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正解释道:“三大利,其一者,就眼下而言,可顺势解除开平中原武林的威胁,把开平的重兵调往前线防备阿里不哥,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其二者,就时下而言,蒙古依旧处于内乱阶段,急需休养生息,不宜再树外敌,若借此机会缓和与中原武林的矛盾,那些中原武林人士必然也会感恩,不会滋扰;其三,就长远而言,大汗将来是要一统天下的,未及一统便大开杀戒,将来何以收复天下人心,借此良机,树以仁德,亦有利于他日治理天下。而这三大弊自然也和三大利相对应,其中道理,不言诸位也明,所以,我以为,不论是从眼下情势,还是时下境况,亦或是长远考虑,这批中原武林人士必须放。”
宗正的见解既结合了眼下形势,又从大局出发,更从长远考虑,一时间,发思巴原来的主意也渐渐动摇,刘秉忠深表敬佩,宗正三言两语却直切利弊要害。
“那方才你说到不能白放又是何意?”忽必烈想到了谷主提起的宗正行踪,虽然,宗正的分析确实都在为蒙古的利益考虑,但是终究保持了对宗正一定的戒心。
第二百三十九章 无敌间谍之无敌(五)()
忽必烈问及宗正“何谓不能白放?”
“敢问大汗,以蒙古当前的形势最需要的是什么?”宗正反问道。
忽必烈思考了片刻,他作为蒙古的最高执政者,自然知道,蒙古刚经历内乱,暂时无力一统天下,时下最需要的便是休养生息,hé ping止戈。
“宗正安答,你继续说下去。”忽必烈并未回答,而是让宗正继续说下去。
宗正自然也明白忽必烈的心思,便继续说道:“实不相瞒,前几日,我逐一拜访了中原各大门派,已经试探性地提出了hé ping相处的协议,若是大汗有意放出那些被囚的中原武林人士,两年内只要蒙古不侵犯中原各派,他们也绝不侵扰蒙古半分。”
宗正将中原各派的行踪刻意抛出,也是早有准备,而他所提出的这个两年hé ping相处的协议也正是蒙古所需要的。
忽必烈本就对宗正中原各派之行心存怀疑,如今宗正告知dá àn,他多少还是有些怀疑,不过宗正是自己自愿说出,想来两年协议也所言非虚。
“国师,邢台,二位怎么看?”忽必烈转而询问刘秉忠和发思巴的意思。
刘秉忠觉得依目前形势,放这些人才是上策,又能以这些人换取两年的hé ping相处,实乃上上策。
发思巴亦觉得宗正所言甚合情势,也很有远虑。
可这却恰恰让忽必烈惴惴不安,他心里很清楚,宗正的建议是绝对的良策,可他却因此对宗正更为惧怕,宗正年纪轻轻,却对天下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倘若宗正是一心效忠自己,他可以毫无顾忌地重用此等奇才,可是他偏偏却是正邪难分之人,就连刘秉忠和发思巴都对他的计策甚为赞同,而他的真正用意又无人可以猜度,他很怕断肠谷的悲剧再度重演。
断肠谷一役,忽必烈感觉到宗正的每一个计策,在所有人看来都是最有利于蒙古的,可却往往在最后关头出现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而另一种结果就是在达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的同时,也达到了宗正的目的。
所以,宗正藏的很深,他隐约感觉到以刘秉忠和发思巴的才智很难牵制住宗正。
最大的难处在于,这样的人,你又不忍心杀之,因为他的确身负奇才,可堪大用。
话至此处,忽必烈想到了那日宗正提起的统一天下三大计,便递了个眼色给发思巴,发思巴心领神悟。
“大汗,宗正所言,我与邢台大人深感佩服,我等老臣自愧不如,现在想来,其实,有一事老臣有罪啊。”发思巴忽而发起感慨。
“哦,国师何罪之有?”忽必烈假意问道。
