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贸易,以相当低廉的价格买到满船的茶叶。
然而,等到这些船从广州离开,从珠江入海口进入大海的时候,义律领事亲自带人到入海口堵这些不听命令的商船,又指挥军舰炮击这两艘商船。
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清国水师出面保护英国商船离开,而英国海军则拼命攻击自己国家的商船。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虽然广州和维多利亚湾的英国人之间剑拔弩张,但双方之间的贸易却并没有停滞,一直在进行。
原来,当时在广州到九龙的海面上活跃着十八艘美国商船,因为美国领事一直标榜着中立,还做出努力调停两国纷争的姿态,因此受到林总督和广州官府的嘉许,允许美国商船在两边自由来往,进行贸易。
当然,这些美国商船也趁机发了一笔国难财,每次在广州和维多利亚港的英国商船之间进行货物运输,美国船都要收取不菲的运输费,达到每吨三十五块到四十块大洋的水平。
考虑到从英国本土到广州的海上运输成本也只有每吨三十五块左右,这实在是不同凡响的高价(从美国到广州,运输成本也差不多)。
以当时的运输情况而言,一艘远洋商船的排水量大约为一千吨,价值约为三万块大洋,所载货物价值为八万元到十五万元不等。
从广州到维多利亚港运输一次货物,就要收取三万元以上的运输费,甚至比船只本身的价值还要高,就能知道美国人这次的竹杠敲得多爽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商人之前也是一直从事鸦片生意的,不比英国人白多少,而且在关税缴纳等方面比英国人还要黑得多。
举例来说,英国人贩售鸦片,约有90%以上的鸦片是不报关的,也就是说90%以上的鸦片其实是走私货物;而到了美国人这边,直接就是100%不报关的,贩卖的鸦片全部都是走私货。
这也难怪会有那么多英国商人会对这些美国商人咬牙切齿了。
李仙在穿越之前只是个普通的中学生,还是那种不是特别喜欢历史的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历史并不是很熟悉。
此次亲历这次战争,倒让他有机会更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真面目了。
首先就是说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这场冲突是否就可以避免,清国之后受到的一系列悲惨局面会不会有所减轻?
李仙看完这一系列冲突之后的结论就是三个字:不可能。
要了解鸦片战争的本质,首先就要了解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情况。
中国在近代以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出超国家,和印度一起,拥有白银坟墓的美称。
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瓷器等都是抢手货,相对而言,进口的货物却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早先还从英国和欧洲等地进口布匹和棉花、天鹅绒等物品,到了后来,连这些商品都不再进口了,而且这种做法有非常充足的理由。
此时的英国是纺织大国,经过多年的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的布匹质量好,价格低廉,占领绝大部分的欧美市场和殖民地市场。
然而,到了中国后,清国的松江府(也就是上海所在的松江府)生产的松江布物美价廉,不仅比英国布便宜,质量也比英国布好,轻松就把英国布挤出市场(至于怎么会出现如此奇葩的事情,李仙也是百思不解)。
黄金知了语:感谢“”打滚不要钱“”和“”想要赚钱“”、“”书友160504111324383“”等书友的推荐票支持。
第二百零二章 求见英国领事()
原先英国在印度种植棉花,到清朝贩售,也是有利可图的,但后来中国江南地区的地主们也开始大量种植棉花,又改善种植技术,使得江南棉花的价格比印度棉花便宜,质量也比印度棉花好,最终把印度棉花挤出市场去了(至于怎么会出现如此奇葩的事情,李仙同样是百思不解)。
总之,伟大的大英帝国生产的商品就没有一样能在中国卖出去的,这还不是因为清政府的干涉,而是因为硬得不可再硬的市场规律,这也是没谁了。
最后,英国商人只能拿真金白银到清国购买商品,而不是在其他地方一样,用便宜的英国工业品,以很小的代价获得各种有用的资源。
等到发现鸦片能在中国大卖特卖,就不难理解英国人的大喜狂喜了。
按照李仙调查,这种生意的利润相当恐怖。
英国商人在印度的孟加拉等地收购鸦片,成本大概是四百块钱一箱(每箱一百斤到一百二十斤),到广州销售,能以八百块钱一箱的价格转手,不管是从运输成本考虑,还是实际利润考虑,都是相当暴利的行当。
林则徐主持禁烟之前,鸦片的到岸价格还只是八百块钱一箱,等到禁烟后,其价格一度高涨到两千块到三千块之间,之后又回落到一千一百到一千三百之间。
那么这种鸦片贸易的量达到多少呢?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1835年到1839年的期间,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约为两万五千箱左右。
而在这一期间,清国输出的商品绝大部分是茶叶,每年三十万担左右,价值九百万块到一千万块左右。
也就是说,清国在这段时间内,每年进口价值两千万元的货物(主要是鸦片),出口价值一千万块的商品(主要是茶叶)。
如此算来,清国每年的贸易赤字是一千万块大洋左右,就算英国人不会将利润全部换成白银拿走,造成的纯粹的白银流失,也达到每年五百万两到六百万两之间。
那么,这一时期清国的财政情况又如何呢?
