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扬天下-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斤要二钱银子,五斤要一两银子?”秦牧惊呼一声,脑中一道亮光闪电般划过,他怔了怔,霍然站起,高兴得一把抱起小丫头在厅中旋转了几圈,“噗!”的一口亲在她的额头上。

    “哈哈哈,巧儿,你是旺夫命,一定是,发了,发了,咱们发财了,二钱银子一斤盐,这跟抢钱有什么分别,哈哈哈。。。。。。。。。”

    小丫头红着脸抹去额头上的口水,噘着嘴说道:“公子,我也觉得是在抢钱,不过是人家抢咱们的钱,亏公子你还乐呢!”

    也难怪秦牧和巧儿有抢钱的感叹,要知道在承平时期,一斤盐不过卖银一分左右,由于战乱,现在价格有所上升,就南京等地也不是很高,不过一分五厘左右。

    秦牧之前万莫想到这边的食盐价格竟然这么高,几乎比南京一带高出二十倍。

    仔细想想,便也能理解了,盐和粮食一样,是百姓每天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江西和湖广不产盐,算上运输成本,这边的盐价本来就比两淮一带高不少。

    现在因战乱导致商路阻塞,食盐转运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根本运不进来,这价格自然是直线飙升了。

    “哈哈哈,丫头啊,别人能抢,咱们也能抢啊。本官有人有刀,还怕抢不过他们?”

    “哦,我明白了,公子是想做盐贩子吗?”

    “不!不!不!咱们不贩盐,咱们产盐!”

    “产盐?那公子快点产些出来,人家下次做菜就不会舍不得放盐了。”小丫头挣扎下来,一脸期盼地望着秦牧,那双眼睛亮得象两颗钻石。

    “你当我是母鸡啊?”秦牧抬手就是一暴粟,把小丫头敲得直缩脖子,“快吃饭,吃完饭才有力气产盐。”

    小丫头听话的坐下来,可端起饭碗后,她一边扒饭,还一边偷瞄秦牧的后臀,她那充满期待的目光,让秦大知县不禁气急败坏。

    “臭丫头,你故意的是不是?说过了我不是母鸡,就算是母鸡也只产蛋不产盐。。。。。。。。。。。。你还看。。。。。。还看?你等着,今天我非烤了你不可。。。。。。。。。”

    ps:博君一笑,换张荐票,亲们天天产推荐票,投点给明扬天下吧。

    。

第048章 社稷坛前天共语(求收藏)() 
“田一亩!”

    “到。”

    “本县灾民的具体数目统计出来了吗?”

    “回县尊大人,刚刚统计出来,需要赈济的共计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二户,五万六千一百二十三人。”

    “田一亩!”

    “到。”

    “本县保甲编户工作进展如何了?”

    “回县尊大人,已编好一百二十一保,六千零五十户,尚有七千二百一十一户正在编户,预计四日内可全部编好。”

    “田一亩!”

    “到。”

    “本县的田籍造册事宜进展如何?”

    “回县尊大人,军田已经全部重新登记造册完毕,民田至今日午时止,已登记造册七千八百二十三顷又四亩。余者正在抓紧丈量,预计六日内可全部丈量造册完毕。”

    “田一亩!”

    “到。”

    “。。。。。。。。。。。。。。。。。。”

    别看田一亩这厮贼眉鼠眼的,工作能力绝对是顶瓜瓜的,秦牧把大部分民事都交给他负责打理,这厮虽然忙得两脚打摆,还没薪俸拿,但交给他的事情无不打理得井然有序;

    以至于秦牧感觉他那三角眼、老鼠胡也挺顺眼的了,几天下来,他已经渐渐养成一个习惯:有问题找田一亩。

    不管问什么,田一亩总能用精确到个位数的数据来回答,因为专业,所以让人放心。

    照此下去,三个月后二十两赏银很可能会落入他囊中。

    当然了,这只是可能,因为田一亩有不少强劲的竞争对手,苦活累活抢着干,并不差他多少。

    比如吴旺财,秦牧将擒拿盗贼,整顿市场,打击哄抬物价的奸商等任务交给他,他同样干得有声有色;