“那日宗正初来和林,我便将之绑缚,那日,他其实是带了一统天下三大计策而来,如今见他提起今日蒙古形势,建言献策如此精辟深远,才记起这档事,如今想来,以宗正之才,所提三大计策必然也是极为独到,所谋深远,若是因为老臣与宗正两人之事而耽搁了他提出统一天下三大计策,那老臣岂不罪过大了。”发思巴解释道,倒是情真意切,惭愧自责之情发自肺腑。
“一统天下三大计策?本汗怎么没听宗正安答提起过。”忽必烈一脸好奇地望着宗正。
宗正也心知肚明,他们也是一唱一和在演戏而已,不过,这三大计策迟早都要说,今时既然已经提起,说出倒也无妨。
“是有这回事,当时我和大师有些误会,我便没有提起了。”宗正悻悻然回道。
“国师若有怠慢之处,本汗代为赔不是,说到底也是本汗之过,没能及时制止,那三大计策,可否看在本汗的面子上说来听听呢?”忽必烈诚挚求问。
宗正便把心中三大计归结为几个精炼的文字“所谓三大计,简单一点便是和定漠北,离耗南宋,自归休养。”
“愿闻其详。”宗正短短数语,却激起了他极大兴趣。
“先说说这和定漠北,时下大汗虽然正式执掌蒙古,然阿里不哥仍盘踞漠北,对汗位虎视眈眈,蒙古实际上并未统一,北部威胁依旧存在,芒刺在背,骨鲠在喉,想必滋味并不好受,所谓欲攘外敌者必先安其内,方可合力御敌,而直接派兵出征,两败俱伤,也非蒙古之福,所以,对漠北应当采取先战,再分,最后和的策略。”宗正解释道。
“如何战?如何分?如何和?”刘秉忠问道。
“漠北势力不比之前,自和林和断肠谷两次战役后,他们如今的形势也是错综复杂,阿里不哥的控制力早已经不如从前,内部已经势力分散,眼下他们之所以还愿意归附阿里不哥麾下,无非心存幻想,势必有一战,所以,大汗应先发制人,以剿灭叛贼名义率先进攻,首战即初战,此战许胜不许败,一战定乾坤,如此一来,他们内心的幻想必然动摇,接下来阿里不哥麾下部族也将心生异志,或叛或离;此种局面一旦形成,阿里不哥再也无力南下,只能与大汗重修旧好,兄弟和聚。”宗正解释道。
宗正所言,一语中的,此中点点或许刘秉忠和发思巴也有想过,但是却没有如此精细和深远。
宗正继续分析道:“首战之事,我想以刘大人和大师的才能必然大获全胜,但我以为,关键在于如何分离阿里不哥的势力,在和林与阿里不哥周旋之际,我便多少知悉了他们内部的关系,我以为阿鲁忽就是突破的关键,此人对阿里不哥本就心有不服,和林一战后被迫北遁,此人约束部下有法,部下诚服,如今在阿里不哥整个势力中也是举足轻重,倘若能离间他与阿里不哥,让其率先做出选择,其余部族自然也会纷纷效仿,大战后,我愿以和谈亲使身份介入阿里不哥阵营,以我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自他之后,一切便成定局,北方无忧。”
忽必烈没有想到宗正会对阿里不哥的情势如此了解,更没有想到宗正愿意再度入险境说服阿鲁忽,要知道,经历上次和林之战,宗正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早已暴露给了阿里不哥,他此次主动请缨,无疑羊入虎口,实乃另忽必烈刮目相看。
刘秉忠和发思巴也有那么瞬间不仅对宗正的才智深感佩服,也为他这种勇气而叹服,更没有想过,他何以对蒙古如此鞠躬尽瘁。
也只是那么一瞬间的感动和佩服而已,很快,三人又心生疑窦,宗正何以如此自信,他难道一点也不担心阿里不哥会杀了他?还是另有图谋。
于三人心底,不得不暗自感慨,宗正无论从大局还是细情,分析谋事都远甚自己,所言又让人无不动心。
三人的沉默和面目传神让宗正感觉到了什么,他似乎嗅到了怀疑的味道,便继续说道。
“此一计若行,北方大定,蒙古真正统一,当然,我也只是略表浅见,若大汗觉得无法执行或者收效可能不佳,自可当我从未提过。”
“不,宗正安答不要误会,本汗以为,宗正安答所言直切要害,本汗得你一言,甚于用兵十万,只是,你提到让你出使一事,你可知道凶险万分,本汗实在不想让你冒这个险。”忽必烈解释道,他心里也许也在提防着宗正,以此试探宗正的用意吧!
