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滴。于是乎,在军政府的财政比较富裕的时候,他便提请搞了这么一出,算是给政府工作人员与军队官兵一个保障性措施。
这是一个创举,在这时代的创举!
不要怀疑,在这时代就连列强国家也很少大规模普及福利政策的。王进想在安徽搞这一套,在外人看来绝对是天方夜潭的糊糊事儿。军政府内部一开始也很不以为然,以为这又是王进搞出来的嚎头,吸引外界关注和眼球用的。
可当他们知道王进是认真的之后,各种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扑面而来。说什么的都有,总结起来不外乎就是那么一个意思:这样做太浪费钱财,还是算了吧……
如果没有之前铺天盖地的吵作和吹捧,王进倒是无所谓。可是现在他已经有些羞刀难入鞘,被捧得下不来台。真要是虎头蛇尾的来这么一下,那他的面子可就丢大发了。
没办法之下,他组织人力计算了一番普及福利政策的花费和开销。在得知花费还在军政府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后,二话没说直接要求军政府做好前期的准备之后立即实施。
就这样,由军政府出面,登记在册的政府工作人员与光复军所有在编人员独有的福利政策新鲜出台。包括基础工资之外的各项福利保障政策,在医疗和人身保险方面享有不同等级的优待。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还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头一遭,迅速在外界掀起了一论舆论狂潮。众所周知中国自股以来都是一个官本位社会,以往中央政府只负责最低一级有品官员的俸禄发放,至于那些幕僚杂役什么滴,衙门自行负责中央政府一概不予理会。
那时候的官老爷们只要稍微动一动手指头,白花花的银两还不是滚滚而来?就算混得再差的,家里也有不少田产供应一应生活所需。对于福利政策什么滴,他们虽然话应却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
》vid/
第三百一四章节 援军五万第三10变化
安徽的‘福利’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掀起的舆论风潮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给民国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到底是积极还是反面,这就要看各自的立场与态度了。
袁世凯差点没被气得吐血三升,民主进步党突然来这一手,摆明了逼着北洋政府也要提高手下的福利待遇。这又是一笔可观的开支,对于财政困难的北洋政府而言,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包袱,而且还是那种不能甩拖的包袱!
“该死的王进,有钱就了不起有钱就可以胡乱挥霍啊,诅咒丫折腾到破产……”
不说安徽境内工职人员一片欢欣鼓舞,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民主进步党地盘内的各大小公司企业。有军政府这个榜样存在,尽管没有明文规定所有私人公司都要按照军政府要求的来,但是形势所迫这些公司企业不得不跟进投入一笔不大的额外开支。
题外话且不多说,回归正题……
正是因为光复军实行了基本的福利政策,虽然收获了战士们拼死相抱,但是出境作战的成本还是太高了。比起其它军阀队伍出兵的消耗来,光复军绝对算得上国内之最。毕竟除了光复军之外,国内其它军阀很难有对士兵们这么用心的势力。
用心也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虽然王进不在乎那几个钱,但是军政府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不可能在军费上做出太大让步。
胶州前线光复军的惨重伤亡让王进心痛,军政府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伤亡战士的后续抚恤和安置,还有各种军事物资的大量消耗,已经让军政府的财政出现紧张,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虽然军政府还有暗地里的庞大资金储备,需要的话也可以临时从长江银行和太平洋投资银行调拨大笔资金应急。但是军政府财政自有一套规则,能不破坏最好不要随意破坏,免得财政线上出现漏洞以后被人钻了空子。
王进也不愿意派更多的人手前往胶州半岛这个血肉磨坊,这些大小军阀送上门来正当时机。就算他们不来,王进也打算主动出击,让这帮跟着安徽混拿到不少好处的家伙们出一点血。这么好一表忠心的机会,他们要是不识相的话,也就别怪他以后秋后算帐。
他也没客气,和军阀头子们一顿胡吃海喝,就把联合出兵的事情给定了下来。湖南、广东和福建几省少的派出一个师,多的派出一个军的兵力交由光复军指挥。至于一应军事物资,除了弹药方面的补给之外,其它的全都由各省自己负责。
王进这次也是下了狠心,不仅为即将参战的友军部队换了新式装备,同时又秘密运送了两个连的装甲战车部队前往胶州半岛。等到日军主力被削弱到一定程度失了锐气之时,一个营整装待发的装甲战车部队绝对要他们好好的吃上一惊。
在无数势力的紧张关注之下,安徽境内的一举一动都难逃过路探子的法眼。当然王进也没有要遮掩的意思,几万人的行动不是说遮掩就能遮掩的。一部分光复军精锐联合友军组建一支五万人规模的大军,通过安徽便捷的交通网络迅速涌入战火纷飞的山东境内。
日本人对此显然十分关注,在情报收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面对光复军这个眼下在中国最大的敌人,日本方面自然欲除之而后快。对于安徽的一举一动,都能引起日本方面的重视,为此日本人损失了不少隐藏在暗中的谍报精英。
光复军再一次增兵,虽说混杂了不少各地方武装,战斗力肯定受到极大影响,但正可谓猛虎干不住群狼,日军就算再勇武也架不住敌人增援多啊。就算五万头猪送上去杀,也要杀上好几天不是?
