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支军队声势不小,更是打着复仇的旗号,沿途杀戮不断,一个晚上攻破了三座县城,杀得血流成河。
打完了招呼的倭寇,再一次把目标对准了金陵,毫不迟疑地直奔着金陵大摇大摆地烧杀而来。
金陵兵部麻了爪了,金陵六部麻了爪了,整个南直隶都麻了爪了。
一份份告急的文书飞向了京城,一道道命令飞向了大明南方的所有军队。倭寇摆明了冲着金陵而来,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书房之内说祸因,谈笑棋局老谋算()
什么叫作茧自缚,什么叫作法自毙?
看看南京的官员们就知道了。好好的一场胜仗,本应大肆鼓舞民心士气的时候,偏偏又要用上官场权谋那一套,颠倒黑白地胡来一通,不但起不到鼓舞军队的作用,反而让江南不久糜烂不堪的军队士气更是低落到了谷底。
一支支军队被紧急调来,却一支支被倭寇一击即溃。一座座县城被击破,一片片的村庄化作了灰烬。南京官员手忙脚乱之余,正德皇帝不但没有派来援军,反而下令南京官员死守,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有敢擅离职守者绝不姑息。
说起来,接到江南捷报的正德皇帝开始还是高兴了一阵子,以为大明武运昌隆,江南的军队也终于雄起了一把,不用他总想着千里迢迢抽调别的军队去支援江南了。
毕竟大明南北的军队很容易水土不服,到时候倭寇没剿灭,反而损失了大量精兵。还有就是大明军队军纪实在不怎么样,客军所到之处,难免糜烂地方,闹得百姓怨恨反而不美。
正德皇帝知道军队上的诸多糜烂,却无力改变。现在就指望国事了尘的主意能改变一下这样的情况了。
不然,正德皇帝朱厚照还能怎么样,严明军纪的话,不说下面阳奉阴违,就是军心也是一个问题。几百年的老痼疾了,也不是一下子可以治好的。
这个问题,可不光大明军队有,哪朝哪代都一样。正德皇帝唯一的办法就是少调动,在本乡本土的,军队总是还要顾及颜面的。
可从朱厚照借到了尘的信件之后,脸色就猛然变了,差点没被活活气死。
这群金陵的官员想干什么?当他傻子一样蒙骗!难道他们不知道士气可鼓不可泄吗?还是江山是老朱家的,坏也坏不到他们头上?
怒火冲天的朱厚照和自己南边的臣子们怄上了,不管不顾地下了这么一道命令,一定要金陵的官员们自食其果一回。
只是当朱厚照冷静下来之后,自己也被自己吓出了一身冷汗,后悔的不得了,但做君王的金口律言,收回不得。急的火上房的朱厚照,只能偷偷地给了尘写了一封信,托人秘密连夜兼程送往金陵。更是在几天之后,又派了魏国公带着十万军队南下,走运河南下。
想来面子肯定没有祖上的江山重要,只希望金陵的守军不会真的那么废物,那么坚固的城防被人一击而破吧!
只是正德皇帝显然还是不够了解倭寇的行为方式,倭寇可不是正规军,怎么可能会围着一个城市围上一年半载?他们可是孤军深入,抢了一把就走。只要倭寇首领脑子没坏,一看南京没希望,肯定连城都会围,直接去抢别的地方了。
不走等着被别人围攻吗?而且八千人而已,还不够绕城一圈的呢!
