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很多人眼里,在镜湖湖畔的生活,质量要比在北上广高出无数倍,当然了,这仅限于享受生活,而不是创业!
因此,收入颇高的这群人纷纷告别租住的客栈,住进了自由度更高的青石小院,开启了在银杏村的美好生活。对于这些依靠灵感、创意过活的人们来说,舒适的环境、愉快的心情才是创作的根基!
银杏村此举也是被媒体广泛宣传,毕竟一百座青石小院每年可以为村民提供400万的收入,而且一个规模更大的院落片区已经进入了设计施工阶段,将来在容纳更多租客的同时,又可以为银杏村提供更多的优良资产。
如今的银杏村已经成为了姚州乃至滇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人均超过5万元,并朝着10万元大关快速挺进的银杏村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不少财经媒体不断地发表自己的预测,认为银杏村将有可能在2012年年底实现人均收入10万RMB的目标,成为滇南乃至全国最富裕的村庄之一。
相比于财经媒体,一些官方媒体对‘银杏村’的发展模式更加认可,毕竟它的发展不是以破坏环境为基调,而是以旅游、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柱,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以华夏社、央视为首的官媒不约而同地把银杏村视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不断有记者到村子里采访,试图从银杏村的发展轨迹之中寻找到规律,最好能够在其他地方进行推广。
不过,所有人都不会想到,‘银杏村’乃至镜湖体系的发展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其根源就是萧风和他的‘紫竹空间’!
若是没有空间灵泉,银杏村要想取得超常规的发展,难于登天!
…… ……
萧风的摄影师傅薛沪生和妻子乔珊也是搬出了萧家老宅,住进了一座青石小院,他一下子就和村委会签订了10年的合约!
即便薛沪生的身份特殊,但是村委会还是按照规定的价格和他签订了租赁合同,并且张榜公布,杜绝了村民们的猜疑。这也是银杏村的一个特点,每一项财务收支都会在村委会以及银杏村网站上进行公示,让村民们明明白白。
对于师傅搬离老宅,萧风也没有太过劝阻,毕竟他们夫妻俩需要各自的隐私空间,总是住在老宅多少有些不方便。
当然了,若是家里弄什么好吃的,逢年过节,薛沪生两口子还是会回到老宅和萧家聚餐。
这几天,萧风为了师傅搬新家,放下了好多事情忙前忙后,一手包办了青石小院的各种家电、生活用品等等,薛沪生和乔珊只需拎包入住就可以了。
对此,乔珊还特别表扬了薛沪生,说他一辈子醉心于摄影技术,没想到临老了收个徒弟让他们老两口的日子过得舒心异常!
现在,薛沪生夫妇俩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银杏村搞创作,镜湖景区的绝美风景以及新鲜空气让他们灵感迸发,俨然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除了薛沪生,搬离萧家老宅的还有薛富贵老两口、徐向南父亲以及徐老将军等人,他们两个人占据一座小院,相守相望,总是要比住在老宅狭小的环境里舒服得多。
对此,萧风更多的是尊重老人们的想法,毕竟一帮亲家住在一起,短时间内倒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萧风总要考虑到老人们的一些自尊心。
于是,萧风个人出资租下了三座位置最好的小院,在里面布置了完备的设施,让几位老人过得舒心。
…… ……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青石小院的落成只不过是他们旅游生活的一个插曲,游客们更在乎的是镜湖周边区域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迎风盛放的壮观景象。
若是问来过银杏村的游客,这里的春天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估计绝大部分游客会回答,壮观的高山杜鹃花海!
