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欢乐大世界-第6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申知道乾隆的毛病啊,悄悄地说了:
    “主子,您看——”
    乾隆一瞅,嗯?嗬!真美呀!当时俩眼就盯上啦,随口还吟了一首“歪诗”。怎么叫歪诗呢?就是说,这首诗,实在不怎么样。所以,也没人传抄,知道的人也不多。不过哪,我知道。要不怎么说,相声演员无所不知哪!
    乾隆这“诗”是这词儿:
    ;;“漫游小路过山庄,
    ;;;;见一**碾黄粮,
    ;;;;两支玉腕棍头托,
    ;;;;三寸金莲步下忙,
    ;;;;汗流粉面花含露,
    ;;;;糠扑娥眉柳带霜,
    ;;;;如此绝色多娇女,
    ;;;;可惜匹配村夫郎!”
    就是说,嗬,这么漂亮的女人,可惜嫁种地的啦。按乾隆那意思……嫁他才合适哪!
    封建帝王嘛,全这德行。
    刘墉听完这诗,是沉默不语。怎么?没法儿评论哪!和申一瞧刘墉不说话。哎,他来劲儿啦:
    “主子,您福至心灵,才华过人,这首诗可称……‘游龙戏凤’啊!”
    其实挨不上。拍马屁拍得也有点儿过火啦。皇上耍流氓,调戏妇女,还美其名曰“游龙戏凤”。这要搁平常人身上,就不叫“游龙戏凤”了,那就该“游街示众”啦!
    要不怎么和申得宠呢。他这么一说,乾隆心里这份儿痛快:
    “好,比得好!山村之中竟有此美女,嗯,这叫‘草鸡窝里出凤凰’啊。哎,鸡窝……这得有鸡呀,……怎么这么半天没听见鸡叫啊?”
    刘墉一听,什么?鸡叫?鸡叫五更啊。鸡又没发疟子,大晌午头儿的,它叫什么呀?!
    正这时候,就听:“哏儿哏儿、哏儿——”哎,鸡叫啦!
    乾隆回头一看,是和申学的。嗯,我说鸡叫,就来鸡叫。不错!觉高兴了:
    “好,学得挺象,赏银一百两!”
    “哏儿哏儿、哏儿——”他又来了一声。
    “嗯,再赏一百两!”
    和申一琢磨,行啦,这回可逮着有把儿的烧饼了。来吧!
    “哏儿哏儿、哏儿——;哏儿哏儿、哏儿——;哏作哏儿、哏儿——;……”
    哎,他叫上没完啦。
    刘墉一看,噢,大清国这俩钱儿都这么糟蹋了呀?!不行!一听和申都叫了九声啦,实在受不了啦。一把把和申嘴捂住了:
    “行了,行了,你该歇会儿啦。”
    “啊,那什么,我不累……”
    刘墉心说,你不累呀?哎,我累啦!
    “你别叫了。这鸡有五德呀。是文、武、勇、仁、信。头戴红冠是‘文’;脚生利爪是‘武’;迎敌而斗是‘勇’;得食呼伴是‘仁’,天明则啼是‘信’。鸡都守信,天亮才叫。这大晌午头儿的,你一个劲儿叫唤什么呀?”
    和申心说,叫唤什么呀,不白叫啊。叫一声一百两,九声了,九百!再来一声凑一千多好,就差一百啦,哼,就差一百,让你搅啦。这罗锅儿太可恨啦!
    俩人正这儿掰拆哪。哎,过来一个老头儿。乾隆抬眼一看,唉?这老头儿扮相儿可新鲜。就说:
    “哎,你们快瞅……”
    和申、刘墉俩人一瞧,嗯?这老头儿打扮的太特别啦。怎么?虽然皱纹堆叠,须发皆白,可脑袋顶上梳着一个“冲天杵”的小辫儿,还扎根儿红头绳儿。
    嗬,这叫什么打扮儿呀!
    那年月,小孩儿留头发扎小辫儿,有讲究。留前头盖着脑门儿的,叫“刘海儿”;在后脑勺儿上扎个小辫儿的,叫“坠根儿”;分在左右两边儿的,叫“歪毛儿”;脑瓜顶上扎个冲天的小辫儿,叫“冲天杵”。
    这些小辫儿都是小孩儿留的。这老头儿扎个冲天杵的小辫,瞧着就那么可乐,乾隆问了:
    “请问这位老者,您今年高寿啦?”
    老头儿说:
    “啊,不敢。我还小哪,今年一百四十一啦!”
    啊?一百四十一还小哪?!
    乾隆一想,嗯,这趟玉泉山没白来,碰上“老寿星”啦。忙说:
    “老者寿高一百四十一岁,我赠您一副寿联如何?”
    “那……多谢了。”
    乾隆一琢磨,有了: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说完,拿眼瞅了一下和申:
    “你能配个下联吗?”
