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3。 疾徐补泻

    又称徐疾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4。 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5。 呼吸补泻

    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6。 开阖补泻

    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7。 平补平泻

    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二)影响针刺补泻效果的因素

    1。 机体的功能状态

    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调整作用(即补泻效果)。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虚脱状态时,针刺还可以起到回阳固脱的作用;当机体处于邪盛状态而呈实热、邪闭的实证时,针刺可以起到清热启闭、祛邪泻实的作用。例如,胃肠功能亢进而痉挛疼痛时,针刺腹部中脘、梁门、下脘等穴可解痉止痛;胃肠功能抑制而蠕动缓慢、腹胀纳呆时,针刺又可加强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功能,消除腹胀,增进食欲。再如腹泻时针刺天枢可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又能通便。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当时的机体功能状态,是产生针刺补泻效果的主要因素。

    2。 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腧穴的主治、功效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人体不少腧穴,如关元、气海等穴,都能鼓舞人体正气,促使功能旺盛,具有显著的强壮作用,更适宜于益损。而承满、水道、中极等穴,具有良好的疏泄邪滞,利水通浊的作用,多适宜于泻实。当施行针刺补泻时,应结合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以便取得较好的针刺补泻效果。

    3。 针具及手法等因素

    针刺补泻的效果与使用的针具粗细、长短,刺入的角度、深度,行针时的手法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粗毫针用的指力要重,刺激量大,细毫针用的指力较轻,刺激量就小。毫针刺入腧穴的角度、深度不同,其刺激的轻重程度也不同,一般直刺、深刺的量要大些,平刺、浅刺的量要小些。行针时的幅度、频率不同,与针刺手法轻重密切相关。提插幅度大、捻转角度大、频率快者,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行针手法的轻重与补泻手法操作是否准确,都会影响针刺的补泻效应。

    skbshge

七、留 针() 
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1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增强、巩固疗效。而对不能合作的患者(儿童等)及尿频、尿急、腹泻过频等症,应少留针或不留针。

    根据留针期间是否间歇行针,可分为静留法和动留法两类。静留法是在针刺施术后,让其安静自然的留置穴内一段时间,其间不施行其他针刺手法,到时出针。临床多用于对针感耐受性较差的慢性、虚弱性患者。动留法是在留针过程中做反复运针,间歇行针,时留时动,动静结合,可增强针感。如痛症发作时多用该法加强其刺激量,以遏病势,解痉镇痛。行针次数可多可少,据具体情况而定。

    留针时将针体露出皮肤3~5分,切不可将针体全部刺入穴位内。患者体位要舒适,不可改变体位。留针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表情,防止晕针等意外发生。

    skbshge

八、出 针() 
出针又称起针、退针,是毫针刺法操作规程中的最后一道程序,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

    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做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用力过猛),静留片刻,然后出针。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

    出针后,除特殊需要外,都要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或针孔疼痛。当针退出后,要仔细查看针孔是否出血,询问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检查核对针数有否遗漏,还应注意有无晕针延迟反应现象。

    skbshge

九、腹穴针刺注意事项() 
1。 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

    2。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3。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 正常情况下,肠道通过蠕动可自动避让异物。但肠梗阻等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的患者,其避让功能随之消失,此时下腹部诸穴进针宜缓慢,不可大幅度提插捻转,防止刺破肠壁。

    5。 神阙穴因消毒不便,所以一般不针。

    6。 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腧穴皆不宜针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慎用针刺。

    7。 正常成人的膀胱位于小骨盆的前部,其前方是耻骨联合。膀胱空虚时,膀胱顶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当膀胱充盈时,膀胱顶高出耻骨联合以上。因此,针刺脐下曲骨、横骨、中极、大赫、关元等下腹部穴,均应排尿后针刺,否则将会刺中膀胱。对尿潴留患者,在针刺小腹部的腧穴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事故。

    skbshge

十、其他针刺法() 
(一)皮内针法

    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做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针刺入皮肤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腧穴以长时间的刺激,可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皮内针的针具有两种。一种呈颗粒型,或称麦粒型,一般长1厘米,针柄形似麦粒;一种呈揿钉型,或称图钉型,长0。2~0。3厘米,针柄呈环形。前一种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而后一种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针刺部位多以不妨碍正常的活动处腧穴为主,一般选用背俞穴、四肢穴和耳穴,腹穴也可适当选用。

    1。 操作方法

    (1)颗粒式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柄,对准腧穴,沿皮下横向刺入,针身可刺入0。5~0。8厘米,针柄留于皮外,然后用胶布顺着针身进入的方向粘贴固定。

    (2)揿钉式皮内针:用镊子夹住针圈,对准腧穴,直刺揿入,然后用胶布固定。也可将针圈贴在小块胶布上,手执胶布直压揿入所刺穴位。

    皮内针可根据病情决定其留针时间的长短,一般为3~5日,最长可达1周。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以1~2日为好,以防感染。在留针期间,可每隔4小时用手按压埋针处1~2 分钟,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皮内针法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疼痛性疾病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证。

    2。 注意事项

    (1)关节附近不可埋针,因活动时会疼痛。胸腹部因呼吸时会活动,亦不宜用揿钉式皮内针埋针。

    (2)埋针后,如患者感觉疼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将针取出,改选穴位重埋。

    (3)埋针期间,针处不可着水,避免感染。

    (二)浮针法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它主要运用浮针针具(简称浮针)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的病症。

