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她的那些表露无遗的心思,刘钧也没拒绝,只是顺势而为。一个漂亮的女人围着自己转。这其实是件很让人开心的事情。反正又不抢不偷的,难道他刘钧堂堂一个侯爷,这么点小事也不得自由。
听着柳如是的劝说,刘钧脸上露出笑容,“好,听你的话,不抽了。”说着,他把那纸烟递给柳如是。柳如是本来给刘钧准备了几根上好的烟杆儿。有金斗的也有玉嘴的,但刘钧并不喜欢那样的烟杆。
其实。刘钧也不是真的喜欢抽这时的烟,他只是试试这时候的烟而已。一来,算是借此回味下过去抽烟的感觉,二来也是想了解感受下这时代的烟草。烟草的利润,不下于茶叶。尤其是这时候男女老少都全民抽烟的情况下,烟草确实很暴利。甚至还不用如茶叶一样交特别的重税。
如果可以,九头鸟也是可以插一脚的,毕竟烟草这行业门槛并不高。
柳如是接过纸烟卷儿在烟灰缸里按灭,又走到后面从伺候在厅角里的丫环手里接过毛巾在热水盆里绞过,走回来亲自给刘钧脸上敷抹几把。刘钧顿时觉得清爽了许多。
厅堂边上站着的几个年轻的婢女看着眼热,这个姨奶奶,真是个会侍候人的。长的好看,又会侍候人,就是平时待她们这些年轻的婢女跟防贼似的,都不给机会接近侯爷。本来府里也有几个长的好的年轻丫环,知道以后要侍候的是镇南侯时,也是存过些小思心的。
然而府里有了这如夫人,哪还有她们半点机会啊。
多好的侯爷啊,年青英俊,天子宠臣,内阁首辅次辅的学生,年纪轻轻就军功封侯,还是二省提督,还这么年轻,可惜,可叹。本以为侯夫人在原籍,她们或许能有一些机会,谁知道却遇到这么一个护食的狐狸精,一点机会都不给。
这时外头张国柱有些慌张的跑了进来,进入厅堂的时候,脚甚至在门槛上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原本一个精明能干的亲卫旗总,却慌慌张张的。
“大。。。大帅。。。”
“慌张个什么,出什么事了?”刘钧瞪了他一眼,问。
“大帅,皇上到了,已经进了府,这会就要到这了。”张国柱惊惶的禀报道。
此言一出,众人皆哗,屋里的柳如是和一众婢女们都惊呼出声,还有个婢女失神之下,更是把手里端的水盆都掉地上了。
就是刘钧听了这话,也吓了一跳。现在这份都是晚饭后了,宫中应当已经关闭宫门了,皇帝怎么这个时候来了。而且来之前,也根本没有派人通知迎接,甚至也没有锦衣卫东厂等提前来检查,这也太突然了吧。
刘钧正想着,刘侨已经带着一队身穿普通装束的锦衣卫到了。
“继业,快准备接驾,皇上马上到了。”刘侨一见他就喊道。
“皇上真的驾临寒舍?”