    和申正算帐哪,现在已然九百啦,离一千就差一百啦……。猛听皇上一问,着急了。下联?怎么对呀?一着急:“啧啧啧啧……”,毛病又犯啦。
    乾隆一瞧,怎么着,又咂上嘴儿啦。还惦记把狗叫来呀?!
    得了,别跟他呕气啦。转身冲刘墉说:
    “我这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刘墉不加思索,脱口而出:
    “下联我对:古稀双庆,内多一度春秋。”
    嘿!这副对联,绝了!怎么呢?绝就绝在上、下联都包含着一百四十一岁。
    什么?您不信!
    听我说呀——
    上联,“花甲重开”,六十年为一个“花甲”,花甲重开,俩六十,一百二。“外加三七岁月”,三七二十一。一百二加二十一,共合一百四十一。
    下联,“古稀双庆”,古稀之年是七十岁,古稀双庆,俩七十,一百四。“内多一度春秋”,再多一度春秋,一年。哎,也合一百四十一。
    乾隆又说了:
    “老者,您都一百四十一啦,干嘛扎个红头绳儿啊?”
    老头说:“嗐,这红头绳儿,不是我扎的。”
    “谁扎的?”
    “我妈给我扎的。”
    啊?他妈还活着哪!
    “令堂今年高寿了?”
    “我妈呀,一百九十三!”
    乾隆一听,好嘛,快二百啦。这是半仙之体呀。嗯,得见见。
    “老者,能否与令堂相见啊?”
    老头说:“哎呀,太不巧啦。她不在家。”
    “到什么地方去啦?”
    “我妈回娘家看我姥姥去啦。”
    嗬!还有姥姥哪?!
    “那,老人又寿高多少啊?”
    “二百四十一!”
    乾隆一琢磨:
    “哎呀!你们可称”长寿之家“呀。二百四十一,一百四十一,祖孙之间,整差一百呀!”
    和申在旁边儿一听,什么?差一百?!
    赶紧说:“对!是差一百!我学声鸡叫,就齐了嘛——哏儿哏儿、哏儿——”
    哎,他又叫上啦!
    正文 第六十二章 刘宝瑞相声专区之【官场斗系列之反穿朝服】
     更新时间:2009…2…28 17:10:33 本章字数:5540
    乾隆从玉泉山回来,三天都没上朝,怎么?他腰疼啊!让“御路”给颠的。刚才我不是说了吗,这条路还是明朝永乐年间,刘伯温监造北京城时修得哪。到乾隆这儿,三百多年啦。青石路面儿上磨得净是沟,坑坑洼洼,连水车走在上边儿,不是断轴,就是翻车,还经常出事儿呢,您想,乾隆在这股道上,打个来回儿,能颠得不腰疼吗?!
    和申一瞧皇上没上朝。嗯……多半儿是让车给颠的。这条“御路”准得修,修路这事儿可有赚儿。哎,这差事我得揽上。
    三天之后,乾隆坐朝,和申抢着上殿讨旨:
    “西直门外的御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水车行走,甚为不便,常此下去,有误圣差。奴才特来讨旨,监修御路,请主子裁决。”
    刘墉在旁边儿一听,心说,和申向来是无利不早起呀。他揽这个差事,嗯……这里边儿准有事儿。就说了:
    “万岁,和中堂身为武英殿大学士、九门提督,负京师防卫之责呀。修筑御路应由‘工部’掌管哪。”
    当时清代设六大部,吏、户、礼、兵、刑、工,工部管建筑。
    和申赶紧说:“主子明鉴,奴才身受皇恩,理应报效。修筑御路干系‘大内’用水,奴才监工事小,防卫事大呀!”。“大内”就是皇宫里。
    乾隆一琢磨,对呀!工部只管土木建筑啊,怎么能担负防卫之责呢。嗯,还得和申。
    随即传旨,特命和申监修御路。
    得,刘墉碰了一鼻子灰。下殿之后,来到朝房,刘墉就说了:
    “和中堂,修御路您是越俎代疱啊,再者隔行如隔山,我看您未必能胜任吧?”
    和申心说,反正皇上准奏了,我胜任不胜任,罗锅儿你管得着吗?纯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嗯,我呀,趁这个机会,得好好气气你刘罗锅儿。把嘴一撇。没耳朵挡着,能撇到后脑勺儿去。
    “啊,刘中堂,没有金钢钻儿谁敢揽瓷器呀。不长弯弯肚儿难吃镰刀头啊。修路算什么呀,手到擒来!有这么几句话,您准知道,就是: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葫芦不是勒的,罗锅儿不是推的!”
    刘墉一听,嘿!我招你啦!
    剪断截说吧,和申开工啦。刘墉呢,也没闲着,私下里这么一调查,哎,摸着底啦!
