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漠上生存,就要遵照大漠的规矩,即使大将军也不例外。射缨彤拿下了火云原,南部鲜卑吞并了中部鲜卑,李弘也不能倚仗自己的实力强行命令射缨彤把中部鲜卑还给柯比熊。不过,侥幸的是,大将军及时赶到了乌侯秦水,保住了东部鲜卑。
“中部鲜卑从今天起,没有了。”李弘用力一挥手,转身走出了大帐。
柯比熊跪伏在地,失声痛哭。
射缨彤、射虎、鹿欢洋带着鲜卑、匈奴、乌丸三族首领觐见了大汉天子,然后匆忙赶到中军大帐拜见大将军。
刘豹的儿子刘千石、弧鼎的儿子鼎钟、弃沉的儿子沉子雨、木桃的儿子桃贲、木李的儿子李横等一帮十五六岁的部落小将看到大将军非常兴奋,围在他四周说个不停。大漠人寿命不长,到了四十岁就要准备归天了,所以很多人十二三岁就上战场,而十三四岁就指挥大军纵横大漠的部落首领比比皆是。
“这是谁家的孩子?”李弘看到一个结实的小孩站在众人身后,胆怯地望着自己,急忙问道。
“这是楼麓的十四子麓鹰,小名叫黑墩子。”射缨彤把他拉到李弘身边介绍道,“打仗很勇猛,将来比他爹有出息。”
李弘捋须大笑,“头一次见面,要给礼物的……”李弘随手把自己的战刀解了下来,“伯父行伍之人,没什么好礼物,这把刀就算见面礼吧。”
麓鹰欢天喜地地接过战刀,趴在地上叩了三个头,“咚咚”作响。
李弘亲自把一帮小将送出大帐,再回来时,脸色就很难看了。
射缨彤、射虎、鹿欢洋忐忑不安,撩衣就要跪下。
“罢了,老兄弟了,还请什么罪?就算你们杀了他,我也不会责怪你们一句。”李弘挥手示意他们坐下,“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一切听大将军的。”射缨彤说道,“但大漠上从此没有中部鲜卑了,除非柯比熊把我击败,把我赶走。”
李弘稍加沉默后说道:“我想乘这个机会建立辽北郡,把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的领地都划进辽北郡,如果你们答应了,柯比熊不敢不答应。”
射缨彤转头望向射虎。射虎毕竟是南部鲜卑王,把部落领地纳入大汉疆域,必须由他说了算。
射虎几乎没有考虑,张嘴就说道:“行,听大将军的。”
“以闪电河为界。闪电河以西是汉北郡,隶属并州。闪电河以东是辽北郡,隶属幽州。建辽北都护府,负责看护鲜卑诸部和辽东诸国。”李弘看看三人,笑着问道,“你们看怎么样?”
“没问题。”射缨彤笑道,“柯比熊要感谢我。如果不是我在草原湖杀死了东部鲜卑的老帅槐头,现在他在东部鲜卑如何立足?”
柯比熊、素利等鲜卑首领接受了大将军的建议。
七月上,小天子下旨,建立辽北郡,镇北大将军阎柔兼领辽北郡太守。
大将军报捷长安,小天子率军平定大漠叛乱,在大漠中东部建立辽北郡,为大汉开疆拓土,功勋盖世。
七月中,射虎、鹿欢洋等率军撤到闪电河以西,回到南部鲜卑。柯比熊率领东部鲜卑诸部居于辽北郡东部。原中部鲜卑两千多个部落五万户尽数归于大汉。
天子下旨,拜射缨彤为辅汉将军领辽北都护,屯兵于辽北郡西部,戍守辽北郡。
七月下,幽州急报,骠骑将军鲜于辅病逝。
大将军李弘悲痛欲绝,携天子急速越过大燕山,为鲜于辅主持大丧。
前年底,麴义战死于西海,今年,鲜于辅又病逝了,两位袍泽的离世给了李弘很大打击,他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于蓟城。
小天子和李秀侍奉左右,日夜照顾,但大将军的病情没有丝毫起色。
八月下,长公主不顾长安大臣们的劝阻,和小雨、风雪一起,日夜兼程赶到幽州。九月上,太医令黄达到达幽州,他建议把大将军即刻送回长安,如果继续拖下去,性命可能不保。
大将军不愿意走,小雨和风雪也担心长途跋涉加重病情,但长公主下了决心,谁都劝不住她。
九月中,小天子统率大军,护着大将军急赴长安。()
手机访问:!