清国中央政府的财政总收入达到四千五百万两左右,折合银元也就是六千五百万元左右;整个清国的白银保有量,总共也就九亿两左右(这已经是当时世界第一了,印度不出,谁与争锋的那种)。
但凡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白银流失继续下去,就算不考虑鸦片本身的危害,光靠这种货币流失,清国的白银保有量在十年内会下降百分之十,在二十年内下降百分之二十。
对比明朝时候的情况,又考虑到清国糟糕的金融灾难抵抗能力,清国在十年内就会遇到严重的钱荒,导致几乎无法克服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央朝政难以为继,最后只能是国家的四分五裂。
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结果是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由新一代王朝代替旧王朝,但考虑到当时欧洲诸国快速发展,到处占领殖民地的情况,到时候只会是几个欧洲强国共同瓜分中国土地,将中国分成好几个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了。
因此,李仙也可以理解清国朝廷和林则徐本人为什么会如此急于禁烟了。
或许朝廷那些人看得没那么远,也没那么深,但也明白如果不改变鸦片大量贸易的局面,等待中央朝廷的,只会是灭顶之灾。
现在开始禁止鸦片贸易,也许可能被英国打得很惨,失去很多东西;但如果不打,到了以后,恐怕连被打的机会都没有,自己莫名其妙就玩完,纯粹是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这是清国这边的情况,英国那边的情况,同样也不乐观。
有些人认为林则徐的做法有些蛮横,过于强硬,如果能够婉转一些,未必不能避免战争,给清国争取更好的结局。
但李仙看来,这根本也是不可能。
从英国政府的角度看,每年销售两万多箱鸦片,纯利润高达一千万元以上,而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如此庞大的利润,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发动战争了。
所以,不管林则徐采取的手段温和与否,就算义律有心跟广州的总督府和解,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他身后的英国政府也绝不会允许鸦片贸易受到任何损失,任何妥协的前提都是鸦片贸易不受到任何影响的情况下才可能。
这就是历史的车轮,也是真正的大势,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而改变。
与此相比,什么对义律怀柔,还有让英国的某些议员们投票反对战争等,都只是一片浮云,寄希望于这些,只能说明这些人过于天真,把历史课程都还给体育老师去了。
进入21世纪后,还有些人希望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场战争,提出很多奇特的看法,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林则徐没收英国商人的鸦片,属于侵害商人私有财产权的行为,因此整个禁烟活动的合法性都要受到质疑。
但是,李仙却明白,这种想法到底有多可笑。
先不说这种说法有多片面,仅从这时代的贸易规则来看,这些英国商人带入中国的鸦片都是没有经过报关手续的非法商品,也就是走私货物而不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正常商品。
不管是按照这个时代的国际通用规则还是之后的法律,任何政府对走私商品都是有权强制没收的。
当然,李仙也明白一些有心人提起私人财产权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不明白这些货物的性质,而只是单纯地想贬低历代中国人抵抗外敌而进行的各种抗争行为而已,与鸦片的合法与否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就跟狼和羊的争论一样,不管你有多少理由,我就要抹黑你,至于理由其实是“莫须有”的。
总之,对这一时期的鸦片贸易认识得越深入,李仙就越明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其规模绝不会小。
就在李仙平定东海岛的海盗势力,成为雷州湾名副其实的扛把子不久,历史还按照自己原先的轨迹运行。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
同年1月8日英国“窝拉疑”号舰长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口。
在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谓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
