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八八六节 那些樱花树下()
在巴黎,奥赛博物馆里有莫奈最着名的画作,还有一座专门的橘园美术馆(后面会说到这个地方)里只陈列莫奈的荷花池。
近距离一下子看那么多他的画,对这位想尽办法捕捉光和影的人还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安青桔印象深的有这么几幅画。
《花园中的女人》画幅宽2。5米,很大很漂亮。整幅画几乎没有线条,就是营造出光和影的效果。女人在树荫下交谈休息,婆娑的阳光透过枝桠投射到裙摆上,特耀眼。
《虞美人》和《圣拉扎尔火车站》,前者不过半米高,后者也只有75厘米高,共同特点是凑近了看不出啥,只有站得比较远一些才能感到一种流动的空气。或者是扑面而来的乡下的风,或者车站腾腾的雾气。
离得远一点,东西就活过来了,很好看。比如《虞美人》这幅画,看着不起眼,越看越有味道,就是这个意思了。
埃德加。德加的《芭蕾舞舞蹈班》。他可真没少画歌剧院的事情。芭蕾舞的排练,乐队的演奏,好多幅画都是描绘的这一地点这一职业的各色人物。现在让安青桔觉得,一提起芭蕾舞演员的画作,就想起埃德加?德加来了。
不过他画的那些跳舞的小姑娘真是青春洋溢,纱裙在各种不同的光线下有雾一样的效果,很漂亮。
雷诺阿的《加莱特磨房的舞会》。安初遇是不是特别喜欢看大幅的画啊?这幅画宽1。75米,画面的氛围好极了。这个加莱特磨房就在蒙马特高地那里,由此可见19世纪后期,蒙马特高地就已经是艺术家聚会还有各种娱乐聚集的地方了。
不过画面和照片不一样,画面里有重点有情节,人们在光影下的轻松聊天。露天咖啡馆在树荫下的气氛,年轻人在这里跳舞和约会的欢快,画面里几乎要传出声音来。
奥赛博物馆还有好多雷诺阿的画作,就数这幅画看得时间最久,觉得最有味道。
后印象主义三杰。塞尚、高更,还有梵高的作品都集中在奥赛博物馆二楼的70…72厅。太好找了。人多的时候干脆进口出口被统一规划出来,所有人必须按照一个方向进入参观,然后再鱼贯出来。
安青桔和安初遇在不要钱的这一天去看他们就是这个情境。当然后面又去看,人就好的多。尽管如此,后印象主义的这三位大神作品的展厅还是人最多的。
先说塞尚。塞尚的画其实看不太懂,他的静物油画看起来倒像安青桔和安初遇学生在画室里画的水粉——当然技法要好得多。
风景画看起来倒更像水彩画了,色彩淡,显得水分也足的样子;他老人家据说画了八十多幅叫《圣维克多山》的画,这要搁学校里老师肯定表扬“真用功”。就是安初遇怎么也没看出哪个好来,安初遇要是美术老师估计会误人子弟说“怎么不进步涅?”。
那个老有名的《咖啡壶旁的女人》,那是怎么看也没看出好来。
再说高更。安青桔从两个地方知道了高更。第一是知道他曾经是梵高的朋友,还曾经和梵高合租过房子画画,结果被梵高的精神分裂吓着了。
高更年轻时当股票经纪人,比较有钱,而且画作在活着的时候就卖出去了,而且就算不太出名人家也不愁经济来源。这简直就是梵高的人生榜样。对梵高刺激太大了。哼!凡是刺激了俺的偶像梵高的,在安青桔心中都是反派。打倒!
第二,安青桔总在亦舒师太的小说里见到类似描绘女子的文字“她活脱脱就是高更笔下的大溪地的黑珍珠”等等。这个大溪地的少女得长多美丽啊?这次去奥赛看了一遍,艾玛吓了一跳。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长这个样子怎么就成了黑珍珠了?
dang…dang…dang!终于说到梵高了。梵高不是法国人,但是在法国可是没少待,他这辈子也在法国挣扎了。法国人也乐于在各个景点挂上“梵高曾经在这里作画”的字样。奥赛博物馆展出了不少梵高作品。其中包括安青桔熟知的。
《梵高在阿尔勒的房间》和《奥威尔教堂》;阿尔勒和这个教堂都离巴黎不远。《自画像》这个是众多自画像中比较着名的一幅;奥赛这幅的背景很动感,梵高的目光很坚定。还有《加谢医生》。
《星夜》,这幅太好看了,也比较大,有快一米宽的样子。安青桔用这幅画不知做了多久的手机桌面,看着好宁静又好动感。
好了,掰手指头数一数啊,《鸢尾花》看过了,在洛杉矶的盖蒂中心;《麦田里的丝柏树》看过了,是在德国国博的展览上;在奥赛又看了一大批。
还有着名的《星月夜》没看,在纽约现代艺术馆;《向日葵》没看,在伦敦国家博物馆;这都可以去看。还有着名的《夜晚的咖啡馆》在荷兰——这个不知什么时候去。
奥赛还有很多近代作品,就不一一列举了,主要是安青桔和安初遇外行,别不懂装懂了。上面列出来的都是以前就知道、现在特地跑去一睹真容的。
再说几个原本在奥赛博物馆展出而安青桔和安初遇并没有看到的展品。咨询了工作人员,也证实此时确实不在本馆(比如借出去展览了)。没见过的自然就觉得更好了,多少有点遗憾,也列在这里以作想念。
1。库尔贝的《世界之源》。画光屁股算什么,这才到位呢。名字也好,真是世界之源。2。马奈《吹短笛的男孩》。这是美术课上的样板画,一介绍“印象派”就先拿这幅说事的,结果没看到,可惜。
3。惠斯勒《惠斯勒的母亲》。这难道真的被憨豆先生毁了?
