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能将无人问津的荒地改造成像模像样的田地,华安已经很高兴了,这也算是一种成就感吧!
整理好田地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便是要给田地施肥,要知道,贫瘠的土地是张不出好庄稼的,只有多施肥才能获得丰收。
对于施肥,华安倒也不是太担心,毕竟,麾下足有三万将士,大营每日产生的粪便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将这些粪便浇到新改造的土地上,一定会大大改变荒地的土壤品质。
只是整理出来的荒地足有数十万亩,三万将士的粪便,根本不足以满足如此广阔的土地。
为此,华安决定一步步来,先选出一千亩田地全力施肥,待这千亩良田土壤肥沃之后,再处理剩下的田地。
同时,由于一些高处灌溉不易,即使采用大型水车也满足不了庄稼的需要,华安只好改变种植模式,对于一般缺水的高处,采取种植耐旱作物的方法,而对于一些特别缺水,无法种植作物的高地,则计划改造成牧场,在附近建设围栏,养殖牛羊等牲畜。
第二百八十五章 产粮几万旦()
又经过几个月的整理,在初秋的时候,华安总共在这块荒地上整理出了六百顷水田、八百顷旱田、千顷牧场和百顷水库。
对于土壤荒废已久,肥力不足的问题,华安除了利用大营粪便施肥以外,还将田地周围的草木点燃,用草木灰做土地的肥料。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过冬作物栽种的季节,在京城附近百姓还在忙着收割水稻的时候,华安已经带着北伐军将士,在新开垦的田地上种上了小麦。
当然,由于对土地肥力没有多少信心,华安只种了三分之一的田地,剩下的暂时空置。
对于百顷水库,则全部利用起来,除了养殖鱼鳖等水生动物,还在里面种植了一些菱角、白莲等水生类植物,可谓一点都没有浪费。
地势太高,水源不足的千顷荒地全部被华安划成了牧场,牧场的面积最为广阔,上面长满了各种杂草,其中有几样便是牛羊最爱吃的草类。
华安将牧场按照地利位置分成很多块,每一块都建设一座可以围拢牲畜的围栏,麾下九个军各自负责几块牧场,其中,养殖牲畜时只占用一个,待这块牧草被牛羊吃的差不多时,再换一块牧场继续饲养,以保持牧场不会退化,各军之间也互相比赛,看谁养的好。
华安的亲兵营分到了最好的几块牧场,不过他们不养殖牛羊,而是养殖马匹,战马是稀缺资源,北伐军战马算是比较多的,也只有不足五千匹,其它各路军队就更少了,华安想通过饲养马匹,训练成战马,来提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动能力。
种植和养殖,对于军队来说,毕竟属于副业,北伐军的主要任务仍是训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打仗,这一点华安很清楚,也不会本木倒置。
屯田的任务都是按照军为单位展开的,每个军有三个营,各营轮流前往屯田,剩下的两个营在军营中训练,这样一算,每个士兵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军营训练,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屯田,这对战斗力的提高是几乎没有影响的。
屯田是项体力活,完全可以看做是训练士兵的体力,而且还可以得到土地的大量产出,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
第二年春分,田地种植的小麦都成熟了,北伐军将士第一次尝到了收获的喜悦,粗略算了一下,小麦的产量足有几万旦,已经足够北伐军半年的军粮了。
华安将取得的收成上奏朝廷,朝廷大喜过望,对北伐军进行了嘉奖,赏赐的金钱足有百万,不过,原先应该拨给北伐军的几万旦的军粮也就不用拨了。
水库的鱼鳖也进入了交配产卵的季节,去年秋季种植的白莲开出了灿烂的莲花,菱角在水库表面疯狂的繁殖,牧场之上就更热闹了,处于发情期的公牛、公羊为了获得交配权,在草地上进行决斗,失败者灰溜溜的离开,胜利者则会得到雌性的青睐,与之完成交配的过程。
几个月的放牧,北伐军收集了大量的牛羊粪便,这些牲畜粪便和从大营运来的粪便一起被用于田地的肥力改良,有了这批天然肥料,更多的田地从贫瘠变成肥沃。
收割完小麦,废弃在田地的秸秆将严重影响下一步的耕种,而这个时代也没有大气污染的问题,因此,北伐军将士放出一把火,将废弃的秸秆烧成了灰烬,这些草木灰便又成了田地的肥料。
数万旦小麦被存储在北伐军大营的粮仓,处理完小麦,下一步自然是种植春季的作物了,这一次,华安将整理的所有田地全部种植,其中,六百顷水田全部种植水稻,八百顷旱田则种植高粱、黄豆等耐旱作物。
农忙时节转瞬即逝,种植的任务也比较急迫,为此,华安暂时改变原先的部署,让所部士兵两天干活一天训练,待过了农忙之后再换回来。
调整部署之后,种植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一倍,北伐军将士在农忙时节顺利的种完了所有的田地,只等秋后收获了。
种完最后一亩地时,华安大大的松了口气,这半个多月可把他累坏了,为了鼓舞士兵种植的积极性,华安一直以身作则,亲自下田耕种,堂堂的平北将军倒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累了半个多月的华安自然要放松一下,在这片屯田之地的东侧,是一座树木颇多的山脉,虽然山体不是太高,但山上的风景颇为优美,而且有许多野生动物,是理想的狩猎之地。
华安一身戎装,带着雷暴、赵武等几十名部将,策马前往山中打猎。
奔出大营之后,首先要经过屯田之地,华安策马立在一处地势比较高的位置,看着远处绿油油的水稻秧苗,心情极为舒畅,身旁的部将也是高兴的互相谈论秋后的收成,这些部将大多是农民出身,对于种地都是行家。
“大哥,这么一大片田地,秋天的时候能收获多少粮食。”雷暴看着远处的田地,感慨的说道。
赵武一听,插嘴道:“去年只种了三成的田地就收获了几万旦粮食,今年全都种上了,估计至少有十几万旦吧!”