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极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向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1840年1月20日,在整个广东的气氛还很微妙的时候,李仙派人联系在香港的英国领事义律,要求与其见面,商谈一些重要事情。
第二百零三章 如何解决资金难()
原来,这段时间混元宗发展迅猛,从亚罗湾搬迁到前景更加广阔的东海岛,护卫队人数突破五百人,又大肆发展捕鲸业,收购大量鲸油,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但却犯了过快发展的大忌,原本还算不错的资金运转开始出现问题,到了动辄就要破产的地步。
对这种情况,责任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仙本人。
自从掌握用捕鲸炮捕鲸的技术后,亚罗湾一带渔民们的捕鲸能力突飞猛进,与之前的冷兵器捕鲸迥然不同。
正常而言,一头成年鲸鱼的平均体重在十五吨到二十吨之间,熬成鲸油后平均一头鲸鱼提供十吨左右鲸油,也就是两万斤。
李仙为捕鲸的渔民提供船只和捕鲸炮,以这种方式入股和控制捕鲸业,鲸油的正式收购价格为一百斤三块大洋的水平,但考虑到出售鲸油后很大一部分会以分红等方式回到混元宗账上,混元宗的实际收购价格仅为两块大洋一百斤。
以这时代的粮油生意而言,一百斤猪油的零售价为九块到十二块大洋,批发价则为六块到七块之间。
这就是说,只要销路畅通,混元宗每百斤鲸油至少能赚取四块到五块的纯收益,也就是说一头鲸油能赚八百块到一千块。
这还只是鲸油的生意,如果再加上鲸鱼肉和鲸鱼皮(相当于优质牛皮)的生意,利润会比这还要高很多。
至于鲸油的生产效率,为捕鲸的渔民提供适当的快船和捕鲸炮后,一个月在近海捕猎五到十头鲸油,就跟玩似的,给予适当的激励后,这个量还能翻番。
混元宗的香皂项目很赚钱,但每个月的纯利润也就在一千五百块到两千块之间,这已经是这时代难得的暴利,但与捕鲸行业相比,就相差很多了。
香皂也要用到鲸油,但以现在的销售能力而言,每个月也就销售两万块香皂,一年二十四万块,需要的鲸油不过二十吨左右。
在李仙最初的预算中,这鲸油应该是不愁卖的,猪油和豆油向来是非常畅销的商品,鲸油的食用价值又比这些高出很多,更重要的是,鲸油的燃烧能力很强,可以当做守城和海战常用的火油来用,在中英大战之际,卖给广州府的官员们也是极好的。
正是出于这种考量,李仙大力鼓动渔民捕鲸,还提出鲸油统购统销的策略,只要渔民捕获鲸鱼,榨出油来,都会全部购买。
这个做法极大提高了渔民的捕鲸积极性,一下子就让李仙获得数百吨鲸油,然后就发现自己斯巴达了。
实际情况就是,这些鲸油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用来生产香皂以外,其他东西都没能打开销路,只能在东海岛的仓库里先放着。
鲸油本该是这时代最抢手最好卖的商品之一,但事情就是这么可笑,混元宗这边偏偏守着大量鲸油,卖不出去,反而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一不小心就有倒闭的可能。
本来,这些鲸油卖给广东的商人,可以做军用火油、食用油等,还可以用来做蜡烛、香水、香皂、灯油等,都是可以赚大钱的,可惜就是办不到。
混元宗和总督府和巡抚衙门的关系早就达到恶劣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看在沈葆桢被俘虏的份上,广州官府并没有粗暴禁止香皂的买卖,但也用各种手段警告福威镖局,并监督香皂生意,使得香皂的销售规模一直不能提高。
如果没有来自官府的这种暗中打压,以香皂的畅销程度,销量翻番也是可能的。
既然香皂生意被打压,鲸油自然也会受到广东官府的抵制。
正是因为这种缘故,整个广州府都没有任何商人敢于介入鲸油生意,李仙也就没法在广州大肆出售鲸油,毕竟全广东都知道卖鲸油的只有混元观一家。
至于将鲸油卖到雷州三县,一是这三县盘子太小,无法承担多少销量,更麻烦的是传统粮商担心鲸油的销售影响猪油和豆油等商品的销售,通过行会等组织有意无意地抵制,不让任何商铺经营鲸油。
李仙也是低估了封建行会的实力,鲸油的质量比猪油高出很多,批发价定得也比猪油低,但就是没有商铺敢顶着行会的压力出售鲸油,这市场就没法打开。
混元观说好听点是雷州湾的扛把子,但崛起时间太短,在岸上的实力非常弱小,还真没法跟这些封建粮油行会比拼影响力。
李仙唯一能做的就是将鲸油伪装成猪油等,通过一些胆大的粮油商人多少销售一些,这说出去也是个笑话啊。
李仙本来还有心涉足白糖、鱼松、咸鱼加工和鲸鱼皮具等多个行业,但在官府打压和封建行会封闭经营的情况下,只能望洋兴叹。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原料、技术和市场三项,李仙现在只占了原料和技术两项,但就是无法突破官府和行会的封锁进入市场,使得很多赚钱的法子都胎死腹中。
在很多穿越类小说里,主角只是灵机一动就能靠过人的眼光见识开发很好的商品,然后大赚特赚,但在这个世界真正生活后,李仙才明白那几乎不可能。
在清国如今的经商环境下,不管你手里拿着多么赚钱多么畅销的商品,没有足够的关系都卖不出去,甚至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如果不是李仙手里有护卫队,掌握着强大的武力,雷州的商人们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