宗正当即回应道:“不,此事非我去不可,此一环节的成败最为关键,若是派了不得力之人,恐会有适得其反之效,刘大人和大师虽才智非凡,但他们与阿里不哥成见太深,二人善于兵谋,但在反间斡旋一事上,我自问比他二人更具把握,还望大汗为了蒙古大计三思。”
忽必烈依旧有所犹豫,不敢即刻应承宗正,倒是转移了话题。“此事容后再说,再说下你这第二计,离耗南宋是怎么回事?”
宗正见忽必烈起了疑心,一味争抢只会加重他的怀疑,便想着日后再想办法逼他做出决择,此事倒也不急,便解释起这第二计。
“蒙古与宋交兵,由来已久,双方死伤无数,然,却没有实质进展,归根结底在于双方实力相当,谁也没有办法把谁吃掉,大汗有否想过,战争的确是统一天下的必然手段,但是却没有另一种手段来地高明,那便是不动兵便让对手逐渐垮掉,实力大为消耗,待到那时,再一举南下,势必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宗正一言,直切蒙古多年战争未果的局面,也提出了新的灭宋思路,刘,发,忽三人自然是很想一听宗正的灭宋大计。
宗正继续说道:“一国之力之支撑最为关键的就是经济财力,以及军事兵力,再加一个民心,此三者国之赖也,所以,要让对手衰弱,自然要从这三方面着手,而且,必须是让其自行衰弱,所以,对大宋财力用耗,对大宋军力用离,财力和军力懈怠,为君者民心亦失。,”
“那如何离耗?”刘秉忠激动问道,他对宗正提出的观点格外欣喜。
第二百四十章 无敌间谍之无敌(六)()
刘秉忠问及宗正如何离耗南宋,宗正继续详细解释道。【。aiyoushenm】
“那我就先从南宋的经济财政说起,南宋自身的官员体制冗杂,本就加深了财务消耗,而打击南宋经济,背离民心的最有效手段则是挖空国库,一旦国库空虚,为了国家的有效运转,为君者势必要在赋税政策上作调整,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长此以往,百姓不堪重负,民心便也失去。”
“你说的我们都明白,可是如何挖空南宋国库呢?”发思巴问道,
“我想有一个人刘大人应该很熟悉,如今此人已经官拜南宋臣相,这颗棋子大人用得可还顺手?”宗正望向刘秉忠。
“宗正,你想我怎样做?”刘秉忠问道,
“很简单,内外兼施,于内让贾似道找人把持南宋财政要务各职,对那些有才干的文臣大力打压,于外施压让南宋赔款岁贡。”
“如此一来,内有佞臣当道,外无御敌强心;民心亦失。”刘秉忠附和道。
“不错,刘大人一语道破。”宗正向刘秉忠递了个眼色,满心对刘大人见表知里智慧的佩服。
“那对于南宋的军事兵力呢?”忽必烈问道
“对南宋军事兵力则用离,蒙宋交兵几十载,大汗可否有发现,大宋不乏忠肝义胆,却又精明能干的将领,而这些将领把持着中原重镇,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所以,他日蒙古南下,这些将领势必是蒙最大阻碍,可若是由我们配合贾似道一一将这些将领打压排除,则南宋浩大江山犹如失去城墙庇护,大军南下,必势不可挡,这一次断肠谷之战,曹士雄,向士壁,高达私自调兵的证据我已经掌握,刘大人可以拿给贾似道一用,此外我这里还有一份南宋重镇猛将的名单,以及如何打压他们的计划,我都可以交付大汗,照此计划,不出两年,南宋军力不值一提。。”宗正顺势从怀里拿出了一份书册,想来也是布局已久。
