拉自己那点小九九的军队,能打胜仗就没天理了,他们应该败!没道理不失败!”刚刚完成了第二次好望角远航,带着一身旅途疲惫和一心欢喜回到金河湾,家门还没进呢,洪涛就接到了慈禧传来的情报。这些消息已经是一个月前送抵金河湾的,拿着它们看了一会儿,洪涛心中因为开普敦建城有望而产生的那点喜悦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愤怒和足足的无奈。他只能拿文南这个南宋朝的官员撒撒气,啥都干不了。

    “……先生未免武断了,赵范也是本朝名将,有他在襄阳镇守,不一定差孟珙太多。”文南对于洪涛的预言是心有戚戚,但他又不太甘心承认自己国家政府在军事上全是笨蛋,还想努力找块遮羞布。

    “我不是说他差孟珙太多,我是说你那个朝廷差蒙古国太多!如果我祖上不是宋人,我就帮着蒙古人一起揍你们,你们这样的国家不亡国都没天理!”洪涛才不管这样说文南会不会太伤心,没本事的人或者国家,就应该灭亡,这尼玛是自然选择。物竞天择,是真理!和民族、国家没关系。谁有本事谁吃肉,谁没本事谁吃屎,再合理不过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顾虑(200月票加更)() 
“……先生可否出手帮一帮我朝……朝廷虽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但那些百姓无罪,就算是为了他们吧……”文南的脸皮早就被洪涛给磨厚了,如果要是在两年前洪涛如此说南宋朝廷,还连皇帝一起骂,他必定会抛开个人荣辱和洪涛据理力争。但是经过这两年在洪涛身边耳濡目染,他对朝廷、皇帝也没有那么看重了,并没觉得他们就该天生正确。鉴于洪涛一贯正确,他也觉得南宋军队这次要玄,忍不住又要求洪涛出手帮忙。

    “我当然可以帮啊,你看啊,我是这么设计的。派一支舰队,不用多,三艘蛟鲨级即可,顺着长江逆流而上,进入汉水、抵达襄阳城下,直接封锁住汉水,就可以让蒙古人片扳不能入江。他们骑兵再厉害,总不能在江面上跑吧,襄阳之患可解!原本驻守襄阳的军队可以西进川陕,去巩固那里的防御。另外我还能召集五到七艘鲑鱼级商船,到暹罗、大越一带交换稻米,然后依旧自长江逆流而上,对沿途的南宋防御部队进行水路补给。一艘船可以装载四、五百吨大米,就是七千多石,一趟下来不过个把月时间,我就能把五万石粮食和装备一直运送到四川门口,这样可以给朝廷省下多少民夫?最后我可以用金河号带着其它的战舰,北上登州、密州,把那里的蒙古水师和港口全都烧成灰儿,再纵兵上岸,穿州过府,凡是蒙古人占领的市镇。一律烧掉!凡是水利设施和农田。一律破坏。你说整个山东东路会是一个什么局面?”洪涛忽然换了一张笑眯眯的脸,掰着手指头给文南讲述自己能如何帮助南宋朝廷分忧。

    “将会盗匪四起,整日不得安宁,稍不留意,就会殃及周边。”文南听了洪涛的话,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原来洪涛刚才都是在故意逗他着急,如何帮助南宋朝廷,早就胸有成竹了。

    这几条计策都是非常管用的。直接派战船去襄阳,凭借金河湾战舰在水面上的战斗力,文南觉得蒙古骑兵根本不可能沿着汉水活动了,连靠进汉水都不成,那些大炮太厉害。派货船帮助朝廷进行后勤运输,这就更好了,比直接出兵还给力。鲑鱼级商船的运输能力文南看过不止一次,一两个月一个往返真不是吹牛,只要有了这些船,从四川到长江入海口。就都不用再担忧补给问题,更不用征调太多民夫。如此一来,打仗不影响生产,这个仗可就有的打了。北上破坏山东半岛的蒙古占领区,更是一招好棋,把那片地方搅合乱了,蒙古人必须分兵去镇压,否则盗匪很快就会蔓延到山东西路和河北东路去,这样做等于是在消弱蒙古南侵的兵力。

    “这还不算,我还可以用海船给山东沿海地区的盗匪提供粮食和兵器,鼓励他们占山为王,然后用蒙古军队的头颅来和我换更多补给,你说蒙古军队来少了,能剿灭得了吗?”洪涛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好像对自己的办法也非常满意。

    “此法甚好!此法甚好!只是不知先生何时才能发动?我知道先生刚刚远航归来,需要休息一段时日,可事不宜迟,学生愿去当先锋,替先生解忧!”文南让洪涛说得已经没有一丝忧虑了,好像洪涛一出马,蒙古军队立马就得撤军一样。

    “我随时都能发动,只要南宋朝廷答应我不许插手管我的战舰,也别派人来指挥我的人,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怎么运就怎么运,他们只要做好配合工作就成了。只要这个保证一来,我明天就可以出发,谁不去谁是乌龟王八蛋!”这时洪涛突然收起了笑脸,斩钉截铁的做了一个保证,还很少见的指着天空发了一个毒誓。

    “……先生原来又是在拿我调笑……”文南的一脸笑容顿时也不见了,他算是切身体验了一次洪涛著名的笑容,确实尼玛不是滋味,太坏了!太阴险啦!!!

    “调笑?我可没有这个心思,有时间我回家抱抱孩子去好不好!我刚的要求高吗?你们朝廷里有人会指挥我的舰队吗?难道让一个连大海都没见过的家伙来指挥我这些纵横四海的水手,你觉得他能指挥得动吗?要真是这样干,我估计蒙古人还没来,我的舰队就得让你们的官员逼反了,直接用大炮先把襄阳城给炸平!世界不是围着你们皇帝转的,也不是围着你的朝廷转的,大家都是人,谁本事大就听谁的,不会、不懂的人就滚一边去老实当学生,别来碍事儿!对了,我还没说更细节的问题呢。比如说我出兵帮助你的朝廷,他们打算如何计算报酬啊?就算我贱骨头,乐意倒贴,炮弹钱总得给点吧?你去问问,那些南宋海商乐意不乐意把船只、水手免费借给我当战舰用,皇帝要吃饭,人家不吃饭是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