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佑那艘船上的兄弟!”
“好像特莫斯的兄弟在那艘船上,特莫斯人呢?”说话的船员站起来四处张望,但没有找到他所说的那个人。
另一个人在旁边说道:“特莫斯好像上甲板去了,可怜的人!战争已经夺走了他的房子,这一次可能是他的亲人,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
“我们已经算是走运的了!”一个船员感慨道。
另一位船员马上提醒道:“嘘……我们这不还没有完全脱险吗?等到了英国再高兴也不迟!你们不是不知道,那些装备11英寸大炮的德国袖珍战列舰跑得飞快!碰上它们绝不是什么好事!”
“你怎么知道那是袖珍战列舰呢?报纸上不是说德国一多半的主力舰都已经抵达法国海岸了吗?”好事者反问说。
刚才那位船员解释道:“我不是海军,当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我知道德国人建造这种战列舰就是为了袭击我们的商船队,这也是它们唯一擅长的!看刚才的炮击,那显然不是小口径火炮!”
对于这种非专业的推测,船员中间也没再有其他的质疑,一来他们在舰艇方面同样不专业,二来袭击他们的德国战舰是什么型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艘船能否最终顺利抵达英国。
“希望我们地巡洋舰能够多缠住它们一段时间!”脱下救生衣之后。约克和乔治在甲板上游荡了一会儿,但在风中淋雨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加上海面上仍然黑漆漆一片,所以他们便重新返回舱室之中。和往常一样,约克总是乐于加入这种讨论的。
另一个年轻地船员乐观地说道:“听我爷爷说。日德兰之战中我们地驱逐舰就利用夜战地机会击沉了一艘德国战列舰。希望我们地驱逐舰今天也能创造那样地战绩!”
时隔25年。仍不时有人拿日德兰之战做例子。足以说明那场海战地经典程度。但就技术地发展而言。如今地海战已经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地变化。
“最好把那两艘德国战舰统统击沉!”马上有人附和道。
“两艘?我怎么觉得是三艘?”一个头发湿答答地船员看来有着不同意见。在这艘并不特别大地船上。人们彼此之间大都非常熟悉。因此炮击发生时。这位坚守在了望台船员对形势地判断明显更有“权威”。
“那就三艘一起击沉!”角落里有人喊了一嗓子。顿时惹来一阵善意地笑声。只是乐观归乐观。两艘德国战舰突然“变成”三艘。随之增加地还有人们内心底地担忧。
船员们继续聊了一阵子。接着该睡觉地睡觉去了。该值班地轮班去了。加上船上还没有人受伤。一切和往常没有太大地区别。不过。正当人们准备忘掉先前地惊魂之时。一个特别强烈地爆炸声将每一个人拉回到残酷地现实中来。
只一会儿功夫,随行的另一艘运输船发生爆炸的消息就传遍了整艘船,手头没活地船员们纷纷跑上甲板,那艘航行在他们前方大约2海里处的货船已经是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了!火光下。不断有人影从船上落入水中,偌大的船身更是不断向自己的左舷倾斜过去……如此惨烈的景象虽然在几个小时之前就已经见到过,但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脱离了危险的船员们心情顿时又跌回到了冰点,他们的第一反应时向船尾的方向张望,可那里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正当船员们还在揣测的时候,突然间,又一阵剧烈地爆炸发生在前方,就在距离那艘起火的货轮不远处,另一艘货轮上也腾起了火球。而两者之间也就隔着大约1海里…………船长们并非有意违反“分散撤离”的命令,但在货轮之间航速相差不大、新的目标指令又十分模糊的情况下,部分船只相伴而行实在不足为奇。
“不是炮弹,上帝啊!德国潜艇!有德国潜艇!”
有经验的英国船员顿时大声喊了起来,自战争爆发以来,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英国船只在大西洋上遇到德国潜艇并被击沉,那些黑色的猎手总是悄无声息的出现然后发射鱼雷,对于完全没有装甲保护的货轮而言,这些鱼雷是非常致命地!