    几天下来,他抓了六十人,都是些偷鸡摸狗、踹寡妇门的无赖,县衙大牢里可没干饭给这些人白吃,吴旺财请示秦牧后,将这些人全发配到乡下帮百姓翻耕田地去了,县城内治安一时清明无比,真可谓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对于那些哄抬物价的奸商,吴旺财先是堵住商铺门口,然后给人家背大明律,滔滔不绝,据说已经有多人被他直接给背昏过去了。

    他的手段花样繁多,数不胜数,在他的努力下,会昌县城的商品虽然稀缺,但价格相对平稳,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凭这一点,他就有足够的资格和田一亩争夺那二十两奖金。

    衙内里的事务走上正轨后,秦牧大松了一口气,略思索一番后,他匆匆提笔写下了多封信;

    并让刘猛找些机灵的手下来,亲自吩咐道:“你们各带一封信,立即出发,无论如何要在年底前把信亲手交给收信人,对方若询问你们,你们只须回答‘看信便知’即可,别的一律不可多说。”

    护卫们各自接过一封信,只见第一封收信人的名字是“宋应星”二字,第二封是“李定国”,第三封是“刘宗周”,第四封是“顾绛”,第五封是“郑森”。。。。。。。。。。。

    每交过一封信,秦牧都会仔细叮嘱送信的护卫需要注意的事宜。几个护卫见秦牧如此郑重,不敢怠慢,凛然应下。

    办完这件事后,秦牧一刻不停,今日是黄道吉日,他早已让人准备好了三牲,吉时将到他便大张旗鼓地到会昌的社稷坛拜祭。

    按他的说法,是要补上今年的春祈之祭,祈祷上天保佑会昌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这是要给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一个盼头,让百姓增强度过灾荒的信心毅力。

    这年头“春祈秋报”不光是皇帝及官员的大事,也是百姓一年之中的头等大事,丝毫马虎不得。

    这个观念延续了几千年,所有百姓都信这个,若是哪年遇上了灾荒,百姓第一个念头想到的肯定是什么人得罪了上天,所以上天降下灾荒以示惩罚,甚至就连皇帝也必须避殿减食,下诏纳谏,让言官进谏自己的过失。

    会昌自打战乱以来,已经有三年没有进行春祈秋报大祀了,秦牧身为知县,在这个非常时期大张旗鼓的补祭,意义非同寻常。

    此举不但能增强百姓度过灾荒的信心,同时也是在宣布会昌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治理,还有一点,那就是秦牧要宣示他的祭祀权。

    城中百姓听说知县大人要补上春祈大祭后,纷纷拥出家门,一路跟随到社稷坛。

    粗略估计到场的百姓至少有三万人以上,簇拥在社稷坛四周,黑压压一大片,天空中烈日炎炎,人们汗如雨下,却没人私自离开。

    社稷坛其实就是用石头砌出的一个坛,略呈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垣,中间是填平的土。大小各不相同,象京城的社稷坛,占地面积就达16万多平方米。

    会昌这样的小县,社稷坛的面积大概只有200平方米这样。

    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太庙置于皇宫之左,社稷坛置于皇宫之右(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

    而各州县的社稷坛一般则位于衙门的右侧,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因此祭祀二神也是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

    每年春秋二季,上到皇帝百官,下到斗升小民,按制都必须参与祭祀,“社稷”二字因此被用来代指国家。

    秦牧冠戴整齐,在万众注目之下,洗手焚香,献牲拜祭,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庄重肃穆。他下拜,满城百姓也跟着下拜,没有一个敢视为儿戏。

    祭祀进行到一半,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把金银纸铂吹得漫天飞舞,祭坛前的秦牧脸上贴满了铂纸,眼睛也被尘土迷住了。

