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的投入,这对于在座的股东来说,并不困难,包头已经走过了之前最困难的阶段,大量的产业逐步的产生红利,接手了包头和周边的数个新兴城市之后,完善的工商管理和税务体系,让这个庞大的城市群,拥有了大量的财源,不再是只有工厂本身了。
铁路和公路,在杨元钊的计划之中,本就是公共建设,跟城市的建设是一体的,只不过之前包头的大部分建设都会放在城市和工厂上面,所以才会由他和股东们共同投入,现在股东们已经看到铁路的巨大利益,这方面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两个议题的成功通过,特别是牵扯到了数亿的资金投入,所有人都认为,这一次会议就要结束的时候,杨元钊突然的提出了新的议题,修建从包头到库伦的铁路。
这下子一片的哗然,之前的12条铁路,其中的11条是有一定预期和客流量,修建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会有不错的收入,比不上包头周边的,却也可以,最后一条前往青海和宁夏的,因为包垦公司的大规模占据土地,那里也会成为未来包头种植业的一个重点,虽然略差一点,却也可以接受,但是库伦,这完全没有任何的利益。
要说包头,历史上,跟库伦之间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库伦是蒙古国公的居所,现在还有几个蒙古国公在,甚至蒙古活佛也在库伦居住,包头之前借助着毛皮生意,可以说大部分都是从库伦来王公家的管家,少部分远在恰克图过来的俄罗斯毛皮,但是现在,包头已经成功转型了,目标不在针对毛皮,毛皮和毛纺织,连包头整个产值的万分之一都没有,甚至连包头的产品都只是少批量的运往蒙古。
原因很简单,日用品和诸多的包头产品,都是以人为基数,获得占有率和市场,蒙古可以说是整个中国,除了远在边境的新疆西藏之外,人口最少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市场,修铁路,恐怕要赔的底朝天了,没有任何的意义。
仿佛是商量好的一样,股东们齐齐反对,甚至是米哈伊,在询问了蒙古的一切情况之后,也跟随一起反对,杨元钊妥协的说起,这个铁路不会是三条铁路并排,只是一条单线铁路,都没有得到认可,虽然杨元钊可以直接强行通过铁路计划,甚至是自己单独的修建,但是想来想去,杨元钊还是没有这么做,独断专行,往往会失去判断问题清醒,股东和米哈伊说的对库伦目前,确实是没有太大的利益,即便是深埋在地下的矿产在这个时代也同样没意义,可是那一件事情是迫在眉睫了,想了半天,杨元钊只有退而求其次的要求,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铁路计划都被否决了,其实1700公里的铁路,投资不会超过8000万,投资不大,跟之前的计划完全没有可比性,关键是未来运营,会耗费巨大,总不能单独的建立一条铁路,不通车,或者只是通行几个车辆,包头又不是慈善家,愿意把真金白银丢在那里。
公路不一样,投资已经降低到了百公里30万左右,1700公里不过是500多万,最关键的是,公路的运营成本极低,每年的投入不大,就是养几个人而已,股东们连番的否决了杨元钊提出议题,倒也有些不好意思,几百万的投资,放在股东大会上,根本不算是个事,既然杨元钊愿意,那就通过吧,最终只是通过了前往库伦的公路。
整个股东会议,就这么的结束了,刘澍也关心的问起,为什么杨元钊会在这个时候,提出修建库伦铁路,在铁路没有通过的时候,反而要求公路,对于此,杨元钊也没有多说,他能说,最多明年,已经末世气象的清廷就要倒台,而蒙古,这个隶属于中国的土地,将会被瓜分出去,虽然后世有民国时期的回收外蒙,最终还是失去了。
一个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关键的是,直接接触到包头的腹地,无论是自身安全,还是国土不容有失,杨元钊都不能放弃,后世失去蒙古的关键,在于稀薄的人口和恶劣的环境,这个时代,因为杨元钊的出现,西北有不同的气象,一条公路只是改善,未来,蒙古这里会构建大量的铁路和工业,甚至是未来更进一步窥视更北地方的一个基地,在杨元钊的眼里,绝对不容有失的。
这样的野心,暂时不方便给刘澍讲述,支吾一下,也就过去了,刘澍也就是随口一提,没有深入询问,这个提前的布置就这么的安顿下去,以包头的公路建设速度,在不增加公路等级的情况之下,最多半年,也就是从5月开始,到10月份左右,整个北方即将进入到冬天的时候,这个公路就会成功贯通,未来的军事行动,会有一个便利的交通和后勤情况,这些只是杨元钊众多布局之中的一个,暂时会深埋下去,等待着启用的那一天,这一天不会太久。(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六章 棉花布局()
铁路上,因为米哈伊的出现,彻底的稳定下来了,而此时包头最繁忙的,不是铁路,而是农业,在结束了铁路事物之后,把修建铁路的资金和人员交给詹天佑,杨元钊就关注起了包头的农业,跟铁路不同,铁路更多的着眼于未来,可是1910年的这一年,最重要的,还是在农业上面。
