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李斯特来说,这就是自己最的敌人,因为很明显卡里朋特不是那些乡下的穷医师,身在世界之都伦敦,他自然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结果,而选择反对自己的原因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过就在李斯特准备厉声呵斥,和平时一样和对方论战一番的时候,约翰却再次拉了一下他的手臂,自己站了出来。
看了对方一眼,约翰淡淡的说道:“这位先生,我们暂且不讨论那些论点是否正确,我只是想问一句,您认为造成这些惨剧的原因是因为那些论文?或者说是因为我的血型遗传理论?”
“难道不是吗?”
眉头一挑,卡里朋大声的问道。
这段时间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血型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真的能够判断子女的血缘关系,而另外一个则是关于理论提出者约翰和柯南道尔的,有不少人都指责他们不应该轻易提出这些理论,从而导致了这场惨剧,所以质问约翰的时候卡里朋特倒也理直气壮。
微微的眯起双眼,约翰心里对眼前这人有些不耐了。
不过看看大厅里那么多着自己的医师,约翰也只能是强行压下心头的不悦,淡定的摇了摇头道:“不好意思,作为一名医师兼科学家,我从来不认为提出一项新的理论有什么错误,哪怕这个理论造成了像利物浦那样的惨剧……事实上在我看来,世界的进步或许总是伴随着让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比如说火车代替货运马车许多车夫失业、车行关门;比如说毛织业的发展把农民全都赶出了自己的土地托马斯?莫尔发出了羊吃人的哀叹;再比如说大英帝国在帮助那些愚昧国家发展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战舰的出航和大炮的轰鸣……”
“嗡……”
当约翰说道这里的时候,大厅里再一次的骚动了起来。
别说其他人,就连李斯特此时也是满脸的愕然,有些茫然的看向了约翰。他不知道约翰为什么要说这些东西,毕竟和争论的话题距离实在是有些远,而且这些东西的话……
骚动起来的时候,约翰的话也停住了。
虽然想要发散一下这几天因为各种事情积攒下来的不满,不过约翰也知道,适当的反击确实可以让人闭嘴,但是如果过了头可就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所以在沉默了片刻之后,约翰冲着卡里朋特摇头道:“这位先生,虽然我无法理解您为什么把那些惨剧的原因归结于我提出的科学理论,但是在此我只是想要提醒您一下,即使您想要把它们归结于科学,也应该去找社会学家,而不是我这个外科医师……”(。)
第七章 扩建?()
“约翰,不用太过在意。”
在回去酒店的路上,霍华德?凯利耐心的劝慰着刚刚经过一番争论的约翰:“这些英国人纯粹是在无理取闹,硬生生的把社会问题牵扯到科学理论上面……不用去管他们。”
“呵呵,放心吧。”
约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
对于今天在聚会上发生的事情,说一点都意肯定是假的,不过也没有达到必须被放在心上的程度。说白了,来英国之前约翰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否则他不会在之前就给《柳叶刀》杂志送去那一篇论文。
既然发生了,约翰就没有想过逃避。
事实上经过今天的争论之后,约翰就更加坚定了要把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更推进一步的打算。而且就在和卡里朋特的争论结束了之后,有好几个正在研究血型的医师都径直上前,表达了对约翰的——他们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有的甚至已经到了可以发表论文的阶段了。
所以这些许小事,约翰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休息了一个晚上之后,约翰第二天带着凯利来到了辛普森教授的医院。经过两天的讨论,约翰给辛普森教授扔下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包括改进产房和病房的卫生条件,规范医师和助产士们的操作,统一服装并进行定期消毒等等。对于只学到了新式消毒技术一些皮毛,但是本质上并没有完全接受的辛普森教授来说,感染是最的敌人之一,约翰给出的建议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绝对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
至于说大出血等问题,约翰暂时也没有解决的方法。
不过在和辛普森教授讨论过后,约翰也决定尽快的开始解决输血的问题了。即使在未来的一百年后,外科医师们也无法完全避免大出血的问题,更别说这个时代技术粗糙的医师们了,所以只要解决了输血问题。自然就可以救治更多人的性命……
把凯利留在伦敦之后,约翰和亨利在三天后启程了。
法国巴黎,这是约翰第二次来了,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了极光第一次长途旅行的轰动。两人悄无声息的抵达了巴黎火车站。
可惜的是,约翰这一次依然是无功而返。
虽然巴斯德研究所已经成立,那个可敬的老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但是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他在上周的时候离开巴黎养病去了。而刚刚成立的研究所目前只是专注于狂犬病。稍后才会开始涉及其他的传染病,至于说微生物研究什么的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也就是说,如果约翰想要在这里招揽人才的话,还真是不怎么靠谱。
所以在巴黎待了三天之后,约翰只能无奈的坐上了前往卡尔斯鲁厄的火车。
就在他们还没有离开伦敦的时候,从报纸上看到了腓特烈三世去世的消息,因此约翰此时已经没有了顾忌,直接坐车赶往德国。
六月下旬的一天,约翰再次来到了卡尔斯鲁厄……
……
来到卡尔斯鲁厄的第二天,约翰一大早就和卡尔本茨一起来到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厂房。然后看到了忙忙碌碌的景象。
“就现在的生产能力,我们一年绝对可以生产超过八百辆汽车!”