“这几个月施了不少肥,末将觉得应该不会低于二十万旦。”一名部将肯定的说道。
“二十万旦比较靠谱,末将也这么认为。”几名农民出身的部将似乎都这么认为。
华安伸手指了指天空,淡然道:“这就要看老天了,若是今年风调雨顺、没有虫灾、鼠灾,二十万旦一定跑不了,若有灾祸,颗粒无收都说不定啊!”
王三听了,眉头一紧,道:“大哥,若是遇上灾祸,我们岂不全白干了,有何办法可以消除灾祸。”
“给佛祖烧香磕头,祈求风调雨顺。”一名部将脱口而出。
“对啊!不如就在这屯田之处立一座佛像,每日祭拜,佛祖或许可以显灵。”铁牛跟着说道。
华安闻言,置之一笑,而后摇了摇头,对于这些伪科学的牛鬼蛇神,华安作为一个后世人,是绝对不会相信的,甚至有些鄙视。
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
“灾祸的形成自然有其原因,求佛祖又有何用。”华安反驳了一句,而后看了看四周的地形,接着道:“若所料不错,今年不会有蝗灾,鼠灾也不会猖獗,旱涝只要不是特别厉害,倒也不用太担心。”
“大哥,你怎么这么肯定。”
“大哥比佛祖还厉害,会未卜先知啊!哈哈!”
王三和铁牛说道。
华安淡然一笑,解释道:“蝗虫的天敌是鸟类,你们看,四周的树上全是成群的小鸟,有了这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今年的蝗灾一定不会发生,还有,附近的猫头鹰不少,前几日,一名看守围栏的士兵,夜里出来小解,被一大群猫头鹰的叫声吓得腿都软了,裤子都没来得及脱就……哈哈!这些猫头鹰专吃老鼠,有了它们,鼠灾就不用担心了。”
身旁的部将闻言,皆恍然大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华安的丰富知识佩服的五体投地。
“大哥,我终于明白您修水库的用意了。”王三听了华安对蝗灾、鼠灾的解释,心情有些兴奋。
“哦,那你说说看。”华安问道。
王三指着远处的水库,自信道:“水库可以用来储水,若是老天爷不下雨,田地干旱,可以用水库里的水灌溉庄稼,确保庄稼不会枯死,若是连续阴雨,大江水位暴涨,这些水库可以分担大江的水流,防止江水泛滥,冲毁农田。”
听了王三的描述,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王三,你说的很对,不过,除了防患旱涝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水库原本就处于低洼之处,若是全部填平,所需土石太多,非人力可为,二是,水库可以放养鱼鳖,栽种菱角,水库的浅水区可以种植莲藕,这些可都是美味啊!”
“一举三得,还是大哥想的周到。”铁牛情不自禁的夸赞华安。
华安微微一笑,看着周围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心里很是高兴,他仿佛看到了来年春天漫山遍野的小牛犊和小羊羔。
简单的聊了几句牧场的情况后,华安带领几十名部将策马奔向东面的浓密树林,开始了狩猎。
为了多打些野味,华安将队伍分成四队,雷暴、赵武、铁牛各领部将为一队,华安和王三带领亲兵营的几名军官为一队。
狩猎开始后,四队人马分散开来,各队人马为了多打一些野味争面子,全都不惜余力的狩猎,所到之处,只要出现在视线之内的野味全部射杀,大的如豺狼、麋鹿,小的如野鸡、野兔,全都不放过。
华安的运气非常好,刚奔入树林没多久,就看到一头又肥又大的麋鹿,在这头麋鹿的身后跟随着十几头身材较小的麋鹿,显然这是一个族群,最大的是雄性首领,后面的是他的配偶和子女,麋鹿在京城附近可不常见,算得上是稀有物种了。
不过,这个时代没有保护动物之说,华安也就没有什么顾忌,在抽出利箭将要射杀麋鹿群的一霎那,华安突然改变了主意。
他觉得杀了这群麋鹿极为简单,但得到的只有十几具麋鹿的尸体,运回大营一顿就可以吃完,若是将这些麋鹿抓住,放到牧场饲养,说不定数年之后,就是一大群麋鹿,十余年之后就会更多。
至于饲养麋鹿的技术,虽然华安不太清楚,麾下的将士也未必会养,但试一试,总会找到饲养的技术的,就算全部养死了,也可以总结不少经验,为下一次饲养积累技术基础。
下定决心之后,华安让王三和几名部将向麋鹿所在位置的两侧迂回,堵住麋鹿逃亡密林的道路,而华安自己则弯弓搭箭瞄准了雄性麋鹿的后腿。
