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了公主,刘婧似乎是受了什么刺激,竟是不顾皇家威严,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根短棍子,趁林斌哈腰要进入凤銮之际,一阵乱砸,砸的林斌脑壳上的头盔叮铃咚咚的响。
林斌被一阵乱砸,虽有头盔不痛,但脖子却着实差点扭到,一把抢过刘婧手中的短棍,怒喝:“你疯了!?”
刘婧被喝的一呆,野蛮地抬起脚作势就要踹,不料被林斌用手抓住,心惊之下急急喝道:“你们两个贱婢还不帮忙!”
两个脸颊上满是‘五指山,印记的宫女本来就被挤得无处容身,听到主子怒喝,一幅决绝表情的扑过去,但又被林斌随意反手一甩,可怜兮兮地撞在车壁上,没晕也装晕去了。
林斌知道再这么闹下去绝对没完,索性扑上去按住刘婧双手,居高临下,“你这是干什么!”不料刘婧竟是“哇”的一声哭将起来,搞得林斌莫名其妙。
刘婧边哭边怒斥林斌是骗子,语气急促又带着哭腔,林斌压根没听懂几句,阻劝不止,干脆整个人压下去,两人鼻尖相距不足一寸……
刘婧哭声立止,瞪大水雾雾的眼眸害怕地看着林斌的眼睛,问了句:“你想作甚!?”
林斌见刘婧总算是停止闹将了,重新直起腰杆,也不问刘婧到底是受了什么刺激,把自己的计划从头到尾简单的解释一遍。
“果真?”
“当然!”
“非是骗人?”
林斌无语……
一番折腾,林斌总算安抚好刘婧,这时公孙宏也回来了。
林斌从公孙宏那里得到答案,又接过公孙宏递来的一个盒子,解开看了看,只是瞄了一眼又马上将盒子盖上。
林斌早知道只要公主在自己这边,李息在这种紧张的态势下别无选择只能答应,再一次肯定谋士的价值,随即号令全军开拔……
第一第九十六章:祸福所依
林斌自来到了汉朝,除了身在兵堡的那段时间几乎全是在逃亡,无数次想寻找个安稳能过日子的简单梦想皆被一次又一次无情的击碎,人被时局牵着走,而不是人牵着时局走,不可谓郁闷又无可奈何。
现在,又是在林斌的号令声中,队伍再一次动了起来,皆是驭马而行的人们在军官的指示下,笔直向前方的汉军那里驰骋。前方的汉军在战鼓声指示中缓缓从中间裂开,让出一个跨度约两百步的空隙,汉军士卒静静地看着原先还是敌人,现在却是不知道是敌是友的队伍穿行而过。
李息饱含怒气地看着前方缓慢驭马而来的林斌,李息这么选择实属无奈,但是为了自己的使命,只有暂时隐忍,接受林斌看似可行的提议,或是说是交易比较妥当。
林斌率军路过时刻意在李息战车前停顿了一下,双手抱拳,无声地看着瞪大虎目一副咬牙切齿的李息,抱歉地对李息笑笑,大喝一声“驾”,吼一嗓子“全军加速”,身旁传令兵抓起号角一阵猛吹,苍凉的号角声在汉军阵列响彻,只见汉军士卒看得眼睛发直,竟是有那么点想出声痛骂。
“如此人物,它日必不好驾驭。”苏信早已经没了作态,生死想择之际,什么公孙门阀的请托,让它甩到脑后去吧。
李息知道苏信话锋所指,无声点头。他已经把当今天子托付的东西交给了对方,名言是天子给公主的物品。很是希望公主看后能做出抉择,他们也好便宜行事。
只是一两刻钟地时间,近四千之众跨骑而过,近万战马齐踏的滔滔蹄声之中,静立观看的汉军无不满身沾满灰尘,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有明白从长安来的校尉究竟是在打什么主意,有些士卒更是埋怨京官(指都城将领)草菅人命,不把边军士卒当人看,先前战死的袍泽都白死了。
李息何尝又不是一阵郁闷,他第一次对自己的智商产生怀疑。自觉从开始到现在就从没看准过那个桀骜不驯得犹如土匪的林斌想做什么。李息想到这里冷冷地看一眼还在不住立脚往后看的苏信,再一次默念:“废物般的男子”
苏信回头。但见李息眯起眼睛幽森森地盯着自己,感到一阵心惊肉跳。门阀斗争由来已久,每代皇帝也对门阀的斗争采取默示态度,战阵之前因为门阀相争而损兵折将地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只要不关乎到成败,皇帝也似乎乐意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借门阀子弟犯错误地机会消减门阀的势力。
苏信心中暗暗计算,嘴上却侃侃而谈:“校尉大人。那林斌可会实现诺言?”