在一支护航船队中。每当有船只被潜艇袭击时。随行地反潜舰艇总会及时发起反击,2个月来被这些舰艇击沉的德国潜艇总数虽然不多。对于那些货轮来说却是一个极其重要地保障。可惜这一次不再有驱逐舰冲上去用深水炸弹对付袭击者,那些勇敢的驱逐舰已经在对付德国水面舰只的作战中消耗殆尽,护航船队中虽然还有几艘装备反潜设施的武装货轮,但且不说它们的作战能力极为有限,这个时候更是连船影都看不到!
船员们再一次陷入恐慌之中,环顾四周,海面上除了另外两艘和他们命运相同的货船之外别无他物。依照往常的经验,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德国潜艇发现他们全然没有护航舰艇保护的情况下逃离这片海域。假若德国潜艇浮上海面全力追赶,他们就只有用船尾那门年纪可能比他们还大的2磅火炮与之对抗…………因为这种旧式火炮的威力实在有限,甚至被一些船员看作是农田里恐吓乌鸦的稻草人。
果然,为了达到尽可能快的航速,船长下达了丢弃非必备物品的命令,并增调人马到锅炉舱和轮机舱,以确保动力系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问题。很快的,甲板和船舷随处可见奋力搬运物品往船外抛的船员,船上那些对英国本土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诸如棉纺品等军工原料和各种食品已经成为多余的累赘,只有成箱的药品被划入非最后时刻不能抛弃的贵重物品。带着刺鼻的味道,滚滚黑烟从货船的烟囱中喷涌而出,这一切终于让船只的速度得到了提升,船尾远去的浪花就是最好的参照物。
“鱼雷!鱼雷!”
了望台上突然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人们来不及赞叹观测员那媲美猫头鹰般的视力,转过头去,竟看见一道白色的浪痕急速划来,那距离绝不超过20米!
船员们来不及做出更多的反应,顷刻间,巨大的火球带着弹片和各种各样的碎块向各个方向发散,一转眼就吞噬了大半个船舷,人们喊叫着朝相反的方向奔跑,却很快被烈焰和碎片扫倒,在甲板的下方,奋力工作的船员们同样受到了死亡的冲击,大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入船舱通道,侥幸逃过一劫的船员们,却立马被汹涌而来的海水淹没,这样的冰火两重天无人能够消受。爆炸之后是片刻的沉寂,紧接着,钢材断裂的刺耳噪音从各个方向传来,整艘船开始向左舷倾斜…………之前两艘货轮所遭遇的不幸,在这里完完全全的被复制出来了!
这时的货仓,虽然被难闻烟味所弥漫,但呆在这里的船员在爆炸中的伤亡远比甲板和底舱的人员更小一些,只有一部分不幸的家伙被货物和架子压住,乔治正想和其他人一道解决他们,却被约克一把拉住了。
“我们没有时间了!”约克这时候完全不理会自己的同伴想要说什么,他硬是拉住对方朝通道跑去。乔治虽然不想就这样抛弃自己受困的同胞,但本能的求生**让他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穿过还没有坍塌的通道,两人跑上甲板,那里已是一片狼藉。尸体以及即将成为尸体的人横七竖八,被炸碎的东西满地都是,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味和其他一些莫名的、令人作呕的气味。
“快!”约克朝两边张望了一下,目光扫过不远处悬挂在船舷旁的救生艇时稍稍停留了一下,但他接下来的第一个动作却是打开旁边的铁柜并从里面取出两件救生衣。这艘货轮倾斜的速度有些超出人们的想象,只一会儿功夫船体与海面的横向夹角就将近45度,眼看来不及再去放下救生艇,约克喊道:“跳!”