“嗖……”华安射出一箭,不偏不倚正中雄性麋鹿的左后腿,雄性麋鹿大吃一惊,挣扎着想要逃走,但腿部插着一支利箭,让它的行动变得极为迟缓,没跑几步后腿便被卡在了小灌木上,再也动弹不得。
其余的麋鹿一见首领被人类射中,全都拔腿逃跑,两侧的密林是最佳的逃跑路线,但此时已经被王上和几名将领截断了,麋鹿群不敢硬闯,只好向前奔去。
这样一来,这些麋鹿的后腿就呈现在了华安和部将们的眼前,所有人抽出利箭,瞄准麋鹿的后腿进行射击。
不愧是北伐军的精英,所有人的箭法都是一流的出色,在将士们的接连放箭之下,七八头麋鹿被射中倒地,只有几头小麋鹿身材太矮小没被射中,不过靠奶水活命的它们并没有跑远,而是见母亲倒地后便缓缓的走了回来。
全部搞定这些麋鹿后,华安让部将们全部下马,将被射伤的麋鹿绑在马背上,一批战马左右各绑一头麋鹿,麋鹿首领个头太大,单独绑在王三的战马上,绑完所有麋鹿,只有华安的战马是空闲的。
将领们牵马而行,跟在华安的身后,开始向回走,不过走的却不是来时的路,华安这么做是为了多看些风景。
这一决定可苦了麾下的将领们,要知道,这些麋鹿野性十足,在马背上很不老实,时不时的便有挣脱的风险,害的将领们要不断的重新捆绑。
尤其是那头麋鹿首领最不老实,为了让它无法挣脱,王三卸掉马鞍,让麋鹿首领骑在马背上,并将其四个蹄子捆绑在一起,从远处看,便是一头麋鹿骑着一匹战马,样子不可谓不滑稽。
“大哥,前面的小山头有个亭子,里面似乎有不少人。”王三看向前方的亭子,大声说道。
华安自然早就看到了,而且从衣着看,应该都是有地位的文人雅士,此时正是春分季节,踏青倒是不错的选择。
“这群富家子弟,游山玩水呢?不用理他们,我们走我们的。”华安自从被士族鄙视,对所有的读书人都了一丝反感。
于是,华安一行人牵着马,从小山头旁边的小路经过。
“鹿骑马,天下奇闻也。”一名书生看着骑在马背上的麋鹿,惊奇的说道。
“鹿有脚,为何要骑在马背上呢?愚不可及,愚不可及啊!”另一名书生看了连连摇头。
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谢安()
“你们都在看什么呢?”一名身穿白衣,神情潇洒的公子说着走上前去,想要一看究竟。
“安石兄,是几个军卒路过这里,其中一匹军马的后背上骑着一头雄鹿,您说稀奇不稀奇。”一人笑着答道。
白衣公子闻言,向下一看,果然如此,心下不禁暗暗称奇,连忙让身旁的小厮去请山下路过的一行人。
这名白衣公子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宰相谢安,只是谢安出任宰相是四十岁之后,如今刚好二十岁的他,对仕途毫无兴趣,寄情山水才是他的最爱。
“几位军爷留步,我家公子有请。”小厮很快便追上华安。
华安闻言,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停下了脚步,他一脸不悦的看向小厮,道:“你家公子找本将何事。”
“我家公子想请军爷到亭上一叙,特让小的来传话。”小厮悠闲的回答,话语中毫无尊敬之意。
华安抬头看了看山顶的亭子,上面足有几十人,个个都极为悠闲的看向自己,仿佛看风景一般,这让华安的心里颇为不舒服。
“我家将军是当朝平北大将军,你家公子不会自己亲自来请吗?”小厮的轻蔑惹恼了华安身后的一名部将。
小厮闻言,先是一惊,而后又恢复了轻松的神态,淡淡道:“原来是将军,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将军恕罪,不过,我家公子也是当朝名士,出身陈郡谢氏,血统无比高贵,不是一般的寒门子弟可比的。”
小厮的语言仍旧充满了轻蔑,话语之中暗指华安等人都是出身低贱之辈,当然顺带连他自己也捎带进去了。
“哦,当朝名士,敢问尊姓大名。”华安随口问道。
“我家公子姓谢,单名一个安字,字安石,今年刚满二十,生辰……”小厮摇头晃脑的显摆了起来。
“哦,谢安,你家公子竟是谢安。”华安心中无比惊讶,史上名相谢安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能在这里结识如此人才,华安心头渐渐的兴奋起来。
“将军请。”见华安对自家公子一脸的崇敬神色,小厮弯腰伸手,示意华安上山。
“好,我跟你去,前面带路。”华安说着,回头看向王三等人,道:“你们几个在这儿等着,还有,一定要看好麋鹿,别让它们逃掉。”说完抬脚向小山头走去。
“这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