眼看着倭寇向着金陵一步步靠近,江南的军队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得不堪一击。这下南京的官僚们可真是坐蜡了。这个时候也终于想起了那支貌似能和倭寇一战的军队来,匆匆忙忙地想把那支军队调到南京,不奢望他们能打赢倭寇,至少守城能多几点希望吧!靠着那些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歪瓜裂枣的南京守军吓唬吓唬老百姓,对付对付泥腿子流民还成,指望他们守住金陵,金陵的官员们还真的没什么信心。
当南京兵部的调令文书火急火燎地被送到的时候,一群等了好多天,除了刚开始发了一点犒赏再也没见到半两银子的那群士兵们显然不干了。
因为带着自己打了胜仗的老将主被迫离职的原因,这群士兵个跟新来的指挥使关系并不怎么好,短短的几天里,新任指挥使也不能建立起半点威信。如今兵部调令一来,新任指挥使傻眼了。
新任指挥使花了大笔银子是来分润功劳加捞钱的,可不是来准备打仗的,上任的这几天,都忙着整理账册,看看卫所里还有多少家底可以补一补家里的“亏空”。要让他带着一群不认识的卫所兵去打仗,这可真是吓坏了指挥使大人。
有那么一瞬间,指挥使大人真的准备弃官潜逃的,但想一想花掉的钱财还没回本,好容易捞到的实缺怎么能这么丢掉?要知道有着世袭指挥使世职,却没有实际职位巴望着自己屁股下面位置的家伙可不少,自己这一走可不就全完了啊!
兵部一日三催,就差发一个十二道金牌了。到最后口气越来越不善,大有还不把军队带到南京,就要军法相见的意思。指挥使这才不得不硬着头皮下令向着南京进发。
奈何军队开拔不是那么容易的。一群食不果腹的卫所兵见了血之后,显然已经不像从前那么任打任骂了,本来一肚子怨气,那会乖乖听命?
一窝蜂地串联之下,趁机闹起了饷银来。
不给钱,坚决不动!
上次打倭寇,可是真的死了老多的人,留下一群孤儿寡母还不知道如何活下去,前任指挥使被逼得离任了,新来的上官却不像要认旧账的意思。卫所兵是老实,但也不傻,没见到银子之前,怎么会出动?
上面的军令催得紧,声言不按时到达军法从事。下面的士兵摆不平,要真的压得太紧,难保不会兵变。新来的指挥使真是觉得自己倒了血霉了,不得不自己含泪出血地掏了腰包,好歹发了一点银子下去。军队这才磨磨蹭蹭地上路了。
说起来,无论是金陵的士绅还是百姓都对这支能打赢倭寇的军队挺好奇的,军队前脚到达南京城下的时候,金陵城里好多士绅百姓都跑出去一观军容。原以为会看到一支威武之师,谁知道看到的却是一直松松垮垮典型的卫所乌合之军。
这下金陵无论士绅还是百姓一下子都瞬间心情落到了谷底。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不成。城外的那支军队和南京城的老弱病残们有什么不一样么?
眼看着倭寇向着金陵而来,前后不过几天功夫肯定能到达金陵城下的。如果就指望这支军队来保卫金陵,怎么看都不像靠不住的样子啊!
就在金陵市民提心吊胆的地担心倭寇叩城的时候,金陵也不是所有人都在提心吊胆。
说到底,倭寇虽然凶猛残毒,但真正能做主的却是大明的海商。这几乎已经是江南豪绅们心照不宣的秘密,特别是福建沿海一带,走私猖獗,为了自己的商船平安也好,还是让朝廷无法开海,从而独占海贸利益也好,江南的士绅有很大一部分和倭寇是有联系的。
不然,倭寇人生地不熟的怎么可能在大明江南为祸百年,几乎都成了顽疾一样。如果江南的军队实在不行,大明不是还有边军吗?倭寇为祸,为什么这些江南出身的官员从不提起调动北方的军队来剿倭?
廖府的书房里,了尘和李卫公也谈起了江南的倭寇之祸,而朱载墲就在旁边旁听。听得江南竟然还有很多豪门士族在和倭寇勾结,朱载墲眼睛睁得老大。
这也未免太不可思议了吧!
