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趺椿勾排欤俊�

    陈燮心里暗暗叫苦,上前解释:“公公有所不知,这些女兵当初都是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苦命人,草民见了于心不忍,便收留她们,传授医术,目的是教会她们一些谋生的手段。打仗伤亡不可避免,带上她们就是帮着草民给伤兵疗伤。营内还有其他女子,也都是最近两次战斗从建奴手中救下的女子,她们无依无靠的,不管她们就只能去死了。草民实在不忍!”

    意外的是,曹化淳竟然就点点头表示理解了,淡淡道:“原来如此,不过此事不可张扬,一面为朝臣诟病,现在你是团练,将来做了官,小心有人拿这个事情参你一本。”

    说着曹化淳居然还笑了笑,言下之意这个事情他不会在意。大明朝的官员是个什么德行,曹化淳哪有不知道的?不过当今道德体系如此,世俗力量太大,他可以当着没看见。

    “陈思华,我想看看贵部是如何操练的,可否?”曹化淳看似就这么一说,陈燮岂有不答应之理。当即道:“请公公稍候。”言罢,转身对王启年道:“紧急集合!”

    王启年拿出哨子,使劲的吹响。尖锐的哨音令人耳朵发抖,但曹化淳面色如常。看着士兵不断的从帐篷里冲出来,军官不断的在喊:“x班集合!x排集合!x队集合。”此起彼伏的口令声中,一个一个的方队在中间的空地上成型,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

    陈燮对曹化淳道:“公共,队伍集合完毕,您是不是要看队伍操练?”曹化淳点点头,陈燮这才小跑到队列对面:“一队负责安全戒备,其余各步兵队营外演练场实弹演习。”

    曹化淳这种大太监,平时想拉上关系都没机会,想拍马屁都够不上人家。今天逮着机会,陈燮当然要抓住。所以很殷勤的请他登上边上的高台,看着士兵列队出营。演练场就在边上的野地里,冬天的野地上荒草都没有。200米之外竖起靶子,站在营地内的土台子上就能看的很清楚了,更不要说还有望远镜。

    陈燮教会曹化淳使用望远镜后,这家伙的手就再也放不下来了。曹化淳不是陈燮想象中的土鳖,此刻他关注的不是望远镜,而是一直保持着严整队形的四个步兵队。陈燮一共带来了六个步兵队,一个放出去查探四周,一个在营内外正常戒备,剩下的四个部队并则以急行军的方式进入演练场。实弹演习,当然就是跟实战一样。

    两个方队,两列横队排列完毕。鼓声响起,各队官举刀在手,做出向前的指令。整齐的队列迈步向前,夸夸夸的脚步声一路走到了演练场的尽头,接着转身回来,完成一个来回之后,摆出战斗队形。

    前方红旗一闪,负责观察的传令兵大声道:“准备完毕,可以开始。”

    陈燮笑道:“曹公公,请您下令开始实弹射击演练。”曹化淳这才放下望远镜道:“如何下令?”陈燮道:“这有传令兵,以旗号告知下面可以开始。”

    曹化淳点点头:“那就开始吧。”声音不大,不太符合陈燮平时的要求,传令兵稍稍犹豫,很快就做出了旗语动作。曹化淳再次举起望远镜。

    前方负责指挥的军官,手中刀一举,再一落。四个步兵队以队为单位的排枪射击开始了,但闻砰砰砰的密集枪声,前方200米处作为靶子的稻草人,纷纷四散飞舞。四个对,循环射击,打出来的声势自然不是曹化淳以前能见过的。大明的神机营是早就有的,但是绝对无法打出这么远的距离和如此精准的伤害。曹化淳身子微微发抖,似乎这些子弹打在自己的身上。

    五轮循环之后,枪声停歇。曹化淳的手还在微微发抖,望远镜里看的很清楚,200米之外的稻草人,无一幸免。良久,曹化淳才放下望远镜道:“200米,可破甲?”寒风在吹,曹化淳的额头上却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陈燮笑道:“两层棉甲可保证击穿,三层棉甲不一定,但是被击中身体者,就算不能破甲,巨大的冲击力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基本上这个弹丸在这个距离打中了目标,都能导致其丧失战斗力。所以,破甲不破甲,并不重要。”