李息拍拍胸前甲胄上地尘埃,“五五之数。但不甚所谓,我等使命乃是寻得公主,如今已经寻得,既是有异族来袭,为了保证公主安全回到汉境。我等就是战也得战,不战也得战。那竖子不谈也罢!”
一支军队的战斗由许多的元素构成,首先必然需要一个稳定团结的金字塔顶端。再来才是一名合适的首领。李息自认并不优秀,但也没有像现在表现的这么糟糕。所谓将领,每每总要亲身经历一些事情,这才顿悟一些道理,现在的李息就明白了一个事实,那便是一个不稳定地上层,必然先从内部被自相消耗,所导致的结果是一支善战的军队,它也会变得不堪一击。
李息眺望后方,直至公主的凤銮消失在尘雾中时,淡淡说了句:“备战吧。”
汉军战鼓再次变换节奏,那种沉稳而浩大的鼓声中,汉军缓缓前进,他们的目地地是前方的高坡,与骑兵作战只有选择高坡才能占住地利,所谓地利也就是利用骑兵冲击高坡速度会下降,进行阵前阻击。随着步军的向前,四千骑兵也分为两股向左右两翼移动。
上了高坡,战鼓声一顿,各自站定地士卒用力蹬踏地面“喝!”,地面好像颤动了一下,随即战鼓声又被敲响。
在战鼓声中,汉军战阵前五排的步卒持着一杆长达四米的刺龙枪喊着号子声‘哟呵——哟呵——,踏步向前,几十道军官口号声响起“刺!”,几乎在同一时间,持刺龙枪的步卒得令,“喝哈!”,近四千枝刺龙枪同时突刺犹如可听空气被撕开,发出破空声,前刺成四十五度角的刺龙枪让汉军刹那时仿佛成了尖矛如林的刺猬!
各屯军官同时呼喝的“列!”中气十足,这道军令刚发出去,持刺龙枪的步卒齐刷刷地持平刺龙枪,哄然应“诺!”,原本密集的枪阵得令向四周步开。当持刺龙枪士卒各自拉开一步的距离时,军官又同时吼“止!”,清晰可闻的礅地声,士卒静止不动。军官又吼“刺!”,士卒吼叫“喝哈!”再次突刺。
行军步阵,它并不是说,主将一个军令,那么那个阵型就会被摆出来。若说行军是一门大道理,那么步阵就是考验这支军队中流砥柱,那些中层军官的适应能力了。在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条件下,阵列一旦摆开,需要重复的考验战阵似乎准备,由中层军官发号施令,一次又一次地目测摆设的阵列,士卒所刺出的枪阵能达到怎么样的杀伤力。
当然,像这般重复调整位置并不是每次都能做,那需要时间,而现在汉军有足够的时间,不全力准备怎么行?
枪阵布置完毕后,军官们又吼“持盾者——步前!”,那些单单持着一面长一米六~宽六十八厘米大盾的步卒尊令踏步前进,他们手中的大盾为木制,在盾前锻有皮革,正中央有一面绘制野兽的铜片,这种大盾实在太重需要两手持握,所以盾兵根本无法空出一只手来握住兵器。
盾兵在枪兵前列阵,这次军官只是重复呼喝了三次“举!”便不再调试。
盾兵列阵完毕,军官大喝“集!”枪兵得令动了起来,原本留有空隙的阵列变得密集不可透风,随后弓兵也在军令下又排到枪兵后面,战鼓声停了下来……
秋风猎猎,汉军旌旗飘扬,除了战马嘶啸再无其它声音的疆场,地平线的那头出现了一条漫无边际的黑线,三声鼓点突兀地响起,李息的战车驰骋而出,在阵前一个回转,面对战阵,抽剑指天……
士卒经历刚刚那场莫名其妙的作战,对李息本能地产生不信任感,若不是受制于军人的自觉,谁愿意在一个连尺度都不懂拿捏的将领手下卖命?士兵是消耗品没错,但士兵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消耗品,他们是人,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思想的人!