“快准备接驾吧。”
崇祯没有兴师动众,也没有带什么皇帝依仗车驾之类的,他轻车简从,微服私访而来。身边只带着些厂卫和宫中侍卫,陪同的也仅有曹化淳、王承恩、王之心、刘侨,另外还有几位勋臣,定国公徐允祯、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以及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国桢。
皇帝深夜出宫,私服私访镇南侯府,这绝对是件让人意外的大事。
“臣刘钧恭迎圣上来迟,望陛下责罚!”刘钧都来不及把府中的下人都叫过来,崇祯已经穿着一身便服倒了。崇祯只是儒袍方巾,做士子打扮,他身后的太监勋臣们,也都以员外衣着或者是管家装备,侍卫们也多做家丁装扮。
崇祯看起来心情不错,他走上前来,亲自扶刘钧起来,“是我临时过来,没有通知于你,今日朕是微服私访,也就不必那么守礼。我今日不称朕,你也不必称臣。”
刘钧愣了一下,不称臣,那称什么。
“继业,这个宅院你觉得如何,还满意不?”崇祯一边往厅里进,一面说道。
“多谢陛下的赏赐,这处宅院非常好。”
“诶,怎么又以君臣相称呢。”崇祯走到厅里,坐下,然后招呼刘钧和其它人一起坐。“继业,你就称朕父皇吧,朕收你做义子。”
皇帝这话一出,刘钧和其它准备要坐下的人听了,全都震惊无比,大家愣在那里,撅着半边屁股全震住了。
“从今天起,朕赐你国姓,嗯,再赐名慈烨,载入属籍,以后我们父子相称。你,愿意吧?”崇祯坐在那里问。
曹化淳和王承恩、王之心三大太监你望我我望你,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迷茫不解。他们三个可谓是在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内臣了,可在此之前,都没察觉出半点风声。就和今晚的微服来访一样,毫无先兆。
成国公、英国公、定国公、襄城伯这四位勋臣同样震惊无比,皇帝居然要收义子,还赐刘钧国姓,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毫无预料的就宣布了呢。这算是天大的事情了,起码也得在一个极隆重的场合宣布吧。更何况,这样的大事不应当多考虑商议吗?
赐姓,一件极大的荣耀,可倒也不至于让大家震惊。关键是皇上赐姓赐名后,为何还要收做义子。收做义子后,又何还要载入属籍?
载入属籍可是一件大事,属籍,就是大明皇族宗室的谱序。载入属籍,就等于刘钧以后是皇家人了,这可就不再是简单的收义子那么简单了。大明武宗皇帝收了一百多个义子,可也没有见把哪个编入属籍的啊,虽然武宗皇帝也曾给好几个义子赐国姓,但一个编入属籍的都没有。
编入属籍,就等于跟民间过继收嗣一样。以后刘钧姓朱,改名朱慈烨,且将不再是刘家人,他将成为皇家宗室。
这样的义子,身份可就相当的重了。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没当皇帝前,曾收过二十多个义子,其中最有名的有朱文忠朱文英朱文辉等人,朱文忠就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朱文英就是沐英,当时曾按朱家文字辈给这些义子们起名,后来又都让他们恢复本姓。
刘钧也有些脑袋转不过弯来,崇祯是在开玩笑吗?
可看他那模样又不像是,那这是真的?
“怎么,你不愿意受赐国姓,不愿意做朕的义子?”崇祯声音加大了几分,望着怔在那里的刘钧道。
刘侨站在一边,比刘钧还急。虽然皇帝如此一来,等于把刘家子弟变成了朱家子弟,可这也是难得的荣耀,是人臣的荣耀之极啊。是好事啊,对刘家来说也是件大好事。这还有什么犹豫的,况且,这事情能拒绝吗?
刘钧这时还真不怎么愿意。
好好的姓刘,为什么非要给改成朱?还连名字都给改了,最不满意的是给崇祯当义子,崇祯今年多少岁?二十八还是二十九?刘钧二十,给个大不到十岁的人当儿子,这未免。
他不知道崇祯为什么会有这种意思,觉得唯一的可能是崇祯想以此拉拢他,让他忠心耿耿的为他,为大明卖命。
“臣不胜惶恐,何德何能?请陛下回收圣命,臣不敢遵命!”(。。)
第243章 怎样来钱最快()
刘钧既以封侯,按理说他就将与国休戚。
可也许崇祯对此还不放心,或许想要得到刘钧更忠心的效力,居然就这么突然的提出了这种让所有人都吓一跳的打算。
“朕意已决,你不必顾及其它,除非你心里不愿意。君臣本就如父子,如今朕收你为子,你难道不愿意?”崇祯似乎早下定决心,一意要收刘钧为义子。
刘钧看着崇祯那态度,也有些担忧了。据他所了解的崇祯,那是一个相当偏执的人。他现在深得崇祯信任,可不想因为这事,最后把崇祯弄火了。想了想,刘钧心里也认了,反正这事是崇祯坚持的,他不妨答应他。
刘钧想来,皇帝收义子虽然是早有先例,可在大明朝也似乎就明太祖和正德皇帝这么干过。而正德皇帝当初收了一百多个义子,也是深得朝臣不满的。这事情等回头,说不定大臣们都要反对,或许自然就算了。
“臣绝无此意,只是担心天下非议,臣民反对。”
“那些你不用管,你就说愿不愿意!”