“呵呵,其实不独你大明朝,那朝不是如此?前隋虽然几次征辽失败,以致民怨沸起,但真正想要造反的却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啊!你以为那李密小人,为什么能三番五次的搅起大乱,为什么杨玄感明明富贵已极,却要昏了头的造反?”李卫公倒是见怪不怪地笑道。
如今事情已过千年,当年的事情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为什么?”朱载墲问道。
“因为科举,隋朝以前,世庶天隔,而隋文帝却创建了科举,给了寒门士子以进身之阶,但当时因为文帝皇位巩固,而且并无大错,士族大家虽然知道科举之意,但毕竟流于形式,对士族伤害不大,所以天下还大抵太平。但到了隋炀帝即位以后,却大兴科举,打破了世庶天隔,侵犯了士族的利益,所以无论是大运河,还是征战辽东都只是诱因,真正的原因还在科举啊!”李卫公说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其实朝政和用兵一样,以正合,以奇胜,但最忌冒进,一旦行事过激,很快就会陷入十面埋伏之中,欲求善果而不可得!”李卫公教导似的对着朱载墲说完,又看向了了尘问道:“真人,金陵的倭寇之祸将会如何?”
“瘟疫天灾,兵戈人祸,如今的大明可不是隋末之念,应该闹不起多大的风浪。现在就看那些深藏背后的家伙们想要如何啊!毕竟,这股倭寇可不真的是为了攻破金陵而来,应该还有其他目的,我们拭目以待就是”了尘笑道。
就在了尘他们这厢议论着倭寇的时候,金陵城的另一头,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正在一边下棋,一边谈论着直逼金陵而来的倭寇。
围棋纵横间,最重算计。所以大抵围棋高手,一个个都心机了得。只是人到了他们这般年纪,算计已成了本能,所以面色不显间,竟然下得颇为轻松。
“前些日子,老夫闻听,京城那位陛下有意推动开海,不知虞山公,可有听说”。靠着东面执白色云子的青衣老者一边讲一颗云子摆在了棋盘上,嘴里却貌似不经意地问道。
“那位陛下想做的事情多了,朝廷岁入几何,天下官员谁不清楚。如今那位陛下想要重整军备,淘汰卫所,好方便自己开疆扩土,成就不世武功的心思,早已不识什么秘密了。只是若要动祖上军制,不说朝臣反对,就是偌大花费,朝廷也拿不出来。朝廷没钱,皇帝自然就会把目光放在江南,开海不过顺带之意罢了”虞山公语气平平淡淡地答道,手执黑字丝毫不乱。
“哎!说来说去,都不过是那位陛下不欲遵从祖制罢了。一心要抓兵权。如今杨石斋(杨廷和)功亏一篑,不就是兵权惹出来的祸端。皇上尝到了甜头,自然更想抓紧了。可绕过内阁,兵部,要抓住兵权,就少不了大笔粮饷。江南富庶,皇帝自然会想从江南打主意。只是江南税负之重,已经是大明之最。朝廷如何忍心,一加再加啊!”青衣老者长叹了一声,眼睛却望着对面,全没把心思放在棋盘上似的。
“所以,你放进来这么一大波倭寇,来祸害我金陵?”虞山公想起来,好似很不满意地提高了音量道。
“金陵城高池阔,而且内有一支精兵,只是将领不行罢了。如何会畏惧区区几千倭寇,老夫和那几家商议之事,也不过为了给虞山公行个方便罢了。我们可是知道,虞山公蓄谋已久想要策动民乱起事,然后借机劝阻皇帝更弦易张。尽杨石斋(杨廷和)未尽之事。如今又这么一大批倭寇直逼金陵,不刚好可以让江南军队云集金陵,给其他地方的邪教乱党以可乘之机”青衣老者笑道。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们九大家独占海贸,自然不肯放弃嘴边肥肉。我们身处内陆,比不得你们。全靠这几亩薄田过日子。乱事一起,恐怕没几年工夫压不下来,扰乱了江南,于我们何益?你还是跟那几家商量商量,不若让那群倭寇去别的地方,可好?”虞山公放下手中的云子,叹了一口气道。
“天下士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焉知那位陛下不会得寸进尺,昨日可以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今日有可以言振兴武备,开疆扩土,打上了海贸的主意,焉知明日不会开始增收商税,厘定田亩?”青衣老者说完,看了看对面的虞山公劝道:“士大夫教化乡野,稳定地方,向来为朝廷支柱。朝廷让利几分,有何不可?可如今的身上步步紧逼,我们焉能一退再退?”
