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称雄-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钧笑笑,“他们想迁哪去?”

    其实现阶段,刘钧不可能会去打满清。刘钧现在一面要忙着平定中原之乱,把兵力部署到陕甘和云贵川等地,一面也要把河套、燕北等的漠南蒙古部族拿下。

    先收服漠南蒙古,大汉也就再无后顾之忧,到时清军孤立无依,再去平定他,也是易如反掌。

    所以说,现在他们迁不迁都,都没关系,反正刘钧暂时不会去打他。可真等刘钧腾出手来时,就算清人迁都也不会有什么意义,跑再远,刘钧一样能找的到他们。

    “总不会是迁到建州卫吧?”傅山也是轻笑,当年曾经威胁的明朝皇帝和百官们日夜能眠的满清,现在在大汉的君臣眼里,不过是一只伤痕累累的孤狼而已。

    傅山说的话也是有依据的,建州卫这个女真人的老巢,虽然远离了辽河边境。但别忘记了,汉军早就已经控制了鸭绿江一线,从最初的镇江和皮岛、义州城,到后来扫荡宽甸诸堡。

    事实上,鸭绿江一线尽为汉军控制,不但鸭绿江南岸一线如今都是直接归大汉辖领,就是北岸一线,一样是汉军的实际控制区。

    特别是如今汉军已经重新进入宽甸区,在这片地方修城筑堡,驻兵屯田。

    而宽甸地区距离建州卫极近了,当年宽甸六堡就是为了扼住建州女真从西南扩展。

    现在若是女真人敢退回建州,那实际上还不如呆在沈阳。

    “女真人要迁都松花江畔的哈尔温。”冯胜道。

    “松花江?哈尔温?”

    好几名大臣都对这两个名字很陌生。

    冯胜走到地图前,在距离沈阳东北极远的距离,指了下去。

    “松花江,辽金时称为鸭子河,元朝曾称为宋瓦江,到明宣德时始称为松花江。哈尔温。满语天鹅的意思,前明早年曾经在此设立过刺鲁卫。从哈尔温到沈阳,足有一千二百里。距离北京。更足有两千五百余里,就算哈尔温到旅顺。也足有两千里路。”

    “而且哈尔温,冬天气候极为寒冷,一年起码有五个月是极寒时节。”

    刘钧看着那个地图,想了想,这个哈尔温不就是哈尔滨吗。

    多尔衮和代善居然要迁这么远,他皱了皱眉头。他马上想到一个可能,多尔衮和代善一个老狐狸一个小狐狸,两人都是非常狡诈者。他们迁都哈尔温绝不可能是什么惧怕。而应当是一种战略选择。

    如今的清朝不复黄台吉对明时的优势,清与汉之间,处于完全的劣势,损兵折将,众叛亲离,继续这样下去,肯定会被汉军回过头来灭掉。

    以清军如今的实力,当汉军进攻时,肯定守不住辽沈,一旦打起攻防战。他们估计真得亡国灭种。

    不过清人北面东面,完全就是辽阔的疆域,虽有许多部族居住。但都已经在这些年臣服于满清的马蹄之下。

    过去女真人对这些地方算不是看中,他们一直把发展的方向放在了辽东、辽西,希望能攻入中原。

    可现在,局势极为不妙的情况下,清人一面向汉求和,一面却准备迁都。

    “这两只老狐狸,他们倒是狡猾。”刘钧冷笑了一声,他一下子就看透了清人的谋划。

    这就是用空间来换时间了。

    在这个时代,受限于科技、交通等等原因。距离才是最好的防御,距离也是最大的敌人。

    距离越远。进攻的成本越高,补给压力越大。当一支军队跨越千里作战的时候。那么补给的后勤压力将极其巨大,得动用远超军队本身数量的民夫,更别提为此得巨增的粮食等消耗了。

    而且,刚才冯胜也说了,哈尔温那可是个极寒之地。每年有很漫长的冬季,那是真正滴水成冰的地方,若是战争不能在夏秋的时候结束,那对于进攻者来说,哈尔温的冬天,那就是致命的杀手了。

    一个不好,就会和历史上曾经进攻俄国的古斯塔夫以及拿破仑、杀特勒等人一样,哪怕他们的军队在欧洲再怎么横扫无敌,可最终也会被难以想象的寒冬击溃。

    历史上,杨广打高句丽,进攻的距离远不如哈尔温那么远,气候也没那么艰难,可依然使得曾经横扫中原,统一天下的大隋府兵数次铩羽而归,甚至让杨广丢了天下。

    “壮士弃腕,多尔衮和代善倒是好大的魄力。”

    刘钧摇了摇头,不由的也有些为他们的果决赞叹。

    傅山他们听皇帝这样说,也明白过来了。

    看大家凝重的样子,刘钧一阵哈哈大笑。

    “其实也没有你们想象的这么厉害,他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女真人北迁后,虽然确实会让我们的征讨有些麻烦,但也顶多是多点麻烦而已。我们也并不需要一战而定,我们可以慢慢推进,一点点的把辽东收复,然后再向辽北推进。”

    “只要我们在辽东站住脚,控制了辽东,然后就能屯积粮草,修建城堡,一步步的把我们的城池堡垒,把我们的道路修向北边,把我们的储备从容的运到北方。等到一切就绪,就算女真人迁到北海去,我们一样能一点点吞灭他们。”

    “算了,让他们迁吧,他们主动北迁,也好。等我们腾出手来北伐时,那时也能更轻松的拿下辽东。况且,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迁到那里去,生活可是会很艰辛的,朕倒要看看,女真人还能不能在那里站住脚。”

    刘允升提议,“要不趁鞑子还未逃跑前,立即出兵北伐灭了他们?”