由于船身倾斜,原本有十几米高的船舷已经降低了许多,在火光的照耀下,乔治看到了翻滚的海水中漂浮着许多尸体和碎片,看到了那些挣扎着试图重新回到船上的人们,就在他犹豫之间,约克已经率先跳了下去。没有任何余地,乔治鼓足勇气,也跟着跳了下去……
弥天 第13章 战争剧场(1)
更新时间:2009…9…27 19:53:43 本章字数:4790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爆发的两场席卷世界的战争中,作为两百多年来的传统海上霸主,英国人着实吃够了潜艇以及鱼雷的苦头,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世界上的第一条鱼雷却是英国人自己发明的,并且长时间的在技术上保持着领先优势;在潜艇的建造和使用上,英国人的步伐也要比自己的对手早得多,他们1866年便建造了第一艘具有现代意义的电动潜艇,而当德国人着手建造他们的第一艘军用潜艇时,英国海军的战斗和侦察序列中已经拥有了超过40艘潜艇!可是等到一战爆发时,英国人却突然发现德国潜艇的数量、质量尤其是战术突飞猛进!那艰苦卓越的四年战争期间,人们只知德皇可怕的水下舰队,却忘记了英国海军还有一群数量可观的潜艇。
现如今,新政换旧政,新人换旧人,英国人却还在备受老伤困扰。
一艘不明身份的潜艇,面对一支舰种齐全且配备有大批反潜舰只的舰队,且不说如何开展进攻,自保还是个很严峻的问题,但“声望”号、“皇家方舟”号、“光辉”号等一长串的名字着实让英国人患上了“杯弓蛇影”的毛病。警报响起之后,大批训练有素的护航驱逐舰及时做出反应,它们用深水****轰得那艘可疑潜艇只有拼了老命往深海逃去方才保得一命,至于舰队的主力舰艇,在这期间却在海上绕了一个大弯子…………耗费燃料事小,耽误行动事大,素来精明的英国人有些举动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意外”的小插曲还没有就此结束,尽管眼下尚不能确定那艘不明身份的潜艇是否已经窥视到了这支舰队的真实面目,舰队指挥层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多数人赞同减慢舰队航速、提高反潜戒备,同时加强对随行航空母舰…………“暴怒”号、“勇敢”号和“胜利”号的保护工作。此时除去在地中海舰队服役的“光荣”号和不久前返修的“鹰”号,这三艘新旧不一的航空母舰已是英国海军最后的机动航空力量。它们地作战指标虽然强于仅有一艘正规航母和两艘商船改装准航母的德国海军,但考虑到英国海军维系海上航线和进行封锁的艰难任务。以及愈发严峻的亚洲局势,这些航母是远远不够的。
值得一提的是,与光辉号同级地“胜利”号航空母舰系不久之前刚刚完工的新舰,迫于形势,英国海军在最后阶段不得不一边完善舰上设备一边训练舰员和飞行员,待到该舰正式服役时。已搭载有管鼻藿”式舰载战斗机、“贼鸥”式战斗轰炸机以及“大青花鱼”式鱼雷轰炸机各一个中队,并且初步形成了战斗力。这级航空母舰的载机量并不突出,却具备非常好的抗打击能力,这与德国人的航母设计思路颇为相似。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庞大的混合舰队一路平安无事,但这段时间行驶的距离只有原计划的三分之二。面对这种情况,舰队指挥官约翰。托维中将拉长着一张脸。眼看离天亮只有个把小时了,海面上地风雨还是没有减弱的迹象,航空母舰上纷纷发来灯光信号:风浪较大。是否按计划将舰载机升上甲板并做好出击准备?
