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曙虽是王八蛋,但对自己确实还行,然而自己替他换来一个大顺城大捷。说不定以后史册就会因为这件事,对赵曙重新评价。
赵顼对自己更不错了。如果没有赵顼的庇护,自己现在下场会更惨。不过自己对赵顼差了吗?
高滔滔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卖了“龙恩”后又说道:“王巨,不论谁对谁错,因为你这件事,已经闹得纷纷扬扬,终是对社稷不美,委屈一下,向陈襄道一个歉吧。”
现在陈襄在家生病,王巨死不认错,两人谁也不让着谁,这才是问题。如果有一方低头认错,赵顼从中调解,说不定高滔滔都会出面调解,那么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高滔滔也没有想到王巨的激烈,王巨不假思索地说:“昔日董宣誓死不向湖阳公主认错,陈襄这个伪君子哪里及湖阳公主?太后虽是好意,可臣违心认错,那么不是认错,而是从此丢掉了气骨,如果连气骨都不要,太后,你还何必召见微臣?”
“实际太后也不用为难,今年正月开始,微臣就早料到这一结果,微臣所交不过三两好友,一不结朋,二不勾党。但微臣又不附和介甫公的变法,介甫公也必然不会庇护我。然而微臣又不支持反对变法的派系大臣,这些大臣必然对微臣痛恨。没有陈襄的发难,也会有其他人发难。况且谁能将事做得完美无缺,臣是做事的人,一做事,如果吹毛求疵,颠倒黑白,总能找到对微臣发难的借口。因此那天陈襄陷害微臣,微臣离开朝殿,马上将军器监的以后事务向张若水交待,准备随时等候陛下的处罚,离开京城。”
你太后说,也不管用!
俺都做好等着贬官的诏令下的准备了。
“哀家听闻章惇是你的好友。”
“他是微臣的好友,可是苏辙同样是微臣的好友。”
章惇是变法派,但小苏是保守派,这便是最好的证明,王巨没有附庸谁。
“陈襄终是老臣。”
“是啊,他终是老臣,经验丰富,手段多多,微臣不过才二十来岁,经验少,只能如此反击。”
这话不能在外面放,谁信啊。
但高滔滔终是呆在深宫的,想一想王巨才多大,比自己儿子还小几个月呢,如果论老谋深算,哪里及这些老家伙。
因此高滔滔心中想,难道真是陈襄在陷害王巨?
不管陷不陷害,今天看来调解没结果了,她又问:“张载辞官回乡了?”
“恩师与微臣想法是一样的,支持变法,但又想不出好法子,朝堂朝争激烈,他是谦谦君子,即便没有张戬的故事,他也有了打算辞官回去著书的念头。”
这话儿就不大好听了,君子应当重用的,但现在是君子没办法呆在朝堂上,那么这个朝堂得有多黑暗啦。
高滔滔差点咽住了,停了停才问:“那么何谓君子。”
这也是因为王巨,许多人开始认真反思这个君子了。司马光不是君子,范仲淹不是君子,谁是君子?(未完待续。。)
第四五二章 争标()
王巨想了一下道:“君子温润,温润如玉,谦谦君子,谢安。”
“谢安……”
两晋发生了许多荒唐的故事,不过凡事有好有坏,晋朝虽然有许多不好的现象,不过魏晋风骨,也是史上有名气的,还有谢安的家庭背景,否则以谢安的作风,又是在东晋,换其他朝代,那是不可能做了那么多年的宰相。
“但不可能只有谢安……”
“太后,还有,但他们不是君子,刚正不阿,执法公正,作风清廉,清臣也,包拯、董宣。”
“上诤君王,下弹群臣,不偏不倚,思谋长远,不畏权贵,不畏生死,是谓直臣也,魏征、张九龄、比干、汲黯。”
“胸有沟壑,决事公平智慧,上辅君王,下安百姓,国家于平静中悄然迎来盛世,是谓良臣,房杜,李沆、王旦。”
“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谓忠臣,诸葛亮、颜真卿是也。”
“内安国家,外平天下,智谋无双,进退有节,张良、陈平、李泌,智臣是也。”
“大公无私,一尘不染,高风亮节,德化人间,光照千古,贤臣是也,范仲淹。”
论政绩,范仲淹真没有什么,远不及吕夷简。不过他高尚的情操,对后人的感化,又无几人能及了。
就象苏东坡,前期在政坛上就是一个二百五,后期也不怎么样,但人家才情过人,那就足够了。
或者象司马光。为什么后世没有多少人抄司马光的老底子。一棍子打死。还不是因为资治通鉴!