去年,几乎签订了全国各地,近乎10亿亩的土地,特别是在西北,大片大片的荒地开矿和机械化生产,让杨悦为代表的农业科学所操碎了心,只是关于农业讲述的培训班,就组织了10个批次,累计培训了超过10万人,这不,棉花种植开始,位于全国各地的200个良种培育和温室种植棉花基地,几乎是同时开启,要满足全国范围10亿亩的土地,最少要数千万亩的温室大棚,生产这个薄膜就花费了杨元钊几个月的时间,好在,这段时间,除了火车头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工作了,甚至通过研究院的分析的,大部分的部件都可以通过钢铁厂铸造,只有少部分由一体机合成,这就大大的节省了空间和吨位。
薄膜的到位,甚至已经通过货运,运输到了中国各地,现在真正考验的时间到了,几乎忙的是脚不沾地的杨悦,一直要到棉花种植下去之后,甚至要到7月份,才能够闲下来的,毕竟棉花的初期,需要的指导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会非常多,几乎每天都在外面,农业研究所,除了几个实习生之外。剩下的都各自负责一个省,全部都派出去了,如果不是杨元钊给出了高昂差旅费,他们甚至就要造反了。
棉花关系一切,虽然说杨元钊会一定程度上。让中国的这些初级工厂主,认识到不了解市场,贸然进入一个领域的可怕,但不代表他会把中国的棉纺织业一棍子打死,就算从占据行业领先,甚至是跟小日本竞争的领域。都不可能放开。
6月,全国大部分的地方,棉花都移栽完毕了,累计动用了超过千万的劳力,这绝对可以称之为一个庞大的工程。其中包垦公司为了主导这个,早在1910年初,就进行了相应的安排,协调人力和机器的,当拖拉机的轰鸣,在整个中国的各地响起的时候,中国各地的地主,也真正见识到了拖拉机的重要作用。
甚至拖拉机的销售。也因此起航,包头之前使用的拖拉机,因为马力强大。适应性好,在包垦公司的建设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惜却不能够向外发售,基于1950年的解放发动机开发出来的发动机,使用了不少超过这个时代理念和材料。不可能随便的泄露出去,但是杨元钊的头脑之中。可是有无数的发动机的,基于普通的铸铁。专门的地方使用了钢材和一些特种型材,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目前的小型拖拉机,马力大概只有55马力,只能够携带窄幅的爬犁和圆犁,效率上比包垦公司使用的慢一点,却操作简单,切价格便宜,800龙洋的价格,对于大部分地主而言,都是可以接受,当这个拖拉机定型之后首批的订单就达到了3万辆。
这可以说是全国种植的意外之喜,对于此,杨元钊是极为鼓励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粮食问题,无农不稳是历代先贤看到的现实,无数次的朝廷更迭,除了本身的内因之外,大部分都是广大民众没有东西吃了,饿着肚子的人,会产生多么大的破坏力,这个都通过无数起义证明了的,用数万辆的机器,代替人力,不但会节约大量的人手,还会产生巨大的效益,最少粮食的产量会提升了。至于这些粮食,都在什么人的手中,这个杨元钊不看重,粮食是拿在什么人的手中,不管是谁的,粮食总量增加了,这个可不是什么一直能存下来的东西,是会根据时间的推移而变坏的,烂在手里,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必然会流向市场,只要有足够的基数,人们有东西吃,即便会乱,也不会乱太厉害。
中国农业,在传统的轨迹上面,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棉花只是一个部分,到了明年,伴随着各种机械和大量化肥的使用,整个粮食产量达到了一个巨大的高度,谷贱伤农,可是包头近乎无尽的收购,让粮食的价格保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准之上,并没有因为粮食的下跌,让整个地主阶层都选择其他的经济作物,稳定了中国的粮食市场,而这些粮食,也会根据包头的加工,变成了面粉,各种食品,罐头,压缩饼干等可以长时间保存的东西,作为包头的粮食储备,就这么储存了下来。
各地汇总过来的消息,土地已经大部分种上了,即便按照之前包头出售的种苗的产量,弥补棉花的缺口,也绝对没问题,更何况哈比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现货棉花上面没有获得多少,却在实物上面获得了不少,一些不在整个世界经济圈的国家,一些比较小,而且没有多少价值的国家,他们也零星的种植了一些棉花,相对于金融和大国而言,这些部分不值得他们去收购,哈比算是踩了一个空当,总计收购的棉花超过了200万吨,这个数字非常惊人,预计会在今年,获得巨大的好处。
棉花危机,基本上就解决了,杨元钊也就不再关注了,他开始了另外一个层次的布局,先知先觉的情况下知道了棉花的危机,再加上早在1908年就布局橡胶,似乎这是一个巨大的盛宴,等待着他来享用。
整个中国都比较的平稳,去年的武汉劝业会之后,伴随着第一批的机器到位,越来越多的地主和商人们,开始注意到了纺织业的这个领域,更便宜的纱机,更快的交货时间,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了这个领域之中,纱机和织布机的订货量节节攀升,而包头联合机器公司,也做好了准备,高速机床,又是比较容易加工的部分的,给各地生产的棉纺织机械,也都一一的到位了。