    浮针的结构分为针芯、软套管及针座、保护套管三部分。针芯由不锈钢制成,外面包有软套管,针尖呈斜坡形,该部分使浮针具有足够的刚性以快速进入人体。软套管及针座是浮针的主要结构,起关键作用,针芯包裹其中,该部分使浮针同时具有足够的柔软度以利于长时间留针;针座是浮针的附属结构,借此可以固定留置于体内的软套管。保护套管是为保护针芯和软套管不与他物碰撞产生磨损,同时也为了有利于保持无菌状态。

    1。 操作方法

    (1)明确病痛点:明确病痛所在和病痛程度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病痛范围大时,医者必须找出最痛点,病人表达不清时选中央。在查找痛点的过程中,用力要由轻而重,搜寻范围由大而小,循序渐进。

    (2)确定进针点、消毒:多数情况下进针点在病痛点6~10厘米处,多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以便操作和留针。应注意避开皮肤上的瘢痕、结节、破损、浅表血管等处。进针点确定后进行常规消毒。

    (3)进针和运针:进针操作时,应双手协同,紧密配合,用右手持针操作,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左手拇指、食指挟持辅助针身,类似毫针刺法中的夹持进针法。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25°角刺入,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左手,右手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放倒针身,做好运针准备。

    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运针深度…般掌握在25~35毫米之间,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运针时可做扫散动作,即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尖做扇形运动。

    (4)留针与出针:进针完毕,抽出针芯,然后用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敷,以防感染。一般留针可长达24小时,甚至48小时、72小时。留针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病人的反应和病情来决定。若气候炎热、易出汗,或病人因为胶布过敏等因素造成针孔或局部皮肤瘙痒,时间不宜过长。若气候凉爽,不易出汗,病人没有不适感,时间可长一些。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的病证,留针时间要长;而病情轻浅,病程较短的病,留针时间可短一些。

    留针达到既定时间后即可出针,出针时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拇、食两指持拿浮针针座,不要捻转提插,慢慢将针尖移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2。 注意事项

    (1)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效果更不理想。

    (2)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相对传统针刺法而言,较易感染。浮针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注意消毒。特别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慎防感染。留针期间应保持针刺局部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3)留针期间应注意针体固定,可适当活动,但局部活动范围不要过大,以免胶布松散,影响软套管的固定。由于腹部皮肤松弛,刺入的针具活动范围较大,方向容易偏差,影响治疗效果,故除了加强固定外,还要嘱病人少活动,同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针体歪斜,及时予以调整。

    skbshge

一、艾 炷 灸() 
将艾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的小体,称为艾炷。艾炷多由医生自行制作,其方法为取适量艾绒先置于手心中搓紧,再放在平板上,以手拇、食、中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圆锥体形状,这样放置平稳,且燃烧时火力由弱至强,患者易于接受。艾炷制作要求紧实均匀,大小一致。根据临床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为3种规格,大者如蚕豆(半截橄榄)大小,中者为黄豆(半截枣核)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艾炷以壮为计数,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图21 灸法分类

    将艾炷放在被灸部位,点燃其尖端以施灸,即为艾炷灸。根据艾炷是否直接与皮肤接触,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1。 直接灸

    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皮肤上烧灼,根据其灼烫程度和结果的不同,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1)化脓灸(瘢痕灸):施灸前,用大蒜捣汁,涂敷施灸部位,以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待其自然燃尽,除去灰烬后,继续加炷依法再灸。如此反复,灸满规定的壮数,一般每穴灸5~9壮。灸满壮数后,在灸穴上敷贴淡膏药或玉红膏,可1~2日换贴1次。1周左右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形成灸疮。5~6周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瘢痕,故又称为“瘢痕灸”。

    化脓灸用艾炷直接烧灼皮肤,故灸时疼痛较剧,为减轻疼痛,在施灸时医者可用双手拇指于穴位两旁用力按压,或于穴位附近用力拍击。也可先行局麻,采用西药(如盐酸普鲁卡因1~2毫升)注射于穴位处皮下,局部浸润麻醉,1~5分钟后再施灸。

    本法多用于一些慢性顽固性反复发作的疑难病症,如哮喘、慢性胃肠病、体质虚弱、预防中风等。

    (2)非化脓灸(无瘢痕灸):是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灸后不遗留瘢痕的一种灸法。先将施灸穴位皮肤上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艾炷能黏附在穴位上,然后将小艾炷放在其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至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灸满规定的壮数为止。一般每穴灸3~7壮,应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疼痛感亦很轻微,易被患者所接受,为现在临床常用灸法之一。

    本法适应范围广,一般常见病均可应用。多用于虚寒性疾病,如虚寒性遗尿、腹痛、溏泻、阳痿等;还可用于一般性功能减退、体质虚弱、贫血、消化不良等。

    2。 间接灸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隔药灸。根据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的不同,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多种。

    (1)隔姜灸:取新鲜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厘米的姜片(太厚不易传热,太薄易烧伤),厚薄要均匀,姜片大小根据施灸部位及所用艾炷大小而定,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以便热力传导),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燃完一壮,易炷再灸,一般每次每穴施灸5~7壮,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不起疱为度。当患者感到灼热难忍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