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笮亓燮系窨痰乃舴挪⑽纯吹健�
不到三十人的队伍完全停了下来,所有人下马之后都是在搬箱子。他们抬下来的每一口箱子里面都是没有番号的帝国骑兵甲胄款式。
他们并没有立刻解开身上的衣物进行更换,是先抬来其它的箱子,打开箱子之后抱出一些像是甲胄的部件,然后牵来那匹最为雄峻的战马,先是披上一层毛毯,随后开始为战马披上马甲。
帝国只有少数的骑兵才会没有马甲,一般是会为战马最容易中箭的脸部位置和前胸位置搭配上至少一副皮甲,像是突骑兵和具装重骑则是会配置金属铠甲,有差别的是具装重骑的战马基本是全部包裹马甲,突骑兵只是会在脸部、前胸、马颈配置马甲。
“连一直跟我们交战的匈奴人都不太注意甲胄左胸会有军团番号。西域的那些小城邦又怎么会注意到这点?”
“蛮好的。”
为战马披甲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一个人做起来也比较难,正规的骑兵军团会有辅兵专门来干这些事情,骑士只是负责骑跨上去作战。李信和李任等人现在可没有辅兵,他们只能是互相帮忙,又一再地检查,等待战马都已经套上马甲,才是他们换装的时候。
帝国的军装是一变再变,原先并不讲求美观,后面才逐渐重视外观上的大国风范。从原本的战袍模式慢慢演变。成了上下分开的紧身款式,也应用了纽扣和皮革带等等的小零件,不失美观的同时也讲求实用性,最终定型是一种笔挺的军装。
零件多了。穿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一群人就在冰天雪地里进行换装,每个人都是被冻得脸颊发红鼻子发凉,个别不抗冻的人更是嘴唇都紫了。
“哎妈呀,赶紧来几口酒暖暖。”李任浑身都在打抖索。
李信已经显得老迈,状态却是要比李任好非常多。听到李任的话“啧”了一声,随手将手里的皮袋丢过去。
李任冻得没接稳皮袋,是半蹲下来捡了起来,扭开嘴塞昂头“咕噜——咕噜——”灌了很久才“哈!”地一声拿开,看到旁边一个同样冻得浑身发抖的同伴期盼的眼神,笑了笑递过去。
脱掉羊毛皮衣,直接是一脱到底,有经验的人直接弯腰抓起雪就在身上搓了起来,没有经验的人也是得到提示,现场也就成了一大群爷们光屁股在身上搓雪的画面。
羊毛能制作成为呢绒,这个是帝国近几年的科技成果之一,呢绒服装先是在贵族阶层大量普及,随着技术的革新,相关的工序变得成熟,产量逐渐增加,最先得到普及的是军方,后面才是投入到民间市场。
呢绒衣物其实并不是那么保暖,可是相比起麻衣却是好上不少。另外,一些人实际上也是习惯在寒冷的时候在里面穿上各种动物的毛衣,外面怎么穿则是另外说。
李信等人想要换上帝**队款式的铠甲,做戏自然是要做全套,帝**人该是什么样的穿着,他们就该是什么样的服饰。
帝**装有分夏季和冬季两款,夏季自然是轻薄的款式,冬季除开必要的贴身衣物之外还有像是风衣一般的羊毛外套,只不过铠甲是穿在紧身衣物外面,最后才是穿上风衣。
“不得不说,夹层里有毛料,穿起来真的是暖和啊!”李信并不是第一次穿上帝国的配套军装,也不是第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不得不承认一点,陛下历来体恤士卒,武装起来恨不得武装到牙齿。”
可不是嘛,吕哲体恤士卒的习惯是从有第一次武装就养成的,在他之前任何国家的士卒军装、兵器等等东西都是需要自己准备。只有在很少的时候才会公家发送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
吕哲哪怕是没有成为皇帝,他在军事史上也注定是会留下重重的一笔,不是说他在哪一场战役打得多么精彩,是因为他首创了军饷。又公家发配士卒太多太多的东西了,而这些在此前都是没有的。
穿上了配套的制服,再披上风衣,头盔则是暂时不戴,然后又忙碌着从驮马上解下来一些长形物的包裹。解开包裹之后露出来的是一些如骑枪、斩马
刀、长剑的兵器,然后又从一些长形箱子拿出骑弓、箭矢,最后甚至是拿出了连射的骑弩和配套的弩箭匣子。
不多的时间,他们翻身上马之后,戴上了头盔,蒙上了纱绸,一支差不多三十人的帝国突骑兵也就出现了。
李信和李任身上穿的衣物有些讲究,灰色的风衣边镶是绣着一些红色的花纹,连带甲胄上的花纹也要比其他人华丽许多。
帝国的军装和盔甲有分级别,士兵尽管总体款式华丽。可是与之每一级的军官相比起来也只是少了一些零件和花纹。
李信身上穿的是偏将级别的款式,李任则是俾将款式,其它人则是士兵的款式。从马甲到盔甲的方方面面,他们是在內史郡得到首肯之后从军需处付钱之后购买,因为所有人都不属于军中任何序列,不管是军装还是铠甲上都没有任何的所属番号。
“驾!”