这些东西,通过包头发达的运输条件,都运输出去了,在包头不断发展的机器制造业开始,包头产业升级也在不断的进行之中,原有第一代的纺纱机和织布机,都已经落伍了,趁着这一次的产业升级,包头棉纺织厂完成了一次技术改造,把原来的纺纱机和织布机给替换下来,然后翻新一下卖出去,别说这是坑害他们,这玩意比之前武汉劝业会的时候,介绍的更加的先进,至于包头,虽然整体提升的幅度,不超过15%,但是成功的从蒸汽动力转移到了电驱动的上面,稳定性更强,速度也更快,效率和成品率当然成倍的提升,伴随着大量高装机容量的发电机组的安装,包头的电力供应,可以说是非常足够的,这种情况之下,电力普及是势在必行的。
电力,作为新一代的动力,存在着成本较低,输送性能好,干净清洁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大量蒸汽机使用造成的直接排放和污染,一定程度上,让包头受到影响,为了包头的明天,也为了更好的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布局,电力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各种机器的安装,甚至一些地方开始小部分的生产了一批棉纱,中国的商人,注定不会注意到成本的因为,因为国外是专门控制过的,在棉花的价格上涨了之后,面纱和棉布的价格也跟着上涨,对于大部分的底层消费者而言,这个就被加在了他们的身上,棉布的销售开始慢慢的萎缩的,可是投产的这些纱厂和纺织厂而言,还是挣到钱了,在吃到了甜头之后,他们甚至不洗举债,继续的投入,绝大多数的订单,都汇聚到了包头,落到了包头联合机器厂的案头上。
对于此,杨元钊是哭笑不得,不过也没有管太多,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对于这些盲目大上的人而言,不能够总是当保姆,该损失的地方,也应该损失,不能全部顾及,只要大方面霉变就好了。
全国范围的棉花种植,甚至都是签订了协议的种植计划,彻底的铺开了,化肥厂开足了马力,仅此一项,就会让化肥增产一倍以上,加上科学的管理,明年,最少在中国的范围之中,棉花的总量是不缺的,现在,就是要面对列强们手段了,杨元钊仔细的考虑了之后,列强们恐怕的手段也不会很多,就如同当年挤垮了生丝一样,用更多的,廉价的产品,冲击中国,让中国的纺织业支撑不下去,一旦产生了恶性的崩盘,等待中国棉纺织企业的,就是如同剪刀手一样的收割,这些财富,会纷纷的冲入到这些列强的手中。
暂时还真的就不能动,杨元钊只是把人员派出去,在中国的各个城市,成立仓库和销售点,顺便的,让德美洋行大厅其他列强们的动向,保证达到知己知彼,至于哈比,此时他正在南洋,进行着一项对于1910年非常关键的使命。(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迁徙()
1910年江西,今年的天气不错,可是税赋又重了许多,去年落下的饥荒,到现在,还没有法子全部的补上,这对于靠天吃饭的赵四毛而言,不是一个好年景,老二家的婆娘,又生了,现在,整个大家族,一共有19个口,哪怕是租种着方老爷的土地,也不足以让他们吃饱,吃饱饭,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奢望。
江西地少人多,一般情况下,年景好还可以,年景一旦不好,家破人亡的无数,下海闯南洋就是唯一的活路。
把烟袋锅在土炕上面敲了敲,难不成,真的跟他老兄弟说的,去闯关东,可是那里的环境,让他知道,哪里决不能说是一个好地方,严酷的环境,跋扈的老毛子和东洋人,让那里未必是一片乐土。
“爹,爹,好消息,好消息?”一个壮汉慌忙不迭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说道。
“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对于儿子,赵四毛有着当家人的威严,一敲烟袋锅子,说道。
“县里贴了告示了,招募种田能手,去南洋,每人给20元安家费!”
20元?赵四毛的眼睛立刻发亮了起来,20元对于他们这个家来说,等于是一年的口粮钱,有了这个,全家人都可以配合着杂粮,吃饱饭,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而言,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的,他们一家人,以农为家,世代都是佃户,农活,恐怕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了。他一个,四个小子,5个人,岂不是要有100元。
“那里来的消息。”
“就在县衙旁边,县里的周师爷给我们念的。听说,是洋人招工。”
洋人,过去几年之中,洋人确实招收了不少工人,可是那些工人,都是到美国修铁路的。前些年听说消息,10不存一,对于背井离乡的农民而言,着实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赵四毛敲着烟袋锅子。脸上的表情也冷下来了。
二牛不敢说话,一直都等着老爹,好半响,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