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西医辨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症状轻重不一,可有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尿异常期。早期可有体倦乏力,腰膝酸痛,纳差等,水肿时有时无。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渐有夜尿增多。多数病人有轻重不等的高血压,部分病人以高血压为突出表现,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心脏病。这时患者多有眼底出血、渗出,甚至视盘水肿。

    慢性肾炎患者有急性发作倾向,常因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恶性刺激,导致病情在短期内(3~5日,甚至1~2日)出现急骤恶化,在各种夹杂因素的作用下,出现明显的高血压、水肿和肾功能急剧恶化。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晚期则主要表现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症状。

    1。 诊断要点

    其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可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情况。

    (2)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

    (3)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的急性肾炎的表现,也有部分病例可有自动缓解期。

    2。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尿液检查: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蛋白尿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尿蛋白一般在1~3克/日,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血尿一般较轻或完全没有,但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2)肾功能检查:慢性肾炎早期没有肾功能改变,当出现肾功能不全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肌酐清除率(Cer)降低。由于肾脏代偿功能很强,当Cer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时,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才会升高,部分患者在血清肌酐升高之前可能出现尿素氮升高,也可继而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如尿浓缩功能减退等。

    3。 特殊检查

    (1)B超检查:早期肾脏大小正常,晚期可出现双侧对称性缩小,皮质变薄。

    (2)肾脏活体组织检查:可表现为原发病的各种病理类型,要确立本病的诊断,首先必须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对于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三)中医辨证

    1。 肺肾气虚

    水肿,少气乏力,面色萎黄,自汗出,易感冒,腰背酸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 脾肾气虚

    颜面或下肢轻度水肿,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纳差,大便溏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3。 肝肾阴虚

    头晕耳鸣,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小便黄赤,或尿血鲜红,心烦口渴,大便不畅,舌红少苔,脉细数。

    4。 气阴两虚

    面色无华,身倦乏力,腰酸痛,手足心热,口干饮水不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细数。

    (四)治疗

    1。 毫针治疗

    【取穴】 腹穴:水分、气海、中极、天枢、京门。配穴:肺肾气虚,配肺俞、偏历、列缺、肾俞;脾肾气虚,配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肝肾阴虚,配太溪、水泉、太冲、肝俞、肾俞;气阴两虚,配关元、足三里、肝俞、肾俞、脾俞。腰痛,加志室、腰阳关;恶心呕吐、纳差,加幽门、中脘、内关;水肿明显,加水道、阴陵泉;血尿,加血海、膈俞;高血压,加合谷、曲池。

    【方法】 中极、曲骨浅刺,或相互透刺;志室、京门、膈俞、肝俞、脾俞不宜直刺,应向下斜刺;肾俞朝京门方向透刺;其他诸穴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 灸法治疗

    【取穴】 腹穴:中极、气海、关元、水道、水分、神阙。配穴: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命门、腰阳关、肺俞。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2~3穴,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关元、肾俞、命门、腰阳关可隔附子饼灸;神阙隔盐灸。每次每穴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3。 注射法治疗

    【取穴】 腹穴:关元、气海、大赫、水道。配穴: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曲池。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1~2穴,选用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每穴注射药量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 照射法治疗

    【取穴】 腹穴:中极、水道、京门、气海。配穴:天枢、三阴交、阴陵泉、关元、肾俞、脾俞、三焦俞。

    【方法】 选腹穴及配穴2~3穴,激光针照射法5分钟,或特定电磁波照射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5。 贴敷法治疗

    【取穴】 腹穴:关元、气海、水分、水道。配穴:肾俞、脾俞、三阴交、阴陵泉。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1~2穴。药物:①黑丑、炒白丑、炒猪牙皂各8克,木香、沉香、乳香、没药各10克,琥珀3克,加砂糖、水飞滑石粉少许,用酒调成膏,每次每穴取用适量,贴敷所选穴位。②地龙、甘遂、猪苓、硼砂各10克。共研细末,加姜汁、食醋适量调制成药饼,贴敷所选穴位。每日换药1次。

    6。 磁疗法治疗

    【取穴】 腹穴:水分、气海、中极、天枢、京门、大巨、外陵、四满、气冲。配穴:肺肾气虚,配肺俞、偏历、列缺、肾俞;脾肾气虚,配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肝肾阴虚,配太溪、水泉、太冲、肝俞、肾俞;气阴两虚,配关元、足三里、肝俞、肾俞、脾俞。腰痛,加志室、腰阳关;恶心呕吐、纳差,加幽门、中脘、内关;水肿明显,加水道、阴陵泉;血尿,加血海、膈俞;高血压,加合谷、曲池。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2~3穴,用中等或小剂量磁片置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放置3~5日更换。

