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4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橇擞耒簟U灰梗獾那股阈牵齑葻R也吓了一夜,半夜之后才模模糊糊的打个盹。

    事情传到周太后那里,换来的是两个字“昏君!”可不是么?差点断送了大明江山的皇帝,不是昏君是啥?“万岁爷!”朱慈烺的身边换了个太监,虽然也是东宫的老人,但是那会还是个孩子,现在不过与朱慈烺年龄相仿的刘朋,轻轻的提醒了一句,有着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沉稳。

    “老周和老汪怎么样了?”朱慈烺看了一眼刘朋,眼神里充满了悲伤。

    “上半夜就咽气了,让人送煤山去埋了。其余的人,也都处理干净了。”

第七百二十四章立宪会议() 
第七百二十四章立宪会议

    陈燮最大的无奈就在于明朝的现状,一个农耕时代艰难的朝着工业时代的转型过程,根本就不可能一步到位。同样还是因为这个时代,陈燮必须和一群官僚合作,否则他一个人根本就搞不定这么大一个国家。

    这一次御前会议扩大会议,性质像一次朝会。在京的六部科道主要负责人都到齐了,巨大的圆桌居然坐不下,只能在后面又摆上几张小桌子,让那些武勋去坐在外围旁听。

    朱慈烺最后一个到场,出现的时候众臣已经不用跪迎,站起来集体鞠躬拱手:“恭迎陛下。”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君主的地位,是一种无奈的现实,也是一种政治的妥协。

    坐在位置上,朱慈烺仔细的回忆陈燮说过的一句话,“不想大明重复历史,就必须改良。”这一次改良,最刺眼的还是对皇权的限制,本欲恢复太祖时期皇权绝顶的历史,却适得其反,走上了一条对君权限制的道路。这条路到底好不好不知道,但是对皇帝来说,肯定是不小的打击。唯一的好处就是,从今以后皇帝不的行动不再受大臣的约束。想去哪都行,自己掏腰包,谁都管不了不说,每年户部还要拨出一百万银圆的款子,皇室专用。这一次受到打击最大的不是朱慈烺,而是试图通过这次机会来改变命运的一些人。这些人的主要成员为内侍和外戚,一个想要恢复权利,一个想要更多的财富。因此才一拍即合啊!

    “自圣宗改新以来,国朝气象万新,朕深受鼓舞。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想跟大家商议一下,如何继续深化改新。用思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改革,让大明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朱慈烺沉着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缓,定下了今天这次会议的基调。

    负责记录的史官,笔走龙蛇,记录下了这一段话,并在边上标注:建新六年七月二十三,御前会议,文武汇集,帝以深化改新为国祚,告诫群臣。因为这一段记录,这一次会议,史称“七、二三会议”,又称“立宪会议”。

    会议的议题是深化改新,实际上主持会议的朱慈烺和其他大臣都是听众,发表实际意见的就一个人,这个人自然是陈燮。印刷好的白皮书一人一本,下发之后陈燮站起来,目光环视,无人敢当。这个状态陈燮很不满,但是没法子,自己的一套他们不可能主动接受,被动强加是唯一的选择。所以,陈燮还是在白皮书里头,放弃了改新这个说法,而是用的改革。

    “怎么改,白皮书里都写的很清楚,政治、经济、军事、文教、都有相当详细的阐述。这里我就不多说细节了,我就谈谈改革的必要性。先帝年间,大明江山实际上处在一个很危险的境地,外部有满清的军事压力,内部有横行中原的流寇。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本质上就是过去的制度已经不适合大明社会的发展现状。太祖年间的大明和先帝年间的大明,完全是两个概念。土地兼并和商业税的形同虚设,导致国库的收入锐减,对外无能无力,对内则不能赈济安抚受灾的百姓。先帝看见了这一点,并且进行了改革尝试。最终在先帝的正确领导下,大明实现了内外战争的胜利,回归了和平。陛下登基以来,坚持高举先帝改革旗帜。”说到这里,陈燮停顿,看了一眼朱慈烺,可怜的皇帝同志努力微笑。

    政治的本质是妥协的艺术,朱慈烺万万没想到的是陈燮与文臣之间达成了妥协。以前还有太监和勋贵作为帮手,现在司礼监没了就算了,勋贵阶层也被陈燮压的死死的,动都不敢动。昨夜一口气就把那些不安分的分子派出的消息探子杀的人头滚滚,能活着回去的也都是吓的半死回去的。毫无疑问,最强武力和文臣之间的合作,导致了这一次会议没有任何悬念。

    即便文臣集团不是一条心,在场的这些重量级的文臣,却都选择了沉默。宫门外的一幕,让他们记忆深刻,不合作么?姜逢元就是下场,现在还鼻青脸肿的坐在一边,一只手捂着腮帮子,血迹未干啊。也许妥协是暂时的,陈燮要的也就是暂时的。