    “没那个必要。”刘钧挥手,“我们有我们的步伐和节奏,不必去管鞑子了。现在还不是全力出兵北伐的时机,不急一时。就先让他们北迁,正好让他们帮大汉开路,让他们帮帝国征服一下漠北,到时我们一并接收了。”

    “陛下英明!”傅山等不由的高声称赞。(。)

    ps:感谢也想支持正版同学的支持,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支持一下木子,一个订阅,一个打赏,都能让木子更安心的码字,谢谢!

第513章 火耗归公 摊丁入亩() 
readx;“先不要管这些鞑子了,咱们把自己这边理顺再说。”刘钧把女真北迁的事情抛一边,然后道,“大汉开国也有不短的时间了,我们击败了女真的进犯,降服了半数漠南蒙古部族,也把女真打的求和称臣了。”

    “就是在中原,虽各地叛乱纷起,但也在短短时间内,把北方叛乱迅速平定。如今洛阳伪朝又被扫灭,现在朝廷三路大军正横扫一切叛乱。如今也仅剩下陕甘云贵川桂六省还有叛乱,但三路大军也将进入六省,平定叛乱就在眼前。”

    “我们现在还是把目光放到朝政上来,我们军事上虽然能够粉碎所有叛乱者,但朝政若是处理的不好,不能让天下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那么也终究还是会出乱子的。唐太宗说的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如何管理好天下,让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最重要的。”

    “或者说的更直白点,让天下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就是我们最大的任务。现在你们也说说看,这新朝新政,你们有什么建议?”

    听皇帝说的直白,大臣们也都很坦诚。今日是上书房重臣议事,没有礼部官员监礼,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大家聚坐一起,倒是气氛比较融洽。

    倪元路道,“陛下,治大国若烹小鲜,切忌心急。治天下万万急不得,新朝肇建,陛下登基时间还不长,朝廷上下人心浮动,天下子民不稳,也是正常。臣以为,还是当稳一点,慢一点为好。”

    刘钧却是一笑。

    “稳一点,慢一点?你指的是什么?是新税法慢一点,还是其它什么?”

    太监站在一傍,为君臣们斟茶。

    倪元路也不隐藏自己的想法。

    “臣确实觉得陛下有些操之过急了,臣也知道如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但急切是不行的。比如这新税法,如今朝廷推出新多新税,五花八门。臣也非反对征税,但臣以为,即使要征税,也当有个详细的条陈。把所有的税名等理清了,然后诏告天下。这样一来,天下官吏也方便了,百姓也明白了,对朝廷对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刘钧不是听不得建议的人,好的建议他听。

    “总宪说的不错,其实新税法也一直在拟定整理之中,朕已经准备于近日颁布大汉税务法,到时里面会有详细的税目,以及征收的范围等。”

    国家要运转,就需要钱粮。而国家之钱粮,就来之于税收。

    税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大明亡国,也可以说是亡于财政破产。为何财政破产,最主要的就是税制不合理,加之宗室勋戚和士绅们都享受特权,偷税抗税导致的。

    最重要的还是大明的税制不合理。

    曾有人说过,税收的真谛,就是剪最多的羊毛。而听最少的羊叫。

    让刘钧来理解,天下百姓人口过两亿,但天下的财富其实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因此这税,自然也应当是这少数富人缴纳大头。而人数更多的百姓只缴纳少数,这样才符合剪最多的羊毛,听最少的羊叫。

    刘钧把新朝的税收重点放在商税上。

    第二个重点,就是税目明确,不许地方官员乱收税,也不许乱加耗。更不许有人拥有免税特权。

    对于朝廷的功勋之臣,对于皇亲国戚,刘钧可以赏钱,甚至也能赏地,赏爵,就是不会胡乱的赏官和赏地以及给予免税特权。

    官职,是国家名器,是管理天下的,不能胡乱赏给那些不合格的人。

    免税之权更加重要,一旦开了免税特权的先河,那早晚会如明朝一样。

    在两宋时代,来自于农业的税收,实际上已经降到很低的比重,税收的大头来自工商业。

    不过如何保证税收,也确实不容易,哪怕订下制度,也需要有人执行。

    刘钧已经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六部九寺这种机构设置,有些制约了新政的推行。

    特别是对于户部,一个部门管了太多东西。

    就和当初兵部一样,兵部曾经主掌所有军政军令,后来刘钧另建了一个枢密院。现在刘钧也感觉到自己迫切需要把户部也给折分了。

    五代北宋之时,也曾经把国家财政大权分为三司。分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长官为三司使,地位仅次中书省,号称计相。户部掌户口和税赋,盐铁司则掌全国盐茶、矿冶、工商税收等事,度支则专掌统筹财政收支和粮食漕运等。