这就是本土作战的优势,日本人担心的是消灭了这些援军,又来一支援军。尽管日军很看不上这些杂牌武装的战斗力,但也不愿意在胶州战事上拖延日久。说来说去,时间拖得越久,对日军来说越不利。毕竟是跨海作战,对于后勤军费的压力太大,眼下的日本政府也没那么大臂膀,可以长时间扛得住这种源源不断的惊人消耗。
此时胶州前线的战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光复军伤亡的不断增加,还有日军主力不顾一切的疯狂攻击,迫使前线光复军不得不进入战略防守状态,全线收缩防守尽量拖住几近发狂的日军主力,没有实力再像之前那样发起针锋相对之反冲锋。
就算有北洋军加入战斗,可这帮家伙明显有出工不出力的懈怠迹象。也不知道这帮家伙是不是暗地里与日本人达成了默契,阵地上打得欢快一点实质性的玩意都没有,整天介的枪炮声不绝于耳,纯粹是在浪费弹药储备。
对于北洋军这样的表现,前线最高指挥官王单东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且老老实实的将情况汇报到后方,请求王大督军的进一步指示。
说实话,北洋军的表现真的让人感觉咋舌,见过胆子肥的就没见过胆子这么肥的。与日本人玩默契,简直就是在与虎谋皮。果然不出所料,在与北洋军打了两天默契仗之后,日军一部突然发力,打了北洋军一个措手不及。
一时间兵败如山倒,要不是北洋军手头的预备队足够且及时感到的话,说不定防线早就被日军突破。北洋段芝贵部损失惨重不说,还被惊出一身冷汗的王大脑东严厉斥责,就像训孙子一样颜面丢尽。
袁大公子更是受到不轻的惊吓,当时他差点被日军抓了俘虏。逃过一劫的袁大公子钻身就回了济南,远离前线这个危险的地方。军功算什么,军中的资历有算得了什么,比起自家小命来,统统都是浮云。
最让段某人气得差点吐血的是,袁大公子在济南没待一天,似乎感觉不安全,连夜返回北京自家的安乐窝去也……
第三佰一五章 变化
w呵呵不好意思,过于yy了。。)
五万援军的及时赶到,让兵力有些吃紧的胶州前线压力大减……
北洋军不给力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扫而光,王单东又有了与日军主力正面叫板的底气与实力。当然,要如何碰撞还需要好好计划一番。日军的战斗力确实在光复军之上,这是不争的事实没什么好说的,蛮干可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王进可不是后世的老蒋,没有把‘友军’当炮灰消耗品的打算。民主进步党目前与合作者的关系以温和为主,可没想着法子削弱地方势力的做派。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能摆在明面上让人抓住把柄不是?
在临时指挥部召集友军将领商讨了一夜时间,终于商量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对敌计划。
友军被分成一个团或者一个旅规模的支队,混编光复军一个轻装团组建成一支支混成旅。然后先简后难慢慢适应日军的攻击火力和强度,在战场上彻底站稳脚跟。
那些杂牌军刚上战场的时候心情忐忑,一时被日军的疯狂进攻势头所吓住。他们从来还没有见识过如此疯狂的军队,竟然不怕如林弹雨和连绵炮火,还能够满脸凶狠的继续发起冲锋,好象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要不是身边有光复军的老鸟陪同,外加上督战队明晃晃的大刀,被吓尿了的友军弟兄们说不定真的腿软转身就逃。不过就算如此,他们也一个个惊得面如土色手软脚软。一时失了锐气,更别说什么战斗力了。
就像后世网络流行用语说的那样:吐着吐着,也就吐习惯了!