众多的马蹄踩踏起来,比之前更加沉闷的马蹄声在旷野上传的非常远,不一会就离开了原本的地方。
骑跨战马驰骋,三十里也就是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要是将路况的影响算进去。至多也就是再加上一倍的时间。
他们在接近白龙堆二十里内的时候,路途上已经能够遇到人,那些人是用着奇怪或者迷惑的眼神看着不到三十骑的华丽武装,交头接耳地猜测这支骑兵来自哪。属于谁。
“很漂亮,好威武,这是哪个国家的骑兵?”
“没有打旗号,可是戎装看着非常眼熟,好像是在哪里见过?”
“非常有特色,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出自周边数国。”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士兵需要自己准备战袍等物,实际上一支军队很难在服装上做到真正的统一,只能是在颜色上采取相同的样子。比较出名的是善战的秦军,他们甚至很多时候都未能做到颜色的统一,秦军很多时候是五颜六色的出现,山东诸国正是因为这点才嘲笑秦国穷苦。
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军装,许许多多的国家实际上都没有统一款式的军装,也就是吕哲统治下的帝国因为军装是军方提供才真正做到了统一军装,连带兵器等物也是全面制式化。
李信等人的出现是在服装上做到“整齐划一”,光是这点就足够吸引眼球。统一的服装,武装到牙齿的配置,再加上看上去无比的华丽,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足够深刻。
不到三十人的骑兵队越来越靠近白龙堆,沿途看到的人越来越多,关于李信等骑兵是来自哪里的谈论自然变多。
大概是接近白龙堆十里,两支从白龙堆方向出现的骑兵,他们是分开左右向李信这支队伍靠近。
出现的两支骑兵,一支是来自山国,另外一支来自楼兰国,他们在服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皆是羊皮毡的款式,有点差别的是来自领口处内部服装的颜色,还有所持旗帜的颜色和图案上的区别。
“呜呜呜——”
一阵苍凉的号角声在李信所在的骑兵队中吹响,驰骋中的骑兵队也是分别向左右两边散开,不到几个呼吸之间一个倒“v”的阵型已经出现。
马蹄声中,骑跨在战马上的李信等人该拿出远程兵器的已经拿出来分别瞄准目标,前驱则是手握骑枪向前横指。
来自山国和楼兰国的两支骑兵在听到那阵号角声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降缓速度。两支队伍的旗帜也是不约而同地倾斜着垂下,旗手将旗面一卷一卷七捆起来,做出的举动是在向李信等人表现无敌意。
早在李信这支队伍吹响号角,周边的闲杂人等已经能避开多远算是多远,都在议论等一下会不会有好戏可看,让他们失望的是山国和楼兰国的“偃旗”。
将旗面卷起来就是偃旗的一种,表示的是不战。这点倒是和华夏文明的一些习惯没有什么不同。
李信这支骑兵队并没有亮出旗号,他们在山国和楼兰国的骑兵表示无敌意之后也开始降速,但是并没有解除防备姿态。
很快,三支队伍就相距不到二百米,山国那边的骑兵队是最先停下来,只有三骑脱离队伍继续向前;楼兰那边也是大队停止下来,有两名骑兵继续前行。
“这些蛮夷不会我们的语言吧?”李信重新将面甲拉上去,看一眼李任,说道:“你上前沟通看看。”
李任应了声“诺!”,拍马上前。跟随在他左右两侧的是两名手拿骑枪的骑士。
很显然的事情,山国和楼兰国都是接到汇报,说是有一支骑兵在向白龙堆靠近才派人过来,他们也不知道来人是谁,其中也就没有会说帝国官话的人。索性的是旁边的商旅多得很,一阵艰难的比手画脚之余,有人认出李信等人是来自帝国那边,更加幸运的是有两个会说帝国话的商人出来充当翻译,才让沟通变得有可能。
“啊?你们来自东方的庞大帝国?”山国的领队一听就愣了,懵了有那么一小会,要再次开口的时候,旁边的楼兰**官抢先开口了。
留着大绕腮胡的楼兰中年军官似乎是非常忐忑,问道:“尊贵的将军,能说说你们的来意吗?”
李任模样看去有些大大咧咧,说道:“我们接到命令,在大军开来之前先行探路。听说周边有两个国家,有意先接触两个国家能做主的人。”
山国那边的人还好,楼兰国听到李任等人是一支大军的探路队脸色立刻就变了。(。)
第九百六十七章:这是要开战吗?!()
祝福各位老大春节快乐!记得领红包哦!
