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75年,曹彬攻克金陵,南唐灭亡。李煜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汴京被封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976年,宋太祖暴死,弟赵光义继位為宋太宗。改封陇国公。尝与金陵旧宫人书写:「此中日夕,以泪珠洗面」。宋人笔记上说赵光义多次强暴小周后。李煜在痛苦鬱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沉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襆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978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鉉嘆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銍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或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
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生於深宫之中,长於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為斋」。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刘毓盘说李后主:「於富贵时能作富贵语,愁苦时能作愁苦语,无一字不真。」
李煜词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為两个时期。
前期─
李煜亡国前的词反映豪华富丽、风流浪漫的宫廷生活,多温馨綺丽之作,仍然呈现「花间词」气息。根据内容可大致分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劊嘞孪憬祝痔峤鹇菩;媚吓霞簧钨巳瞬E珵槌隼茨眩汤身б饬
后期─
李煜亡国后,晚年的词写家国之恨,拓展了词的题材,感慨既深,词益悲壮。
李煜词最大特色,是自然真率,醇厚率真,情感真挚。喜用白描手法,通俗生动,语言精鍊而明净洗炼,接近口语,与「花间词」缕金刻翠,堆砌华丽词藻的作风迥然不同。
李煜后期的词由於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沉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為词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宗师。至於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如─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為臣虏,沉腰潘鬢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顏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书画─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穀《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
《渔隐丛话前集、西清诗话》提到宋太祖征服南唐统一中国后感嘆:「李煜若以作诗词工夫治国家,岂為吾所俘也!」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嬙、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王氏认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為,周济的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不但成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也為豪放派打下基础,后世尊称他為「词圣」。
后代念及李煜的诗词中以清朝袁枚引《南唐杂咏》最有名:「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1957年4月10日,同《人民日报》社负责人谈话时批评「书生办报」说:「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於亡国。」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八十八章 醉吟先生传;三大诗人()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广大教化主的称号。【山西太原,一说龟兹王族后裔。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下吉镇),生於河南新郑,唐代文学家,文章精切,特别擅长写诗,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作品平易近人,乃至於有老嫗能解的说法。
白居易早年积极从事政治改革,关怀民生,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须取材於现实事件,反映时代的状况,所谓文章合為时而著,歌诗合為事而作,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之一。
他晚年虽仍不改关怀民生之心,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而多时放意诗酒,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
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两人是文学革新运动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為白刘。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时就已广為流传於社会各地各阶层,乃至外国,如新罗、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响。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
白居易,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它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白居易(唐代宗大历七年)生於河南新郑,后因战乱等因素,迁徙於越中、衢州、符离、襄阳、洛阳、长安等地。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和百姓疾苦有较多接触和了解。787年,白居易至长安,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
顾况见到白居易的姓名时,曾调侃地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及至看到他的诗篇,才感嘆道:道得箇语,居即易矣。
799年,白居易开始投入科考。800年进士及第,随后回家乡探望亲戚。802年试拔翠科及第。与同时及第的元稹订交,成為终身的好友。803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定居於长安。
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百道判》
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為妻。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於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剑г梗喊拙右仔∽樱请薨芜旅弧6蘩耢峨蓿奘的涯巍@罱{认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諫宪宗广开言路。
作品:《策林》、《长恨歌》、《秦中吟》、《新乐府》、《自吟拙什因有所怀》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為理由贬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818年冬,被任命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於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
他被贬謫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諭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謫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捩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
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当白居易被任命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途中与元稹相遇於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為三游洞。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為东坡。
作品:《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与元九书》、《访陶公?p>;烧并序》、《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琵琶行》、《游大林寺序》、《草堂记》、《与微之书》、《李白墓》、《三游洞序》、《东坡种花?p>;
820年冬,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誥。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緋色朝服,(緋色即硃色,為五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
822年,白居易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不被採用,於是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
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在洛阳履道里购宅。825年,被任命為苏州刺史,5月到任。826年因病去职,后与刘禹锡相伴游览於扬州、楚州一带。
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乾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於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
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现在西湖有白堤,两岸栽种有杨柳,后世误传这即是白居易所修筑的堤,而称之為白公堤。事实上这道白堤在白居易来杭州之前已存在,当时称為白沙堤,且见於白居易的诗作之中。
当白居易在杭州时,元稹亦从宰相转任浙东观察使,浙东、杭州相去并非太远,因而二人之间有许多往还的赠答诗篇。
当白居易任满离开杭州时,元稹要求白居易交出全部的作品,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焀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閶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作品:《江楼夕望招客》、《冷泉亭记》、《钱塘湖石记》、《自到郡斋,仅经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閒走笔题二十四韵,兼寄常州贾舍人、湖州崔郎中,仍呈吴中诸客》、《对酒吟》。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八十九章 不过嘲讽雪;弄花草()
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
832年,為元稹撰写墓誌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於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
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
839年10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846年8月去世,赠尚书右僕射。葬於龙门(今龙门石窟之白园)。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歷於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
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
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号香山居士,為僧如满之弟子。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閒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作品:《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池上篇并序》、《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僕射河南元公墓誌铭并序》、《修香山寺记》、《醉吟先生传》、《不能忘情吟》、《赠梦得》、《佛光和尚真赞》、《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白氏集后记》。
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学的重要领袖人物。他曾自己编辑自己的著作。名為《白氏长庆集》(或《白氏集》),共七十五卷,现存七十一卷。
白居易对学创作非常地投入,少年时认真地投入学习,甚至到影响健康,提早出现衰老的症状。他曾以诗仙、诗魔自比,形容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投入。
不同於其他大多数的诗人,白居易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经得享盛名,广泛流传於各地、各阶层。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一位。
他的作品也流传至日、新罗等地。在早期的日,《白氏集》是日学汉化的最重要依据。
白居易认為学是反映自己人生哲学(道)的工具。而依自己的现况,又可分為「兼济」、与「独善」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