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一节…第五节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二章旌旗未卷第一节
大汉元平四年(公元206年),九月,长安。
丞相府。
夜已经很深了,李玮依旧伏案阅卷,没有丝毫的倦怠之色。自从出任大汉丞相以来,他殚精竭虑,日夜操劳,鬓角已隐见白丝,额头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昔日高大的身躯也日渐清瘦。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屋外传来。李玮眉头微皱,放下了手上的竹简,抬头向房门方向望去。
丞相府长史贾逵推开门,三两步走近李玮,神色颇为紧张,“大人,大司马请你急赴麒麟殿,说有要事相商。”
“大将军出事了?”李玮骇然变色。
“应该不是,我估计是南阳战场出事了。”贾逵小声说道,“我昨天到尚书台,听王凌大人说,后将军杨大人攻击宛城受阻后,随即南下攻打新野,打算切断叛军退路。南下打新野比较冒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叛军包围,所以大司马和太尉大人急告杨将军,请他不要冒险,还是稳扎稳打,继续围攻宛城为上策。但杨将军很自负,大概在送出奏章的同时就已经率军南下攻打新野了。”
李玮焦虑不安,不置可否地点点头,“备车,快,快……”
马车疾驰在宽敞的大道上,十八缇骑左右保护,向未央宫飞速而去。
李玮斜*在车座上,把自己掩藏在黑暗里,双目紧闭,脑子里全都是杨凤,全都是南阳战场。
这是一场不该打的仗,但随着朝廷修改对外策略,一直被压制的朝堂矛盾终于爆发了。为了缓和和转移朝堂上越来越激烈的矛盾,朝廷不得不发动了这场南阳之战,而始作俑者就是自己。
大将军和边郡文武大吏要求修改对外策略的联名奏章,说明边郡和大漠上的形势很危险,西北两疆不能稳定,朝廷就无力南下平叛,这是血的事实。为了确保中兴大业能够顺利推进,朝廷被迫提前修改对外策略。
李玮提出了五个修改建议。一是逐步迁移外族进入边郡居住,引导和帮助他们改畜牧为农耕,在一段时间内或者灾荒之年给予减免赋税,并在此基础上慢慢实施‘离散部落’之策,争取在几代人之后,甚至几百年之后,把迁入边郡的外族人全部纳入大汉户籍。
二是重用外族人,尤其是边郡各级府衙,其府内掾属必须征辟一部分外族人管理外族事务,以赢得外族的信任和忠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把一批外族权贵迁移到京城或者其它大城居住,把他们纳入士籍,融入大汉。
三是边疆戍边,要倚重一批外族将领,边郡士卒也尽可能从外族部落中征募,以减少中原人的北迁,缓解因为汉胡杂居给边郡造成的诸如草场、田地、习俗等等各种矛盾,让杂居各方逐步建立起信任,并在此基础上慢慢推行诸如通婚等等有助于各族之间加快融合步伐的律令。
四是在各外族单于庭、王庭设立学宫,置明师,让各族王公权贵、大小首领们的后代从小就说大汉话,写大汉字,读大汉书,长大了到太学再深造,通过试经(考试)的优秀者可以入仕为官。到边郡授学的明师从太学诸生中择优录取,三年一换,回朝后予以重用。
五是赈济制度,这是确保西北两疆和大漠稳定的基础。李玮的赈济制度不是单方面的无偿馈赠,而是朝廷和外族,和边郡百姓共同预防和抵御灾患。边郡建官仓,官仓囤积的谷粟一部分由各地“入粟拜爵”的富豪运送,一部分由朝廷运送,一部分由当地府衙筹措。边郡建马政,朝廷投入钱财,并利用边郡和大漠上的各外族战马、牲畜、草场等等,和各外族一起圈地养马,养牲畜,以备战争和灾患。
李玮对外策略的原则就是“征伐和安抚”,但他偏重安抚,而且很多政策都是几代人,甚至百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所以这个新制的对外策略在朝议上很快得到了通过。然而,接下来的事就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了。
李玮为了实施这个新的对外策略,说服了长公主殿下、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做了一番人事调整。
杨凤被拜为车骑将军,免去了卫尉卿一职,成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将军。左将军颜良出任卫尉卿,主掌南军,戍卫皇宫。
杨凤认为李玮有意把他赶出朝堂,对李玮极其愤恨,而李玮似乎为了平息杨凤的愤怒,马上把左卫将军吕布征调回京,让征南大将军钟繇代替吕布督青兖两地兵事。接着又罢免了赵云的光禄勋卿,由大鸿胪卿袁耀接任。
杨凤、吕布、赵云三个人都成了没有实权的将军,那么谁去督领豫州兵事?