刘秉忠上前取过书册,略微浏览便呈送给了忽必烈。
“宗正之才,深不可测,于大局,于细情,于时情,于远图,皆精深奥妙。”刘秉忠于心底不禁暗自感叹。
“不过,此计奏效的程度还需另一辅助,得此辅助,他日大汗南下,则确定一举功成。”宗正放言笃定,似是成竹在胸。
“说。”忽必烈起身问道,足见听完宗正所言,忽必烈已经有所动心。
“此事,只能说与大汗,事关蒙古在南宋境内的眼线,耳目;稍后我会再和大汗详谈。”宗正没有明说美人谷,点到即止,而忽必烈却是很清楚。
“至于第三计,自归休养,说的是蒙古自身,蒙古刚经历内乱,元气大伤,大汗不宜再兴兵,而是应该励精图治,与民休养,以待良机。”自此,宗正三大计悉数说完,复归沉默。
整个大殿就此四人,四人不再发一言,忽必烈沉思片刻,转而对刘秉忠和发思巴说道,
“邢台,国师,你二人暂且退下。”忽必烈摒退二人,二人便起身离开,于殿外等候。
待二人离去,忽必烈便问及宗正方才所未道完的辅助之计,他继续说道:“大汗,我所说的辅助,想必您已经清楚。”
“你说的可是美人谷?”忽必烈神色有些严肃,这毕竟是蒙古的最高机密之一。
“不错,我所说的辅助,就是让美人谷拿到南宋重镇的布防图,我相信对于美人谷来说,这不是难事,其中的重要性,大汗想必也清楚。”宗正提醒道。
宗正的用意,不思也明,他也不想让美人谷闲着,至少提出此计可以让其分心,这也是宗正反向渗透忽必烈的开始。
“此事,我自有安排,今日听闻宗正安答三大计策,本汗豁然开朗,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对时局战事竟如此通透,所提建言直切要害,你能助我,实乃蒙古之幸。”忽必烈此番言语倒是发自肺腑,他也很清楚,宗正的三大计策,一者安内,二者弱敌,三者强己,着力点清晰,执行有效。
“此三计乃个人拙见,是否收效,尚未可知,是否执行,权力在于大汗,有需要用得着我的地方,大汗尽可开口。”宗正谦虚回应。
“夜已深了,宗正安答也辛苦了,早些回去休息吧!”忽必烈似乎有所心事,脸上并未挂着欣喜。
宗正似乎看出了什么,他缓缓退下,忽而又反转身躯上前对忽必烈说道:“大汗,有一事不知是否当说。”
忽必烈对宗正的这一举动略感诧异,看到宗正一脸凝重,便关切问道:“怎么了?有话直说。”
宗正只郑重其事地说了句“提防美人谷谷主。”随后便径直离开了,忽必烈就是想问清情况,也来不及。
虽是简单一句话,却是最厉害的一句话,而它也只能是这样简短一句话,多说则有反向效果,宗正是要在忽必烈心里扎下一根美人谷谷主的刺,而这只是开始。
忽必烈看着宗正离开大殿的背影,仔细思索着宗正方才的那番话,他自己都有点凌乱。
仔细想想,他对美人谷谷主倒真是一无所知,从未打过交道,那宗正此话究竟暗含何意,难道宗正知道些美人谷隐情,他又迫于某种压力或者威胁不敢轻易说出,忽必烈细细地揣度着。
三日后,阿里不哥偷袭了也孙格,情势和宗正预料的一模一样,忽必烈当机立断,释放了中原武林人士,并着宗正处理各派两年协议之事。
随后忽必烈带着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