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一切,在世人眼中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的中国,不但悄悄付诸于行动,而且成功了,甚至比米、德、苏都要快。
这种结果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是平地惊雷,震惊之余,各种复杂的连锁反应也纷沓而至。
首先原本的同情之心肯定是没有了,他们连核武都能生产出来,谁还有资格同情他们?
然后就是各种担忧各种惶恐,担心某一天中国人的核武会不会扔到自己的头上,或是由此而遭到中国人的裹挟,损害到自己国家的利益。
他们开始正视岛国人的言论,也开始认同中国人有野心扩张的嫌疑。
毕竟东南亚的格局都在世人的眼中,中国人在东南亚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他们开始分析缅甸、新加坡、暹罗、阿三国、乃至当前的越兰,是怎么一步步进入中国人的口袋的,继而得出结论,眼下的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正在沿着前面诸国的轨迹历史重演。
他们也开始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蒋浩然当然是个关键人物,从他研制的第一支突击步枪开始,到随后的火箭筒、雷达、青霉素、战斗机等等,这些都莫不是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潮流科技。
这些武器强大了他们的国防实力不说,他也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出售、交换等,获得了米英苏大量原本限制出售的工业母机。
而这些工业母机类制造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基础,中国的工业才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出现骇人听闻的大腾飞。
中国本来就地广物博,各种战略资源丰富,原本以为燃油短缺是他们的软肋,但自从桂花油田面世之后,无油论不攻自破,这就决定了中国至少在短时间能完全能达到自给自足的条件。
中国也是人口大国,各类精英科技人才遍布全世界各个领域,但就在这几年时间里,流落在外的这些人才,都在蒋浩然“抗日救国,重建家园”的感召下陆续回国,甚至这些回国人员还通过各种手段带回了一批他国的精英。
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丰富的战略资源,加上这些各个领域的精英科技人才,再加上蒋浩然本身傲视群雄的精英科研团队,已经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国家的崛起离不开经济,而在蒋浩然之前的国民政府穷得叮当响,基本都是依靠借贷来维持着庞大的军费和民生。
但自从蒋浩然获得了太平天国宝藏,有了第一桶金之后,青霉素、米国的长江船厂被其收入囊中,而拖动中国经济这艘已经陷入泥沼的航母的原动力,就在于青霉素和长江船厂。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倚天屠龙()
? 当然,主要还是青霉素,长江船厂只是解决了中国海军异军突起的问题。
有好事者通过各种手段计算,得出结论,中国人这几年在青霉素上收获的利润起码在五百亿以上,而且是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当前米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也就在两千亿美元左右,而中国都不到两百亿。
也就是说,光青霉素一项收入,就顶当时国民政府两年半的国民经济总产值。
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流入中国,想想都是十分恐怖的事情,但这些还只是凤毛麟角。
真正令中国经济复苏的还是各国无节制地援助。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盟军为了人中国军队将岛军死死地拖在中国战场,开始开放各种渠道援助,从武器、药品到工业设施,从粮食、衣物到民生物资,通通大力援助。
这些物资如果折换为货币,都是一个庞大到惊人的数字,而这些还不算蒋浩然在期间利用各种手段的巧取豪夺。
尤其是在西北运输线上,从修筑到运输再到物资交涉,蒋浩然从中牟利都远远超过了五百亿美元,光工资一块就起码超过了百亿,两千万劳工与一亿劳工的差距实在太大,这些都不需要经过精确计算,其他修桥补路、维护也是一个黑窟窿,差不多都是蒋浩然说多少算多少。
还有,最主要的还是物资,半年时间里,米英为了解决苏联危机,可以说是倾尽举国之力来进行援助,各种物资几乎是源源不断地开往中国,但据苏联方面的接受数据统计,这些武器和物资最后到达苏联人手里的,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所有的一切,造成了中国人经济快速扩充的条件。
最后,是中国全新的政治体系。
一个国家的强大富裕, 一套完善的政治体系息息相关。
中国之所以会被岛国欺凌、会被列强如同蚂蟥一般趴附在身上吸血,就是因为军阀割据内乱不已,政府腐败无能。
而蒋浩然上位之后,一统江山,军阀割据的状态不复存在,趴附在身上的蚂蟥也被其统统拍落,中国已经进入了轻装上阵的时代。
尤其是大手笔的“俩个”融合,以国军主外,扩充军力,以延安主内,抓治贪腐、废朽立新,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新政治体系已然成熟。
林林总总的一切,造成了今日之中国,而这一切,直到“核武”面世,全世界才为之恍然大悟,中国——这只东方睡狮,醒来了,并且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傲视群雄。
就在“核武”轰炸后的第三天,米国,白宫。
总统罗斯福,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等高层,以及曼哈顿工程的负责人奥本海默、爱因斯坦等专家汇集一堂。
要说中国“核武”横空出世,除了轴心国成员,最震惊最害怕的还是米国人。
他们自诩科技强国,虽然一次次被蒋浩然啪啪打脸,但这一次格外脆响。
曼哈顿工程,米国为此投入了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眼见要出成果了,谁知在这个节骨眼上,人家已经将成果投入到实战当中去了,这让他们顶着“科技强国”的名号情何以堪?
