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儒家也是这样
纵然这一次,儒家和法家,也会有些人被波及。
但相比之下,黄老派的损失会更大,更惨重。
至少,在这长安城之中,属于黄老派的力量,估计会十不存一!
这就是最大的利好!
从此儒法在这长安城,在这天下神京,将取得与黄老派相同的地位!
仅仅是因为这个缘故,就已经足以让晁错和整个法家,卖肝卖肾的刘彻,清洗长安官场了。
同样的道理,儒家各派系,大约也是相同的心情。
特别是出身关东的那些大学阀,恐怕现在已经都在弹冠相庆了。
他们等了六十年,才等到一个可以反攻倒算的机会。
然后呢……
晁错现在是御史大夫,且不是列侯,甚至连关内侯也不是。
他在去年,才因为辅佐有功,而被封为‘建平君’,爵位不过左庶长而已。
这就意味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在明年之前,在周亚夫致仕之前,他必须想尽办法自己成为列侯。
无论用办法!
他都必须成为列侯!
如此,他才有机会问鼎丞相!
而想封侯,除了军功之外,唯一的途径,就是杀人!
而且必须杀很多人天下人都知道——他晁错,确实是一个铁面无私,且爱民如子的大臣。
这样,他才有机会,赶在周亚夫致仕前得到列侯爵位。
只有列侯,才有资格拜相!
是以,无论是于公于私,晁错都必定会刘彻。
同样的道理,法家和儒家的大部分官僚,也都会刘彻。
只要他们还有一点点的进取心和政治野心,这个选择是不会变的。
即使,他们再怎么不喜欢刘彻如此冷酷的清洗官僚,但和意志却会怂恿他们他们身不由己的跟着刘彻的指挥棒走。
道理很简单。
不干掉长安城里的这些官僚,他们怎么有机会主政长安,从而通过长安,影响天下?
至于在这个过程里受到伤害和损失的黄老派以及旧官僚旧贵族?
新贵们才懒得去管他们的死活呢!
至少在现在是这样!
刘彻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他对晁错道:“卿所言甚是!此事的相关审理和证据搜寻,就交托爱卿!必不可令一人蒙冤,更不可令一人逃脱制裁!”
“朕曾经三番五次,晓瑜天下:朕以天下王,做百姓民父母!百姓不可欺!但偏偏有人,定要挑衅,这就怪不得朕,也怪不得国法无情了!”
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周亚夫和晁错——这个事情,朕这个皇帝,完全是有理有利有节的。
朕已经三番五次告诉下面的人了——别作死。
但他们偏偏要作死。
朕也很为难啊!
更借此堵住了某些人想借口‘初犯’或者‘无知’来逃脱制裁的通道。
皇帝已经多次教育和明示了政策,你们这些当官的,还不知道悔改和醒悟,闹到如今的地步,怪谁?
肯定怪你们自己啊!
真以为皇帝是在跟你们开玩笑?
“诺!”周亚夫无奈的俯应命。
而晁错却是兴高采烈。
对晁错来说,这次的事情,可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政治诉求以及学派的利益,更是他清算过往恩怨的大好机会!
想当年,他千辛万苦,怼掉了袁盎,撸掉了袁盎的官职。
但就是长安城里的那些官僚贵族豪强士大夫,千方百计的保护和吹捧袁盎,才让袁盎得以重来,甚至差点被袁盎给翻盘了!
这些年来,他每每想起这些事情,内心都是愤恨的。
所以,这些年来,但凡有长安贵族或者士大夫豪强犯事落到他手上。
他是不会给半点面子和情面的。
…………………………
但,汉室的事情,从来都不会如此简单。
刘彻刚刚说服周亚夫和晁错,安排好了朝堂的决策。
但随即长乐宫大长秋李氏就奉太皇太后窦氏之命,过来请他去东宫赴宴。
说是家宴,但实则,刘彻很清楚,窦太后这是要来说情了!
这很正常,过去数十年之中,未央宫和长乐宫,一直就在演双簧。
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每每皇帝刚刚责罚了一个大臣/列侯,但旋即,长乐宫就会跳出来,安抚和安慰这个大臣/列侯。
就像当年,绛候周勃下狱,已故的薄太后便尽力奔走游说和求情,这才使得周勃免遭厄运。
如今生了这么大的事情,长乐宫的两个太后,必定不会旁观。
因为这是游戏规则。
也是一种给皇帝一个台阶下的方法。
不然的话,万一皇帝玩着玩着,觉得有些过火了,但却找不到台阶下,只能硬着头皮玩,这多尴尬?