从奥赛博物馆出来,再次穿过艺术桥,然后沿着杜勒丽花园的南侧走一阵就到了橘园美术馆。此时已经接近中午,塞纳河上天空湛蓝,白云狂乱,映着河岸上游客一张张鲜活生动的脸。
这里就是橘园美术馆了。当然,今天来免费参观的人也不少。幸好大家都挺守秩序,排了20分钟就轮到安青桔和安初遇进去了。
排队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四处张望一下,这些美术馆四周的雕像那都是鼎鼎大名。喏!橘园美术馆外赫然就是罗丹的《吻》。
去橘园就是为了看莫奈的,确切的说,就是为了看莫奈的“荷花池”的。当然,橘园美术馆的二楼也有一些高更、塞尚、雷诺阿、甚至毕加索的作品。但这座博物馆真正的主展品就是“荷花池”——专业名字叫做《睡莲》(lesnympheas)。
整个一楼的展馆其实是一个天光的椭圆形展厅,借着磨砂玻璃透射下来的天然日光,有三幅莫奈的巨型“荷花池”作品就展示在这里。
别误会,这里不是一个人没有。这是从网上找来的照片,因为这里不让拍照。而且四个门角都站着工作人员,谁拍照就吆喝谁,能让你无地自容死。
这里的三幅睡莲作品是莫奈捐赠给巴黎市政府的,画的就是吉维尼那个荷花池在早晨、傍晚、正午、以及有树影的情况下的不同“印象”。挑人不多的时候到这里来,单单坐在中间那个凳子上“lookatthepainting”,那感觉“真真是极好的。”
说的是和久不见面的朋友一起到江边野餐的事情。piic,匹克尼克。新白话诗遭了不少人笑话(也包括溥仪)。俺倒是觉得这打油诗朗朗上口,尤其是在巴黎塞纳河畔,在杜勒丽花园里野餐,更得叫做“匹克尼克”了。
挑一棵大树,围着一条长凳,再拉过几张适合自己的花园椅,就像这样,是不是大人孩子都很happy呀?
安初遇和安青桔也找了一处四面都是修剪整齐的法桐的方形庭院坐了下来。找来几把椅子,有的用来坐,有的用来垫脚,真是一点不嫌麻烦;然后把安初遇和安青桔略显简单的午餐铺张开,这就可以就着午后的骄阳和树荫间的微风匹克尼克了。
巴黎的中午骄阳似火,站在阳光下晒得人睁不开眼头皮发麻,可是坐在树荫下居然还觉得有些凉意,要披上一件薄外套才行哪!
水足饭饱,看着大路上一队一队旅行团急匆匆从杜勒丽花园横穿,或是赶着去卢浮宫,或是从卢浮宫出来赶着去协和广场。有人问。是华国团总这样吗?下面有照片为证,全世界人民的认识水平和旅游思维其实都差不多,大家就不要妄自菲薄了。
惭愧惭愧,野餐之后安初遇和安青桔俩就困了,十分想回家去回笼觉思密达。但是在“今日免费”的动力驱使下,安初遇和安青桔还是去逛了罗丹美术馆。sorry大师!安初遇和安青桔也就算是假艺术爱好者。
从杜勒丽花园去罗丹美术馆又要“辛苦”地过塞纳河,然后沿着奥赛码头边上的大街向南,先过法航总部还有波旁宫(palaisbourbon),还有什么议会厅等高大上的建筑,走半天才到。当然也可以坐地铁,但也要走上一段。其实这一路风景不错,而且大街也特别宽敞。
罗丹美术馆其实就是罗丹故居,罗丹去世前在这里住了将近十。他死前把所有作品都捐给了法国,于是法国政府就把这个大宅改建成了罗丹美术馆。——可见罗丹生前就已经功成名就。这大宅,这环境,这地段!(未完待续。。)
。。。
第八八七节 最美是她的名字()
进入美术馆大门庭院后,左转直走就是鼎鼎大名的“地狱之门”的青铜铸像。前面介绍过,罗丹到死也没有完成这件作品,这是在他去世以后巴黎市政府出资铸造的。
这尊“地狱之门”,是罗丹一系列“神曲”作品的温床。时间多的人可以在这里一点一点研究哪件独立作品来自这座门上的哪个位置。
比如最上方就是“三个影子”,它下面就是“思想者”,门框右上角就是“吻”;到这一层还在反思人生,越往下就越罪恶,描绘的都是人的罪孽了。
沿着花园一路走还有著名的巴尔札克像、加莱六义士、岩石上的夏娃等;这些都是被无数美术机构、有点艺术情调的地区反复复制的著名雕像。
在这里都能一睹真容。比较让安初遇印象深刻的是“加莱六义士”(又叫“加莱义民”),因为这座雕像在前面游记说到的那部电影《古迹卫士》里出现过。盟军看到它们静静的在灌木丛中,以为是真人呢。
百度一下就知道,“加莱六义士”是罗丹应加莱市当局制作的作品。百年战争时期,英**队攻陷法国加莱市,加莱被英军围困了两年危在旦夕。经过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苛刻的条件。
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那座著名的“思想者”就在美术馆的花园中央,围观的人也特别多。这座思想者是最最原始的第一尊铸像,原本按照罗丹的愿望立于先贤祠外。后来有了罗丹美术馆,就把这尊铜像立在这里了。
