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是开国之初。各地的总督们,都可以说是最为刘钧所信任的大臣,也都很有本事。他们坐镇一方。统领军政,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但就如现在刘键这个事情一样,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不会有。不可能每个总督,都有极好的军事素养,就好比明末之时,虽然文官中也有如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陈奇瑜这样能文能武长于兵事牛人,但也会有如杨嗣昌等军事能力一般的文臣,甚至有些完全就是军事白痴的文官。
刘键的这次事情,给刘钧敲响了一记警钟。
他的军政分离并不彻底,总督和巡抚这两个官职,是一个最大的败笔。
这次刘键在广南让他大失所望,上次京师的那个外城开发案,还只是小问题,刘钧借机让他出去锻炼锻炼,也算是杀鸡儆猴重申下朝廷在某些事情上的态度。
但这次,刘键所为太让他失望了。刘键根本不适合担任封疆大吏,更不适合去总领一省军政。
刘键肯定要换下。
但现在刘钧还在考虑,整个总督和巡抚的存在必要问题了。昨天晚上,刘钧反复的在想着督抚是否还要继续设立,在考虑了设立的好与坏各方面之后,他现在已经打算修正自己当初留下的这个问题。
总督和巡抚,都得取消。
军政得彻底分离,再不能出现以文御武这种事情。武夫不能干政,但文官也不能统御武官。军队因此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一个垂直管理的体系。
撤消督抚制,也取消大军区制。
以后中央之下,就是省府县乡四级。中央内阁直接管理地方三十余省。省也不再设巡抚,而是设立四套班子,布政使司管民政,主官为布政使,副官为副布政使,不再是左右布政使,而是设立正副布政使,明确正副关系。
此外按察使司继续主管一省司法事务,左右按察使改为正副按察使。
新设省军区,各省都设一个都指挥使司,省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指挥使,负责管理一省内的地方守备部队以及民兵和预备役。
野战部队驻防省内地方的,不归都指挥使统领,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前后左右五大战区统领。五战区各有战区司令和战区参谋长,并有战区司令部和战区参谋部,专门负责统领各战区下的野战部队。
五战区隶属于枢密院,五战区司令部设置在京师,五战区参谋部设置在五都。
野战部队和守备部队以及京师卫戍部队,军政权在兵部,军令权在枢密院。统兵归参谋部,调兵归司令部。
所有部队的装备粮饷都归于兵部,但军费预算须由议会审核通过。
没有战事的时候,部队驻扎防区营地,由兵部、枢密院、总参、各军种司令。军种参谋长、各兵种司令、五战区司令部,五战区参谋部、省都指挥使、野战军总兵等一起统领,各负责一部份。
如果遇到战事,则由皇帝在军机会议上选拔将领出任指挥官,授某某将军衔号统兵作战。战后,将军回京缴印卸职,部队回防驻地。这一点上,就和隋唐初时一样,各卫大将军将军等高级将领平时都在京中,并不直接统兵。士兵由各地军府统领训练,遇战时,从各卫府中抽调士兵,组成出征军队,然后再从朝中选派将领统兵出征,打完之后,府兵归府,将领还朝,兵将分离。
这样的改变。军队方面变化倒不太大,就是再没有文官来干涉了。皇帝任命出征的指挥官,必须得是现役武将,文官不得统兵。以后不会再有什么总督、巡抚、巡按等来干涉军事指挥。就连内阁首辅,都无权干涉军事。
军队由兵部、枢密院这两大系统分统,然后皇帝通过军机处会议,统领指挥军队。
撤消掉大军区后。以后各省各自为政,一省一个单位,布政司。按察司和省都指挥使司三个班子外,还将在各省也新设参众两院,依照现在中央的三驾马车模式,也实行三权分立,互相监督制衡。省军区将独立在外,统领省内的地方守备部队、民兵和预备役,负责征兵招募以及退伍安置等。
而各野战军镇由总兵统领,他们直接归属五战区统领。
所有军队的军费,都由兵部拟算报内阁通过后提交议院由参议院审核通过,低级军官任免权在省都指挥使和军镇总兵手里,中级军官晋升任命则在兵部手里,高级军官任免晋升则直接归属皇帝。
总督、提督、巡抚这三个高级官职将彻底取消。
以后朝廷更主要的实行垂真条条管理,而不是块状管理。
省布政司归内阁领导,省按察司归御史台领导,而省议院归朝廷的国会领导,省都指挥使司归兵部、枢密院双重领导。
省级不再有总督、巡抚这样总领各司的一把手了,三司一院相对独立,互不统属。
这样一来,也许以后朝廷中央的管理可能会辛苦些,但也更平衡些。
刘钧并不希望以后再出现一次巡抚指挥着军队,结果以强攻弱反被大败的事情出现。而军队那套复杂的统领节制关系,也能避免出现武夫拥兵自重或者割据叛乱等情况发生。
一个制度既然有问题,那就改换它。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摆在刘钧的面前,他要如何处置刘键?
