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南侯带了很多粮食啊。”
“是啊。”
那两个官员说话时,已经是处于一种凌乱的状态了。
起码百斤的粮袋,码头上到底堆了多少?一万还是两万?
史可法也惊的说不出话来了,刚刚从船上起码搬下来了上万石粮食,还在搬。镇南侯自带了军粮来,而且带了过万石粮食,难道侯爷给自己的两万兵马每人带了一石粮食?
一人一石,那不相当于一月的口粮?
出兵打仗,客军作战,还随军带一个月军粮?
史可法觉得眼前的一切完全颠覆了他对刘钧原来的认知,两万楚军的精良装备,雄壮的气势,严格的军纪,甚至现在还自带了一月军粮。
不过船上还在继续卸货,这次卸的又是什么?
接着卸下来的是煤炭,还有给骡马的黑豆草料。
最后从船上下来的是数千匹战马以及数千匹骡子。
“楚军好大手笔!”
“真阔气!”
“镇南侯大气!”
来迎接的江北官员们真心服了镇南侯,带兵援剿,客军作战,居然自备了一月粮草,甚至还准备了这么多骡马,车辆,这是既不打算在地方征集粮草,也不打算征召地方民夫运送辎重了。
人家镇南侯不但练出了一支两万人的家丁般的精锐部队,还装备了精良无比的军械,现在人家还带着自足的粮草,连运送辎重的车辆骡马都自备了。
“这就是九头鸟,真雄壮!”
“听说侯爷的九头鸟才练了不过半年!”
江北官员们都一齐呸了一口,“胡说,谁瞎说的,半年,半年能练出这样的兵马来,练二十个二百个我相信,谁能练出两千个来,何况这还是两万个。”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这九头鸟怎么可能只练了半年,一定是早就练了。有人这时想到,据说崇祯初,梅督师和李总督被奸相温体仁陷害罢归,然后梅督师便开始在蕲黄训练乡兵。
嗯,算算时间,梅督师罢归乡里有十年了,十年时间训练一支精锐,确实可以了。听说刘钧还是梅督和李督的学生,这么说来倒有些合理了。这支楚军定是早就编练多年了,只不过以前是以乡兵的名义编练着,直到今年梅督他们重新为皇帝启用后,这些乡兵才正式改为官军。
一定是这样。
最后一条船靠岸,一群穿着铠甲和官袍的官员将领从船上下来。
史可法连忙带着属下官吏迎接上前。
“史可法迎接来迟,告罪!”
朱大典这时越众而出,大步走到史可法面前,哈哈笑道,“史大人怎么亲自来迎接,真是不胜荣幸啊。老伙计,我们又见面了。”
他是史可法的前任,那时史可法还是他的下属。
“大人精神不错,一路可还顺利吧,还请大人为某介绍一下诸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刘钧身穿皇帝御赐的金甲,一撩背上披着皇后亲自缝制的猩红披风,露面了里面袁贵妃亲自制作的腰带。大步走上前,一拱手,“湖北总兵刘钧,见过抚台。”
史可法刚才就注意到刘钧,刘钧站在那的气势,尤其是他身上穿的铠甲披风,甚至是龙纹。他觉得这就是刘钧,却又觉得这衣甲太过尊贵,与刘钧身份有些不合,倒似某位亲王宗室装束,而且刘钧的样子也太过年纪了。
现在刘钧自报家门,史可法惊讶不已。
王坤看着史可法一直盯着刘钧身上的衣甲,笑着上前道,“侯爷身上穿的金甲原是陛下穿过的御用宝甲,那披风料子是蕃国进贡之物,由周皇后亲自缝制送给陛下的,还有那腰带,是袁贵妃替皇上做的,那靴,是田妃替陛下做的。皇上有感侯爷功高且忠心,特赐下这些于侯爷,并特让侯爷出征之时穿戴在身。”
“原来如此!”史可法惊叹的道。
王坤笑眯眯的继续道:“咱家是湖北总监王坤,见过史军门。”
史可法对太监似乎不喜,尤其听说他是皇帝派出的监军后,态度更冷了几分,只是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然后直接转头面向刘钧,脸上却立刻换上了亲切的笑容,“史某久仰刘提督大名,年少英雄,四川生擒张献忠,大败罗汝才。此次会剿,得提督提两万虎贲亲至,必将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ps:感谢帝王就是我、a「卐」沙之舟。。。rqz296诸位的支持,谢谢!