……………………
任何一支军队都会有前驱,前驱就是先锋军,先锋军数量并不固定,要看整支大军的总体数量,一般来说先锋军是三千人比较正统。作为整支大军的前驱,绝对会再派出必要的斥候,斥候的用途无非就是刺探和警戒,收集敌情什么的。
无论是山国还是楼兰国,实际上他们根本就分辨不清帝国的军装款式,甚至是不懂帝**队的官职划分,以至于李任介绍自己是一名俾将的时候,来自山国和楼兰国的两支骑兵队长皆是一脸的茫然
“相当于你们的万夫长。”李任是昂着头一脸的高傲,说话的时候还挺了挺腰杆。
万夫长?那就是西域邦国的将军咯?是的,是的,西域众城邦很少有超过一万的兵力,因为一个邦国只要是能统率一万人的统帅,一般就是全国的军事总指挥。
“啊!?”山国的骑兵队长一脸的惊讶莫名,嘀咕了几句什么,旁边的商贾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尽然给翻译过去。
这个山国的骑兵队长是在奇怪,李任都是一名能统率万人的高官怎么会充当斥候。
“我们还带着出使的用意。”李任依然是昂着头,是用乜视的角度看向众人。
一声马的喷鼻声从李任左侧的那名骑士坐骑发出,马背上的骑士没有拉起面甲,双目森然地扫视着楼兰国的两名骑士。
楼兰国的骑兵队长听到李任说有出使的用意眼睛立刻一亮:“啊!怠慢了,请贵客们先进白龙堆。我马上向过往禀告,一定会用最隆重的礼节来迎接贵客们的到来!”
山国的骑兵队长慢了一拍,看楼兰国的人那么热切,眼睛一转悠,说道:“是啊,是啊,还请先进入白龙堆。我会向国王禀告。用隆重的礼节来欢迎你们。”
西域众城邦知道帝国的存在不奇怪,帝国在西北疆域与匈奴等草原部族交战的影响非常大,毕竟匈奴、呼揭、丁零等等部族要么是北疆的大族,要么是西北疆域的豪强之国。离两地不算太远的众城邦自然是会关注。
另外,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等国也出使帝国,两国的使节团第一次走的就是西域地界,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西域的西边有一个康居国,康居国除了比乌孙弱小之外。比任何一个西域城邦或者王国弱不了多少。西域西边的一些城邦和王国与康居国接触频繁,知道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是新晋的两个强国。连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都需要去巴结帝国,可以想象得出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以上若说还只是遥远的传说,那么帝国使节团和八万国防军先后开入乌孙地界,连续数战打得原本威风凛凛的冒顿所部龟缩阊池(伊塞克湖)和北山山脉,那么周遭的西域城邦和王国哪怕是再怎么迟钝都应该了解到帝国的强大。
强大总是受到尊重,因为若是在礼节上有所缺失可能惹来强大者的付诸武力,山国本着好好款待不得罪的态度,楼兰国却是因为先期与冒顿有勾结出兵的关系更加迫切想要解除误会改善关系。
不足三十人的李信等骑士就在山国和楼兰国的两队骑兵护送下前往白龙堆,到了地头之后却是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贵客们是从山国地界过来。理应是先到山国作客。”山国前来接待的是白龙堆的收税官,算得上是级别比较高的一名官员,音译过来名字叫另务山治。
楼兰那边出动的也是收税官,名字音译是尉杜梨。他立刻蛮横地看向另务山治,虎着脸:“如果你认为贵客们要先到山国,派出最厉害的武士,我们用刀剑说话!”
西域有西域的风俗,遇到纠纷的时候确实大多时候是用刀剑说话。会有这样的原因是法律的缺失,另外是每个城邦或王国的法律不同,并不能作为执法标准。
另务山治盯着尉杜梨。咬着牙:“你们会流血的!”
尉杜梨则是一脸的不屑:“商人的国度,有勇士吗?”
待在一旁的李信、李任等人听不懂山国和楼兰国的人在说些什么玩意,让旁边的翻译复述一下才搞懂是个什么情况。
李任开口问:“需要制止吗?”
李信摇头,用着两人才能听到的音量。说道:“我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帝**人,也没有所谓的出使凭证,让他们闹吧。”
另务山治和尉杜梨大呼小叫地叫嚣,两人都是一声冷“哼”,扭头招呼武士。
山国出战的武士是一名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身材却是极为魁梧的人,他是持着双斧光着上身。一出来就是对着楼兰那边的人一声大吼挑衅。
楼兰国出战的是一名身高也是一米六却是显得相对消瘦的中年人,他右手拿着短剑左手持着盾牌,面对山国武士的挑衅脸上显得非常平静。
现今年头,也不知道是伙食还是地理位置的关系,帝国那边的平均身高是一米七,普遍在一米八以上,身高二米二以上的人也并不少见。可是周边的种族身高却是不怎么样,快要被灭族的百越平均身高也就是一米五五,东胡那边是一米六,匈奴、呼揭、丁零差不多也是一米六。西域这边的人种是白种人,有黑发、金发、红发,眼眸是碧色,观察下来身高差不多是一米六的占了多数,可是超过一米七的却是极少。
上古先秦时代,丈夫说的就是身高一米八的男子,毕竟秦国的计数单位一丈就是现代尺寸的一米八。
李信的队伍中身高普遍超过一米八,个别甚至是两米,他们下马站立的时候显得有那么点鹤立鸡群,配合着一身威武的甲胄,看谁都是俯视的角度。
山国的武士在大吼中主动出击,先是投掷出一斧头,掷出去的斧头被楼兰国的武士“梆”地一声用盾牌格挡,山国武士近身之后就是连挥战斧,巨大的力量打得用盾牌格挡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