“君臣如父子,君父一体,本就无差别。如今陛下厚爱,欲收臣为义子,臣绝无不愿之意。”
崇祯听了这话,抚着胡须满意的笑了几声。“很好,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从现在起,你就是朕之义子,改名朱慈烨。”
“谢陛下隆恩!”刘钧现在已经百分百可以确定,崇祯今晚,绝对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过来,也肯定不是临时想起来要收他做义子。这一切,定是崇祯早已经谋划好的。甚至是苦心积虑许久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能够以皇恩君恩甚至是父恩来捆住刘钧。
“叫父皇!”崇祯笑道。义子跟义子也有很大的差别,崇祯收刘钧为义子,可是下了血本,让刘钧进入宗室属籍之中的。“以后太子和永定诸王都是你的兄弟。周皇后是你母亲,袁田诸妃也是你姨娘,明白了吗?”
“是,父皇!”刘钧再次拜谢。心里却在想。你要真认做儿子,怎么不封个王?说白了,崇祯也是感觉到刘钧比较奇葩,既能带兵,又能弄钱。一直以来还表现出对皇帝的极大忠心,便想用这种方法进一步的笼络刘钧而已。
“哈哈哈,叫的好,朕非常高兴,慈烨啊,让人拿酒上来,今天我们父子要好好喝一杯,诸位勋臣和曹大伴王承恩王之心刘侨他们都是见证。”
三位国公一位伯爵见此,也是连声恭贺他们父子,几位国公伯爵连带着对刘钧也热情多了许多。他们原本还没怎么把这个新晋的侯爷放在眼里。但如今刘钧的两位老师都入阁做了首辅次辅,还有一位同乡也是阁老,转头这又成了皇帝义子,这以后,刘钧岂能再小视。
喝着酒的时候,刘钧都还有点晕乎乎的,我怎么就这样成了崇祯的干儿子了。这大明历史上只有几年就要灭亡了,难道我要跟着大明朝陪葬?刘钧可不觉得以他一人之力,就可以力挽狂澜。
刘钧最担忧的还是崇祯收他做干儿子后,会不会把他留在京师啊。万一让他整顿京营。训练京军什么玩意的,或者让他参与什么屯田整顿,军所改革之类的,那岂不是跟他一直以来的计划相背?
喝了几杯酒后。崇祯把刘钧叫到了书房,两人单独谈话。
“朕自继位以来,这大明天下就如漏风的筛子,到处都是孔洞。内忧外患,朕宵衣旰食,未敢有一日松怠放纵。可到头来,这大明的困境危局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崇祯长叹一声,“幸亏有你,为朕平定了中原流匪。朕常思,也许你就是上天派来辅助朕的。朕收你为义子,是觉得你就是上天派来帮朕的,帮大明的。”
崇祯把手中酒杯里的酒一口喝尽,笑了笑,“十几年来,朕都很少喝酒,可这段时间却喝了数次。一次是你在巫山报捷,一次是你生擒张献忠,另外还有你建立盐场给朕送来十万两银子,后来你又给朕带来许多好消息,奖券筹饷,整顿屯田,叶河大捷,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朕每次都忍不住要喝上几杯。今天,你又成为朕的义子,朕更要多喝几杯了。”
刘钧站在一侧,也不言语,只是静静听着崇祯的话。
“有了你,局势大为好转啊。可是,改变的太缓慢了。”
崇祯看着刘钧不说话,指着一边的椅子,“坐,我们父子二人单独谈话,何必那般拘礼。慈烨,洪承畴又上奏说要朝廷派兵去锦州,可朕一翻看梅李二位辅臣报上来的府库状况后,大为心惊。没银子、没粮草、兵也没有。确如你所说,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天南地北的调数万十数万兵马去锦州跟建虏决战,只怕后果难料。”
“慈烨,你擅长统兵练兵也会理财,你告诉朕,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朝廷能在短期内得到一大笔银子,而又不用向百姓增派?”