    庄严的大祭还没结束,他又不好当着几万人揉眼睛,因为这样极有可能被视作对神灵的不敬。

    他不禁在心里暗叫晦气,这社稷坛若全部用石砌成平台还好,偏偏中央填的是松土,这大风一吹,就是尘土飞扬。

    若就这么一场大风也就罢了,多眨一下眼,忍忍也就过去了,可这夏季,多是雨从风,风从雨,特别是会昌这种山区,大雨说来就来。

    刚才还是炎炎烈日,不到十分钟时间,天空已经布满乌云,数道闪电轰隆劈下,震耳欲聋,大雨随即倾盆而下。

    大家刚刚还是一身汗,立即就变成一身水,包括秦牧在内,几万人瞬间就成了落汤鸡。

    雨越下越大,电闪雷鸣滚滚而来,震耳欲聋的霹雳声中,天地被一道道电光划开,如群龙飞舞,被浇了个通透的秦牧正准备尽快结束祭祀,临了却突然灵机一动。

    他在滂沱大雨中,在电闪雷鸣之下,突然一展大袖,仰首向天,如癫似狂的舞动起来。

    口中激动万分地大喊道:“老天爷在说话,老天爷在对我们说话,你们听到了吗?会昌的百姓们,你们听到了吗?”

    数万双眼睛惊愕地望着这个癫狂的知县,无不惊异万分。

    人们交头接耳,指指点点,这种怪事就是活到百岁的老人也没见过。

    来拜祭社稷坛的知县突然疯了。

    不错,秦牧的样子现在看上去就象个疯子,一时伏在泥水里跪拜,一时仰天大喊:“老天爷在对咱们说话。。。。。。。。。。。。。。你们难道都没听到吗?快跪下,大家都快跪下!”

    “老天爷说了,念在咱们祭祀虔诚,一定会保咱们会昌今年风调雨顺,只要咱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就能顺利度过眼睛的饥荒。”

    “老天爷说会看着咱们的一举一动,说咱们会昌百姓过得太苦,连盐也吃不上,要赐我会昌盐池。。。。。。。。。。。。。”

    天空如墨,大雨如幕,雷电交加,秦牧这个疯癫的知县在社稷坛前又拜又舞,胡言乱语,这一幕看上去诡异无比。

    很多人不由得悄悄抬头望向天空,除了一道道闪电如龙飞舞,除了隆隆的雷声,哗哗的雨声,人们什么也听不到。

    但知县大人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发狂呢?

    对天地的敬畏感在每一人心中浓浓地弥漫着,感觉就象在心头压了一块大石,让人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大雨中,跪倒在电闪雷鸣之下。

    最后秦牧再次虔诚无比的对上天三拜九叩:“多谢上天赐我会昌盐池,多谢上天垂怜。”

    几万百姓谁也不敢站着,都跟着跪在泥水里随秦牧三拜九叩,不管秦牧是不是疯了,但老天爷是不能得罪的。

    拜祭完之后,秦牧又恢了复庄严肃穆的表情,与方才的癫狂之态判若两人。

    雨未停,他一刻不等地大喊道:“来人啊,传信马千户,让他立即调三百人马,随本官去开盐池,告诉他,这是上天的指示,谁若违背上天旨意,必遭天遣!”

    。

第049章 老马识途() 
秦牧带着三百人冒雨出发了,满城百姓还未离去,祭祀仪式上那诡异的一幕,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大家还在议论纷纷。

    有些人在笑秦牧发疯犯癫,有些人却相信秦牧真能与上天沟通,能听到老天爷的话,因为无论是祭祀前还是祭祀后,秦牧的神态都很庄严肃穆,不象个疯癫之人。

    民间有“虎从风,龙从雨”的说法,议论的人多了,有些人便说祭祀时的闪电分明就是金龙巨爪在风雨中乍现,得到了很多人的附和,以至于各种说法越来越玄乎。

    现在只剩下一个疑问,那就是秦牧真能找到盐池吗?