在一年多没见的大老板面前,卡尔本茨一脸的骄傲和兴奋:“而且更的是,我们生产出来的极光根本就不愁卖,几乎是生产出来一辆就卖一辆,现在的订单就已经排到年尾去了!”
“唔……不错!”
看着工厂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约翰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眼见约翰的心情也非常的兴奋,卡尔本茨稍稍犹豫了一下,突然开口说道:“亨特拉尔先生,您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再一次扩大生产规模了?现在的生产能力根本就跟不上需求。每天看着订单一天天的往后排,甚至有一些根本无法满足,这实在是让人有些失望啊……”
“扩大生产规模?”
听了卡尔本茨的话之后,约翰心中顿时一个咯噔。
“是的。先生。”
用力的点了点头,卡尔本茨热切的说道:“只要我们扩大了生产规模,就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相信很快就能把您的投资全部收回来了。”
对于约翰来说,投资通用汽车公司无疑是重生以来最划算的买卖之一。
通用汽车不但笼络到了卡尔本茨,甚至还搭上了迈巴赫和戴姆勒两人。如今的通用汽车公司。毫无疑问已经成整个卡尔斯鲁厄最耀眼的明星,仅仅今年上半年就销售了将近四百辆汽车,给通用汽车公司带来了一百多万马克的销售额,这就意味着全年下来,这家工厂将会给股东们创造超过四十万马克的利润!
是的,纯利润!
因为极光的技术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完善,所以完全不像真正历史上那样,本茨的汽车遭到冷遇,八年后销量不错的汽车也不过一年一百多辆而已。现在的极光,几乎受到了全欧洲贵族和富豪们的热捧,再加上生产能力的欠缺,卡尔本茨果断的压下戴姆勒和迈巴赫的反对,一口气把售价提高到了五千马克——正是他最初想要给极光定下的价格!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卡尔本茨所预料的那样,每一辆极光生产出来之后依然被第一时间提走——全欧洲的贵族和富豪加起来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而五千马克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两千马克的生产成本,意味着每一辆汽车都有超过两千马克的利润!
维持工厂的运行需要钱,给工人们发工资需要钱,还有税金什么的,杂七杂八算下来的话也是一笔庞大的开销,但是半年下来依然有超过二十万马克的纯利润入账,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去年的水平,也让公司的股东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当然,这也只是对卡尔本茨三人而言的。
三个人都是技术入股为主,卡尔本茨只不过多了一个旧厂房和原来的破机器,但是约翰当初可是实打实的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供他们研发,后来又投了一大笔钱用来扩建厂房、招募工人,前后的投入超过了六十万马克,直到现在还没有见到一马克的回报呢……
不过约翰并没有被本茨的话所打动,而是皱着眉头问道:“本茨先生问这是您和戴姆勒先生他们的共同意见,还是您个人的意见?”
“呃,是我个人的意见。”
眨了眨眼睛,本茨目光闪烁的说道。
听到这个答案之后,约翰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笑着说道:“也好,我估计戴姆勒先生和迈巴赫先生这会儿应该也快到了,正好咱们四位股东可以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
昨天抵达卡尔斯鲁厄的时候,因为时间上实在是太晚了,所以大家只是见了面打个招呼,真正的会面应该是今天上午。约翰刚才还奇怪本茨为什么那么早把自己请到厂房这里来,现在想想的话,恐怕就是想要提前说服自己的意思了。
不过……
看着一脸期待的卡尔本茨,约翰心里却是暗暗的摇了摇头。
在戴姆勒两人来到之前,卡尔本茨一直都在给约翰灌输着汽车销售如何容易,产量扩大如果简单等等,约翰也一直都淡淡的回应着,从脸上根本就看不出来一丁点的迹象。
会议室中,四位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东坐下来之后,约翰开门见山的说道:“先生们,卡尔本茨先生提议扩大极光的生产规模,你们两位有什么意见?”(。)
第九章 伦琴()
“得!得!”
低沉的敲门声,在安静的楼道里显得格外清晰。
不过了一会儿之后,约翰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房间里一片安静。稍稍皱了皱眉头,他再次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先生,你找谁?”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突然从约翰背后响起他的手不由得一颤。这会儿正是上课的时间,走廊里昏暗宁静,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让他不由得吓了一跳。
转过身看着面前有些戒备的青年白人,约翰笑着说道:“你好先生,我找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先生。”
“新来的那个伦琴教授?”
