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隶总督是天下第一督,而枢密右使是新设官职,枢密院的副职。枢密院是如今朝廷掌握军令的最高衙门,从直隶总督到枢密右使,倒也可以说是升职,又从侯爵晋封为县公爵,无论怎么看,刘永升都是高升了。
空出来的直隶总督一职。由兵部尚书张国维接任。
随后,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刘允贞,也跟着高升了,他被授任云贵总督一职,原云贵总督方孔炤则调任两广总督,接替刘侨留下的空缺。
刘侨的辞职归养,引发了朝廷一连串的人事调动。
但最终尘埃落定之时,人们还是纷纷惊叹刘侨父子深得天子宠信。刘侨去职,可三个儿子,大儿子晋位为县公。升任枢密右使。第三子更是由五城兵马司的提督,一跃出任为云贵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齐公激流勇退,倒是不恋栈权位,这真是相当难得啊,不过也是,一个不能世袭的郡王爵位,换来的却是以后几代人的富贵。值了!”
正所谓外人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刘侨的突然患病请辞。以及随之而来的封王以及刘侨两个儿子的高升,别人看到的都是表面,可却也有不少明白人看到的却是事实的本质。
倪元路对于刘侨的辞归乡里,就看的很透彻。这是激流勇退啊。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刘侨算是上是新朝的元佐,且还是宗亲,但毕竟他不是皇帝的心腹旧从。不但自己身居高位要职,几个儿子也尽掌要职。若是刘侨不知收敛,不懂进退。只怕早晚就可能被鸟尽弓藏了。
现在刘侨主动的以患病安养为由,请辞归乡,这自然是皇帝乐于看到的。他自己退下了,却给儿子的仕途留下了极通畅的道路。
若是他还是两广总督,他的第三子根本不可能出任云贵总督,就是他的长子也可能坐不久这直隶总督之位,更别说进一步成为枢密右使了。
刘允升刘允贞兄弟俩,原来一个是直隶总督,一个是五城兵马司提督指挥使,这两个职务,一个握着京畿军政大权,一个则管着京师的治安警备,都是相当敏感的职位。
立国之初,刘钧需要这兄弟俩,他们是宗室,比外人可靠。
但现在开始渐渐稳固,这么重要的两个职位,却不可能一直让他们兄弟俩握着。现在借着这次刘侨请辞之事,天子晋刘允升为枢密右使,封刘允贞云贵总督,却是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隐患,不动声色的就把一个大隐患去除了。
倪元路前段时间也上过辞章,但皇帝马上就晋封他为开国伯爵,倪元路没有拒绝,接受了。他上辞章,是担心赵国梁的案子办的不符皇帝心意。结果证明皇帝并没不满,他也就安心的接受晋封,继续呆在都察院中。
倪元路确实有些舍不得离开朝廷了,如今这朝廷处处是新气象,他也有自己的抱负,也想一展所长。
坐在他面前的,是民务卿李邦华,原来的户部尚书,大九卿之一。现在户部一分为三,他是民务卿,权柄相比过去,还有所下降。
但李邦华倒没多少不满,他和刘宗周、黄道周等人相似,学者型官员,对这些权位之事看的不是那么的重。
倪元路把奶粉罐打开,从里面舀出两勺奶粉放入杯中,然后将刚烧好的开水倒入,滚水冲开细腻的粉末,很快一阵奶香升腾而起。
“加糖不?”倪元路很熟练的操作着,一面问。
李邦华望着这杯从千里之外草原而来的牛奶,笑道,“不用。”
倪元路冲好奶粉,把杯子推到李邦华面前。
“还得恭喜兄台,皇上今天钦点你为本次会试的主考官,这是无比的信任与荣耀啊!”
说这话的时候,倪元路还有点小小的羡慕。
会试主考官,这确实是无数官员们都无比向往的。
“这都是陛下信任。”李邦华尽量语气平淡的道,但心里其实却是无比兴奋的。
会试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一轮,每三年一科,数千名有资格的举人考生赶到京师,在内城东南的贡院参加考试。
明时主考官有两人,称为总裁。
总裁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必须是进士出身,且身为大学士或者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高级文官担任。
每一科的主考官总裁,全都是极为名望的文官。有生之年,能成为科考会试总裁,那是比做官做到一品,还值得追求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
两位总裁外,还另有同考官八人。
这一次,皇帝选了七位总裁,同考官二十八位。
李邦华是七位总裁之一,但他的总裁头衔前还被皇帝加了首席两字。
他是本科首席总裁,李邦华心里相当受用,这两字比给他晋封伯爵,加几级薪水还让他高兴。
神圣大汉帝国的首次科举会试,他就是主考官总裁,还是首席总裁,必然将青史留名,永载史册的啊!(。)
ps: 感谢tes。。。、我爱我姐我弟、leon浪子,谢谢诸位支持!
