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呀,还有比白癫疯更疯的,钦天监那个西洋监正,听说干巴巴的跑去西京了,要让陛下支持他测量地球,嘻嘻,这是一个比一个疯了,不过我想陛下一定很喜欢这些疯子。”
“巧儿,胡说什么呢你,小心姐姐打你。”
“呀,姐姐,人家又没说陛下疯,你急什么,反正我知道,陛下就是喜欢这样的疯子。”
杨芷也忍不住噗哧笑道:“难怪,巧儿你这丫头成天疯个没完,细算下来,就没有一个比你疯的。”
“呀,姐姐,人家哪儿疯了?对了,我今天刚刚听说,苏州有一个人,用木头做成狗,要是有人来,它就会跑出来叫,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真狗哩,这太好玩了,明个儿”
云巧儿说到,连忙住嘴。杨芷轻咳一声问道:“明个儿怎么样呀?你准备派人去苏州买一只是不是呐?”
秦业听到这,一双眼睛别提在多亮了,干巴巴地望着巧儿,还不自觉地咽着口水。
云巧儿一看,乐得嘻嘻直笑,蹲下身来,一捏秦业的两边腮邦,逗他道:“业儿,我也想买一只给你玩的,可你也看见你娘亲的态度了,我可没办法。”
秦业可怜巴巴地望向自己的娘亲,却不敢开口央求,只是小意地眨着双眼。
杨芷忍不住给云巧儿额头来了一指,嗔道:“你这丫头,看你把业儿逗得,业儿乖,这些东西你不能多玩,常言道玩物丧志,你父皇对你寄予了厚望,你可不能让你父皇失望,要是他回来考你功课,你答不出,你父皇一定会生气的,知道吗?”
“娘亲,孩儿知道错了。”
杨芷又忍不住再给云巧儿补了一指,云巧儿嘻嘻地笑道:“姐姐,我还知道更多好玩的呢。”
“哼,不许说了。”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
第853章 审计司()
***
长安城中,辩论无罪假定和有罪假定的热度刚刚有所降温,秦牧又把杀害夏娘的真凶唐庚给推出来,让于成龙举办一次公审,允许百姓观看整个审判过程,又一次让辩论的热度迅速升温。
在秦牧制定的五年计划各项条款中,最难的无疑将是司法体系及地方行政构架的改革这一条;
而这一条改革实现不了,也就无法把立法、执法、检察、审判权分离,**于地方行政权之外。
监察和司法不**,就会影响到官员绩效考核、官员财产登记,终身问责制,地方行政公开化,透明化,设立相应的监督制度,防止官员腐化等等措施的推行。
这一系列的措施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
秦牧非常清楚,如果这些艰难的任务不能在开国之时完善,后世的君主,没有开国之君的威望,就更不可能推动这样的改革了。
事关重大,秦牧也不得不慎之又慎,一步步造势,还要一再告诫自己,急不得,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为了扭转官员的注意力,他一方面让司马凯立即着手筹建理工学院,在三京各建立一所,依然由秦牧的内库掏钱,而且为了避免阻力,在筹建的过程尽量低调,争取在各方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之前,把理工学院建好。
另一方面,秦牧再次抛出科技民用化这一议题,让随行的官员一起讨论如何效仿司农寺,采用官民合作的模式,让工部、太仆寺、军器监、造船场、织造局、内监研发司、太医院等部门的技术,与民间资本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
他还亲自题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命工匠刻碑立于官员等候上朝的钟楼前,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思想。
在这一点上,户部右侍郎杨超是坚决支持的。司农寺本来和别的部门一样,是个需要户部拨款运作的衙门。而如今的司农寺,不但能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一定的盈利上缴国库。
这不但让户部官员大为欣喜,对朝中其他官员也造成了极大的震动,而且你还不能拿“与民争利”之类的由头来攻击。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司农寺这种官民合作的模式,对大秦的农业生产眼瞧着是有促进作用的,谁也不能拿这点来说三道四。
朝堂上,秦牧要推行司农寺的模式,杨超欣然出班说道:“陛下,从目前司农寺与造船务的情况来看,推动技术民用化,无疑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
拿造船务来说,光是把技术转让给各个民用造船厂所获得的收益,就已经够朝廷每年的造船花费了。当初陛下要把船厂转交给私人经营,很多大臣反对,现在事实证明,陛下高瞻远瞩无人能及。
到目前为止,朝廷所造的战舰、槽船的花费,实际上光是技术转让所获得的资金,便基本足够对冲,朝廷无须从税赋上另划拨资金造船。
而技术转让加上民营船厂的开放,便我大秦的造船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便呈现出一种空前繁荣的态势;
根据户部的统计,造船业每年上缴的税赋,已经到达农税的五分之一,已经成为国库岁入的主要来原之一。如果不是当初陛下推行船厂民营化,全靠官方斥资,这种繁荣的局面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再加上司农寺的实例,进一步说明,官民合作,技术民用化,利国利民,势在必行。臣支持陛下所议。”
司马安接着说道:“陛下,臣不反对象司农寺那种官民合作模式,不过,臣担心的是,利之所诱,很容易导致官商勾结,此不得不防。