“这些大臣很少。”
“太后,这些人无论智慧,还是在个人修养上,都达到了极致,哪里会有许多呢。所以一般大臣只是一个政客,政客留恋荣华富贵,私心重,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私心少一点,将国家放在个人利益上,再加上智慧手腕惊人,照样会成为一代名臣。比如吕夷简与姚崇,以及我朝开国功臣赵普。”
“臣所说的那些君子、清官、直臣、智臣、忠臣、贤臣,就象李白的诗一样,根本不可学,但能学一学姚崇与吕夷简,自己替国家做了贡献,国家也给了他们荣华富贵。虽然这几乎是一种交易性的行为,不过连儒家也不排斥。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也是祖宗优待士大夫的原因。就怕的是国家给了他们荣华富贵,他们心安理得,欲求不满,根本不替国家着想,反而变本加利,夺国家之利以满私人腰包,或以国家爵禄养恩养名。至于什么君子的,太后,且当成一个笑话,试问朝堂上有几个士大夫能做到谦良恭让,温润似玉?”
“既然大家都是政客,都有私心,何必道貌岸然的以君子自著。国家为何要高薪养士?太后,且看江东圩,全国粮食产量以江东圩最高,然而那份产量何其辛苦。比如雨季,因为圩之外之水高于圩内之水,不得不发动百姓节节车水。那个收成乃是真正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也是王巨通过一些渠道了解的。
江东圩很不错,但雨季怎么办?现在根本就没有大型水泵抽水。所以打听来的情报,让王巨无语。
那就是在圩堤下架水车,一辆水车是抽不上圩堤的,于是设二辆,三辆,一步步将水从圩内抽出。想一想,江南的雨季落雨会有多厉害,一个大圩十几万亩,几万亩大小,会落下多少雨水,得抽到什么时候?然而不抽,马上就会内涝。并且要命的是,百姓为了提高产量,不得不载种双季稻,而且因为产量低,种的亩数还很多,一户往往得种十几亩,二十几亩,三十几亩!
这种辛苦无法想像。
“但是太后,有几个大臣将自己的薪酬拿出来,周济过穷人?然而祖宗为何要这么做,不仅是高薪养廉,同时也是为了让大臣后顾无忧,安心替国家做事。做事,才是大臣的职责,而非是卖弄口舌。若那样,为何国家要重儒家,而不发扬纵横之术?”
既然是做事了,就用政绩说话吧,而不是嘴皮子,也不是什么资历,那么试问陈襄用什么政绩与王巨相比?
行了,足够了。
不过王巨走出内宫,他感到有些纳闷。
通过张若水的渠道,王巨也听到一些消息,比如高滔滔对司马光充满好感,劝了好几次赵顼重用司马光。
这也是大约赵顼一直用司马光的原因。
甚至王巨怀疑,司马光与高滔很早就默契地联系,包括赵念奴案,以及立皇嗣时司马光的表现。
但也换不着,高滔滔亲自将自己喊到内宫去调解。
难道这背后还发生了什么故事?