有光复军战士们亲身做表率,一次又一次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精准而又密集的排枪射击,重机枪编织成的强大火力网,如雨点一般下砸的手榴弹,威力强横的炮火轰袭,还有最为野蛮惨烈的赤膊白刃血战……
这一桩桩一幕幕,无不让友军战士们目瞪口呆惊佩不已。换成是他们的话,就算武器装备再精良一倍,也不一定能扛得住日军潮水般疯狂攻击。别的不去说它,单单一个决死勇气方面,就算再不甘心也不得不心服口服,他们没这大到没边的胆子。
光复军的英勇表现,不仅鼓舞了友军弟兄们的士气,消除了他们心中的顾虑,让他们明白日本人也不是打不死的怪兽。大家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挨了枪子同样也得玩完。
光复军战士也用实际行动深深的震撼了一干友军弟兄,让他们看清楚了光复军的真实战力,对于光复军心存敬畏之心。这同样是一种自我宣传的手段,目的不光光只是激起友军弟兄们反抗日军的勇气,同样也是一种变相的威慑。
前文说过,随着以两江为中心的南方经济圈形成和发展,凡是加入这个圈子的军阀势力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南方本来就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再加上一个平稳的环境,经济想不发展起来都难。
虽然两江地区中心地位牢不可破,但是有钱了之后某些家伙的花花肠子便多了起来。不是说这帮家伙敢动什么歪心思,只是打招呼不像以前那么听话,阳奉阴违的事情出了不少,民主进步党这边还不好太过叫真,这样的风气绝对不能助长。
民主进步党与北洋陷入对峙状态,停息了相互间的直接武力碰撞,改为暗地里的对抗。这样一来少了直接武力对抗,整个中国的环境也难得安静下来,也给了一块适合商业发展难得的土壤和契机。
可万事都有两面性,有好的积极的一面,自然也会有不好的消极的一面。光复军长时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某些人不免心生侥幸心理。随着手头武装力量的换装和强大,自然会出现一些不该有的念头和想法。
现在时间还短,虽然开始出现各种阴奉阳违,他们还不敢有什么找死的想法。可一旦时间长了,会出现什么状况就不好说了。王进还没做好全盘接收整个南方的准备工作,这时候出现乱子可不是他和军政府上下期望出现的状况。
所以,此次和日军大打出手,除了青岛问题之外,也未尝没有威慑周边小弟的用意。此次友军联合出兵,既有军事上的需要,也有政治上的考量。
毕竟胶州半岛战事虽然打得十分火热,也受到全国人民的紧张关注,可是宣传的渠道就只有安徽系的那些报纸。当然北洋也能第一时间得到准确消息,可要指望他们帮民主进步党宣传扩大声势,想都不用想。
虽然民主进步党系报纸在报道时并没有耍什么花枪,尽量按照事实详细报道。这样就已经足够,没必要画蛇添足的搞什么歌功颂德,那样反而让人觉得太假。
可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和不以为然,认为报纸上太过夸大其词,光复军真要有报纸上的的那么强大,早就一统全国了,哪还用着得窝在两江地区称王称霸?
此次联合出兵,王进就是要让这帮家伙们好好看一看,光复军真正的战斗力,不是他们这些人想象的那么不堪。随军赶赴前线的军长师长还有旅长团长们,又有哪一个来之前没有接受其它任务?说白了他们是带着目的前来的。
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只是谁也没有道明而已。
胶州战场就是一块试金石,光复军表现真如报纸上所说也就罢了,如果只是虚有其表的话,说不定就会出现什么让王进不高兴的事情。
眼下,光复军的表现证明了,他们依旧是天下强军!
光复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起了友军弟兄们心中的战意,让他们有了直面日军如潮攻势的勇气。而后,在王单东和一干前线指挥部参谋们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光复军与友军部队混编作战,与日军投入新一轮的消耗战中。
随着五万援军加入战场,胶州战场的平衡被打破,战斗出现了新的变化……m
地三百一拾六章 形势热闹53地三
轰隆隆……,哒哒哒……
激烈的枪炮声响彻战场,战士们的喊杀声惊天动地。【网】//小说网高速更新w//
光复军各种手段齐出,给予日军最大的打击。各种‘土’办法纷纷上马,土地雷土炸弹还有更为凶狠的土‘化学武器’纷纷亮相,给日军官兵带去了极大的烦扰和麻烦。
特别是在青岛市区的巷战中,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格外有效。
这些阴损玩意都是王进穿越前在众多影视作品还有小说中,学习或者剽窃到的点子和手段。当然,王进通过社会部的关系,请教的一些‘资深’江湖人士,也出了不少点子,把不明就里的日本小挫子们祸害得不轻。
日本陆军在青岛伤亡不小,迟迟没有完全拿下整个青岛,一力激进主战的军方大佬们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此时可不像后世,日本军方的势力虽大,但还没有大到一手支天的地步,受到文官集团的极大牵制。
这时候的日本政界受西方影响严重,掌控政府权力的也多是留学过欧美的所谓‘温和派’。他们受欧美政治思想影响,行事作风并不向军部那帮人那样激进冲动,大多以理智为主,也就是俗称的‘阴险政客’。
日本军方与政界的矛盾由来已久,因为理念问题没少给对方添堵扯后腿。此次青岛作战,日本军部一开始就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态势,由于有天皇在背后支持,军部的气焰更为嚣张,全权独揽青岛战事的所有事务,不给文官们多少插手的余地。
前文就有过介绍,日本上下对拿下青岛信心十足。可是在拿下青岛之后的战略决策上,文官集团与军方出现了巨大的意见分歧。文官集团希望军方拿下青岛之后停手,不要扩大战争规模,先把青岛完全消化过来再说。
日本政府想要彻底掌握青岛,并且做到自给自足甚至有所赢余的话,前期的投入必不可少。光是这些就够文官们头疼好一阵子的了,如果战事再有扩大的话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