李息剑锋所指,士卒皆默然,自己主将所指的正是先前袍泽战死的场地,那里斑斑血迹,袍泽身死的遗体凄凉的躺在地上,他们死得何辜?
李息“啊啊啊……”一阵暴虐地吼叫,引人侧目,随即用剑背拍击轻战车的前盾,发出铁器交鸣声:“他们死得值!”
士卒愕然,差点骚动起来。
李息对其视而不见,径直咆哮:“诸君!他们死得其所!”
士卒心里气愤,可谓狡兔死走狗烹,为了自相残杀而被消耗还叫死得值?这是什么逻辑!
李息若想镇住临时拼凑的边军,必然要有可立足点的根据,“诸君,我等皆为军人,死在疆场乃是归宿!他们确实死得其所,若无刚才输了那阵,诸君之中有谁曾见过如此的作战?”
士卒大字不识一个,什么那般这般的,他们听不懂。
苏信再一次跳将出来,吼了一大串,大意是说,刚才是误会,对方护卫公主心切,双方又沟通不甚,这才自相残杀,战上那一阵也不是没有好处,在场的人几乎没有经历过野战,校尉大人说他们死得值,意思是说,现在戎人率军要来攻,亲身经历或亲眼看过骑兵冲阵的人都有了心理准备,输给自己人丢脸,输给异族便不止是丢脸这么简单,还会祸及边郡,所以让士卒明白大义,压下心中不满,全军团结起来力抗将来来袭的异族人的军队。
天晓得亡羊补牢有没有效果,但是士卒听了一大串直白的白话,又在军官的呼喝下,总算恢复了常态。久有如基层军官所说的那样,现在所要面临的是异族骑兵的来袭,也知道汉军军律,那个长安来的北军校尉总有人会在战后收拾他
第一第九十七章:七部联军
先不谈列阵待敌的汉军处境如何,李息又能做到哪一步……
林斌率军离开,他在马背上不断发出指令,一名又一名传令兵忙碌着在行军的队伍之中穿梭。他的意思很简单,那便是先会合汉军留在后面保护粮秣的后军,让燕子从汉军那里接回被李息扣押的陵子,从汉军那里补充足够多的弩机、弓矢,再率军迂回,等待最恰当的时机对游牧民族联军发动攻击。
刘婧已经拿到装有书信的盒子,看完后止不住的叹息,竟是有点黯然伤神,哀哀叹了句“老祖宗揽权太重。”,竟是无声地哽咽,派侍女将盒子交给林斌,说夹层里面有林斌需要的东西。
林斌原本不知道那块写满大篆字体的玉片上面所写的是什么东西,后来拿给萧夫子一看,萧夫子竟是颤抖着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支支吾吾又恭恭敬敬地还给林斌,说句“此乃保命之物”。
林斌还想问更多,无奈斥候来报,发现前方护卫汉军粮秣的后军营地,请示该怎么办。
“让那个叫清水的北军带着他的骑兵先过去接触!”