不过王巨就没有多想了,因为妃儿就要生产了。这时代生产真是一件极危险的事,特别是头胎。
几天后李妃儿就生下了一个女儿。
因为是女儿,王巨正在浪头上,并没有多少人来恭贺,只有吕惠卿、章惇与曾布的妻子带了礼物来恭贺。
不过王巨很喜欢,办了一顿丰盛的酒席,一家主仆关上门庆贺了一番。
然而只过了几天,来了一个尊贵的人庆贺。
赵念奴来了。
王巨下值后,看到赵念奴坐在客厅,正在与李妃儿、琼娘闲聊,眼神有些不自然。
他走了过去,说道:“见过大长公主殿下。”
“免。”赵念奴道,然后抱起王巨女儿,仔细地看着王巨与李妃儿,道:“她长得象你。”
其实不管长得象王巨,还是象妃儿,都注定了以后是一个美人胎子。
只是王巨看到她眼神中有些落寞。
这也是人之常情。
姘儿狠瞪了王巨一眼。
王巨摸着下巴的小胡子苦笑。心说。不要说俺。就是韩琦那样的胆子,也不敢招惹你家的主子。
但王巨心中还是有些愧疚的,毕竟与赵顼不同,赵念奴不求回报地,帮了自己很多的忙。
忽然他心中想到一个极其大胆的主意。
于是冲姘儿努了一下嘴,示视她随自己到书房里说话。
…………
化昌盛,比如陪嫁,必须有妓女做伴娘,越是大户人家,越是请那些才色双全的行首花魁,这才有了王安石让官妓卖酒的故事。
先行表演,然后于池中插杆,让各船去争标,前面几名有轻重不等的奖品。
赵顼率群臣观看,这个群臣指的乃是重臣,与王巨不相干,况且他又是“待罪之人”,不过王巨一家也来到了金明池。
争标还没有开始,池中正有一些艺人在荡水秋千。
大伙看得津津有味。
妃儿与二妞不时发出惊叹声。
王巨灵机一动,这时代娱乐活动还是少,当然,若是将狎妓当成了娱乐活动,那么这时代娱乐活动还是很丰富的。但那算是吗?
其实不用这么麻烦,若是于金明池畔,也不一定是金明池畔,现在开封水系发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湖荡子,于湖畔选择一处水深的地方,置上几十个高台,由民嬉戏跳水,这也能给大伙儿增加一份欢乐。
这不需要多少钱,但会不会引来麻烦?
不管了,就这么办吧。反正自己虱子多了不怕痒。
王巨说做就做。
这个做起来简单,于无建筑的湖畔置上高台,高台上置一些弹簧与木板,那么就可以跳板跳水了。
但很快麻烦就来了。
刚过端午节,第一个大朝会。
大家奏折结束,赵顼便问:“王巨,京城里有一些新奇物,可是你置的?”
王巨没有否认,道:“是臣派人置的。”
“这岂不是教化百姓享于安乐嬉戏?”
“陛下,这个跳水是来自于水秋千,水秋千来自于金明池争标,金明池争标来自于太宗,为何没有多少大臣反对?此乃与民同乐也。士大夫养尊处优,可以饮酒狎妓作乐,但百姓呢?难道臣给予百姓一点欢乐,不赌不嫖,也做错了吗?若是,请陛下早点处罚臣吧,反正许多人看我碍眼了。”(未完待续。。)
第四五三章 胆大包天(上)()
司马光道:“王巨,你言语太粗俗,这是朝会。⊙,”
“朝会又何如?最少比许多大臣安于享受,一边狎妓,一边作格调低下的花间词强吧。或者你认为太祖齐民政策乃是错误的,士大夫与权贵应当高高一等,普通庶民百姓非是陛下的子民,而是部曲,而是奴隶!”
问题就在于此。
为什么司马光看到车替走卒穿罗袜不高兴?
应当这是好事,代表着宋朝许多普通百姓也渐渐温饱富裕。
其实与他所说的世风奢侈无关,而是瞧不起底层百姓,这些底层百姓能衣食无忧,不造反起义就足够了。那也行,关健在宋朝这种时代,如何能保障百姓衣食无忧?