    现在朝廷已经有粮食总署、盐务总署、税务总署、海关总署、邮政总署等多个分离出来的部门,但他们名义上依然是受户部管辖的。

    刘钧打算再往前一步。

    “朕打算仿五代和宋制,把户部折分。以后户部改为民政司管理户籍、俸饷、田赋,并负粮食漕运和责救灾救济等。”

    “另建财政司,专掌统筹财政收支、制订财政预算,管理朝廷库藏等,制订税法,调整税种增减、税目税率等。”

    “税务总署改为税务司,专掌税务征收,并与财政司拟定税法。同时,兼管盐、茶、烟、酒专卖事务,并海关事务。”

    粮食总署和邮政总署划归民政司,盐务总署和海关总署划归税务司。

    另建一个新的部门审计署,专门负责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朝廷各部门的财务收支审计,各省财政预算执行的收支审计,帝国银行的财务收支审核等。

    三司的长官皆称为卿,民政卿、财政卿和税务卿。各署长官,称为少卿。

    重臣们听到皇帝的计划,都一时没有回话,都在思考着。

    “以后财政司和税务司负责拟定税法,然后交给廷议,最后由皇帝与大臣决定。今后,所有征税的税目,必须由朝廷中央制订,地方无权设立税种和税率。所有的税收,将分为两部份。一部份为国税。一部份为地税。”

    “所有税收,正税为国税,正税之外,再附征正税三分之一。附税为地税。国税归入国库,地税则先入国库,再转拔各省方使用。”

    这其实就是火耗归公了。

    不管在哪朝,其实朝廷的税只是算正税,正税之外。肯定还要多征一部份,多是以火耗的名义征收,这些附征的税,就是地方截留,有时甚至是官吏们的额外收入了。

    火耗附加数量不定,甚至很多地方,火耗比正税还高,甚至高出几倍之多。

    刘钧登基之后,就已经下令,禁止地方征收火耗。

    而现在。刘钧却又要开征地税,这地税也正是火耗。不过刘钧的这个地税,是有严格规定的,正税的三分之一。且这火耗不直接归地方,而是得先上缴国库,再拔下去。

    “陛下,正税之余再征附税,这岂不是让百姓负担加重?”

    “朕会把正税税率下调,实际上百姓缴纳的税并不会增多,只不过把这税收分作了两部份。一部份归朝廷,一部份归地方。”

    晚唐五代之时,税收也差不多如此,税收分为三部份。一部份上交朝廷,称为上供。一部份分交给节度使衙门,称为留使,还有一部份则留给地方州衙,称为留州。

    现在刘钧把税分为两部份,给地方留下四分之一的税。这就是地方官府的办公经费。所有的税收解入朝廷,这无疑会让地方更财政更艰难,也肯定会加大地方官吏的贪污。

    这样一来,火耗其实并没有归公,只是入了朝廷的帐,再转拔下去。

    不过新税法里,却避免了地方官吏无控制的胡乱征收火耗。

    因为如今粮食都由过去官收官解,改为粮食总署负担征粮收粮运粮,再加上使用银元征税,这个过程中,其实并没多少消耗。

    “以后,南方地区每亩征谷十五斤,附征五斤,亩征二十斤。北方地区,每亩征麦十二斤、附征四斤,每亩共征十六斤麦。折银征收,谷麦每担折银元两块。”

    袁继咸等都迅速在心里计算着。

    很快他就得出了答案,南方一亩地等于要征银元四角,北方每亩地要征银元三角两分。

    大明一石米约有一百五十五斤,正税十五斤,就是近一斗,加征五斤,那就是一斗两升了。过去大明的时候,除了南方的苏松两地,田赋最重外,一般都是征三升多一亩,不过附加火耗就比较多。

    而南方的亩产是比较高的,普遍能达到两三石。

    北方的产量较低,但也有一石左右。

    算来,新和田赋税率大约是十五税一,远比大明初定下的三十税一要高。不过大明的三十税一也不过是好听,实际上附加的部份却是正税的多倍,甚至十倍几十倍之多。

    十五税一,只要没有火耗附加,也还不算太高。刘钧认为,这个税率,是完全能够让百姓承担的了的。

    大明百姓还有一项非常重的负担,那就是丁税了,这其实也就是人头税。按人头征收,特别是在大明改征银后,许多劳役都改为官府出银雇佣,这笔银子最后摊到每个百姓头上。但因为许多大户都有特权,并不承担,因此丁银往往又是一笔极大的负担,不比田赋少。

    本来自唐两税法起,人头税就是已经取消了的,是包含在了两税中的。可后来经历宋元明几朝,这个人头税其实一直都在,哪怕就是一条鞭法,这人头税不但没取消,实际上还是等于交了好几份。

    两税中本来已经包含了人头税,后来的一条鞭法,自然也是包含了的。

    不过这也是各朝惯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