“你们就不怕事情败露,步杨石斋后尘?“虞山公这下连棋盘都不看了,直接问道。
“天下士绅皆意如此,那位荒唐皇帝又能如何?了不起付出几个棋子,平平那位陛下的怒气罢了。难道还能尽罢天下官员,得罪天下所有士大夫不成?”青衣老者答道。
“金陵丢不得。”虞山公老神在在地道。
“那是当然!”青衣老者闻言一笑,将棋盘上的云子尽数抹去道:“虞山公尽管放心就是,为我等亦是读书之人,只自当明圣人以礼,祸害天下,岂是我等欲为?惟愿陛下悬崖勒马,天下太平罢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卫公复职金陵外。了尘幻化欲投倭()
自从科举应试制度完善以来,自然就同时有了师生关系的人情网,宋代的时候,是严禁座师与学生之间拉扯关系结为一党的。可从明代起,朱元璋农民出身,很明显就没有注意到者一条。于是很快滴,主考官和生员之间的师生关系便成为了朝中攀洁党羽地最重要的关系、
影响之广,威力之大,比起同年同乡跟胜一筹。
“天地君亲师”是每一个能够入仕的官员都要牢记的,但有时候老师反而能排在君和亲的前面。明代科举的每一任主考官,哪个不是门生无数?哪怕身居高位,没有手下一大帮学生冲锋陷阵,也直不起腰来。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主考官都能顺顺利利地入阁,但只要在学政或者礼部和吏部上呆得够久,一样可以影响朝堂。
虞山公虽然早已致仕,但只要他活着一天,凭借是几十年学政期间收下的门生,不说朝堂,至少江南官场上,还是很有几分领袖味道的。
青衣老者离开不久之后,兵部终于迫于倭寇进逼金陵的压力,发出了一道让李卫公可以官复原职的文书。
至于兵部冤枉了别人,闹出了乌龙的事,南京六部提也不提。更不要他们会有认错这种天荒夜谈似的美德了。
在高傲的读书人面前,一个武夫能帮你官复原职就算恩赐了,若还想要点别的,立马就会分分钟让你好看。
以文御武,文在武上,基本上已经成了官场共识,不但文官们认为理所当然,就连武官们自己都认为理应如此。
不得不说,文官们百年来的压制和洗脑,还是成功的。
当然,这也和大明的武官都是世袭而来,鲜少是自己凭借军功升迁而来有关。
李卫公官复原职的文书被了尘使了点小手段,便直接送到了了尘手里,当了尘把文书交给了李卫公的时候,这位大唐军神也只能“呵呵!“两声之后就此作罢了。
李卫公是个绝顶的聪明人,这从他能功高镇主之后,还能得一个善终就能知道。虽然这和唐太宗李世民比较大度有关,但也与李卫公自己懂得隐忍和退让有关。
李卫公无所谓大明的朝廷怎么样,他是大唐的将军,不是大明的。他来这里也不过应了尘召唤,前来接一个善缘罢了。
在了尘的计划中,抗击倭寇是小事,教导朱载墲才是真正的目的。了尘把朱载墲叫到了身边,围着小家伙转了几圈之后,随手在朱载墲头上轻轻一拍,一个丁点大的小正太,瞬间便变成了一个唇红齿白的俊俏少年。
李卫公见怪不怪,朱载墲却先是不敢置信,然后便是雀跃不已。
小家伙们都希望早早长大,可真的长大了之后,却往往又会希望时光能够倒流。
朱载墲也一样!
了尘看了看朱载墲的样子,很满意地道:“你家师公的障眼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