    “此铳得来不易吧?”曹化淳的声音在发抖了,说明他动心了。陈燮早有防备,黯然道:“非常之难,只有从万里之外的海外美洲才能搞到,草民也不过就手里这一些。而且药子也不一样,大明根本无法仿制。这些枪弹,打一颗少一个,火药也是打一点少一点。”

    曹化淳心里一哆嗦,赶紧放下望远镜道:“不用再打了,太浪费了。”陈燮心里暗暗得意,请他下了高台道:“公公不必担心,这些枪弹都是演戏用的,不是正规作战所用。草民自美洲带回来的枪弹,足够三千人用上一年的。明年,又可以购入一批枪弹进行补充。东西是好东西,就是太贵了。每支枪配弹五百发,就是五百两银子,这还没算火药。”

    曹化淳彻底断了念想,这得多少银子啊?但是心里又不甘心,看着陈燮道:“大明不能仿制?”陈燮摇头道:“仿制可以,但是枪管所用的钢材质地不佳,根本就拉不住膛线。”

    膛线不膛线的,曹化淳不管,如此利器不能仿制,才是他最难受的原因。偏偏陈燮还补了一刀:“打仗不仅仅依靠枪械,还需要有严格的训练和坚定不移的斗志。大明边军,以关宁军为例子,装备枪械远在建奴之上,为何不能战而胜之?这就牵涉到合理的训练已经合理的营养结构。我大明各军,饭都吃不饱,还能指望他们去打仗?区区数千团练,不算枪械,单单就伙食而言,每人每月耗费银子不下十两。”

    这一刀补的太狠了,大明朝廷缺啥?银子啊!每年的税赋不过四百多万两,到如今,单单军费一项就是五百多万两。说白了,练兵什么的都简单,没银子你练个蛋蛋。rs

第一百三十四章美丽的错误() 
第一百三十四章美丽的错误

    曹化淳给陈燮的感官还算不错,不像电视剧里的太监,喜欢摆架子。至少是在陈燮这里,曹化淳没摆什么大太监的架子。看完演习之后的曹化淳,似乎心事重重,一直低头不语。陈燮见状也不多话,小心翼翼的陪着。太监的性格都有点怪,可不敢因为大意而得罪他。自打被袁崇焕忽悠了之后,崇祯开始重新启用太监的事情陈燮是知道的。

    至于袁崇焕嘛,反正陈燮对他没好感。别看黄台吉自蓟州一线入侵,主要责任是刘策的。就职务而言袁崇焕是蓟辽督师,他的责任也不轻。这家伙要了一堆条件,结果还搞出这么烂的一个局面,不思求战而退后金兵,还打算搞坚城之下待敌疲而打的那一套熟练地战术,真是自己找死。从妄杀毛文龙开始,袁崇焕就走上了作死的道路,虽然不是汉奸,但是在毛文龙的问题上,起到了汉奸的实际作用。这个人自以为是,以为杀了毛文龙就能整顿东江镇,殊不知就算给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也未必能掌握东江镇并达到毛文龙时期的战略牵制效果。总而言之,死有余辜,死不足惜,还坏了大明的对后金战略。客观上,导致了后来辽东军阀的形成。也导致了崇祯和文臣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严重下降。可以说,这混蛋造成了恶劣的后果,朱由检干了不少混蛋的事情,但是杀袁崇焕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他的问题是,没找机会拿下关宁军的绝对控制权。

    心事重重的曹化淳,最终幽幽叹息一声,也不知道为啥,对陈燮道:“国事艰难啊!”