在银杏村周边的群山,除了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辽阔的草场之外,低矮丘陵以及森林的边缘地带,遍布着数百种高山杜鹃种类,这也是滇西北许多山脉的特色之一。
相比于其他地区,银杏村村民向大山开荒的力度并不大,周边区域仍旧保持了原始的风貌,这些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这里的高山杜鹃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若是换成以前,这些高山杜鹃并不太招村民喜欢,毕竟它们除了少数部位可以入药之外,既不能当柴烧,也不能喂牲口,利用价值极低。
每年的花季,银杏村周围的山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高山杜鹃,美则美矣,不过对于刚刚解决温饱的银杏村村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是,随着‘镜湖景区’的开放,大量游客涌入之后,村民们视为鸡肋的高山杜鹃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镜湖景区’刚刚开放的时候,正值高山杜鹃的花季,规模庞大的花海顿时吸引了来自城市的游客,创下了不小的名头。
尤其是以薛沪生为首的摄影家以及业余摄影爱好者对这些高山杜鹃情有独钟,拍摄了大量的作品,更是让‘镜湖景区’的高山杜鹃名声大震。
这时候,村民们才发现丝毫用处都没有的高山杜鹃成为了‘镜湖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银杏村甚至还拥有了一个‘杜鹃之乡’的美称。
尝到甜头之后,村民们对这些高山杜鹃的呵护就更加细致了,不仅开始约束自家的家禽、牲畜上山破坏杜鹃,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也是尽可能地不破坏杜鹃的生活环境。
甚至,不少村民还主动从镜湖公司发放的一些宣传资料进行学习,了解各种高山杜鹃特性,好应对游客们的询问。
不得不说,为了更好的为游客们服务,银杏村村民的学习热情是相当高,这也是‘镜湖景区’的服务一直被游客称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 ……
‘镜湖景区’的高山杜鹃花海除了引起游客的喜爱之外,也是引起了不少植物学家的关注,毕竟它对于研究高山植被分布、物种发展都拥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已经入驻了‘银杏珍稀植物研究所’的翟青松和他的团队,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年来对银杏村的高山杜鹃进行了筛选排查,统计除了这些高山杜鹃的品种和规模。翟青松甚至组织了一个项目组,对高山杜鹃的某些品种进行栽培实验,试图成功地实现人工繁殖以及低海拔地区的培育。
翟青松虽然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但是他并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主义者,要不然他也不会加入萧风的植物研究所了。
他心里清楚,高山杜鹃极具观赏价值,若是能够实现人工繁殖以及低海拔地区的生存能力,将会为‘植物研究所’赢得一个崭新的盈利项目。
翟青松的研究项目,萧风并没有多加干涉,只需要他的‘植物研究所’能够向镜湖体系提供足够的珍稀植物,满足镜湖景区各区域的绿化需求之后,他的工作自由度还是相当高的。
更何况,萧风对于‘植物研究所’的财务控制得相当严格,萧风也不用担心翟青松拿着研究经费假公济私,给予翟青松适当的科研自主权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从目前来看,翟青松和他的团队还是让萧风相当满意,近一年来向镜湖景区以及各个单位提供了大量的珍稀植物种苗,使得如今的银杏村正在朝着珍稀植物之地的方向快速发展。
若是有识货的人进入银杏村,就能够发现青石小院的角落里都种着一株国际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此外包括金花茶、冷杉、宝华玉兰等等珍稀植物也是随处可见。
在萧风的计划中,打算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银杏村乃至镜湖景区的所有区域都种上各种珍稀植物,甚至要从国外引进一些国外特有的珍稀植物,把银杏村打造成为一个珍稀植物的王国。
若是换成其他人,这种想法多半是吃力不讨好的,毕竟珍稀植物之所以珍稀,是因为他们对环境的严苛要求,使得大规模繁殖、推广的难度极高。
但是萧风拥有‘紫竹空间’,就意味着许多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情况变成了可能,这一年来翟青松的‘珍稀植物园’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成绩,空间灵泉在暗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萧风清楚,‘镜湖景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前进的上升势头,不断地推陈出新是很有必要的。
‘珍稀植物王国’,就是萧风为‘镜湖景区’打造了下一个目标!(未完待续。)
【440章】 成果斐然(求订阅!)()
进入四月份之后,‘银杏基金会’向全国范围内的10万贫困家庭发放‘镜湖奶粉’的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
虽说10万家庭对于数以亿计的华夏家庭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银杏基金会’是第一个对贫困家庭婴幼儿展开关怀的私人基金会。相比于其他的慈善行动,‘镜湖奶粉行动’所覆盖的人群更广,持续的时间更长,所需要耗费的精力也更多。
以一个婴儿为例,从断奶之后到4岁之前,每个月至少要消耗三罐奶粉,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负担并不小。尤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家庭,要保证充足的优质奶粉供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银杏基金会’的奶粉行动既要筛选出需要帮助的家庭,又要持续不断地对这些家庭进行跟踪帮扶,其难度可想而知。
还好,因为华女士的威望和地位,‘奶粉行动’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各地妇联、团委等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节省了‘银杏基金会’的许多工作量。
尤其是媒体的介入、公示,使得‘奶粉行动’的公平性得到了保证,‘银杏基金会’公示榜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冒领的现象。
虽然不可能杜绝一些不良现象,但是萧风还是想尽了各种办法,让‘奶粉行动’乃至‘银杏基金会’的援助行动更加公平合理,公正公开!
从目前来看,一切都挺顺利的!