    (五)按语

    外治方法对于慢性肾炎改善蛋白尿、血尿及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有良好疗效,但需多种方法结合治疗。

    平素注意饮食,宜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饮食。增加糖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能,减少自体蛋白质的分解,可饮用橘汁、西瓜汁、橙汁、果汁和菜汁等,以利尿消肿。如患者有水肿和(或)高血压,则应限制钠盐的摄入。贫血病人,应选用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如动物肝、牛肉、蛋黄及绿叶蔬菜等。

    skbshge

四、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丧失排尿自控能力,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病症。

    (一)病因病机

    尿失禁属于中医“遗尿”、“小便不禁”范畴。发病有虚有实,虚者以肾虚、脾虚、肺虚为主,实者由于下焦湿热,其素体阳虚,或者久病伤阳,命门火衰,气化无权,制约失职,则为小便不禁;久咳伤肺,治节失常,加之脾虚气陷,膀胱气化失常而不约;病久阴亏或素体阴虚,虚热内生,久则膀胱失约;湿热下注膀胱蓄热,约束不力。

    尿失禁的机制主要有两个,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其病因有先天性、后天性,先天性原因如先天性尿道上裂;后天性原因,包括女性生产时创伤、骨盆骨折、前列腺手术、尿道狭窄修补术损伤、儿童后尿道瓣膜手术损伤等,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

    (二)西医辨病

    尿失禁按照症状可分为充溢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5类。当结合排尿记录、体检、实验室常规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等以确定诊断。

    1。 充溢性尿失禁

    下尿路有较严重的机械性(如前列腺增生)或功能性梗阻引起尿潴留,当膀胱内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并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断地自尿道中滴出。该类患者的膀胱呈膨胀状态。

    2。 无阻力性尿失禁

    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潴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3。 反射性尿失禁

    由完全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排尿依靠脊髓反射,患者不自主地间歇排尿(间歇性尿失禁),排尿没有感觉。

    4。 急迫性尿失禁

    可由部分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或急性膀胱炎等强烈的局部刺激引起,患者有十分严重的尿频、尿急症状。由于强烈的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

    5。 压力性尿失禁

    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上楼梯或跑步时)即有尿液自尿道流出。

    (三)中医辨证

    尿失禁应辨其寒热虚实。虚寒者尿频而清长,虚热者量少而色深黄,实热者尿频量少而伴有尿道刺痛。临床上以虚证居多,故治疗以扶正为主。

    1。 肾气不固

    小便淋漓不尽,神疲畏寒,肢体寒冷,或小便清长,形体衰弱,头晕腰酸,两足乏力,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尺脉尤弱。

    2。 肝胆郁热

    睡中遗尿,平时性情急躁或叫扰啼哭,手足心灼热,梦呓,小便色黄且臭,口唇红,舌苔薄黄,脉弦数。

    3。 脾肾两虚

    睡中不知不觉而遗尿,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不振,智力迟钝,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弱,尤以尺脉弱。

    4。 肺脾气虚

    尿意频急,时有尿自遗,甚则咳嗽、谈笑时也可以出现尿失禁,小腹时有坠胀,面白气短,舌淡红,脉虚软无力。

    (四)治疗

    1。 毫针治疗

    【取穴】 腹穴:中极、大赫、水道、腹结、利尿穴。配穴:肾气不固,配肾俞、命门、次髎、大肠俞、三阴交补肾固本;肝胆郁热,配阴陵泉、支沟、行间、委阳清利湿热;脾肾两虚,配气海、脾俞、肾俞、腰阳关补脾益肾;肺脾气虚,加肺俞、膻中、脾俞、足三里补益肺脾。

    【方法】 虚补实泻。针中极、大赫、水道、关元、腹结,针尖朝向会*,有针感放射至会阴为佳;肺俞、脾俞宜斜刺,不可深刺;余穴常规针刺。

    2。 电针治疗

    【选 穴】 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 腹部三穴针刺时要求针感放射至前*,电针用疏密波或断续波刺激30分钟,每日1~2次。

    3。 灸法治疗

    【取穴】 腹穴:神阙、天枢、关元、中极、归来、脐中四边。配穴:肾俞、命门、大肠俞、三阴交、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方法】 每次选腹穴、配穴各2~3穴,选用艾条温和灸,艾炷隔姜灸3~5壮,或艾条温和灸30分钟,每日1次,连续灸1周,如症状消失,即可停灸。再次复发时,如上法再灸1 周。适于虚证。

