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雪雨点头,大声的应了一句,跟在华安的身旁向乌衣巷走去,雷暴、赵武紧紧的跟在后面。
&是不错的公子,有了心上人还不忘老娘和妹妹,难得,难得啊!”华安没走多远,身后就传来了小贩的感慨声。
华安闻言,一笑置之,继续向乌衣巷行去。
##########
京城皇宫之中,满朝文武齐聚一堂,自从得知石虎大军南下的消息,他们就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消息是昨日半夜送到的,今日一早得知消息的大臣,都急匆匆的赶往大殿,讨论了整整一个上午,也没有任何头绪。
此时,虚岁十七的小皇帝司马衍正在午休,他听了满朝大臣争论了一个上午,脑袋实在疼的厉害。
而朝中的大臣却没有离开,他们还聚在大殿上,正三五成群的讨论该如何御敌。
像韩潜这样领兵在外的将领,接到皇命正在风尘仆仆的向京城赶来,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位将领迈进大殿。
进入大殿的韩潜,没有参与任何争论,他一直呆呆的站在一幅军用地图前,蹙眉细细的思索如何抵挡石虎的进攻。
而司徒王导,司空郗鉴,征西将军庾亮,则聚在一起商议出兵策略,但毕竟敌众我寡,石虎来势汹汹,尽管他们都是朝廷重臣,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
&么时辰了。”在殿后午休的司马衍揉了揉眼睛,轻声问道。
身旁的小太监忙答道:“回皇上,未时已经过半了。”
&都未时了。”司马衍说着站起了身子,随即又蹙起了眉头。
&殿怎么还是这么吵,文武大臣都还没走。”司马衍很不高兴的斥了一句。
小太监忙回道:“都在呢?皇上睡着的功夫,又来了十几位将军。”
司马衍一听,叹了口气,揉着额头,无奈道:“真是烦死了,这群没用的大臣,主意一个都想不出来,只会在大殿上乱嚷嚷,朕要他们有何用,有何用。”
他越说声音越大,一怒之下将眼前的桌子给踢翻了,顺带将桌子上的碗碟和一些可口的点心也一并打翻在地。
&上息怒,皇上息怒。”身旁的小太监连忙安慰道:“皇上,下午刚来的几位将军,兴许有好的主意,他们常年征战沙场,对打仗的事一定很清楚。”
&司马衍情绪稍缓,低头思索片刻,右手一挥,轻声道:“起驾。”
########
&人战力强悍,分兵万万不行。”
&错,应该集中主力,先灭其一路,而后携胜利之势,一鼓作气灭掉剩下几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可以直捣邺城,灭了赵国。”
&是白日做梦,若是主力集中攻击敌军一路,剩下的几路敌军将势如破竹,直捣我大晋腹地,京城一旦被围,我大晋有亡国之危。”
&派胡言,以你之见就是分兵阻敌了,我大晋荆、扬二州只能各抽调五、六万大军,而敌军十五万,而且战力比我军强悍,分兵拒敌将被个个击破。”
大殿之中,几位脾气暴躁的大臣,大声的吵了起来。
&上驾到……”
随着小太监的一声吆喝,司马衍从后殿走了进来。
&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朝中文武大臣见司马衍走进来,都跪着参拜。