陛下欲推行这种模式,臣以为,当先成立一个**的审计部门,对各部门收支的款项进行严格审核,包括对户部的收支情况。
现在的户部官员,在各部官员中是最廉洁的,但若不有严格的审核,今后的官员还能不能保持这种廉洁性,就很难说了。”
秦牧听了司马安这句话,心中颇为惊诧,审计制度连他一时都没有想到,司马安却能一语中的,直指要害,不得不说,自己选对了一个好首辅。
**审计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防止官员**,防止公币滥用等方面,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秦牧徐徐地说道:“大学士所言极是,官员自律固然重要,但不能光靠官员的自律。既然如此,那就另外设立一个审计司,辖于内阁之下,专门负责对各部门财务审计。各位大臣还有什么意见补充吗?”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反之,谁反对,不免要被怀疑心中有鬼,殿中大臣纷纷附议。
“各位内阁大臣必须明白一点,更大的权力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朕先把话说在前头,若是审计司不作为,或是出现了其他不法行为,各位内阁大臣是要承接相应的责任的。”
司马安没想到皇帝会把审计司划归内阁管理,他立即说道:“陛下,审计司划归内阁管理,臣以为不妥,臣以为,还是把审计司**出去,直接向陛下负责,内阁也纳入审计范围为是。”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暗中想板倒他这位首辅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只要天子稍微露出一点意思,肯定会有数清的人扑上来嘶咬他。
因此司马安现在行事尽量低调,他深知审计司管不好,皇帝问罪;管好了,又会得罪所有官员,这种敏感的时期,他实在不愿接这烫手的山芋。
秦牧不着痕迹地扫了他一眼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按大学士说的办吧。这司计审主官人选,必须要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而且要有相应的审计能力才能胜任,诸位大臣可有合适的人选举荐?”
李源说道:“陛下,卞狄为官清正,秉性不阿,历任要职皆政绩斐然,臣以为卞狄最为适合。”
司马安立即说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
“好,那就调卞狄出任审计司三品监正,着手组建审计司吧。”秦牧顿了一顿说道,“另外,命工部、太仆寺、军器监、织造局、都水监等部门自查一下,把各部门能民用化的技术分门别类,呈给内阁审议,再呈给朕用玺,然后尽快推行下去。”
工部右侍郎魏元出班奏道:“陛下,长沙至昆明的柏油路已经修至沅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修路工程对当地的经济拉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今商人入滇,都已转水道至长沙,然后顺柏油路入黔,这不但降低了货运成本,而且提高了运量,使西南的财货流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民生因此受益良多。
另外,据户部许侍郎所言,汇通银行的存款总额,已经逼五亿龙币,如此大的资金滞积在银行里,不用来拉动经济极为可惜。
因此,臣建议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加大我大秦道路的修建力度,今后再以关卡的过境税逐步偿还,这不失为可行之策。”
秦牧不由得露出一抹微笑来,后世的中国,贷款修路不是什么新鲜事,道路修好后收过路费也不是后世才有。
其实在中国历朝历代,在各处关隘都设有税监,或是巡佥司,对过往的商品收取过境税。在明代,过境税还是朝廷很重要的税收来源。
因此贷款修路,收过路费还贷,在这个时代施行起来,还是比较有基础的,秦牧的五年计划中,刚好就有一个修路计划,工部主动提出,秦牧正好顺水推舟
ps:这两天有点病厌厌的感觉,状态不好,满脑子浆糊的感觉,大家给点推荐票鼓励一下吧。r1152
第854章 修路计划()
***
官员合作,让一直以来由官方掌握的高端技术民用化,这一点在造船务和司农寺的实践中,让朝中大臣切实尝到了甜头,所以推行起来阻力比较少。?
而由工部右侍郎魏元主动提出的贷款修路计划,就没那么容易了,李源当即说道:“陛下,大举修路之事,尚须慎重为之。自明代张居正将力役归入赋税,到我朝干脆取消了力役,已有百年时间,如今若再征劳役,必定会让百姓怨声载道。
若不征役,全部雇工则支出巨大,加上这些年的战乱,人口损失剧减,将大量人力投到修路上,不利于民生恢复。”
工部右侍郎魏元立即反驳道:“李阁老所言,下官不敢苟同,长沙到昆明的道路,自修建以来,何曾征过劳役,沿途百姓倒是受益匪浅。
至于支出问题,下官已经说了,银行有近五亿龙币存款,这笔巨资让其沉睡在银行库藏里,对我大秦的经济实则很不利。
再则,随着大秦工商业的兴起,糟糕的道路运输能力已经对工商业形成了极大的制约,道路状况急需改善。工部之所以在论证这件事,实际上是依据大秦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的。”
李源道:“所谓的不征劳役,就是大量输入俘虏,魏侍郎想过没有,长沙至昆明的道路,如今所用俘虏已经近十万人。这倒是节省开支了,但此举难道就没有隐患吗?