青年白人眉头顿时一皱,上上下下打量了约翰一番。
约翰被人看的有些莫名其妙,忍不住反问道:“先生,我身上有什么奇怪的吗?”
“哦,没什么。”
摆了摆手,青年白人没好气的说道:“如果你是找伦琴教授的话,那可真不是时候,他现在应该在实验室里面……如果你愿意等的话,他中午的时候应该会回来的。”
说完不等约翰回应,青年白人扭头离开了。
“这家伙,有毛病吧?”
张了张口,约翰一脸的愕然。
四周看了一圈,再也没找到第二个活人,无奈之下约翰只好走出了这栋楼,在门口的树荫下耐心了起来。
对于德国物理学界来说,今年是一个非常的年份。柏林的国家物理技术研究所落成,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亥姆霍兹从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一职卸任,前往研究所担任第一任所长,于是柏林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自然需要有一个有能力的人递补。
这个人,就是实验物理学家孔脱。
因此维尔茨堡大学无奈的失去了他们的物理学教授,好在孔脱的身边一直都有一个同样出色的实验物理学家,他顺利的接过了孔脱的职位。
这个人,就是伦琴。
说起伦琴这个人,后世大部分的中国人恐怕都不会太熟悉。包括他一生中最的成就伦琴射线,恐怕知道的人也不会太多。但是如果说起X射线,或者说去医院“拍片子”,恐怕大多数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伦琴射线。就是X射线。
上辈子突发奇想研究医学史的时候,约翰一直就坚定的认为,伦琴是改变了医学发展历程的人物之一。虽然这是一位物理学家,但是在他的眼中伦琴和李斯特,和巴斯德、科赫相比都处在同样的地位上。这样说可能是有些主观判断的味道。但是也充分说明了伦琴射线的性。
这种神奇的射线人们第一次可以无创的观察组织内的情况。
虽然在赫姆霍兹发明了检眼镜之后,喉镜、膀胱镜等检查工具在19世纪下半叶也纷纷被发明出来,但是说到底他们检查的都只是人类体腔的情况,但是X线的出现他们直接可以观测到更深一层,比如说肌肉,再比如说骨骼,这对于诊断疾病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一方面,X线的出现也让病人们从家中来到了医院。
传统的诊断工具无非就是听诊器、温度计和血压计。这些简单、便捷的工具非常易于携带,装进一个小箱子就可以带到病人家里。但是随着X线机的出现,这种大型设备可就不是轻易可以动用的了,所以很多时候那些尊贵的病人都不得不亲自来到医院,寻求现在诊断手段的帮助。
一直到一百年以后,X线都是医学六大成像手段之一。
约翰让未婚妻安娜帮忙打听伦琴的消息,为的自然就是和这位物理学家合作,如果一切按照历史发展的话,伦琴将会在担任维尔茨堡大学的校长之后,也就是1895年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X线,但是现在约翰在维尔茨堡停留,为的就是能够提早把X线发现出来……
……
原本有些清冷的校园里,渐渐热闹了起来。
有些无聊的约翰连忙拿出怀表一看。时间已经是中午了,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正拿着几本书,脚步匆匆的走向他所在的位置。看清楚了这个中年男人的长相之后,约翰顿时心中一动。中年男人大约也就是中等的个头,也很普通。但是那几乎垂到胸前的大胡子格外的显眼,还有那高高隆起的眉骨下坚毅的双眼,也让约翰感觉非常的熟悉。
“感谢上帝!”
心中一喜之下,约翰忍不住感谢了一下那个他从来未曾信奉过的上帝。
穿越者的福利给她带来太多的好处了,只要上辈子他曾经学习过,甚至只要见过的东西,基本上都能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就比如说眼前的这个中年男人,很快就和约翰脑海中的形象重叠了起来。
认清楚了来人的身份之后,约翰再不犹豫,上前两步拦住了中年男人的道路恭敬的问道:“请问,您是伦琴教授吗?”
“是的,我是。”
条件反射一般,中年男人立刻停下了脚步,不过看向约翰的眼神很快就变得有些疑惑了起来:“请问您是……”
“很荣幸能够见到您,伦琴教授!”
约翰的脸上立刻浮现出了开心的笑容,伸出自己的右手道:“我是柏林大学副教授约翰?亨特拉尔,冒昧来访,还请见谅。”
“柏林大学?”
伦琴的眼前一亮,连忙把手中的书加在胳肢窝里,热情的伸出了右手:“很高兴见到您,亨特拉尔先生。”
这就是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