&卿平身。”司马衍双手轻轻一挥,示意众大臣起身。
&皇上。”众大臣谢恩后,依次起身,按官位站在两旁。
司马衍看着众大臣,正色问道:“诸位爱卿商议了这么久,可有御敌良策。”
众大臣闻言,顿时面面相觑,他们都没有想出什么太好的主意,争论半日的几种策略也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既然想不出主意,你们还呆在这里干嘛!”司马衍大怒着斥了一句。
&上息怒,石虎南下兵力甚重,确实比较棘手,办法还得慢慢商议。”庾亮见司马衍动怒,上前一步,小声劝道。
&舅有何良策,不妨直言。”司马衍见发言的是自己的亲舅舅,怒气顿时缓和了许多。
庾亮闻言,抱拳应道:“臣还是觉得应该集中主力,先歼灭敌军一路,威慑敌胆,而后再携胜利之势,进攻敌军其余几路人马。”
&敌军其余两路人马该如何应对。”一名大臣反问道。
庾亮微微一笑,指着殿中的巨幅军用地图,解释道:“本将率荆州军团主力五万人,渡江支援庐江郡,与庐江本地守军合力,歼灭赵国右路军统帅麻秋的二万人马。而扬州军团的五万主力,分出三万支援淮南郡,剩下二万支援广陵郡。韩将军的北伐军三万人负责拱卫京师,并策应各方,待我荆州军团主力歼灭了敌人的右路军,便会立刻向敌人的中路军发起进攻。”
庾亮说完得意的笑了笑,满朝文武支持和反对皆占一半。
司马衍点了点头,刚要下决定,大臣之中,司空郗鉴立刻出列,反对道:“国舅爷可真会算计,为何你荆州军团集中主力灭敌一部,而我扬州军团却要分兵两处。”
&爱卿有何意见,不妨直言。”司马衍见郗鉴情绪激动,开口问道。
郗鉴瞥了庾亮一眼,抱拳建议道:“皇上,以臣之见,我扬州军团主力五万人马,渡江支援广陵郡,与广陵守军合力,击破赵国左路军统帅支雄的二万人马,而荆州军团则分兵两处,分别支援淮南郡和庐江郡,待我破了敌人的左路军,便会向敌人的其它几路发起进攻。”
郗鉴说完,一脸不满的看向庾亮。
他所说的策略,和庾亮所说的完全一样,只是在各自军团的任务分配上意见相反。
敌军除了后军统帅夔安的五万人马,前军十万人马分成三路进犯,他们都想集中自己军团的主力灭敌一部,从而获得破敌的功劳,而让对方军团面对两路敌人的进攻。
二人在大殿上始终争执不下,他们各自的部下也跟着乱嚷嚷。
第二百五十四章 丞相归天()
华安急切的奔向后院,还没进门便大声的问道:“夫人生了,是男娃,还是女娃。”
“哎呀!将军,是将军回来了。”院子里的丫鬟都有些吃惊。
“恭喜将军,夫人刚生,是个男娃。”
“将军,快些进去看看吧!”
几个丫鬟笑着催促道。
“太好了,是个男娃。”华安内心极为高兴,急忙迈进屋子,走向软榻之侧。
“夫人怎么了。”看着王灵微闭着眼,华安担忧的问道。
“将军放心,母子平安,夫人是累了,不碍事的。”
“好,那就好。”华安见妻子平安,便放下心来。
“既然将军在这儿,我们都下去吧!”稳婆见华安进来了,带着几个丫鬟缓缓退出屋子。
此时,刚出生的小娃娃正趴在娘亲的怀里,吮吸着香甜的乳汁,时不时的发出‘巴拉巴拉’的清脆响声。
华安轻轻坐在软榻之侧,抚着王灵那香汗淋漓的额头,柔声道:“夫人,辛苦了,看我们的孩儿,多可爱啊!正吃奶呢?”