刘钧想了想,回道,“陛下,湖北今年已经清理出两百多万亩军屯田亩,现如今这些田地交给五万余屯丁耕种,如果明年风调雨顺,那朝廷就能得到二百多万石的屯租。这些屯租,如果分成三分,一部份留给地方营兵供军,一部份留给地方府县,那也还能上交数十万石粮食给朝廷。而这还仅是湖北一省清理出来的部份屯田,若是把湖北湖南都清理出来,仅这两省,那么朝廷一年收获的屯租就可能达四五百万石之多。。。”
崇祯打断了刘钧,他摇着头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再快,屯田的租子也得等到明年夏收之后。朝廷需要一笔现银,锦州虽然现在不增派兵马,可也得提供粮饷。朝廷九边许多兵马都欠饷许久了,而且中原平定匪乱后,还得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到处都要钱,等不了那么久。”
崇祯已经快要被银子给逼疯了,到处都要钱,可朝廷空空如也,幸好之前刘钧献了几十万两银子,加上抄没卢九德、薛国观等一众犯官又得了差不多二百多万两。靠着这笔钱又算能暂时多支撑下日子了。
崇祯甚至都在想,是不是狠抄几个贪官,弄一笔横财。可他也知道,这个局势下,还要大力肃贪的话,也难。弄不好,朝中就要起火,到时若连中枢都失控了,那更加要命。不到万不得以,崇祯也不敢随便拿那些人动刀了。
刘钧听了崇祯的要求,思索起来。要现银,短期还得来钱快。这样的要求可是极苛刻,不过他倒是想起了一些办法。
比如说奖券,不过奖券这东西,得有很好的执行力。如九头鸟发行奖券,那是有极好的监控,不会有人监守自盗,而若是把奖券交给朝廷来办,搞不好这就立马会变成一个**之源。他能肯定,用不了多久,那些贪官们就能把这一个好东西,玩坏了。
奖券靠的是信用,有信用才有人来买。同时奖券也靠经营官员的操守,那样钱才能最终聚起来。
“陛下,臣倒是有一个想法,也许能在短期内弄到一笔银子。但是,这件事情得需要可靠的人来办,要不然,最终只会肥了贪官污吏,朝廷却得不到钱。”刘钧道。
“哦,是什么计划?能弄到多少钱?”崇祯现在堂堂一朝天子,也开始开口闭口讲钱谈银子了。
“如果有陛下的支持,一年内,应当能弄到五百万左右。”
刘钧不敢说太大,先说了个稳妥点的保守数字。
“一年五百万?得一年后才能拿到钱?”崇祯问。
“那倒不必,如果计划启动,那么最多一个月之后就能开始有进帐。”
“到底是什么计划,详细说来朕听听。”崇祯一听不必等一年,一月就能有入帐,马上就心动了。
刘钧的计划其实也很简单,后世人,对于经济懂得还是全面一些的。刘钧打算发行债券,相当简单的计划,后世的时候,债券那是很普遍的一个东西,有战争债券,也有国家债券还有地方债券等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
债券说白了就是向国人借款,尤其是向有钱人借款。现在大明朝廷也经常找有钱人借钱,但朝廷的借钱没什么技术含量,都是强迫性质的借钱。
比如崇祯就向武清侯要求借四十万两银子,一开口借这么多,就算有钱武清侯也不会借这么多的。而且这个武清侯也偏是个守财奴,他接了旨意后便把自己的家具拿街上卖,甚至把房子拆来卖,总之弄的沸沸扬扬。
把崇祯的脸面都给丢光了,崇祯大怒,下令剥夺李国瑞的爵禄,李国瑞惶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