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在说风凉话。”李永吉摇摇头,“还美女呢,要是有手机的话,我真应该用手机拍下来给你看。哎,那些女的啊,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年轻或许有些,但那长相跟打扮实在太毁人,根本不是我的菜。而且她们身上那股子香粉味道太冲太刺鼻,我闻到就想吐。更不用说,这时候还没套套,那些人你知道的,万一染上病咋办?”
“哟,忘了你有点洁癖。”
“别说没用的了,赶紧说说正经事儿!”
“嗯,正经啊,那就是你猜的没错。”张信达点点头,“叫我看,那个汪云翼肯定不是个省油的灯,十有**是扮猪吃老虎,他请你吃饭那是摸你的底呢,要不是你够聪明,扯上洋人当虎皮,让他摸不准你的后台,说不定今晚你就回不来了。”
说到这,张信达忽然埋怨道:“我说哥啊,你也老大不小了,以前看你做事儿也挺不错,怎么如今就这么沉不住气?不都说了么,先来稳妥的,倒卖铜钱跟粮食这种不太显眼的,其他的来日方长,何必这么着急?当然,你先前的顾虑也对,毕竟你现在的环境的确不太适合当发展基地,但这可以慢慢来不是?你倒好,看上个房子就晕头,为了筹钱,也不跟我商量下,立刻就去卖不锈钢镜子那种稀罕物,还那么贪心,非要三千两!
三千两银子啊,知道这在晚清是个什么概念?那对一般人来说,是可以去践踏一切道德法律的钱了,一些普通劫道的团伙,一年也未必有这么多银子的进账啊!你又没多大背景,真以为开当铺的都是看信誉比天大的老好人啊?老话说到好,忠诚只是因为背叛的好处不够大。也就你聪明,往洋人身上拐,对方才一时摸不准没敢动,我敢打赌,你要后来不扯到洋人,别说钱,人你都回不来。”
“我,我这不也是一时心急,没注意么。”李永吉摇摇头,苦笑道,“我当时就是看那房子跟地段挺好,交通方便,人烟稀少,可以当我以后的交易基地,然后人家不租,我就……哎,其实我本来只打算一个镜子能买个千八百银子就不错了,谁知道人家不识货,我一时嘴贱,就顺势胡吹了一顿,谁知道,就,就……”
“得了,我也不说你啥了,反正我也是在这里跟你事后分析,要换了是我设身处地,也未必做的比你好多少。”张信达摇摇头道,“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懊悔也没用,我们现在想的应该是如何解决问题。”
“是啊,所以才找你商量。”李永吉道。
“哎,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张信达挠挠头,“刚睡醒就遇到这码子事儿,刚刚才说了要缓一缓,要稳妥,要慢慢来,你这……算了,我这边看来也得改变下计划,看你这样子,以前那慢慢来的计策是不行了,咱们得来大步快跑了!”
“大步快跑?”李永吉问,“什么意思?”
“大步快跑就是快速发展自己的意思,就是……算了,现在跟你说详细的没用,毕竟我也只是有一个大概思路,还不够完善。但不管如何,对目前的你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势力,有自保能力。”张信达道,“这股势力不用太大,能让那个汪云翼不敢乱动你就行,之后,再根据情况而定。”
“武装势力?”李永吉道,“你是说,现在就要起兵?不对,应该是要办团练了?可这人倒是好说,武器,也就是枪从哪来啊?是我在这边找洋人买,还是你那边给我弄?”
“谁说武器就非得要枪啊!”张信达道,“买枪很麻烦,何况你那才是1859年,就连清军的正规军,此时也没多少火枪,更不用说你个民间团体了。你要是忽然有一大堆先进火枪,肯定更惹眼,那麻烦就不止一个汪家了,还没那个必要,也没到那个时候。你现在啊,就应该先发展有限武力,能让汪云翼那种人动不了你就行。”
“说的也对。”
“你听我跟你说!”张信达道,“既然你那么喜欢那个房子,又情况有变,所以你赶紧把你看中的那房子先买下来,然后你就多多买人,也就是奴仆家丁,先建立一个最少一百人的家丁武装。武器么,火枪这东西太惹眼,暂时别搞,我这里先给你弄一批钢刀长矛跟弓弩过去,怎么着,也得把架子先端起来,让人不敢乱动你,至少让汪家那种档次的不敢乱动你。”
“嗯。”李永吉点头,“不过至少一百人的家丁,那得不少钱,我手头暂时可不够宽裕的。那些不锈钢制品虽然还很多,但现在也不敢随便乱卖不是?”
“这你就放心。”张信达拿起那个玉扳指晃了晃,“就凭你给我的这些,我这里肯定能卖个天价。虽然肯定会有些来源不明,不过找找人,还是容易脱手的,顶多就是卖的便宜点,但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儿去。哎,我原本想着等我以后在这边有点小势力小成就再干这个,那样最稳妥,但现在看来是不成了……总之,我今晚就去找人卖玉,连夜换银子给你用,最多明天一早,你就能收到大笔银子,足够你买人了。武器什么的我其实也有了门路。现在不管如何,要先有自保能力,然后再考虑其他!”