    一个太监表现出来这种情绪,陈燮觉得很蛋疼。就冲他收了钱谦益的银子,为钱某开脱一事,陈燮也不觉得这货能高尚到哪里去。太监的未来在皇帝这一点,倒是没问题的。

    “心忧国事”的曹化淳,午饭都不吃就要回去,陈燮也留不住,一份厚礼已经备下。一辆豪华版四轮马车,本来是陈燮自己坐着撑场面的,现在拿了出来。一份礼单,悄悄的递过去,曹化淳看了看陈燮,也没客气便进了袖筒,笑道:“思华,这怎么好意思?”

    公鸭嗓子语气亲切的时候,听着肉麻的紧。陈燮陪着笑道:“公公为国操劳,一点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得空,公公去登州,陈燮一定尽地主之谊。”

    是不是小小意思陈燮说了不算,得曹化淳满意才行。为了让这个太监在汇报的时候,不至于提到什么陈某人私下操练精锐,居心叵测之类的话,陈燮还是狠狠地砸了三万两银子下去。其他的东西比如各种日化品、镜子、座钟、暖瓶这些,在明朝是稀罕物件,在陈燮心里都是一些便宜货。

    坐在跑起来平稳了许多的马车上,曹化淳打开礼单,第一项就让他的眼睛眯了起来。白银三万两,这个陈思华倒是舍得。什么不想做官之类的话,看来肯定是忽悠人的。这世界上哪有这种好人啊?就算他银子再多,也不至于白白送给自己。看意思,他还是想着当官呢。最后不是把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么?登州的地主之谊,看这意思是不想离开登州,又想当官。

    这事情,倒也不难办,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万岁爷怎么都得意思一下不是?回头再给说两句好话,别的不敢说,看在银子的面上,一个登州营的游击将军还是能帮着办下来的。

    这事情,还真不是曹化淳想的那样,陈燮送那么多银子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心虚。一支团练,那么多火炮,规模也不小,这事情很那说的过去。这可是陈燮的私兵,不心虚是不正常的,毕竟他不是武官。第二个就是主观偏差,认为讨好巴结曹化淳这样的大太监,没几万两银子还真拿不出手。殊不知,当初钱谦益想当状元,才贿赂了两万两,虽然后来被别人砸的更多坏了事,可见行情本身没有陈燮想的那么夸张。第三个,就是陈燮对银子的购买力,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么说把,人牙子手里那些调教过的小厮小丫鬟,也就是十几辆银子一个。买回去就是私有财产了。秦淮河上的红倌人,不过夜,喝茶听曲之类的一套下来,也就是十几二十两银子的事情。

    曹化淳的理解错误倒是很正常的,一个游击将军不值得三万两银子,人家不是还惦记着进步么?以后慢慢再补上就是了,但是怎么得也给个游击将军起步价不是?在不行,就给点爵位什么的,可以世袭的那种。总之帮着说好话吧,国家大事曹化淳也担忧,不过比起到手的银子来说,还是次要的。大明,这不还没到风雨飘摇的时候么?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训练私兵什么的,在曹化淳的心目中,真不是什么大罪过。这年夜,有钱的大户,养打手是寻常事,办团练那也是在官府领导下的嘛。他可没往别的地方去想,也没觉得这么两三千人就能翻出大浪来。更不要说,陈燮不是在给大明卖命么?事情就是这么巧,稀里糊涂的,陈燮都没想到自己的前途已经出来了。

    秦良玉回到北京,朱由检再次平台召见,仔细的询问了战斗过程。秦良玉倒也没有隐瞒太多,当然也没都说实话。陈燮所部的伤亡,还是夸大了一些。重点提了一下有人拦住大军追击一事,导致放走了建奴。

    朱由检不懂兵事,自然相信秦良玉的话了。尤其是兵部点验,全部都是真建奴的脑袋时,更是激动不已。广宁军每年耗费几百万两银子,大明军费的七成都砸进去了,也没见哪次斩首比这一次多,这还是陈燮和秦良玉两支小部队干下的事情。

    当即指示兵部,好好商议奖赏的事情。秦良玉临走的时候,朱由检把披风脱下,仔细的给秦良玉披上道:“天气寒冷,将军是南方人,要注意别凉着了。”一番话把秦良玉说的当时就给跪了,口称:“陛下隆恩,臣无以为报,但凡有令,白杆兵上下愿为陛下战至最后一人!”