朝廷没有宣布,而是宣布了新的大鸿胪卿。
匈奴右贤王、度辽将军刘冥出任大鸿胪卿,本朝历史上第一个外族九卿大员。
满朝震惊,反对的奏章象雪片一般飞向晋阳。过去孝武皇帝的时候,匈奴休屠王之子金日磾曾是托孤四大臣之一,但他也不过是个光禄大大。今天刘冥何德何才高居九卿之位?难道就是为了讨好外族?
长公主远在晋阳,大臣们没有圣旨也不敢擅自出京,谁都无法当面劝谏,所以这反对弹劾的奏章也就石沉大海,毫无消息。
太傅杨彪实在无法接受,改制可以,但也不能这么改。这算什么?这也叫治国之策?我看这是卖国之策。他连续上奏长公主,长公主置之不理,杨彪愤而请辞。他不干了。这次长公主马上回书了,好言安慰了一番,然后同意了。
宗室刘和出任太傅一职。
光禄勋卿袁耀也不干了。当年袁术在北军做长水校尉的时候,刘冥是长水营的军司马,是袁术的部下。袁术在信都城差点被大将军杀了,而原因就是因为刘冥的背叛。和一个背信弃义之徒同殿为臣,而且还是一个匈奴人,他觉得非常羞耻。他上表请辞,要到州郡去任职,主动要求外放,京城待不下去了。
朝廷给了袁耀一个惊喜,拜袁耀为平南将军,督领豫州兵事。
朝廷为何做出这种任命,长安有很多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现在袁耀到豫州更好,而钟繇有些待不下去了。
刘表中了钟繇的反间计,杀了袁熙,后来明白了,在襄阳痛骂钟繇,荆襄、江淮两地人所皆知。袁阀的势力遍及荆、豫两州,门生故吏们一边骂刘表,一边骂钟繇。袁绍都死了,为什么还不能放过他两个儿子?即使要杀,也要堂堂正正地杀,何苦用这种卑鄙手段?豫州很多袁阀的门生弟子一气之下,卷铺盖走人,不跟钟繇混了。
袁耀本是文武兼备之才,又是朝廷正式认可的袁阀家主,他现在到豫州坐镇,当然很快能收拢人心,全力对付荆州刘表。至于为什么让钟繇督领青兖两州兵事,估计还是考虑到荡寇将军雷重的那七万大军。和吕布比起来,钟繇指挥雷重,岳父指挥女婿,当然更加得心应手了。
刘冥到了朝廷,度辽将军谁干?谁统率度辽铁骑?河南尹徐晃出任度辽将军。
袁耀走了,新任光禄勋是谁?张郃,镇护大将军、青州刺史张郃。青州刺史是谁?少府卿许靖。许靖给外放了。
少府卿又是谁?原京兆尹余鹏,李玮的同窗。
京兆尹又是谁?原大司农丞朱穆,李玮的大舅子。
新任河南尹是谁?原尚书左仆射司马朗。
新任尚书左仆射是谁?丁立,李玮的同窗。
执金吾玉石将军一直统兵在外作战,执金吾一职过去由颜良代领,现在改由陈好代领。朱穆的弟弟朱魭出任治书御史。
长安人恍然大悟,丞相李玮借着这个机会,把同窗刘冥、余鹏、陈好、丁立,把至亲朱穆、朱魭全部拉上位了,权势更大了。
当然了,长公主也有收获,宗室大臣刘和总算又回来了,而且隶尚书事参予决策。
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也可以接受,毕竟杨凤做了车骑将军,颜良和张郃也上位了,而吕布和赵云都是功勋显赫的战将,无人可以憾动他们的地位。
李玮打着实施新制的旗号,明目张胆地任人唯亲,而长公主和大司马竟然置若罔闻,此事立即刺痛了朝中大臣,于是朝堂上出现了一股辞职热潮。