撤消总督巡抚和提督后,刘键自然也就不是广南巡抚了。如果刘钧念点私情,这个时候借机把刘键召回京,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可刘钧清楚的知道,这次刘键在广南不仅是战败这么简单,他还惹怒了许多将士们。如果不做点惩处,甚至惩处的轻了,可能都会让广南的将士们难以满意。
沉吟许久,刘钧最后给刘键找了个去处。
大汉南洋公司,这家曾经的大汉东印度公司,如今可以算的上是大汉首屈一指的大商业集团,尤其是在进出口贸易航运这一块,无人可匹敌。
在南洋战事落下帷幕之后,大汉南洋公司得利最大,最近原总裁因病辞职,公司正需要一个既可信,又有能力的人去主持。
刘键是自己的亲兄弟,以前在主持顺天府的时候管理方面确实体现了很优秀的能力,尤其是对商业这块很敏锐。
现在刘键已经不适合再担任朝廷要职了,这时将他调去南洋公司这家私人公司担任总裁,倒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担任私人公司的总裁,这也等于是撤了刘键的官职,这个惩处不算不重,也算是能给广南将士们和朝野一个交代。
而把刘键安排进南洋公司做总裁,也是对这位年轻的三弟的一个交待。毕竟还是一家人,刘钧也不可能因为他战败,就把他抓起来枪毙,从另一方面来讲,刘键的战败也仅是指挥不当,他一个巡抚接过指挥权,顶多有些专权,但并没有违法夺权。
希望刘键能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吧,刘钧摇了摇头。
“来人,立即召各位总理参政入宫参加总理会议!”刘钧叫来内侍说道。
基本上的改革方略刘钧已经都有了,现在他只要正式通知各位总理参政们,直接宣布就好了。
若不是刘钧乃是开国皇帝,现在又是开国之初,刘钧对朝堂又掌握的十分全面。刘钧一下子要抛出一个这么大的改革,只怕群臣都会大喊瞎折腾了。
这可不仅是撤消总督、巡抚、提督三个职务这么简单,还包括十三个大军区撤消,以及省府县乡四级,都要按中央三驾马车制度,搞三权分立,省府县乡,都要新建议会。
甚至知府、知县也面临改革,以后知府、知县、镇长,都只能管民政事务这块了,司法、立法两块要单独建立,这对于现在的的这个地方官僚体系来说,是一个大手术。
这样全面的变革,能不能顺利完成,以及改变之后能不能适应并存续下去,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刘钧已经决定的事情,就会排除万难的做下去。(。)
第742章 骚动的心()
刘钧推开了面前的汤碗,做了个请的手势,“老师,我就正等你呢,就知道你肯定要来,请坐。≧≥”
“陛下料事如神。”袁继咸拍了个不咸不淡的马屁,非正式场合,挂着太师头衔的内阁辅也没太客气,他拉开桌前的椅子,直接坐上去。
袁继咸虽然两鬓已经染上白霜,但面色红润,配上五绺长须,紫袍玉带梁冠,儒雅无比。这位大汉辅今年才刚五十五岁,正是一个官员最黄金的年龄段。能得皇帝的无比信任,将内阁交给他,还喊他一声老师,袁继咸对如今的状况很满意。
对皇帝的信任袁继咸也非常感激,这是一群君臣相知,一种士的感觉。因此打心底里,袁继咸希望大汉能更富强,希望朝廷能更好。他不会对皇帝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才是真正的君臣相知。
“我觉得陛下对于通山伯处置过于严厉了。广南香河一战,刘巡抚确实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但如果因为一场战斗失利,就要一撸到底,那对他不公平。老臣以为,朝廷用人,公平很重要。”他的声音很诚恳,“通山伯还是陛下的兄弟,如果因此反而受到严惩,老臣觉得这更不公平。”
“一撸到底确实有些不公,但这并不是惩罚。”刘钧从旁边端起茶壶,亲自给老师倒了一杯茶。刘钧在刚结束的总理会议上宣布撤消总督巡抚提督三职,调整官衙结构的消息,都不如皇帝在会上宣布将广南巡抚一撸到底。
刘钧知道有不少官员都有些同情刘键,觉得刘键并没犯太大的过错。尤其是这些官员不少还是站在文官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情的,他们甚至觉得刘键根本没错,巡抚指挥军队,那本就是他的职权。打了败仗,也算不得什么,打仗总会有胜负。
况且,香河小败一场,不过折损了两千多人马二十几条船,可刘键到位广南之后,却从沿海只有几个荒岛作立足之地,到现在短短时间,已经攻破顺化、会安两座阮氏重镇,尤其是还击溃了阮氏主力,生擒了阮主以及一众阮家文武官员,可以说,事实上,广南阮氏已经完蛋了,剩下的那些地方,已经翻不起浪来了,只要一批使者几封劝降书,就能把整个广南收入朝廷囊中。
从这方面来看,刘键早已经将功赎过,甚至功大于过了。
总理会议上,总理参政们对于皇帝突然宣布的决定都有些预料不及。撤消军区,撤消督抚,省府县乡也要全面实行三权分立,军队完全脱离出去,以后文官彻底的不能再干涉军队,这无疑让不少人有些心里不是味道。
宋明以来,都是以文御武,武官完全被文官集团压制住,根本翻不得身。可现在,武官要彻底的翻身了,可以和他们完全的平起平坐。
“刘键还很年轻,能力也是有的,尤其是经济能力不错。之前他在顺天就干的不错,可惜后来我用人不当,把他放到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上去。广南香河之败,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我。我现在也已经想明白了,让刘键去南洋公司做总裁,这是人尽其才。”
说到这里,刘钧笑笑,“也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当官才行,还有那么多的位置呢。”
刘钧身子前倾,问辅,“老师对我提前的改革计划支持吗?”