有了长乐宫求情和缓冲,那就好多了。
皇帝要是觉得反悔了,就可以借着这个台阶,顺驴下坡。
顺便还可以告诉天下人:朕本来是想要彻查到底,绝不姑息的!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固求之,朕以孝道为念,网开一面。
如此,事情就得到了圆满解决。
但在如今这个事情上,刘彻却还不需要东宫来唱红脸。
但,这东宫却是不得不去一次。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个信。
…………………………
而此时,长安城内的动荡和局势,终于展到**。
廷尉大牢人满为患,以至于不得不求助执金吾,将都船衙门的四个监牢腾出来,好方便关押罪犯。
到这天下午,被捕的官僚贵族游侠和商贾,已经过两千人!
剩下的人,也都是人心惶惶,难以自已。
就连未央宫和长乐宫之中,也是人人自危。
毕竟,谁知道,这场风波会不会波及到自身呢?
这长安城上上下下,谁没贪过?谁没拿过?
唯一让人安心的是——到目前为止,廷尉和御史大夫以及军队,抓人的方向,都是那些在长安改造过程之中鱼肉百姓,且有着人举报和告状的官员。
至于其他系统,都是相安无事。
这才让人稍稍安心。
不然的话,恐怕连宫廷中的宦官,也要睡不着觉了!
但,兔死狐悲却是难免的。
少府宗正太常以及执金吾的许多官僚,些过去的同僚好友亲朋甚至是族人,一个个被抓捕,关进了廷尉和执金吾的大牢。
人人惊慌失措,许多人立刻就开始奔走起来。
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找门路。
没有人愿意坐以待毙。
人人都担心着,今天天子可以这样毫不留情的清洗内史。
那明天,这矛头会不会对准自己?
更何况,被捕的人,哪一个不是这些人的好友亲朋甚至是至亲?
这时候,宫中传来消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天子过东宫燕饮。
无数人喜极而泣,面朝东宫叩。
过去数十年来,东宫一直是未央宫与大臣之间的调和者。
自高帝至今,东宫曾经挽救过无数个官员和贵族的前途以及身家性命!
现在,人的希望,都在东宫。
人人焚香祷告,寄希望东宫能够劝说天子,稍微的宽容和让步。
这板子可以高高举起,最后轻轻落下嘛。
最多最多罚酒三杯,下不为例,不就很好吗?
然而,这些人却根本想不到,此时,在长安周围的各大军营之中,一场强大的飓风已经在酝酿。
………………………………
棘门军,素来驻扎在棘门。也就是长安城外的渭河一带。
这支军队,在高阙之战之中,通过英勇奋战,终于一雪前耻,摆脱了污名。
要知道,在过去,棘门军与细柳营是一个对比。
人们常常将细柳营比作军纪森严的精锐,而棘门军则成乌合之众的代称。
但高阙一战,棘门军众将士用生命与鲜血,告诉了天下人——他们不是乌合之众。
由此,棘门军的军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哪怕是外出,也不用再遮遮掩掩。
现任棘门军都尉韩勇此刻坐在帅帐之中,望着左右两侧的一个个将官,正色的说道:“本都尉,刚刚接到消息:天子微服于长安章台街,睹长安民生之难,龙颜大怒,已然下令彻查!”
“本来,我辈武夫,不当参与此中之事,护卫桑梓,保卫社稷,才是吾辈之职!”
“然!此番,长安城之中那些文贼和昏官却欺侮到了我辈武人头上!”
“章台街东三里阳唯壮士的遗孀遗孤,为彼辈欺凌!不仅仅阳唯壮士的武勋和功勋皆被霸占,就连壮士遗孤的津贴,也尽为彼辈所占!”
“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今日,彼辈可欺阳壮士之遗孀遗孤!明日我辈倘若有幸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但遗孤遗孀却为文贼游侠商贾所欺,我辈九泉之下,如何安心?”
“此风必不可长!此情绝不能再生!”韩勇握着拳头,大声高呼。
于是,棘门军上下司马以上军官,都在一张血书之上签字画押,然后被装上一个盒子,立刻派人送往未央宫。
不止是棘门军。
南军和北军,细柳营灞上军虎贲卫羽林卫,都生类似的事情。
上下将官,都是群情激愤,胸膛之中怒火燃烧。
这样的情况,很好理解。
如今,汉室军人地位高,待遇好,且是统治阶级。
在军方眼里,所谓的文官和官僚,不过是个辅助而已,仆人罢了。
但现在,这些仆人居然敢在军人头上耀武耀威,还敢欺负到军人遗孤遗孀身上?
反了他了!
更的是,军人们都很清楚。
今天,这些官僚和游侠,欺负了阳唯的遗孤和遗孀。
明天,自己万一战死沙场,留下的孤儿寡母,也可能被人欺凌!
是以,整个军方,瞬间就形成了共识。
新兴军功贵族们,更是不需要串联,马上就开始了行动。的!