出乎意外,丞相李玮毫不在意,一概批准。只要你愿意走,打个招呼就行。
四月上,朝廷诏告天下,按照新制,以试经选拔人才,三年一次。但大汉中兴之期,急需贤能之士,故第一次选拔直接征召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等各类人才齐聚京师,试经(考试)入仕。
一时间,朝野震动,各地儒生贤良蜂拥而至,长安太学竟然人满为患。
试经选拔在本朝一直是辅助选拔制度,主要是考儒家经文,考试方法有射策和对策两种。射策就是抽签考试,内容侧重于对经义的解释,主要用于太学内部的考试,目的是督促诸生认真读经,明了经义。对策则是根据皇帝或学官提出的重大国政、理论等问题,撰文以对,主要用于朝廷举荐的士人,皇帝和学官考验合格后,就可以授官了。
选拔新制规定,试经考试分三种,分别是行策、试经和律论。这三种考试方法按照难易程度分甲乙丙三科。每科有规定的职官名额。
本朝最初的射策考试根据难易程度,分甲乙两科。王莽时,将两科改为三科,并增加了各科的取官人数。这种考试在王莽篡国之前是一年一试,光武皇帝中兴后恢复甲乙两科,两年一试。不过随着太学规模扩大,儒生增多,考试制度随即开始改动,渐渐也就流于形式,以察举荐士为主了。
五月上,试经考试开始。丞相李玮等公卿大臣,许劭、王剪、杨彪等大儒名士齐聚太学,论卷取士。
五月中,第一次考试选拔结束。因为贤能之士远远超过了规定的取官人数,朝廷急奏长公主,请求增加名额。长公主回旨,不限定人数,有多少取多少,一个不要漏掉。
朝廷取贤良五百四十七人,全部授官。朝廷的人才危机立时得到极大改善。
天下士人闻讯,无不欢欣鼓舞,准备三年后规模更大的试经选拔。
李玮的试经选拔制度成功了,为朝廷征募了大量优秀的各类型急需人才,但同时也遭到了门阀世家的仇恨。
现在他们明白了,为什么长公主、大司马和太尉大人都在背后支持李玮,因为李玮早就说服了他们,他保证试经考试可以为朝廷征募一批极其出色的人才,他做到了,给了门阀世家们重重一击,也给危难中的大汉走向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门阀世家和朝中遭到排挤的文武大臣们走到了一起,他们正准备联手打击李玮的时候,南阳大战爆发了。这场战争来得非常及时,以致于李玮在丞相府振臂欢呼。
去年长安的朝堂危机四伏,今年长安朝堂上的危机更是一触即发,而长安的大汉天子远征塞外,长安的长公主殿下远避晋阳,长安朝廷的擎天柱石大将军李弘更是在西北两疆誓死鏖战,长安朝廷就象一棵倾覆在即的大树,又像一叶惊涛骇浪中的浮萍,虽然依旧在风雨中苦苦支撑,但这时只要有一点外力,它就会倒下,就会被风浪吞噬。
襄阳人忍不住了,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刘表忍不住了,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曹操忍不住了,居心叵测意图坐收渔人之利的孙权和周瑜忍不住了,时刻想打进长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