    4。 拔罐治疗

    【选 穴】 腹穴:天枢、关元、水道、中极、腹哀。配穴:肾俞、命门、膀胱俞、脾俞、腰阳关、腰俞。

    【方法】 用留罐法。每次选腹穴、配穴各2~3 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5。 推拿治疗

    【取穴】 腹穴:气海、天枢、关元、中极、归来、利尿穴。配穴:肾俞、命门、大肠俞、三阴交、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方法】 每次选腹穴、配穴各3~4穴。腹穴用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摩法、震颤法均可,亦可用复式手法腹部按法、双龙托底法或腹部推摩法,每穴操作持续5分钟,每日1~2次,以出现酸胀感并向会*传导为佳。

    (五)按语

    腹穴外治法对本病有较显著效果,近期效疗好,远期疗效也较好。对于产后、术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者常有即刻效果。对脑、脊髓损伤所致者有部分疗效。对梗阻所致者结合治疗原发病。治疗期间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盆底肌群锻炼,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寝平卧后,各做45~100次紧缩肛门和上提肛门活动,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饮食要清淡,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

    skbshge

五、尿 潴 留()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的病症,以小便不通、小腹胀满而痛为主要表现。

    (一)病因病机

    尿潴留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病因主要有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瘀浊内停、体虚久病等影响,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能而形成潴留。本病病位在膀胱,与肾和三焦的气化作用关系密切。若肺热壅盛,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水液便不能下输,热邪闭阻而成癃闭;或跌仆损伤,以及下腹部手术,引起筋脉瘀滞,影响膀胱气化而致小便不通;若脾虚气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小便不利;若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则气机不畅,下焦水液输布不利,膀胱气化不利而发癃闭;或年老肾气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鼓舞膀胱气化,使膀胱气化无权,则成癃闭。

    尿潴留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男性多见于中老年有前列腺增生肥大者,女性则多见于分娩之后。器质性尿潴留常因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外伤、结石阻塞、尿道周围脓肿、膀胱内肿瘤或其他异物堵塞膀胱及尿道引起;功能性尿潴留多由麻醉药、手术后、产后或神经系统的炎症、损伤等引起。另外,部分松弛平滑肌的药物如654…2、阿托品、丙胺太林(普鲁苯辛)等,有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尿潴留。结石、外伤、麻醉药、术后、产后、膀胱镜检查多导致急性尿潴留,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尿潴留多属慢性尿潴留。

    (二)西医辨病

    尿潴留表现为小便不通,下腹部膀胱区胀满而痛。查体可见下腹部膨隆,触诊可及胀满之膀胱,叩诊呈浊音。病人常紧张、烦躁、恐惧、辗转不安。急性者发病突然,病势急迫;慢性者起病缓慢,病势相对较轻。多见于老年男性、产后妇女及手术后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结合尿常规检查即可确诊。

    (三)中医辨证

    1。 湿热下注

    小便量少难出,点滴而下,严重时点滴不出,小腹胀满,兼见尿黄灼热,口苦口黏,口渴不欲饮,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沉数。

    2。 邪热壅肺

    小便闭塞不通,努责无效,小腹胀急而痛,烦躁口渴,呼吸短促,口干咽燥,烦渴引饮,苔薄黄,脉滑数。

    3。 肝郁气滞

    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小腹胀急,胁痛,兼见口苦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

    4。 瘀浊闭阻

    小便滴沥不畅,或时而通畅时而阻塞,兼见小腹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5。 肾气亏虚

    小便不通,或滴沥不畅,排出无力,兼见面白肢冷,神疲腰酸,舌淡,脉沉细弱。

    (四)治疗

    1。 毫针治疗

    【取穴】 腹穴:阴交、中极、曲骨、水道、利尿。配穴:湿热下注,配阴陵泉、曲池、行间;邪热壅肺,配鱼际、尺泽;瘀浊闭阻,配合谷、三阴交、京门、秩边;肝郁气滞,配太冲、阳陵泉;肾气虚,配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肾俞、太溪。

    【方法】 虚补实泻。中极、关元、气海、曲骨、利尿、水道可直刺或斜刺,直刺0。5~1寸,斜刺可至1。5寸或沿皮透刺,如阴交透气海,气海透关元,关元透曲骨,水道透曲骨等,以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