    朱由检也挺感动,这会大家都是说的好听,没人去真打。只有秦良玉和陈燮这俩“傻子”去了。还真给他们打出一个大捷来了。这怎么说呢?不是大明军队不能打,而是有没有死战到底的决心,看看人家秦良玉就知道了,战至最后一人的勇气。

    “将军多多保重,今后大明江山,还需要将军的勇武。朕恨不得这大明官兵都似将军一般。”这话就很重了,本来就死心眼,一条心忠诚到底的秦良玉,更是恨不得立刻为皇帝去死。可惜,兵部的命令很快下来了,白杆兵后续一万多人到达后,留守京师。

    崇祯三年正月初八,迁安城破。潮水一般的后金大军杀进城内,又是一个人间地狱诞生。挥师东进的黄台吉,并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样意气风发。两个坏消息,使得他的好心情蒙上了一丝阴影。一个是多铎前些日子汇报的消息,一股以火枪为主的明军打败了一个牛录,损失百余后金勇士。另外一个坏消息,来自豪格。镶红旗一个甲喇,遭遇一股人数相当的明军,竟然被打的惨败。豪格没有必要为岳托遮掩,所以说的是实话。

    加起来这就是两个牛录折进去了,要说黄台吉不心疼,那都是假的。后金才多少个牛录?区区两仗打下来,就损失如此之大。而且从两边的汇报看,遭遇的是同一支明军。这是哪里冒出来的明军?身穿绿色服装,没有盔甲长矛,战马也很少。就凭着火器,打的后金勇士大败而回,这事情当时豪格汇报的时候,可没人相信。黄台吉嘴上也说荒唐,心里却是相信的。大明朝地大物博,人才辈出,谁知道哪里就冒出一个难缠的角色?

    这不,眼前就有一个难缠的角色,这个人叫孙承宗。如果说大明朝有几个人让黄台吉头疼,那么答案是二个。山海关沿线正在严阵以待的孙承宗算一个,曾经在皮岛盘踞,有事没事就去后金武装一日游的毛文龙算半个。还有半个就是袁崇焕,这家伙搞防守很有一套。

    迁安一下,黄台吉的回旋余地大大增加。不然这么屁大的地方,好几个城池之间互相呼应,真是讨厌的不行。后金是来抢东西的,带着大量抢劫来的物资和人口,根本就走不快。这些城池别的本事没有,派点出来打闷棍,对法小股部队肯定不难做到。

    实际上黄台吉还就怕这个,可惜啊,蓟州的马世龙现在是谁都指挥不动,死心塌地的缩在城里当乌龟,他手里可是有五千关宁骑兵的。真要往外撒,黄台吉可不敢大意。好在他不出来,只需要少量的部队监视他就行。

    打下迁安,黄台吉下令分兵,一部取滦州,一部继续取抚宁。连续的攻城略地,正是后金军气势最盛的时候。rs

第一百三十五章善意的提醒() 
第一百三十五章善意的提醒

    迁安之后是滦州,后金横扫北直隶东部。祖可法死守抚宁,后金不能得抚宁而转向山海关,距离三十里而扎营。明史上在提到这一次的山海关之行,只有一句话“副将官惟贤等人竭力作战。”

    就这么一句话,然后黄台吉就掉头往东南,昌黎,守住了,乐亭,守住了。读明史至此,不禁令人脑补了一些场面。这三个城,都不算大城,不过是县城一个级别的而已。但是,守住了,因为抵抗而守住了。

    敌人,真的有那么强大么?

    在陈燮的心目中,狗屁的“女真满万不可敌”,翻看明史,为“我大清”征服大明的都是些什么人呢?有趣的是,这些人中间的很多人,在乾隆年间,上了一本书,这本书叫贰臣传。这些人,注定遗臭万年!不能不说,这是中华文明传统道德体系的伟大胜利!即便是乾隆这样的统治者,也不得不在这种文化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