斥候应“诺!”拍马而走。
情水是李息派来随行的人,事急从权,面对三万游牧民族的骑兵,如果没有奇兵参战的话,别说想胜,没有被宰光已经是万幸。
所谓奇兵当然就是林斌这支完全由骑兵组成的骑军,据李息观察,林斌这支骑军经历四个月草原上的血腥历练。虽不说是一支精锐骑军,但是那些见惯骑战地骑士似乎根本不畏惧与游牧民族作战。李息所思不得其解,还是在苏信的一句牢骚中得到答案,原因是在林斌的率领下,他们经常与游牧民族作战,虽不敢说每战必然得胜,但是还真没有战败过,最差的也是来个弃战而走,这样的军队当然不会去害怕游牧民族骑兵,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老窝劫抢时都来个片甲不留,怎么可能会去怕。
当然。若是没有公主的信物和书信,他李息打死也不会以堂堂北军校尉的身份去接受什么劳子的建议。
情水是李息的亲信。他当然是被安排来监视林斌的最佳人选,也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充当与后军接触地责任,他几乎没有任何波折就让汉军营寨大门敞开,任由妇女和马匹滚滚而入。
林斌一番裁决,决定将能战之士全部带上,一些被他暂时遗忘的人也出现在他地眼前。
这些原不愿意与汉军作战的军官一听要与汉军合力游牧民族骑兵,血气一热。纷纷表示抗击仇寇是每个华夏人地责任,请求林斌不要责怪他们,让他们随军作战。
林斌明白他们在想一些什么,也没有责怪他们面对汉军时的怯战,吼一嗓子:“还不去寻找战马,整顿装备!”
一番忙碌。除了带伤的士卒和妇女,能战之士足有三千,公孙宏开玩笑说。看到游牧民族来袭,那些对游牧民族有切肤之恨的懦夫全成了虎狼。
从后世来的林斌明白大多数人的感觉,一个民族若是没有了向心力,那绝对会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就是在这个时代,在当今天子刘彻地带领下,这个原本自称华夏人的民族因为一场又一场伟大的胜利,被游牧民族痛恨的同时又畏惧的称呼为伟大的、善战地汉民族。这个时代的军人,他们的奋战不但开阔了前所未有辽阔地疆土,还让这个民族有了挺立千秋的自信!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早,但是林斌知道就是因为有这么些听到游牧民族,就出现一副想要死战到底的人的存在,当今天子刘彻才有信心扫平匈奴,打下中国历史上除了唐朝之外,拥有最广阔领土的帝国!
林斌很渴望能亲自去领陵子,但是他知道目前来说这是一种奢望,心里记挂陵子的同时,目光移到了那些默不作声在学习骑弩操作的将士,心下赞叹之余迷惘说,李息为什么不为自己的骑兵部队装备骑弩,而是将这些宝贝放在了后方?
骑弩比步弩小一号,步弩最多可以装备三枝弩机专用的箭矢,而骑弩只能装备一枝,两种弩机采取同样的制造工艺,都是需要用脚蹬开弓弦再放置弩箭。
林斌看到骑弩时也终于明白这玩意为什么在强汉之后被淘汰,原因来自骑弩每次只能发一箭,发完之后成了累赘,造价昂贵的骑弩一般发射之后都会被系在马侧,战马在作战中奔动会震动,极容易丢失,这么一个昂贵的玩意与它的价值完全不相符合,除了拥有实力雄厚的国力,不然根本装备不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便是马镫和马鞍出现后,骑兵已经完全可以空出双手,所以当权者必然会放弃掉造价昂贵的骑弩改为骑弓。
斥候来报,留守汉军已经在与游牧民族骑兵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林斌奇怪游牧民族的骑兵为什么不利用高机动能力迂回将汉军包抄,详细寻问,从并不详细的情报推测,原来李息让士卒把自己留在原地的牲畜驱赶在阵前,牲畜群无人看管之下四散而走,除了汉军本阵,四周皆是牲畜群挡住了游牧民族的去路。
游牧民族对牲畜的感情不是农耕民族所能想象出来的,牲畜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就是财富和粮食,环境恶劣的草原让他们养成对牲畜的爱惜,若非万不得已,游牧民族从来不杀伤牲畜或是纵马践踏。李息使出了这么一个缓兵之计也可谓用心良苦,用意是拖住游牧民族的骑兵,让林斌能有足够的时间率军迂回。
林斌觉得这个时候地将领似乎有些呆板。不懂变通。拿李息为例,他现在还是一直待在长安北军的将领,基本上除了训练之外,没有经历过真实的作战,历史上的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