    白皮书上明晃晃的“奉天承运皇帝”的大印盖上去,就算有人想反对,看看陈燮飞扬的气势,也都选择了闭口不言。

    拿起一本白皮书,陈燮举起来道:“大家都看看清楚扉页上的文字,改革之后的大明,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什么叫君主立宪制度?简单来说,就是设一部宪法,将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包括进来。即便是陛下,也在法律的适用范围内,不可凌驾于法律之上。更简单的一点来说,就是法律保护所有人。。”

    所有与会者都在听陈燮讲话,这些话在过去就是大逆不道,但是这个时候众人却听的很仔细。法律保护所有人,就算是陛下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个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虽然是败坏了君臣父子的纲常,但是得到利益的人会在意这个么?更不要说在白皮书上的第一条就说:宪法确立大明皇室为中华最高象征,万世一系,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得改变。

    皇帝还在嘛,改变的不是很多。不过话说回来,现场没人反对,不等于没有其他人反对就是了。至于反对有没有用,那就呵呵呵了。

    会议开了整整二十天,除了第一天之外,所有条款都进行了反复的扯皮。没错,是扯皮,陈燮非常有耐心的跟大家扯皮。一条一条商议,一条一条的妥协通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整个会议的纪要,第二天都出现在报纸上,引起了天下的纷争。

    随着会议落幕,最终出台了一份钦定国事诏书——君主立宪制,全文刊印成册,天下发布。大明朝的政治模式,第一次以公开的方式告知天下,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的明白,因为用的是白话文。为什么不用文言文?序章中有言,告知天下,并且还明确的指出,今后所有政府的公文,都要以白话文来写,让要所有人都能看的懂。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各地官员有的的愤怒,有的迷茫,还有的跃跃欲试。传统的士绅阶级,则是悲喜交加。悲愤的是,宪法对士绅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不得蓄奴,不得免税,一经查出有违宪之事,其下一代自动取消科举资格。这就是官绅一体纳粮的改良版本。喜呢?则是反应在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参政议政的权利。设国会,分上院和下院,上院的组成部分是贵族(有爵位在身者自动成为议员),下院则由咨议局改名而成。上院的本质就是个养老院,唯一的作用就是选举产生**官。下院就比较厉害了,掌握立法和监督政府权利以及财政监督。原本还有财政审批的权利,因为文臣的集体反对,死活不让步才妥协了。从审批变成了监督,具体到对政府成员的处置权,则由皇帝直接领导廉政公署掌握。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充满了大明特色的宪法,虽然距离完善还很远,但它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明皇朝君主集权的政治模式,由此一去不复返。

    其中科举制度,陈燮也没放过要恶搞一下,改名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延续了过去的考试层次,但是内容却完全发生了改变。相对应的功名和职务也进行了确定,秀才才有资格出任乡镇一级的主官及里长、税务官(粮长),举人则有资格出任县一级的官员,进士则可出任县令一级的官员。考试的内容,八股文还是进行了保留,不过占的比重被严重的削弱。考试内容分算学、格物、法律、八股及四书五经四个科目。

    对于天下文人来说,最操蛋的不是考试内容的改变,而是年龄限制和工作经验的限制。怎么说呢?中秀才之后,必须要有两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是说你得先干两年的乡镇官员,才有资格参与下一阶段的科举。同样,中举之后,你得有三年以上的县级官员的工作经验,才能参与下一阶段的选举。最最操蛋的是,中了进士之后,你还得工作六年以上,并且要有县、府、省三个阶段的任职经历,才能参加翰林院的考试,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非翰林不得参加廷推。也就是说,你没有翰林的身份,就别惦记入阁了。

    可以说这个君主立宪在不断的妥协下,变成了一个怪胎,就算是怪胎,也是君主立宪,资本主义的雏形基本诞生了。

    如果说立宪会议和新制度改革是这一年,整个大明震惊了。更为震惊天下的消息则是,陈燮亲自撰文,自称非翰林出身,不合入阁的规矩,所以辞去内阁大臣的资格,转而出任另外一个新部门的负责人,也就是国会第一任议长的职务,为期五年。

第七百二十五章机构改革() 
第七百二十五章机构改革

    陈燮离开内阁,也是和文官商量好的妥协结果。任期之内,陈燮除了制定法律,推动改革之外,还要推动立法,确立海外的爪哇、婆罗洲、澳大利亚、夏威夷等实际占据的领地作为大明一部分。任期结束后,陈燮将离开大明,出任大明联邦海外大总统一职。实际上确立了陈燮近似海外开国的地位,海外联邦将以宪法的形式确立,其领土永远是大明的一部分。本质上,海外联邦是大明的加盟国。

    这个强烈的信号让大明的文官集团安心了,这消息不是私下的口头协定,而是公诸于众。如果这样还不放心,那就没有合作基础了。以陈燮的武装力量为基础,控制皇帝进而控制整个国家的稳定。达到一个和平改革的目的,这是陈燮想要的结果,也是文官能接受的结果。站在皇帝的力量,掌握了廉政公署这个大杀器,也不算全都亏完了,勉强接受吧。