第580章 西南出海口()
“西南叛乱平定,接下来就是全面改土归流,这个时候再挑起边衅,只怕并不合时宜啊。”
在朝中,李邦华和倪元路关系比较近,有些话也可以不用顾忌。今天李邦华来都察院里办事,顺便也就聊到了西南。
东北大局已定,西南的叛乱也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原来许多官员,包括李邦华和倪元路等人都认为,朝廷肇建,这个时候就急匆匆的在西南搞改土归流,肯定最后会很狼狈。
一些官员上表劝了几句,见皇帝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大动刀兵。也就不劝了,甚至还在心里暗盼着到时局面混乱,皇帝好吃个大亏,以后也许会收敛点。
结果几路大军进发,这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已经传来西南平定的消息。简直是不敢相信啊,以往明朝之时,不论是贵州两田争斗,还是播州杨氏叛乱,或者是奢安之乱,哪个乱子一起,不得旷日持久,费力无数才能平定。
贵州五十年内就有奢安之乱和播州之乱,云南也有普名声和沙定洲之乱。那都是前车之鉴,但事实结果却又让他们无话可说。
朝廷看似出动了二十多万军队,但他们也是参加过军机处的会议的,听过兵部和枢密院的报告。
打了小半年西南平乱之战,结果朝廷居然不出反进。钱粮军械等开支并不多,事先准备好的物资只运了第一批过去,后面的就已经就地补给,还绰绰有余了。
军队的伤亡更加的小,到现在,一场席卷数省的平乱之战,打了小半年,结果官军报上来的伤亡居然不到百人。正式的数字是战死三十七人,重伤残疾八十余人。轻伤这些都不用算。
这个数字一度让朝廷的诸公不敢相信,这是打仗?
以往明朝时,官军随便剿个匪,可能都要伤亡上千。现在朝廷西南平乱,涉及数省之地,出动二十多万军队,结果才死了三十七个?
但都察院、锦衣卫、东厂等也都是监督机构,并不是下面的军队将领说死几个就几个,是有好几个系统分开报告的,报上来的数字全都一样。都是死三十七。
京师的百官都以为西南平乱是如何的惨烈,以为又是一场奢安之乱。当年奢安之乱前后打了十几年,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涉及数省,光是一个贵阳之围,就死了四十万人。
当时官方记载是官军阵亡两千多人,击杀叛军两万余人,而据说实际上官军伤亡过万。现在这场西南平乱,规模比奢安之乱大多了。结果官军只死了三十多个。
另外民兵战死了大约一千出头。
不过在百官眼里,民兵算什么兵,他们顶多是民夫。这个伤亡,照惯例当然是不能计算在官军伤亡数字之内的。
因此官军的伤亡数字。朝廷的正式记录就是这三十七个。
可西南平乱,报上来的战绩,却是三路大军前后斩杀叛乱土兵五万六千余人,俘虏十三万八千多人。
一面是官军伤亡三十七个。一面是官军斩杀五万六,俘虏十三万余,这两个数字实在是相差太悬殊了。可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朝廷正式确认的结果,现在朝廷也以这个结果在论功。
不管这个数字是不是有水份,起码官军已经平定了西南诸省叛乱,还都已经杀到缅甸去了。
李邦华对于官军平乱之后,还要越界入缅甸的行为并不赞同。
至于所谓老挝、缅甸等明朝时设立的三宣六慰之地,后来被缅甸占据这样的事情,在他眼里算不得什么。
毕竟那什么老挝宣慰司、八百大甸等等,那都已经是远在天边的地方了。那种十万大山里的南夷障历之地,有什么好费心争夺的。
在他的眼里,那些地方就跟安南一样,没必要为此大动干戈,不值得。
可皇帝和军方的看法明显是不一样的。
现在南征的三路兵马都直接打到缅甸控制区内,还一下子夺了边界百余里地盘了。这就是在挑事啊。
好不容易平定了西南叛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邦华难以理解,为了那天边的一块蛮荒之地,有必要这样争?
倪元路却只是笑笑,一手端着杯子,一手拿着勺子轻轻的搅动着杯子里冲泡的奶粉,他在奶粉里还加了一块方糖,他喜欢这种又香又甜的味道。
“就算八百里大甸等宣慰司是蛮荒之地,那也是大汉帝国的蛮荒啊,岂容他人窃取。缅人窃夺西南诸慰已有百年,是时候该拿回来了。”
李邦华惊讶,“玉汝兄居然也支持军方的胡闹?”
“这算不得胡闹,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怎么能就此放弃呢。”
李邦华摇摇头,也懒得跟倪元路争论。
“你觉得缅人会如何反应?”
倪元路却是笑道,“缅人当年窃夺我大汉疆土,如今大汉收复故土,他们能怎么样,又敢怎么样?”