托维盯着前方看了好一会儿,视线却无法穿透黑暗看到舰首前方的世界。就舰艇地摇晃程度来看,眼下的海况说不上多么险恶。但无休止的风浪对舰载机的起降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而且就算舰载机能够起飞,糟糕的天气也会让它们的作战能力大打折扣。何况,航空鱼雷还是些非常敏感的家伙,海浪过大很可能导致它们提前爆炸或是或是偏离目标。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不管天气再怎样糟糕,该发生的就会发生,战争尤其如此。
想着差不多再有两个小时就能碰上德国舰队,作战经验相当丰富地托维虽不像初出茅庐的见习军官那样紧张到心脏狂跳、手心发汗。心理却并不平静,一点儿紧张、些许忐忑,还有对各种可能出现情况的考虑和担忧,心情复杂连带嘴里都泛着苦味。“将军,咖啡!”
参谋官适时的端来一杯浓香四溢的热咖啡,在这黎明前最易困倦的时刻,值守****的人们正需要一点“刺激”。托维极有涵养的道了声谢,端起的咖啡杯刚刚碰到嘴唇,便见另一名参谋官夹着文件夹疾步走进指挥室。
“伦敦发来密电!”参谋官咬字清晰地报告到。
托维只好将到手地咖啡杯重新放下。从对方手里接过文件夹。有些时候。由参谋官当众宣读电报能够起到非常积极地作用。有时候则不然。具体自然是由在场地主官决定。
托维匆匆扫了一遍抄述电报内容地文件纸。表情依然平静。眼神中却蕴藏着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地东西。
在这指挥室里。几乎人人都对电报地内容感到好奇。但托维迅速合起文件夹。单手递还给那位参谋官。一言不发。意指收起存阅。由于所谓“高级参谋团”地那群老头儿。他这样地处理也不失为一种无奈地明智之举…………这群人要是知道了不久之前又有好几艘原属护航船队地货轮在途中被德国潜艇击沉。免不了要非常严肃地就德国潜艇地威胁进行一番讨论。但这样地讨论又能得出什么样地实质性结果?在局势瞬息万变地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战机。时间就是一切成员。对于托维此举也是面面相觑。但见这位海军中将始终背朝他们。前来送达电报地参谋军官也迅速退出指挥室。竟只好装作没事发生一样。
舰队司令官终究是舰队司令官。在他地旗舰上。没有人可以真正凌驾其上、肆意摆布!
不过。这时候托维却没有多少心思可以放在这些老头身上。一艘又一艘英国商船在那片充满未知因素地海域被击沉。快速战舰、潜艇。这都是德国人最擅长地攻击方式。接下来会是什么?
一名优秀地指挥官之所以需要超人地耐性。为地就是在所有谜底揭晓前保持清新地头脑。而不是陷入急功近利地浮躁情绪之中!
不知不觉间,杯中地咖啡已经冷却,指挥室里的军官们看起来仍然各司其职、忙忙碌碌,气氛却异样的沉闷,没有人大声说话。没有人随意走动,结束休息返回指挥室的高级参谋们,也难得的保持着沉默……
不知不觉间,海面上不再漆黑一片,暗灰色的光线取代了无尽地黑暗,人们逐渐能够看清舷窗前方的炮塔和甲板,看到冒雨执勤的水兵们,看到昂首指向远方的粗长炮管……
“将军,我们刚刚截收到水神号的电报!”负责通讯的参谋官匆匆跑进指挥室。
“什么情况?”托维侧过头。嘴角有些不自然的颤动。
参谋官回答道:“他们用雷达探测到先前疑为受损的那艘德国战舰,已经从昨晚10点的位置向东移动了约40海里!”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地高级军官们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个动作:抬手看表。这时候已经是早上5时许了。
“40海里?”托维像是在求证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又像是要表达自己内心地“小小”惊讶。其实用不着多做分析就能读出这个数字所反映的事件…………那艘德国战舰正以大约每小时6海里不到的平均速度向法国海岸行驶!
老将们这时候都还很沉得住气,没有人脱口说出“那艘沙恩霍斯特级战舰真的受损了”之类的的问句,但是眉宇之间,有人满怀期待,有的真进入深层次的思考,总之在场没有完全无动于衷的。
“先生们!”托维突然转过身,看着“高级参谋团”地老头们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