他本来是坐在“地狱之门”的门顶。后来被独立出来并放大了三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人太多,安初遇也没有走近;但是无数次摸过铜像的复制品,知道这尊像上肌肉线条的紧绷张力。
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其实就是地狱之门中人们的罪恶)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着拳头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只用眼睛看,没准觉得他很平静,伸手摸就能摸出来,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虽然罗丹大多数有名的雕像都陈列在花园中,但室内还有很多著名的作品。不过,今天免费。所以要免费进入室内参观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安初遇和安青桔终于没有抵挡住困倦,逃回公寓下午觉思密达。
终于写到了卢浮宫。安初遇不知道能不能够用一本游记的一篇写明白安初遇和安青桔的游历过程和安初遇和安青桔的感受。
但安初遇只能给它这么大篇幅,因为安初遇没什么资格写的更多。太多的专业论著甚至旅游书籍只写这一个博物馆。想知道怎么逛,想知道怎么研究,其实不用看这篇游记。这里只记录一些纯属个人的小感受吧。
提示。卢浮宫官网,有中文页面。可以在官网直接下载pdf地图提前攻略。
一、在卢浮宫的吃撒行卢浮宫太大了,去过的人大概有体会,要是不解决上述三急真是就剩下痛苦回忆了。
一说买票。卢浮宫门票可以在卢浮宫买。也可以提前一天买。第二天再来;还可以购买博物馆通票(2日、4日、6日)。一张票又叫做一日票,就是说这一天都是有效的。你可以中途出去吃东西,再出示票进来。
二说如何进门。进博物馆门是三步。先安检,再买票,再进馆;如果有博物馆通票,省却第二步。卢浮宫广场的主入口就是中间的那个金字塔。
第一步的安检口在金字塔入口处;第二步进入后沿着旋梯到地下买票,售票柜台四个方向都有。还有自助售票机;第三步进入博物馆有三个入口分别通向黎塞留馆(richeliu)——北、叙利馆(sully)——东、德农馆(denon)——南。
在主入口,排队最长的其实是在地面上等候安检。照片上这并不是排队人最多的时间,因为不过早上八点多,或者是右边这样天正在下雨。在旅游旺季晴朗的日子里,排队的队伍能如蚊香一样盘着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一圈一圈绕起来。景象只能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
有博物馆通票肯定是可以走piorityline的。直接去问工作人员。不会**语没关系只要把通票一亮,人家自然会指点。没有通票的人首先要排超长的队在外面等着安检进去,进到金字塔内部还要再次排超长的队去买票。
有通票则走专门的通道快速进去,还不用买票直接能进入馆内。超过90%的游客都会围着金字塔绕圈子从主入口进入卢浮宫。其实卢浮宫还有三处入口。
紫色圈入口的门在地面,红色圈的入口在地下,但这两处入口最终都会引向地下的金字塔大厅,然后从金字塔大厅的博物馆入口统一进入。走这两处入口会节省很多安检排队的时间。
只有蓝色圈的入口——“狮子入口”不一样。这个入口在地面,安检和进博物馆大门都可以统一在这个入口办。这个入口没有“博物馆通票”的快速通道,不过知道此口的人非常少,即使在人特别多的时候也没有几个人从这里进入。
安初遇和安青桔第一次进卢浮宫的时候也搞不清状况,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从卢浮宫出来的时候,安初遇和安青桔两个闲人特地把博物馆认真转了转,确认上述信息无误。后来安初遇和安青桔就都走狮子入口或者其它入口了。
三说吃东西的问题。卢浮宫里面是不允许吃东西的,理论上讲带水也不可以。如果带了很多准备匹克尼克的食物,最好在入口处存包。
如果不带食物轻装进卢浮宫。吃饭问题也很好解决。金字塔下方的中庭可以通往地下购物区,那里有很多餐厅,也包括好多快餐店,吃饭很方便也不贵。
只要有当日的门票,出来吃过饭再出示门票就可以再进入卢浮宫继续参观了。大家可不要再违规带食物或者饿着肚子参观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