其实国家之间,本就是弱肉强食。倪元路如今也算是对此深有体会,国家虚弱,就如前明之时,那么不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甚至是日本倭寇,都要来欺负一下你。但如果国家强盛,那么也自然可以开疆拓土。一切都以实力说话,现在大汉国运正隆,而听说缅甸却是开始衰弱,蛮荒小国,岂敢跟大汉作对,惹怒了大汉,直接灭掉他们,到时连他们的国土,也都将为大汉疆域。
李邦华却说起了安南之事。
当年明太祖曾把安南等地列为不征之国,可明成祖时却发兵灭了安南,设置州县,划为汉朝直辖。
可此后,安南却一直动荡不平,反叛不断,朝廷在安南用兵不断,耗费了无数钱粮,死伤无数将士,最后却还是不得不撤离安南。
李邦华很担心,大汉在缅甸的动作,会是这个结局。
以大汉的实力,要击败缅甸自然不会太难,可想长久统治那片蛮荒之地,只怕不容易。就如隋唐之时的几代君王,为了对付一个高句丽,真是倾国之力征讨,结果呢,就算是唐高宗时灭亡了高句丽,可很快依然不得不撤回军队,反而是白白为新罗做了嫁衣裳。
李邦华觉得,这种征讨,更是君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对于国家和百姓没有半点好处。
刘钧也在关注着缅甸人的反应。
三路汉军越过边界百余里后,便停驻不前,没有过于深入。他们遵守刘钧的旨意,是在等待缅人的反应。
但直到现在,缅人丢失数百里地方,却是毫无反应。
这让刘钧有些意外,这些缅人,难道是假装做不知?
新任的枢密右使刘永升问皇帝,“眼下缅人这般反应,我们倒是摸不透他们的意图了,下一步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排。”
刘钧想了想,“缅人既然如此,那我们也不用跟他们客气了,乘着现在大军聚焦,把孟养、木邦、八百大甸、老挝、车里、缅甸六慰都给收复。”
“如果缅人反抗,这可能引起全面战争。”
“全面战争我们也不用担忧,这次朝廷平定西南之乱,若眼下不收回这六慰,只怕以后我们也无理由再收回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不能错过。”
这六慰,现在车里已经被汉军控制,八百大甸中的小八百,孟养和木邦两慰中的部份也都由汉军控制,剩下的老挝和缅甸这两慰,要拿下不难。
不过缅甸和老挝这两慰,并不是后世的缅甸和老挝,只是相当于后世这两国的部份地界。其中的缅甸宣慰司是靠近孟养和木邦的上缅甸地区,后来曾是阿瓦王朝的领地,不过后来阿瓦王朝与白古王朝四十年战争,彻底的拖跨了他们,让小国东吁得到机会,最后攻占上缅甸等地区。
因此,缅甸宣慰司和老挝宣慰司,实际上是紧靠着云南的地区。
不过这六宣慰司的面积还是很大的,等于把云南省扩大了一圈,加起来,面积并不小于云南。
刘钧打算到时把云南和三司六慰拆分成三个省,云南西南面的三司以及木邦、孟养、缅甸三慰设一省,而云南东南的孟艮、车里、八百大甸、老挝等合设一省,连上缩小了的云南,就成了三个省。
这样的细分,也是为了加强中央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控制。
当然,要一分为三,首先前提是把六慰给收回来,要不然一切都是白说。
“对于愿意主动归附的六慰土官,给予优待,适当给予些权利。”
“阿瓦和蒲甘城一定得拿下来。”刘钧特别要求。
阿瓦是上缅甸的中心,曾是阿瓦王朝的首都,而蒲甘城,则在阿瓦城南面,曾经是缅甸地区强盛的蒲甘王朝的国都。
这两座城都建立在富裕的平原地带,是粮食产区,大金沙江汇合摩勒江和阿瓦河,一直东流入海。
虽说刘钧现在说只为收复六慰,缅甸安慰司也仅指上缅甸地区,但实际上,刘钧可不会真的只满足于此。如果能成功的控制孟养、木邦,并夺占阿瓦和蒲甘,到时汉军完全可以顺大金沙江而下,打通南面的出海口。到时朝廷拥有出海口,控制海岸,就能建立港口。到时不再完全依靠翻山越岭,可以从海上直接过来。
甚至在缅甸拥有出海港口,朝廷还能反过来以此以基地,向南洋发展。
“对了,越南那边,暂时不要动手。”刘钧又交待了一句。
既然要在缅甸大动干戈,那这个时候自然不适合在越南也动手,两线作战,还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ps: 感谢晕头转向快乐,谢谢支持,求票票!
第581章 天家()
“云南盛产银和铜,而缅甸则盛产黄金、象牙和翡翠。∈♀”
今天是腊八,刘钧也难得休息一天,他与皇后和四位贵妃还有两位皇子,一起前往太上皇的宫中拜见。
太上皇居于皇极殿。在紫禁城内外东侧,占据了东面一大块地区。皇极殿、宁寿宫仿乾清宫、太和殿的规制,前有皇极门、宁寿门,后有宁寿宫,仿坤宁宫的规制。太上皇就居住皇极殿,而太后居住于宁寿宫。
这片宫殿在紫禁城的外东侧,与之对应的是紫禁城外西侧的慈宁宫,那边现在住着前朝的张、周两位太后与诸位妃嫔。
今天的腊八也算是一家团聚,皇极殿,除了刘钧带着一后四妃两皇子外,刘钧的两位兄弟也都带着妻子一起入宫参加这次家宴。
另外刘钧的几个姐妹也带着丈夫儿子们来了,其中就有五妹夫左枢密使傅山,另外右枢密使刘允升是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