更可怕的是,中国的强大已经威胁到了米国的利益,他们将整个东南亚收入囊中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这种构想马歇尔曾经提过,当时罗斯福的回答是:他蒋浩然要是敢觊觎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损害米国的利益,他就敢将核武扔到中国人头上去?
现在好了,中国人已经先于他们祭出核武了,当时的豪言壮语现在听起来格外刺耳,也只能自己吞进肚子慢慢消化了,你要真敢这么做,他蒋浩然也绝不会束手待毙,你初一扔核武,他就会在当月十五将核武扔到米国本土上来,这种事情他蒋浩然干得出来。
最关键的是,当今的世界是以武力说话的,米国虽然遭受了珍珠港之耻,但随后战争机器启动,海陆空实力大幅递升,江湖大哥的地位不可动摇,如果再亮出核武这把倚天剑,试问天下谁敢与其争锋?
偏偏这个时候蒋浩然的屠龙刀横空出世,分庭抗礼的格局已然形成。
“你们觉得蒋浩然在吕宋岛所用的武器是核武吗?”罗斯福的眼睛盯着奥本海默,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他依然不太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奥本海默低着头,有些不敢看罗斯福的眼睛,在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下,曼哈顿工程的进展都不如原本一穷二白的中国快速,这不止是米国的耻辱,更是他们这些科研人员的耻辱:“如果岛军的数据没有恶意做假,应该是真的。”
罗斯福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表情十分无语,一旁的艾森豪威尔道:“你们当初不是说一枚核武的威力就可以摧毁一座城市吗?但我听说中国军队起码在前沿投放了几十上百枚,这菲律宾却还在。而且,我还听说,他们的部队在攻击前一天还在丛林里与岛军交战,这才一天的时间,他们的部队最多也就能退守到海边,相距也不过几十公里,他们就不担心核污染会降落到自己人头上吗?”
奥本海默略微思索了一下,道:“首先,核武污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起码跟核泄露不在一个层面。核武的爆炸都是发生在半空中,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发生裂变反应,会放出很强的中子和伽马光辐射,还有巨大的能量。这些直接作用于地面的放射性物质,因为当量小,威力不大,所以残留也是微乎其微,残留时间也非常短,也就两三天甚至是更短。至于剩余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加热的空气一起上升,形成蘑菇云,大部分放射性物质会被带到平流层里面。这样以来,落在爆炸附近的放射性物质并不多。我看过当天吕宋岛的天气情况,他们选择轰炸的时候刮的是东南风,风力三级,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就都会吹向东面的大海,对西面的国军部队根本毫无影响。”
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战术核武()
? 奥本海默顿了顿,调整了一下思绪,接着说道:“至于它的威力问题?我只能这么回答,我们所研制的是战略核武,而他们所使用的应该是战术核武。”
艾森豪威尔狐疑道:“战术核武……战略核武?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奥本海默的头低得更低了,一张脸极度不自然,咬着嘴唇仿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怎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罗斯福莫名地就紧张起来。
爱因斯坦仿佛明白奥本海默的尴尬,干咳了一声,回答道:“我们根据核武的用途,将其分为战术级和战略级,战术级主要用于直接支援陆、海、空战场作战,打击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其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当然也小。而战略级核武主要是用于大规模破坏敌方城市的大当量核武,威力自然也就大……不过……”
“哎呀,你怎么也吞吞吐吐,有什么直接点,已经到这地步了,还有什么坏消息是我们不能承受的。”马歇尔也急了。
爱因斯坦目光一扫全场,咬牙道:“战术核武对核能技术的要求比战略核武更高更复杂,所以,其前提是要先拥有战略核武的所有技术。”
“啊……”
全场一片惊呼,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合着中国人的核武比他们米国的还高一个等次呀,这谁受得了这个打击?
奥本海默当场就捂住脸,都没法见人了。
好半天,罗斯福将桌子擂得山响,无限抓狂道:“我都不说中国有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关键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高科技人才?所有的国际顶级核武专家全都都在米国,就他网罗的那些良莠不齐的中青年专家能完成这么庞大的科研项目?”