第227章 黄得功、刘良佐()
史可法是漕运总督兼江北巡抚,他的部院衔是户部右侍郎和右佥都御史。而刘钧是湖广提督兼湖北总兵,也挂着兵部右侍郎和右副都御使的衔,甚至都察院的衔还比史可法高。刘钧完全有与史可法平起平坐的资格。
“末将凤泗总兵牟文绶,拜见刘军门!”
牟文绶是员久经沙场的悍将,此时才四十出头,正当壮年。他的履历十分丰富,老家湖广利川人,家里是施州土司,后参与平定川贵奢安之乱,守贵阳,授参将。崇祯初的登莱孔有德之乱,又率兵参与平乱,后又驻守古北口,曾出使朝鲜,回国后,奉命援剿凤阳,与各路官军夺回中都凤阳,后升至凤泗总兵,镇守江北各地。
不过虽同是总兵,可牟文绶身上却没有部院衔,只有都督府职,因此在挂着提督衔的刘钧面前,便只得行参拜之礼。
“有劳牟总镇相迎,刘某不胜惶恐。”
刘钧笑着上前扶住牟文绶,他若让牟文绶拜下去了,只怕这江北的官将们对自己可就会有意见了。
牟文绶见刘钧如此客气,很是高兴,亲自为刘钧介绍自己麾下两员副将。
“庐州副总兵黄得功,徐州副总兵刘良佐。这两个打仗都很勇猛,牟某麾下大将。”
黄得功和刘良佐两人上前参拜,刘钧也笑着一一扶起,他仔细的打量着这两人,都正当壮年,长的很高大。黄得功一张大红脸,还有个酒糟鼻,身上都还带着股酒味,一看就是个爱酒之的。
“侯爷,这黄得功爱酒,每次上阵之前,越要喝上几口,喝过酒之后。勇悍疯狂,因此军中都称黄闯子。这位刘良佐,不爱酒唯爱马,最爱的是一匹大花马。宝贝的跟自己女人一样,因此人称花马刘。”说话的是朱大典,这些人原都是他的属下,尤其是刘良佐,更是他当初从山东平乱之后带回江北的。
刘钧听着这些名字。总觉得有些熟悉,想了许久,才想起来。朱大典、史可法、黄得功、刘良佐,这些人不都是南明时的风云人物吗?史可法是南明的兵部尚书,这黄得功和刘良佐好像是南明的江北四镇之二啊。
史可法在后世可是被称颂为民族英雄,与岳飞、文天祥并称,印象实在是很深,连带着跟史可法有关的黄得功等人刘钧也都因此还记得一些。
倒是这个牟文绶总兵官,他倒没半点印象。
不曾想,这些南明风云人物。他今天倒是见了好几个,而且这些人还都向他行参拜之礼。
牟文绶和黄得功、刘良佐望着刘钧的兵,都不住感叹,“好兵,威武之师。”
刘钧随他们一起入安庆城,史可法还让九头鸟进驻城中。刘钧拒绝了,“他们就在城外选个空旷之处安营即可,就不入城拢民了。”
“侯爷所统兵马真王者之师。”史可法动容称赞。
“兵之本份而已。”刘钧早已经习惯了大明官员们对于九头鸟军纪的惊叹,“史抚台怎么在安庆?”
史可法也骑着一匹马,紧挨着刘钧同行。闻言道,“我来安庆,也是梅李二督之意。两位督臣计划,此次会剿匪。实行南北两面夹击围剿,二督臣统北路之兵,负责从北往南压。而提督统南路之兵,由南往北剿,最后一举将贼剿灭!”