第一千四百六十节 怎么对付文人()
长乐宫之中,灯火通明,歌舞悠扬。
坐在窦太后和薄太后身边,刘彻微微笑着观赏着这一场被精心排练的歌舞。
自古以来,国势强盛,必定带来文化盛世。
这一点,无论东西方都是相通的。
因为,只有强大的帝国,才能孕育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并且给他们安稳富足的创作空间。
如今,也是一样。
虽然刘彻不太喜欢虚浮的文章和夸张的修辞。
但,大汉帝国依然不可避免的了一场战国之后最繁荣的文化盛宴。
不仅学术界繁荣,文化界也是昌盛无比。
司马相如、枚乘父子、庄忌父子等历史上本已经证明过自己的文人显赫当世。
更有着诸如雒阳朱荣、睢阳李庆、河南王唤等刘彻前世闻所未闻的大文豪显赫于世。
尤其是那雒阳的朱荣,在诗赋之余,尤其喜爱创作乐曲和蚩尤戏。
他所编的乐曲富丽堂皇,大气磅礴。
而他所创造的蚩尤戏,则多以表现军队出征、战斗和获胜的场景闻名,广受军队喜爱。
至于那李庆,则是有名的风流人物,擅长创作男女情爱之诗赋。
而王唤则是宫廷诗赋和乐舞。
这与他的本职工作密不可分。
王唤的父亲和祖父,都曾经担任过宫廷侍从。
他本人更是这长乐宫的黄门侍郎。
窦太后和薄太后,都特别喜欢这个文采横溢的年轻人,将长乐宫的歌舞、乐师、编曲、排舞之事,统统交给他负责。
王唤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数年来,创作了许多惊才绝艳的宫廷诗赋和乐舞。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十面埋伏》。
以编钟、鼓瑟、短笛和长笛,共同演奏出一场音乐的盛宴,配合着歌舞,几乎让人以为穿越时空,来到了亥下战场,目睹汉军十面重围下走投无路的项羽军队狼狈不堪的走入末路。
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为公卿列侯和士大夫外戚所称赞。
都说王唤已经是乐律大师,当世绝无仅有的调律者。
就差将之吹捧成国宝了。
刘彻也看过几次那场歌舞,凭良心说,这王唤才华卓绝,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乐律大师。
但问题是……
与文人一样,这王唤创作《十面埋伏》时,却坐在项羽那边。
尤其是终章之时,那哀怨的乐声和凄凄惨惨的表演,使得旁观者,无不对项羽充满同情,对他与虞姬的生离死别,充满了感慨。
所以……
刘彻对此人的态度,也就显而易见了。
讲道理的话,没有杀了他,禁绝他的成果,已经很给面子了。
想要刘彻对他有什么好感和嘉勉,那就是做梦了。
如今,刘彻眼前的这场歌舞,自然也同样是王唤的杰作。
名曰:《广野遗梦》。
从名字看就知道讲的是什么了?
广野者,广野君郦食其,也就是如今天下最著名的段子‘高阳酒、徒’的主人公。
只不过,这王唤对郦食其进行了再加工。
也就是文人最常惯用的伎俩——春秋笔法。
在他所编的这个歌舞里,郦食其穿着儒服去见高帝,面呈天下大事被刻意的篡改和修改了一些高帝的话语。
特别是最终,郦食其命丧齐国时的歌词刘彻听得有些想砍了这个渣渣的脑袋。
这句歌词是这么唱的: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再配合前面的故事和唱词,就生生的将郦食其变成了儒生。让其成儒家的代表,变成了儒家有功社稷,儒家思想就是好的证据。
但问题是——郦食其几时说过自己是儒生了?
就算郦食其是儒生,他用的也不是儒术,明显就是纵横家的长短纵横术。
这王唤却是好不要脸,生生的掰扯着,嫁接着,想要洗白儒家在楚汉之争时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要不是刘彻脾气好,换了康麻子或者十全老人,这王唤全家都得被砍头!
但即使如此,刘彻也不会坐视这货肆意歪曲。
所以,等到歌舞唱毕,听完那最后的唱词,刘彻就微笑着拍着手掌,对窦太后和薄太后说道:“善!乐曲编的不错,故事也不错!”
窦太后和薄太后,到底是女性,也不知道这些歌词之中的弯弯绕,她们只知道好听、好看,见到刘彻也喜欢,于是薄太后道:“皇帝喜欢就好!此乐舞,乃是长乐宫黄门侍郎王唤所作!皇帝既是喜欢,不若赏这王侍郎一些东西……”
刘彻闻言,笑道:“自然要赏!”
“王侍郎可在?”刘彻笑眯眯的问道。
旋即,就有一个中年文官,高兴的出列拜道:“臣,黄门侍郎王唤拜见陛下……”
“王爱卿,果然是一表人才,乐曲、歌舞和唱词,都是编的不错……”刘彻打量了此人几眼,发现他倒是生得不赖,至少在汉人眼中,属于那种伟岸大丈夫。
身高七尺五寸以上,体格也很强壮,且面相斯文,留着非常得体的髯须。
对汉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才是理想之中的美男子。
至于什么小鲜肉啊之类的生物,只有那些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