“完全支持。”袁继咸点头回道。
“陛下,我是这样想的,军政完全分离,地方也实行三权分立,长远来看,这都是良政。不过我也有几点意见,省府也设立议院老臣没意见,但县乡也设立议院,不免有些人浮于事,官僚冗余。”
“三权分立,犹如三足鼎立,缺一而不可,少了任何一只鼎足,这只鼎也就立不稳了。四级地方议会是必须要的,但是,根据不同的级别,我们可以控制议会的规模。比如朝廷的中央议会,参议员一百人,众议员一千。但省议会当然不可能也有这么多人,我们可以缩减一些,比如省参议员五十,众议员五百。府参议员可以是三十,众议员可以是三百。到了县级,县参议员可以减为十五,众议员可以是一百五。到了乡议会,乡参议员七个,众议员七十个。当然,具体数量,还可以再研究。”
刘钧微微一笑,这个议院的设立与这个时代欧洲的那些国家议会完全是两码事,听起来有些相似,但实际上差别还是很大的。
地方议会与中央议会形式上是一样的,真正拥有权利的是参议院,众议院只是个摆设,但也能起到一些收拢人心的作用。
各级参院参议员也不是选举,而是朝廷任命。地方上也搞三驾马车,虽然可能会增加官吏数量,但大汉本来就已经不同前朝,官吏数量大增,大汉不搞放羊式治国。现在搞地方三权分立,实际上也并不会真的增加多少官吏数量。
就如那数量很多的各级地方众议员,反正数量再多,也不会拿朝廷的薪水俸禄。
“是的。”刘钧端起茶喝了一口,“职责重新划分之后,朝廷要做相应的调整,文职的总督和巡抚要撤回来。至于提督,视具体情况而定,部份可能要调去设在五都的五战区参谋部,部份调回京任职,部份也可能改任省都指挥使。”
袁继咸点了点头,“如此一来,没有这些封疆大吏坐镇地方,尤其是边疆之地,朝廷的任务可就很重了。三十余省,数量不少。”
原来省上还有军区,朝廷有十三个军区,管理着五十余省,后来省合并为三十余个。朝廷只管着十三个军区,军区总督、巡抚们再分管着各省。现在军区撤消,朝廷却要直接管理着三十多个省了。
“大军区撤消后,我看可以适当的再调整一下各省区划,比如说日本原有扶桑、出云二省,可以直接合并为日本一个省,朝鲜有高丽和新罗二省,也可以合并为朝鲜一个省。再比如云南、老挝、大理三省,可以合并为云南、大理二省。”
把省调大一些,将全国的省压缩到二十余个,就算等把中南各地和南洋都打下来,到时也就三十来省,朝廷中枢增加些官吏,还是能够管的过来的。
“老臣还是觉得,通山伯的处置,还是应当谨慎一些,毕竟他对朝廷也是有过不少功劳的,他又是陛下的三弟,若是因为此事,让陛下兄弟之间起了些嫌隙,就未免不好了。最好是能够先与通山伯谈谈先,如果他愿意去南洋公司,自然最好,若是他不愿意,不如就先暂时不要调去吧,让通山伯先到内阁来任职,也不错,通山伯对于经济方面,确实很有天赋。”
“谢谢老师的提醒,此事我们慎重处理的。”
“中南半岛和南洋那边还需要有大将镇守,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老师,我打算让刘允升改任镇南将军,傅山改任定南将军,郑芝龙改任平南将军,你觉得如何。”
“他们三人本都挂着上将军军衔,都是武职,如今朝廷要军政分离撤消督抚等职,免去三人总督之职后,改授镇守将军职,倒没有问题。毕竟他们本身就是武职,文职督抚才受限制不能再统兵,武将是没有问题的。”
袁继咸顿了顿道,“不过依然还要十个总督和十几个巡抚,十几个提督要召回,如此多高级文武官员回京,朝廷也不好安排啊。”
“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刘钧说,“不过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一直就觉得,华夏历朝以来,朝廷用人都有一个弊病,那就是一旦入仕成为官员,除非犯罪免职,否则都是终身为官,能上不能下,这种制度很有问题,造成了很多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