“两位督臣都相信信任提督,把大别山之西面交给了提督的蕲黄驻兵。以及蕲黄联防民团,咱们南北两路只管南北夹击即可。”
梅之焕和李长庚的计划很清晰,南北夹击。
兵力安排上,梅之焕和李长庚统兵四万,而刘钧的南面也是四万,其中刘钧的九头鸟两万,另外两万则是史可法和牟文绶各一万。
八万大军,听着就已经很吓人了。当然,实际上刘钧并不太相信江北的六万大军。这里面肯定有很多水份,进城之后,他暗自打量路上所见到的官兵,发现大都还是睦老式的军队,装备不良,训练不精,军纪也一般,老弱皆有的兵马。
他还很肯定,这些兵马一定有不少的惯例空额。如果是惯例的三四成空额,那六万人说不定就只有四万左右。梅之焕和李长庚四川之战后移驻江北整军,可时间这么短,想要达成效果也是很难的,这么短时间里,能把江北的各支兵马理清来就不错了,至于裁撤老弱,置换装备之类的,肯定一时难以办到。
不过,梅李二人手里还有一支从四川带回去的万余标兵,倒不用太担心他们。
“革左五营现在的底细摸清了吗?有多少贼匪,具体如何布置?”
一到达安庆知府衙门,刘钧就迫不急待的问起来。
答话的是黄得功,他本身就是驻守庐州的副将,革左五营正是在他的防区之内,对于贼匪的情况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革左五营在英霍山区盘踞已经有两年时间,期间一直假意要招安,派人拖延时间,暗中招兵买马,垦田开荒。自今岁张献忠复反之后,革左五营便也与之暗相往来,后来更集结向西,攻打湖广蕲黄。被击退之后,他们又开始向河南光州等周边地区袭拢。”
“革左五营目前大约有二十个营头,人马五六万左右。”
“五六万。”刘钧轻笑了几声,“怕是把老弱妇孺也都算上了吧,精锐老贼的战营有多少人,塘马多少?”
“估计有两万左右老贼,万余马兵。”
“五营是分开驻防,还是集守一处?”
“五营贼匪盘踞于庐州府与安庆府之间的英山与霍山两县山区,他们分营驻守各山,但相互联络。”
不得不说,革左五营之前还是很低调的,他们在庐州与安庆两府之间的山区盘踞着,紧邻着大别山,在湖广、河南、南直隶三省之间,虽然也有几万兵马,可却不占据城池,只守在山里面。
这些贼匪很理解官员们的心理,不攻城占城,那么官军就不会拼命来剿。然后他们又不时的派人行贿下官员,抛出一个招安受降的打算,诱的官将们更是没心去剿了。
若不是张献忠复反后,革左五营大举出兵进犯湖广蕲黄以及河南的光州等地,引得连皇帝都清楚了这五营流匪的势大,只怕这些人还能在英霍山区这样继续混下去。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某以为,当先选派夜不收,潜入英霍山区,将贼之虚实打探清楚,然后我等直捣贼穴,一举建功。”刘钧提出建议。
安庆知府衙门里,此时已经充做了大军的临时军议厅。
江北巡抚史可法、凤泗总兵牟文绶,凤阳总监卢九德,副将黄得功、刘良佐以及诸道道员,知府等大批本地官将齐集,而远道而来的湖广提督刘钧、湖北巡抚朱大典,总监王坤、总督卢维宁、监军佥事瞿式耜等诸多官将也同堂议事。
厅中,总督总监太监就有三个,巡抚两个、总兵也有两个,副将参将等更是大把。这么多官将在一起,首先就有一个大麻烦,谁是主将?