    建新六年秋,大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最大特性,就是保留了皇权,并且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皇权的合法性,而不是过去那套“奉天承运”。作为一个特色的立宪变种,大明保留了贵族阶级已经相应的特权。说起特权这个东西,任何体制下都不可避免,更不要说在大明了。

    新的时代本质上还是把整个大明的人分出了两个阶级,统治阶级的组成有传统的皇族、勋贵、文官集团、士绅、新兴的资本家组成,其余的全部都是“民”。两个阶级唯一相同的地方,体现在税收法律上。就算是皇帝的产业,也要交税,这一条太牛逼了。把整个大明都搞的一点脾气都没有,看见了吧?皇帝都得交税,你算个蛋蛋。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真正的特权隐藏在法律的字面之下。国会成员的参选权、选举权,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每年纳税不少于五十银圆者才有选举资格,参选者每年纳税不少于三百银圆。就这两条出来,就断了多少人参政议政的念想。其次是另外一个渠道,就是公务员的科举,你得是学霸,还得在实际工作中成绩混个中上,才有资格继续你的仕途之路。

    想要投身政治,这两条路只能二选一,要么你有钱,用交税说话,要么你是学霸+实干,用能力说话。虽然政府依旧掌握了官员的任免权利,吏部依旧是个热的烫手的衙门,但是今非昔比了,任何一个官员在任职期间,当地议会都会提交一份报告,综合评价这个官员的政绩。这份报告,对官员的前途有极大的影响。这就是议会手里的大杀器!好听一点叫监督政府,难听一点叫拿着显微镜找官员的麻烦。

    确立了权利和义务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政府机构改革了。首先改革的就是礼部,过去的礼部太混沌了,胡子眉毛一把抓,权责不明。改革首当其冲就是礼部,首先保留了礼部这个称谓,但是其职能变得非常单一,就管一些礼仪上的事情。祭祀、祭天之类的仪式,都归礼部管。其他的只能部门被分离出来,增加理藩部、教育部这两个部门。第二个改革的部门是刑部,分割成检察部、警察部。一个负责查案,一个负责审核批捕。工部分成了工业部、格物部(科技部)、水利部,本来还打算城里一个地质部,结果一想土地矿山都是私人的,就算是公家的最终也是由私人去开发,就不用多出这么一个部门浪费公帑了。都察院、大理寺被取消,以部门纳入皇帝直属的宣传部,这是朱慈烺为自己争取的一个重要的砝码。有了这个部门在手里,今后办个报纸就得由宣传部门批准不说,你还得交管理费。就这个部门,还是国家出钱养着,皇权不能什么都落不下吧?对于这个事情,陈燮没坚持,他要就给他了。反正今后跟皇帝较劲是的建新政府,陈燮呆不了多久,五年就得闪人。在一个就是大理寺,直接取消了,审案今后是法院的事情,立案、查案是警察的事情,核准、批捕、搜查令是检察院的事情,还留着这么一个机构干啥?同时被取消的部门还有六科,这玩意就是给皇帝掌握权力做助手的,也可以取消了。不过这个部门不是真的取消,而是改头换面,以内阁秘书处的名头粉墨登场,说穿了就是给内阁大佬做秘书吧。以前是给皇帝打下手,换东家而已。

    吏部的变化不大,甚至连名字都没变,变化的是内部的职能和结构,一定程度的人员精简是必须的,新的体制下,吏部用不了那么多人了。就是根据各地议会和地方官员的报告,派人去核实一下之后,分配县以上的官员位子。这个权利,打死吏部上下都不会放手的。

    兵部的改革最为惨烈,八成以上的文官被踢出了这个体系,兵部的名称都被取消了,直接设总参谋部,海军部、陆军部,三个部门等级平行,实际上掌握权力的是总参。任何师级(少将)以上的调动和任免,都必须由总参批准。调动一兵一卒,必须有参谋签字才能执行。

    户部的改革放在了最后,这部门真不好太早动,不然各种事情不能正常的拨款,都得乱套。这个部门改起来事情最多,首先是增加一个财政部,所有军政部门拨款,都从这里出。其次增加一个统计局,用各种数据说话,兼职查账。廉政公署要查账,都得请他们出马配合。最后是分割出来一个税务部和国土部。这个两个部门一个负责收税,一个负责管理国家土地资源。分割出来的四个部门,别看财政部牛叉吧。真正牛叉的其实是税务部,所有的人员都是精锐不说,待遇都比别的部门要高一些。为什么这么安排,因为这是大家的钱袋子的来源啊。陈燮对别的部门改革都不很上心,但是对税务部的组建,则是每个细节都去盯着看。力争把这个部门建设成鬼见愁,是个人被查出来偷税漏税,都得让他恨爹妈把自己生出来才行。石头里都得榨出油水,税务法细致的让人看着头皮都发麻。偷漏税的惩罚必须让敢这么做的人倾家荡产。最牛叉的是税务部是有武装的,船舶司改名海关之后,下面的侦缉队都是税务部管。各级税务部门也设有侦缉队,敢于暴力抗税,坚决武装镇压。

    六部改革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