    要知道江西、湖广自古不产盐,所有的食盐都是靠两淮、福建或广东贩运过来,秦牧初来乍到,就能找到盐池的话,那么他能听到老天爷说话就有九成是真的了。

    不光城中的百姓在议论纷纷,跟随秦牧去挖盐池的三百士兵也一样,望着秦牧的背影一个个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你说秦大人真能找到盐池吗?”

    “谁知道,反正没听说过咱们会昌有盐池。”

    “就是,我觉得秦大人不象是带咱们去挖盐池,这说不定是秦大人的障眼法,故意这么说,然后带着咱们去剿哪伙毛贼也不一定。”

    “你有病啊,扛着锄头铁锹去剿匪?”

    “什么剿匪,亏你们想得出,你们是没看到,听说秦大人去祭祀时,明明烈日炎炎的天气,祭祀到一半,突然来了一股大风,紧接着就是乌云滚滚,大雨哗哗,天上雷电交加,还有五爪金龙在黑云里盘旋出没,当时数万人在场,都看着呢,当时所有人都跪下了,可没一个人能听到老天爷的话,只有秦大人听到了,若不是真的,秦大人怎么会突然冒雨带咱们出来,我觉得这事铁定是真的。”

    “这事儿处处透着怪异,咱们这种人只怕是永远也琢磨不透了。”

    “管他那么多干嘛,我只知道秦大人分咱们田,发咱们饷,咱们只须听令行事就是了。”

    “就是,这事假不假,到时看能不能挖出盐池来不就知道了。”

    骑马走在前面的秦牧偶尔能听到士兵们的片言只语,知道他们在议论什么,这种议论若是在承平时期,估计过几天就能让秦牧进锦衣卫诏狱。

    但现在,厂卫有本事先去抓李自成和张献忠吧。

    跟随在秦牧身边的宁远,心情比普通士兵还复杂,刚过南昌时,张献忠的行动就印证了秦牧有种神秘的预知能力,这次与天神沟通是真是假,他越发难以确定了。

    “大人,祭祀时您真的听到上天的话了吗?”宁远犹豫了许久,这个问题放在心里堵得慌,不问出来只怕迟早得憋死。

    “你可以怀疑我,但人不应该怀疑上天。”

    秦牧的语气很平淡,落在宁远耳朵里却象炸雷一样,他下意识地抬上望了望天,天上乌云渐散,雨势渐收,阳光透过残云射下,光影交错,如佛光普照,形成一种瑰丽的景象。

    一向不信佛的宁远竟忍不住在心里诵了声佛号。

    会昌的山水风景真的不错,四面青山都妩媚,绿水沉翠白鹭飞,雨后轻烟绕群岚,彩虹出没长空里。

    秦牧漫垂鞭袖,环目四顾,表情怡然自得,就象是在赏玩山水。

    其实他这是在观察山势地形,前世他来过会昌,曾经过位于周田镇的岩盐矿,但因道路不一样,许多地名也不一样,还需认真观察山川地形,才能准确找到岩盐矿。

    好在道路虽然不尽相同,但一些标志性的山形并没有太大差异,而且周田镇这个地名和后世的叫法也一样,大大降低了他寻找盐矿的难度。

    前世来时曾看到路边立有宣传牌,说周田岩盐矿已探明的盐矿储量达20亿吨。

    矿区内地层构造较为简单,矿床的矿物成份单一,岩盐层除泥岩层外,90%以上都是岩盐。

    只是后世似乎并不热衷开采岩盐,因为后世运输便利,晒海盐更简单,成本更低,人们懒得费力气去挖岩盐。

    因此周田盐矿储量虽大,经济价值却不是很高。

    但那是后世,时下道路难行,运输工具落后,从福建运一车盐到江西,运输成本是盐成本的几倍。

    江西湖广都不产盐,周田岩盐矿一但开采出来,光是运输成本,就占尽了便宜。

    别说20亿吨了,以现在的五斤一两银子的食盐价格,开采几百万斤出来,秦牧也能赚个钵满盘盈的了。

    周田镇离会昌县城还是挺远的,大概有60里左右,秦牧一行走了整整一天,天刷黑才到周田镇,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