不但司马光这种心态,许多士大夫都抱着这种高高在上的心态。这才是反对变法的根本所在。
可是就连司马光,也不敢吼出,百姓就是部曲!
而且司马光立即闭上嘴巴了。
王巨这是不想好了,他还想好呢。
王巨又道:“陛下,何谓与民同乐,就是想办法使他们衣食无忧,这是基本条件,除此之外,应当给他们一点快乐,所以臣在华池时,组织了大型行歌。事实也证明臣的举措是对的,否则那些蕃子不会称呼我王小老子。”
原来王巨很低调的,也不说此事。
直到现在才拿出来反击。
试问边境有那么多边臣,有几人被百姓称为老子,范仲淹。范雍。以及张亢。要么就是王巨。并且范雍三川口之败后,这个老子也消失不见了,并且王巨的年龄,那时王巨才多点大,不足二十岁!
章惇道:“陛下,王巨乃是好意,臣也亲自去看过,正是天热之时。许多百姓前去跳水,一个个开心万分。陛下切莫因为这件事,而责备王巨,那只会让天下想办实事,爱民如子的官员心寒。”
“章卿说得中的也,王卿,只要你保持这种良好用心,朕只会嘉奖,不会责备。”赵顼道。
显然赵顼接到了一些弹劾奏折,不过赵顼在宫中。不知道怎么一回事,索性放在朝会上询问。让王巨自辨,更没有处罚王巨的意思,所以才有了这句话。
不过王巨退下后,更是不解,赵顼显然这么做,有庇护用心了。
难道赵顼不想贬放自己,但那边陈襄仍在病床上躺着,赵顼也交待不过去啊。
真真奇怪,这无疑自高滔滔召见后,更让王巨疑云重重了。
继续拖着。
陈襄气愤不过,连续上书五表,要求离开京城。
但赵顼就是不处理。
这个还不奇怪,渐渐地连文彦博也不发出声音了。
那就等吧。
然而没有几天,张若水悄悄告诉了他一件大事。
先前王安石涕泣论奏,说吕公著方事失实,言朝廷申明常平法意,失天下心,若韩琦因人心如赵鞅举甲,以除君侧恶人,不知陛下何以待之。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赵鞅举甲是指春秋时,晋国大臣赵鞅在内讧中,以除军侧之恶为名,兴晋阳之兵,击败了荀寅与士吉射。还有清君侧的故事,汉景帝时七王叛乱也称清君侧,安禄山造反也称清君侧,但那是谋反,不当举例。不过赵鞅这次清君侧,无疑加快了晋国的衰落,三十几年后晋国便被赵韩魏三国瓜分了。
放在吕公著这里,君侧恶人,是指王安石、韩绛、李定与吕惠卿等人,但不会包括王巨,那时陈襄还没有对王巨发难。
赵顼黜吕公著。
学士宋敏求草诏制词,但没有同意,说敷陈失实,援据非宜。然后封驳了。
为什么有这句话,因为韩琦根本就做不到什么赵鞅举甲。
原先韩琦是河北安抚使,宋朝是三级制度,县,州府与朝廷。由县到普通百姓是由各个耆户长与里正沟通,但由州府到朝廷,还有一些过渡官职,比如转运使,掌管经济的,刑狱使,主管刑案的,以及一些不常设的官职,如营田使,主管农田水利与兵士屯田营田事宜的,各个渠使与河使,主管水利的,以及新设的提举使,还有更贵的不常设官,那就是安抚使,主管一路军事的。以及一个更贵的官,安抚经略使,连同军政财一起能有权管理。但那个官职通常设在陕西前面几个小路上,并且是在作战时临时设的官职。
韩琦是有权调动河北地方军队,然而就是这个安抚使也让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