…… ……
在2011年的第一个季度,银杏村总计接待了30万游客,这对于一个刚刚开放两年的景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
有许多景区开放几十年,一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还不到这个数目呢,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镜湖景区’对游客的巨大吸引力。
随着天气的转暖,每天抵达‘镜湖景区’的游客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四月份平均每周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了惊人的4万人!
按照这种趋势,‘镜湖景区’在2011年迈入‘百万俱乐部’的行列已成定局!
面对如此喜人的局势,‘镜湖公司’的员工以及银杏村的村民们都是热情高涨,每个人都努力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为游客们服务。
由于萧风的大气,银杏村的村民能够从大量涌入的游客身上分到一杯羹,这使得村民们也把自己当成了景区的一份子。相比于不少景区把经营权出售给一些不良开发商之后当地居民生活窘迫的情况,银杏村算是搭上了‘镜湖景区’快速发展的便车,享受其中的发展红利。
如今,银杏村总计200个家庭中,开起了80多家客栈,另外包括饭馆、小超市、茶馆等等店铺绝大部分也都是村民在经营。即便是没有开店的村民,主要劳动力也是为萧家农场、镜湖牧场、镜湖公司等企业工作,较高的薪酬待遇,也是让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心情愉快之下,村民和员工们对游客的态度自然是极好的,这也是连续两年来‘镜湖景区’被游客投诉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的4A级景区。
当然了,镜湖公司和银杏村村委会并不仅仅是依靠高福利来激励员工们,而是赏罚分明的严格制度。
在‘镜湖公司’,员工若是被游客投诉,经查实之后将会有一系列的细分的惩罚措施,包括扣奖金、延长升职考察期限、降低住房、配车标准等等。在如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能够找到‘镜湖公司’这样一家薪水高、福利待遇好的企业,是很多员工最开心的事情,大家都是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因此,在严格的制度之下,员工们自然收起了敷衍、傲慢的心理,全心全意地为游客服务,自然也就不会有游客投诉了。
当然了,若是有游客恶意投诉,‘镜湖公司’也不会像其他景区一样捂盖子,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坚决地站到了员工这一边!
这样一来,员工们对公司的归属感就更强了,毕竟为员工着想的企业,总是值得拥戴的。
根据‘镜湖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数据显示,自从公司成立以来,公司主被动离职的员工寥寥无几,足以证明公司的优越之处。
‘镜湖公司’可以利用各种规章制度对员工们进行约束,银杏村村委会就没有办法照葫芦画瓢了,毕竟村民们并不是村委会的员工。
不过,银杏村村委会在萧风的帮助下,依旧指定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村民宰客的现象。
萧风清楚,许多景区之所以从兴盛状态迅速沦落到无人问津的状况,除了硬件设施之外,软件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当地民众欺生、黑心商家横行等等现象最为严重,被萧风视为景区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毒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萧风可谓是绞尽脑汁,总算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加以实施,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
首先,萧风把村民开设的所有客栈资源整合起来,组成了‘银杏村客栈联盟’,统一在网络上接受游客的预订,也接受客人的评分。这样以来,每一家客栈,每一间客房的状况、价格包括客人的入住感受等等,都可以在‘客栈联盟平台’上一览无遗。
这样以来,既杜绝了客栈私自加价、降低服务质量的现象,更督促客栈经营者改进客栈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两年以来,大量游客在网络上发表的游记除了对‘镜湖景区’的美景美食赞不绝口之外,对‘银杏村’的客栈服务也是提出了极高的评价!
可以说,如今的‘镜湖景区’之所以在游客和网友心目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格调别致、价格合理、服务优质的客栈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客栈服务之外,参与其他服务项目的村民也是受到了相当严格的约束,使得村民们和游客的矛盾极少。这其中,明码标价、货真价实成为了银杏村所有服务的最重要特征,也杜绝了暗中坑害游客的现象。
不少游客离开银杏村之后撰文,认为银杏村的村民充分展现了滇西北豪迈、淳朴的民族特质,给游客们的镜湖之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除了在这些制度上对村民们进行一定的约束之外,村委会还以家庭为单位,对村民们一年的表现进行评分,以决定年终分红的发放比例。
若是有村民在经营、服务过程中出现被游客投诉并且核查证实之后,这个家庭的年终分红比例将会被扣除一定的部分,放入村委会的教育基金之中。
这次也是村委会最大的杀手锏,根据村民表现发放年终分红!
银杏村是一个暴富起来的村庄,但是在村子里却根本看不到村民赌…博、吸…毒等等不良现象,这和不少暴富农民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其中,宗族族老会和村委会的共同管理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或许也只有银杏村这种宗族力量极为强大的村落才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