“嗯。”王灵也许太累了的缘故,只是轻轻的应了一声。
华安轻轻俯下身子,在小娃娃的脸蛋上亲了一下,又在王灵的脸蛋上亲了一口。
看着夫人与爱子平安的躺在面前,华安感觉无比的幸福,甚至感觉整个心都要融化了。
小娃娃吃完奶后,华安将其抱在怀里,在屋子里遛了起来,时不时的亲上两口。
“宝贝,爹的小宝贝,快快长大,长大了做大将军,好不好啊!”华安小声的在屋子里哼了起来。
“咯吱”一声,房门被推开,一个小丫鬟走了进来,面部丝毫没有喜色。
华安抬头看了小丫鬟一眼,疑惑道:“什么事。”
“将军,丞相府的李管家来了,在前院候着。”小丫鬟低着头,轻声道。
丞相府自然就是以前的司徒府,几个月前,朝廷因司徒王导功勋卓著,升任其为丞相,司徒府自然改名为丞相府。
而这个李管家自然是华安幼年认识的李尚了,见李尚亲自前来,华安本该高兴,但从小丫鬟的表情,华安心头总有一些不祥的预感,似乎丞相府出大事了。
“夫君,是谁来了。”王灵产后身体有些虚弱,声音有些微弱。
“夫人,是丞相府的李尚大哥,一定是来恭喜夫人喜得贵子的,为夫出去看看。”华安说着将小宝宝放回王灵的身旁,与小丫鬟走出房门,向前院走去。
“李尚大哥,别来无恙啊!”华安进了正堂,拱手向李尚作了一揖。
“不敢,不敢。”李尚拱手回礼,一脸的严肃。
自己喜得贵子,本是一件极为高兴的事,而李尚向来注重礼仪,没有重大的事情,是不可能有如此表情的,此时,华安更加肯定丞相府一定出事了,而且,多半是丞相王导出事了。
“李尚大哥,丞相府是不是出事了。”华安轻声问道。
李尚点了点头,蹙眉道:“出事了,出大事了,就在一刻之前,我家老爷归天了。”
“什么,岳父大人归天了。”尽管早有预感,但当李尚说出事实时,华安心头仍不免一震。
“爱子刚刚出生,岳父大人就归天了,真是一喜一悲啊!”华安在正堂踱了几步,自言自语道。
“是啊!小姐现在身子正弱,夫人让先不要告诉小姐,待过两日,小姐身子好些再说不迟。”李尚忧虑的说道。
“好,也只有如此了,那就先瞒两日吧!”华安点了点头。
“姑爷保重,我先回府了。”李尚拱手一揖,转身离去。
“小豆子,送送李管家。”华安客气了一句。
李尚走后,华安忧虑了起来,北伐在即,当朝第一辅政大臣的突然去世,对北伐大业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虽然王导不懂兵法,也不会打仗,但其战略头脑还是很强的,尤其善于平衡朝中各派利益,对朝廷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王导撒手而去,万一北伐时,朝廷内部发生分歧,很有可能造成北伐的功败垂成。
逝者已矣,忧虑也无用,华安放下忧虑,抖擞精神走向后院。
“你们都听好了,丞相府发生的事不许告诉夫人,都给我高兴点。”华安告诫府中的众人。
“是,将军。”众人应了一声,各自前去忙活。
华安站在屋子门前,深吸一口气,推门进入屋中,走向软榻之侧。
“夫君,你回来了。”王灵见华安回屋,莞尔一笑。
“哈哈!夫人的气色比刚才好多了,来,坐起来让为夫好好看看。”华安笑着将王灵扶了起来。
王灵坐直了身子,抱着怀里的爱子,柔声道:“夫君,你看,我们的孩儿又饿了,刚刚才喂过呢?”