“好!”李永吉点头,接着道,“实在不好意思,我,是我让你为难了。”
“说什么话呢。”张信达道,“我也仔细想过,你那的环境其实比我这差多了,是我考虑不周才对。你看,我不也是想一出是一出么?一开始说弄粮食,又说倒铜,还……说真的,咱们以前都是普通人,你的应对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是我设身处地,可能未必能比你好多少。”
“你这么说,我更无地自容了。”
“无地自容你妹啊!中学政治白学了?矛盾是绝对的,问题也是避免不了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王道。”张信达看了看手机,“嗯,时间还早,咱们立刻分头行动!我这就去找人卖货,你那边也赶紧的,该干什么干什么!对了,以后啊,你再搞什么的时候提前给我打个招呼,你一个历史小白,这么乱搞会死人的!”
结束通讯之后,李永吉想了想,把省下的银元宝都带上,还带了那一千两银子的银票,这就重新出了房门。
问了问陈妈后,李永吉就来到西厢房,也就是下人呆的地方,果然看到李进宝跟孙旺都在呼呼大睡。
李进宝不说了,孙旺虽然不是李家的人,但他既然干的是牙人的行当,出于这个行当的特性,跟客户出去一两天不回自己家也是正常,反正他带自己出去的时候就交代了别人看店。
想了想,李进宝让陈妈打了一盆井水,又冲了一杯浓茶,接着用湿毛巾蘸了冷水,直接用湿毛巾就把孙旺给逼醒了。
似乎是喝的不太多,也可能是他酒量比李进宝好,总之他被湿毛巾弄醒之后,虽然还有些晕头晕脑,但在看到李永吉,又喝过浓茶之后,很快就知道对方这是找自己有事。
想到怀里的赏钱,孙旺再次强打起精神:“李少爷,你看我,我这……咳咳,您,您还有什么吩咐?”
挥了挥手,让孙旺跟自己走,等来到正堂坐下,李永吉让陈妈离开,这才对站在自己跟前低头哈腰的孙旺道:“没别的,就是我现在手头有钱了,想早点把今天我们看的那房子买下来。”
“现在?”孙旺下意识看了看外面。
“是,就现在。”李永吉点点头,看了看怀表,“现在也不过才晚上八点多,嗯,也就是戌时,应该还来得及?”
“来是来得及,不过这……”
“来得及就行。”李永吉抛了一个银元宝给他,“麻烦你,再跟我跑一趟,早点把事儿办好。反正你不都说了么,那买卖合同是早就签好的,你们家孙贵孙老爷也提前上印画了押,只要我们买卖双方自己签字画押就成的吗?”
的确,此时在牙人登记,或者说在牙行要求找买家的情况下,一般都会提前写好空白的买卖合同,牙人也一般会提前签字画押,到时候只要买卖双方谈好,交上钱,分别签字画押,再把牙人费付了,交易就算完成了,并不一定非要牙人在场。
这么做看似不合规范,但实际上却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
比如对牙人来说,他不必事事躬亲,可以委托自己的手下跟徒弟拿着自己盖过章画过押的合同就去办事儿,要不然什么都得他出面,还不得整天忙死,哪有空做自己的事儿?毕竟牙人费是官府定死的,利润并不高。而买卖双方也不必非得等牙人在场,增加了交易灵活性,不会耽误时间,毕竟万一牙人有事儿来不了,他们又赶时间,那可就误事儿了。
反正,对买卖人来说,找牙人,一般就是求个公证性,是为了有个保障,毕竟经过牙人手的合同,是有法律效应的,到时候出问题,可以上官府打官司,容易得到大家的信任。所以说,有牙人盖章的合同就行了,人在不在场不重要。
就比如孙旺,他现在身上就带着好几张类似的空白合同,到时候只要李永吉跟那房屋所有人谈好了,在空白合同上写明,再签字画押,交齐牙人费,这买卖就算成了。
“也罢!”看在银子的面上,孙旺狠狠的点了点头,“既然少爷等不及,那我也就陪您走一遭!”
第十四章 多了两百亩()
买房子的过程很顺利,由于李永吉不还价,虽然这么晚还来买房子有些怪,但那锦绣坊的掌柜还是很乐意如此轻松就完成大老板的吩咐。
毕竟他在本地多年,也知道那地方其实不好卖,如今难得有冤大头肯接手,甭管什么原因,再不趁机卖掉,那才是傻呢。
这也是因为那房子不是他的,他只是个经手人而已,条件也是上面定死的,要真是他自己的,看到这个情况,肯定会坐地起价的。
不过,他虽然没法坐地起价,却掌握着卖或者不卖,什么时候卖,以及一定价格的回旋余地的权力,看出对方要的急,于是就要求合同上写五百五十两,实际交六百两,等于他自己从中赚了五十两。
看样子,那五十两,就是上面给他定的缓冲了,而现在则被他自己用来当做好处费了。
对此,李永吉并不在意,反正他要的只是一个快字,至于他是否从中得到好处,并不关心。
合同签好,那养心居的房契以及周围土地的地契就一并交到李永吉的手上了,从此,李永吉就成了养心居的主人。
然而就交易完成之后,孙旺却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养心居的宅子虽然写着是占地二十亩,但实际上那只是宅院建筑的规划用地所占面积,不是地契上的实际土地面积。
此时所谓买房,必须房契地契一起买的,不然只有房契没有地契,是有很多问题的,一般只有房契的,多是租房之用,如果是买,那必须连地皮一起买的。
而现在的地契上,写着的根本不是二十亩,而是两百二十亩,足足差了两百亩!