几个月前,俘虏叛乱,若不是及时镇压下去,几乎酿成大祸。十万俘虏,已经令人堪忧,若是再输入十万乃至二十万,到时压不住的话。这责任你承担得起吗?”
农典章也说道:“自古以来,大兴土木,最易引导大规模的叛乱,李阁老所虑不无道理,臣也以为当慎重。”
大秦现在的大工程,多是用俘虏,不用发工资,只要给些粗粮吃饱就行了,所以支出不大。
另外,在南洋。还有大量免费劳力可用,这也是工部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场的原因。
秦牧一方面想加快大秦的交通建设,以期进一步拉动经济发展。一方面想通过此举,削减南洋土著的人口数量,以便将来让汉人迅速占据主体,这样才可能长久地控制南洋诸岛。
削减南洋诸岛土著人口如果用血腥屠杀的方式,不但会让大秦凶名大炽,而且白白浪费庞大的人力资源。
将土著中的青壮弄回大秦修路。可谓是一举两得。
秦牧沉吟道:“南洋土著,多次屠杀我汉民,俘回服役修路以示惩戒,这已是我大秦对其的宽容了。至于叛乱之忧。确实不得不防。
不过随着青藏、漠南、漠北的平定,我大秦在北疆无须再驻守那么多兵力,以减少供给开支。开春全力剿灭河套的奇他特之后,北疆肯定是要撤回不少兵力的。
这些善战老兵。与其撤回中原空驻,不防让他们去看押修路的俘虏,是以。李卿担忧输入俘虏过多,会引民叛乱,朕倒是不太担心。
不过,修路之举确实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不能急于求成,银行有钱不假,但朕要再强调一次,那不是朝廷钱。
朝廷要向银行贷款可以,但首先要考虑到朝廷的偿还能力,否则一但朝廷无法如期偿还,必定会引发民众的恐慌,这会把银行给拖垮。”
工部右侍郎魏元答道:“陛下放心,这一点工部已经考虑进去。按户部今年的收支数据,今年大秦的赋税岁入已经达到六千四百万龙币,若算上战争缴获这些额外的收入,岁入已经过亿”
户部侍郎杨超坐不住了,立即出来打断魏元道:“魏侍郎,今年加上战争缴获,岁入过亿是不错,但是西北十多万大军参战,后勤供给,武器装备,将士的赏赐、抚恤,光是这几样开支就超过三千万龙币,还有”
“杨侍郎稍安勿躁,请听本官把话说完。战争缴获可以不计,然尔随着大秦的民生迅速恢复,工商业、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大秦再过一两年,光是赋税收入便将亿,这不成问题吧?
而随着北疆渐靖,目前占朝廷开支大头的战争经费将会大减,这样一来,国库每年肯定会有不少结余,若是做不到这一点,本官第一个上表弹劾户部官员。”
其实历朝历代,开国初年随着民生的恢复,国库基本上都是有所结余的。大秦在搞经济方面,因为有秦牧引入很多新的观念,并大力鼓励工商,是以往各朝难以相提并论的,要做到结余更不在话下。
因此魏元的话,杨超也没有反驳,户部自己的预估也是在两年内,岁入不难过亿。
魏元接着说道:“工部的计划是,每年从银行贷款一千万龙币,用于修路,陛下,臣相信户部就算直接支出这一千万龙币也不成问题,何况可以分期偿还。
如果分十年偿还,每贷一千万龙币,实际上户部每年只需要偿还一百万龙币,算上利息,也不会多多少。以大秦的国力,每年一百万龙币,十年后叠加起来每年要偿还的贷款也不过是一千万龙币,何至于拖垮国库呢?
修路的投入,本身就可以拉动经济发展,道路修好之后,对国计民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同时交通的改善,也有利于地方的稳定,有利于兵力的投送,节省各地的驻军数量”
魏元不停地宣传着修路的好处,这倒让秦牧省了不少力气。在他的影响下,各级官员思想都比较开放,富于开拓性,这一点秦牧还是很欣慰的。
秦牧不动声色地问道:“魏侍郎所言,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其实殿中大臣,谁都猜得出皇帝是支持修路的。
杨超先表态道:“陛下,若是每年仅限贷款一千万龙币,臣便不反对,但不能再多了。”
听上去,杨超就象是市场上卖菜的大妈,不过户部官员,还真需要这种斤斤计较的劲头。
司马安说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臣以为,还是让工部先提交一份详细的规划,交由朝中官员一起加以论证,再决定为妥。”
秦牧可以强行拍板,但有些东西过犹不及,而且交由各部大臣一起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