全场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显然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只有马歇尔幽幽道:“蒋浩然……也许一个蒋浩然能顶得住曼哈顿工程的半壁江山。”
这个回答的确很有说服力,蒋浩然创造了太多的不可能,小到飞机坦克火炮,大到航母、导?弹,每一样都是跨时代意义的尖端武器,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呢。
在一片死寂一般的沉默中,马歇尔接着说道:“我突然记起一件事情,在前年缅甸战役结束的时候,我和尼米兹将军曾到缅甸与他会晤,当时我无意中提到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名字,他当时的表情十分怪异,但他解释是看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陷入了相对论的魔障,我当时也没有多想,觉得这个解释也合理。但现在想来,他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萌生研制核武了,估计他早已知道爱因斯坦在核武方面地位,而不是片面的相对论这么简单。”
奥本海默鼓起了眼睛,惊道:“艾米小姐(冷如雪)还是蒋浩然的小姨子呢?会不会我们的科研成果从此泄露,因此而成就了蒋浩然今日的辉煌成就?”
爱因斯坦马上蜂蛰般跳起来,瘪嘴道:“这种话也只有你能说出口,人家的核武已经投入到战场了,我们的却还在实验室里躺着,这个你怎么解释?”
奥本海默当即红着脸哑口无言,而其他人也只当这只是个笑话,并没有放在心上。
核实了中国核武的真实存在,下一步就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这战略物资是不能继续援助了,所有开往中国的运输船只全部叫停,即便是已经在途中的也马上返航,中国已经强大如斯,再不能做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情。
太平洋上的战争也得叫停,不搞清楚菲律宾将来的归属问题,这战役不能继续下去,米国人不能被他蒋浩然当枪使,吃亏还在其次,关键这会成为一个天大的笑柄,严重损害大国尊严。
当然,即便蒋浩然真有吞下菲律宾的想法,米国人也绝不会答应的,兵戎相见都在所不惜,这是底线。
当务之急当然是探明蒋浩然的真实想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派人当面质问,此事也不能拖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正在太平洋上指挥战斗的尼米兹了,所以,罗斯福命令尼米兹即刻飞赴万象。
万象。
此事会引起如此大的连锁反应是蒋浩然始料未及的,不过,他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在准备实施此计划时,他多少也有些心里准备。
只是没有意料到小鬼子会如此阴险,利用“核武”大做文章,并可耻地放肆使用离间计。
战役依然照常推进,今天已经是轰炸后的第四天。
按照计划,远一集团军第一梯队的部队会大举进攻,将四个师开到吕宋岛卡加延河西岸与岛军对垒。
战役已经到了关键时候,空降兵也该出动了,他们将在马尼拉南面攻击马尼拉,与远一集团军呈掎角之势夹击吕宋岛腹地,歼灭岛军重兵囤积的中央地带,彻底切断菲律宾岛军的南北路上交通线,再逐一将他们分割吃掉。
蒋浩然办公室里,黄杰和冷如霜也在,他们正在商议着战役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提前拿出应对方案。
林珑黑着一张脸气冲冲地走了进来。
“怎么,要你去美军空降师传达个命令而已,谁又招你惹你了?”蒋浩然不悦道。
林珑一噘嘴,气呼呼地说道:“威廉?吉尔摩说他们暂时不能接受命令,一切要等尼米兹将军到达之后才能定夺。”
“什么,尼米兹要来?”蒋浩然惊道。
冷如霜冷笑道:“岛国人的反间计生效了,米国人相信他们的言论了,尼米兹这是过来探听虚实了。”
“这米国人还真是一头蠢猪,连这么明显的反间计都看不出来吗?”黄杰也怒骂道。
蒋浩然叹了口气,道:“这事也不能完全怪米国人,是我低估了小鬼子的无耻,原本一件模棱两可的事情,被他们添油加醋地坐实了,现在即便我怎么解释,米国人恐怕都不会相信我们没有核武,而米国人最怕就是我们拥有了核武之后,他们无法制衡我们,而我们也会野心膨胀,趁着这次攻打菲律宾,就此顺势占领。”
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僵局()
? 黄杰急了,道:“大不了我们让他们派专家上战场去取样调查嘛,这核武轰炸过的地方总会有放射物残留,专家一看不就明白了?”
蒋浩然笑道:“不,如果这样做,米国倒是放心了,但在将来如何处置岛国的问题上,米国肯定会横加干预,现在我们只能将错就错,就让全世界都认为我们拥有了核武,将我们的强势打出去,正儿八经地跟米国人谈判,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我可以不染指,但将来如何处置岛国,他们无权干涉,只能我们说了算。”
“这米国人能同意吗?一旦我们将岛国收入囊中,我们在整个亚洲将再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