乍一看,土地多了两百亩,那是大好事儿,可既然是好事儿,为啥对方要故意隐瞒,只在登记上写上宅子占地二十亩,而不提地契的实际数量呢?
这就牵扯到这片土地的价值问题,以及此时清朝的一个政策问题了。
先说土地价值问题。
那两百二十亩地,实际上大多是坡地林地以及一些沙地滩涂,而且基本没有被开发,可以说是一片荒地,虽然景色不错,还靠着河道,但根本不适合种地,从此时的经济角度来说,可以说是贫地荒地,这样的地皮就算是给你两百亩,从收入上来说,兴许还不如一两亩上好的水田。
再说政策问题。
此时清朝有一个著名的赋税政策,那就是摊丁入亩。顾名思义,摊丁入亩,是指废除了人头税,把人头税放进田赋里,增加田赋,也只收田赋,这等于客观上减轻了贫苦农民的负担,解除了贫民对土地的依赖,把这部分负担转嫁到地主身上。
换句话说,土地越多,你交的赋税也越多。
这个政策看起来对贫民有好处,对地主以及地方政府官员没好处,毕竟地主要多缴税,政府官员也无法从多出的人口中多收取人头税,少了一块儿税收,但任何政策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摊丁入亩也是一样。
对地方官府来说,他们可以借着摊丁入亩的政策,把许多本来与田地无关的课税,也一起并入田赋,田赋要交多少,也是他们说了算,甚至一些荒地,他们有时候也当成贫地甚至良田来收税,导致很多人不得不抛荒逃荒。
对与大地主来说,他们在当地有权有势,既可以勾结官府弄虚作假,也可以提高地租,把自己的负担转嫁给佃户农民身上,还可以捐官,以官身的身份名正言顺的免钱粮,再加上他们往往还有别的营生,比如放高利贷,因此摊丁入亩对他们威胁不大。
所以说,摊丁入亩对大地主跟官僚打击不大,打击最大的,还是那些小地主跟自耕农,是一种典型的吃中间阶级,补下层阶级的政策。
对那些有少量土地的小地主跟自耕农来说,由于增加了田赋负担,让他们交不起税,因此要么卖地逃荒,要么就依附大户送田送地,自己甘愿为佃农。
远的不说,就以此时的李永吉一家为例。
前文说过,李永吉一家有五百亩地,看起来是个不小的地主了,但实际上这大部分田地都是人家甘愿依附过来的,李家只是占了个名,看似拥有不少土地,但也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土地还是人家自己在种,管辖权也是人家的。
这事儿要说复杂是挺复杂,但要简单说,那就等于大家一起抱团合作,各取所需,来减低风险。
在自耕农来说,如果都是自己交田赋,由于都是定死的额度,而且官府是只收银子,等于要多剥削一次,这万一收成不好,交不起赋税,那可就要亲命了。
依附别家大户是个路子,但这涉及到一个信用问题。简单说,这大户得人品好,信誉好,还不能有太强的势力,万一是个恶霸,吃进去不吐出来,由于法理上土地已经成了人家的,地契上写了人家的名,人家不认账,斗又斗不过,那这事儿就没法说理了。
而李永吉的老爸李正祥,他本身是个粮商,是个商户,后来是靠花钱才捐了个监生,有了个免税的身份,但也主要是为了行商方便。对他来说,最害怕的就是粮价波动,收不上廉价粮,所以有一个稳定的廉价粮供货源就是重中之重。
田赋要的银子再高,对于李正祥这种粮食商人来说,也不算多少钱,可以负担的起,毕竟清朝的田赋其实是随着年景好坏而有所起伏的,不是一成不变,赶上大灾,朝廷往往还有免税甚至赈灾一说。
也就是说田赋对李正祥不是问题,但如果有大量土地能给自己种粮食,让自己有稳定的供货渠道,那就好处大于坏处了。
就这样,两者一拍即合,自耕农把土地送给李正祥,自己则变成给李正祥种地的佃户,有点像后世的土地流转;李正祥呢,他的好处更多,因为没费多少钱就增加了名下的土地,自抬了身价不说,还多了许多稳定的粮食供货源,大家都有好处。
而且,李正祥看似要交田赋,但这部分交给官府的田赋他还是要跟那些送田给他的佃户收的,顶多是没那么死板而已。
表面上看产生了土地依附关系,但这些佃户还是需要交官府要的那部分田赋,并且不必再交别的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