华安定睛一看,小宝宝正闭着眼睛趴在王灵的怀里,一张小嘴正在吮吸娘亲的乳汁,两只肉乎乎的小手正抓着王灵的胸脯。
“哈哈,能吃好啊!宝宝吃的越多,长得越快,将来一定是个高高大大的英俊少年郎,对不对啊!爹的小宝宝。”华安说着哄起了爱子。
“嗯,将来,娘的宝宝一定是个英俊的少年郎,就像你爹一样。”王灵抚着怀中爱子的后背,陶醉的笑了起来。
看着眼前的**爱子,华安从来没有这么陶醉过,一颗心融化了一遍又一遍。
######
两日后,丞相府举行了葬礼,京城的王公贵族、各级官吏、不论是王导的支持者,还是对立着都身穿孝服,虔诚的前往丞相府为这位三朝元老送行。
皇帝司马衍听闻王导仙去,更是掩面大呦,下旨举哀三日,并派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仪式赠物之礼,比照汉代的霍光及安平献王司马孚。
次日,王导下葬,皇帝司马衍给九游辒辌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规格是所有大臣丧礼中最高的,这足以显示王导作为三朝元老的地位之特殊。
北伐在即,华安不敢在府中停留太久,在参加完王导的葬礼之后,华安仅在府邸休息了一日,便策马返回北伐军大营。
第二百五十五章 庾亮北伐()
在返回大营的路上,华安勒马在一片水稻田周围稍停了片刻,看着绿油油的水稻已经抽穗,华安明白,出兵北伐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策马回到北伐军大营,华安稍事休息,便向雷暴几人询问将士们的日常训练情况,而后,亲自从万余大军之中挑选十几名士兵与自己过招。
简单的几招过后,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些士兵的战力丝毫没有减弱,似乎又增强了不少。
北伐在即,大晋各军都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华安麾下的万余将士也在临阵磨枪。
通过连续一年的‘魔鬼式’训练,以及多次实战检验,华安对于麾下万余将士的战力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支人马已经算得上精锐之师,但距离百战精兵还有一些差距,百战精兵必须要通过多次的残酷战场厮杀才能得到,远远不是训练可以造就的。
士兵的个人战力对战斗的胜败很重要,但战场厮杀更重要的是阵型严整,进退有序,在北伐即将开始之际,华安大大减弱了士兵个人战力的训练,而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练习阵法,并不断的举行实兵对抗演练,以训练麾下士兵的战场适应能力。
八月初,大晋的西南方向传来捷报,广州刺史邓岳攻破蜀国六座城池,俘虏敌将霍彪,拓疆二百里,首战告捷,庾亮麾下参军赵松更是势如破竹,击破巴郡、江阳多座城池,威震敌胆,大大长了晋军的气势。
得知邓岳、赵松,杀敌立功,大晋的其它各军将士,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北伐中原,杀敌建功。
就在这捷报连连的八月,三朝元老,司空郗鉴突然去世,北伐在即,郗鉴的去世对北伐又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皇帝司马衍得知郗鉴去世,更是伤心不已,王导七月刚走,郗鉴八月跟随,如今,当年的辅政重臣只剩下庾亮一人。
作为唯一的三朝重臣,又是国舅之尊,庾亮成了司马衍最后的依靠,朝中大权自然也尽归庾亮。
此时,庾亮心腹爱将,荆州军团的先锋骁将,征虏将军毛宝已经率精兵万人,向武昌城北面的渡口挺进,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便可横渡大江,率先向中原进击。
荆、扬二州的精锐军团,也已经拔营北上,只是北伐军还没有接到任何命令,三万精锐在大营之中照常训练。
京城皇宫之中,即将亲赴前线的国舅庾亮,正式向皇帝司马衍辞行。
“皇上,老臣明日一早便要前往武昌城,今日特来向皇上辞行。”庾亮抱拳一揖。
司马衍连忙扶起庾亮,道:“舅舅不必多礼,快请起。”
“谢皇上。”
司马衍看着庾亮,忧虑道:“如今,我大晋连折两员重臣,王爱卿和郗爱卿先后离朕而去,朕的江山就全仰仗舅舅了,舅舅离京而去,朝中若发生什么事,朕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啊!”
“皇上如此信任,老臣惶恐。”庾亮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顿了顿,道:“皇上已经亲政多年,朝中大小事务也该自己拿主意了,老臣离开京城的日子,若是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皇上可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武昌。”
“嗯。”司马衍点了点头,道:“舅舅,我大晋偏安多年,此次北伐真的可以收复祖先丢失的中原么,舅舅觉得有几成胜算。”
“恕老臣直言,胜算未可知也,若是辽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