按理,当由文臣总领指挥,客军听从主场的,那么就应当由漕运总督江北巡抚史可法指挥,但刘钧的官衔却又比史可法高,而朱大典还是史可法的前任。更要命的是,卢九德监督江北兵马,而且这个太监也算是知兵,多次指挥各镇兵马打败过不少流匪首领,军中有不低威望,
卢九德想要指挥这次的剿匪南面兵马。
刘钧也想指挥南面的剿匪兵马,倒不是他贪权,而是他不信任别人,尤其是不信任卢九德和史可法。一个是太监,一个是文臣。
朱大典看了看有些异样的众人,突然笑着道,“江北湖北两支兵马,还需要统一的指挥调遣,镇南侯年轻有为,统兵有术,又是陛下新晋的湖广提督,本抚以为,此次统兵剿匪,还是应当由刘军门来统一指挥江北湖北两支兵马。”
这话一出,可就等于捅了马蜂窝了。刘钧官爵很高是不错,可他怎么说也是个武臣,这样的战事,哪能由一个武将来总领兵马,岂不是乱套了?
这时王坤也开口了。
“镇南侯身挂荡寇将军之印,陛下早就有旨,梅督师总领天下剿匪兵马,而李督臣总领东南六省剿匪兵马,刘提督为东南六省剿匪诸将之首,总统诸将。现在梅李二位督臣在凤阳,那么安庆这边的剿匪兵马,自然由刘军门总领。”
卢九德冷哼一声,“有巡抚在,哪轮到总兵统兵!”
“镇南侯可不仅仅是总兵,他还是湖北湖南提督,还是荡寇将军!”卢维宁也跟着道。
三个太监围绕着刘钧有没有资格统兵,争吵起来。朱大典挑起火头后便坐在一边悠然看笑,很是满意。
史可法有些尴尬的坐在那里,三个太监都负有监督大权的太监,平时都是凌驾于巡抚之上的,现在他们争起来,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劝说。
“不如兵分两路,湖北军攻英山,江北军攻霍山。”史可法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意见。
刘钧心里鄙视,这算什么折衷方案?居然还要分兵,本来都已经分为南北两路了,现在居然南路还要分成东西两路。对于史可法,刘钧大失所望。(。)
第228章 参谋赞画()
不管刘钧愿不愿意,但史可法的提议确实算是一个折衷方案,起码三个太监对这个提议还算满意。
三太监同意了,朱大典也同意了,总兵牟文绶也同意了,最后只剩下了刘钧的态度了。刘钧看到这结果,也不想反对了。
“既然大家都认为好,那就这样吧。”
兵分两路之后,事情反而更好办了。江北的两万兵马由史可法指挥,卢九德监督,牟文绶统领,为东路军。
而两万九头鸟则为西路军,照例由朱大典指挥、王坤和卢维宁瞿式耜三人监督,刘钧统兵,负责收复英山县,并围剿英山周边贼匪。
接下来的会议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了,大家胡扯了一通之后,各自散会。刘钧也没有留住在城中,他直接回到城外的大营。
回营的路上,刘钧倒是想开了,抛开那些猪队友,九头鸟能更轻松些。
接下来,刘钧派出大队的夜不收出去侦察,收集情报,打探流匪的虚实。刘钧并不急着进攻,他们来是为了剿灭流匪,又不是来送死的。
倒是江北的兵马,军议的第二天就开始北上,数营兵马出动,弄的鸡飞狗跳的。据说安庆城的商贾百姓们还被征了一大笔钱粮,用做江北军的开拔银和行粮。
九头鸟安静的驻守在营地里,没有军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营。
在中军大帐里,刘钧和各营军官们,正围绕着一幅面积巨大的沙盘,商议着作战计划。
九头鸟的作战,讲究的是预做计划,得提前收集好情报,然后根据情报作出详细的作战计划,而不是如许多大明将领一样,只有一个大致的目标,而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布置计划。
刘钧对作战方案很重视。每个方案都要经过反复推算,甚至还要提前拟好预备的第二套方案。甚至,刘钧还新设立了一个参谋赞画处,把随军的讲武堂受训军官们临时调入参谋处。充做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