    嗯,怪不得和申死乞白咧地巴结这个差事哪,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您说什么?问到底怎么回事儿?哎,您听我说呀——
    这条御路,打西直门到玉泉山,一共三十里地,完全是用大青条石铺的。这些石头都是从北京西南“房山”,开采来的。为什么单用那儿的石头呢?房山石头有三大特点。是其色如蟹,其细如玉,其坚如铁。其色如蟹——颜色跟螃蟹似的,全是青的;其细如玉——就象白玉那么光滑;其坚如铁——跟铁那么坚硬、结实。石头是不错,可就是运起来麻烦,太费劲了!房山离北京一百多里地哪。那年月,又没汽车,也没起重机,怎么运哪?哎,有办法。是夏天采,冬天运。到了冬天,用水泼成一股冰道,在冰上拉纤。冰滑呀,省劲儿多了。别看这样儿,一天也拉不出五里地去。
    光运石头,花费就大啦,得十几万两银子哪。本来和申揽下这差事,就憋着抄一把呢。跟您这么说吧,他是左手拿着耙子,右手攥着笊篱——得搂就搂,得捞就捞!
    和申一盘算石头的运费,哎,觉着这是个空子得钻!于是想了个馊主意——以旧代新。往上报,完全探险新石头。其实呢,都用的是旧石头。
    那位说了:哎,旧石头怎么用啊?不是都磨得坑洼不平了吗?
    啊,对呀。可和申有主意。他给来个“御路翻个儿”!把御路上的旧石头拆下来,没挪窝儿,原地翻过来,一翻个儿,又对付那儿啦。
    光“御路翻个儿”这一项,和申腰包儿就塞鼓啦,贪污十几万哪!
    刘墉调查清楚了。好你个和申,竟敢“御路翻个儿”,虚报冒领!行嘞!连夜写好奏折,转天上殿就参:
    “臣刘墉有奏折呈上,请万岁龙目御览。”
    “呈将上来。”
    小太监把奏折递到龙书案。乾隆一瞧,嚯!真没少写呀,这得看到什么时候哇?!
    “刘墉,这上边儿都是些什么事儿啊?”
    刘墉一听,噢,合着我白写啦!
    没法子,皇上不愿意看,我说吧。口奏:
    “万岁,和申有负圣恩,竟然‘御路翻个儿’,以旧代新,虚报冒领,枉法贪赃,理应治罪!”
    乾隆一琢磨,和申监修御路,是我赏给他的差事呀。当时你刘墉就反对,今儿个又来参和申,嗯,这个折子,不能准!
    “刘墉,此事,待朕查明之后,再作处议,你下殿去吧!”
    哎,给窝回来啦!
    刘墉心说,一本儿参不下来,没关系,咱们接碴儿来!要不怎么刘墉外号儿叫“刘三本儿”呢。起码参三本儿。这刚头一本儿。哎,还差两本儿哪!
    第二天早朝,刘墉来到金殿,还是这套:
    “臣有奏折呈上,请万岁龙目御览。”
    乾隆心说,我不用看,跟昨天那本一样。
    “刘墉,我没工夫看,你说吧。”
    “和申竟然‘御路翻个儿’,以旧代新,虚报冒领,枉法贪赃……”
    没等刘墉说完,就让乾隆给拦住了:
    “行了,行了。此事朕已知晓,待查明之后,再作处义,下殿去吧!”
    好嘛,又白说了!
    刘墉真不愧叫刘三本儿。第三天早朝,往品级台前一跪,又递上奏折了!
    乾隆一看,嗬!心里这份儿腻味。可又说不出来。气得把身子一扭。心想,不成!自己在宝座上,不能让人看出来坐偏了呀,又把脸儿转过来啦——来了个偏身儿正脸儿!
    哎,这回照相合适啦!
    刘墉说:“臣在奏折呈上,请万岁龙目御览。”
    “不用呈啦,说吧!”
    “启奏万岁,和申有负圣恩,竟然‘御路翻个儿’……”
    刚说到这儿,乾隆接过来了:
    “啊,以旧代新,虚报冒领,枉法贪赃……对不对呀?哎,我都背下来啦。‘御路翻个儿’,‘御路翻个儿’,连着三天啦!刘墉啊,不是朕不准你的本,你太过份啦。左参文,右参武,参完总兵,参巡抚,你没完啦。今儿又参和申,我要是准了,明儿还不参朕我呀?!”
    哎,还真说对啦!现在还没到时候哪,后来刘墉还真把乾隆给参啦!
    一连三天,皇上都没准本。和申得意啦,在朝房里冲刘墉直拉闲话:
    “啊,刘中堂,虽然您把八句上谕答上来了,顺天府秋捐归您啦,八旗兵丁一年的赏讨下来了。可也别太高兴过份了,我劝您,每顿饭还是少吃点儿为好啊。”
    刘墉一琢磨,噢,我吃多了撑的呀?!
    “要不是吃多了,怎么能胡说哪,什么虚报冒领啦、枉法贪赃啦……,您怎么知道我贪赃呢?噢,这条御路是您监的工?是您算的帐?还是我把银子跟您分了?”
    “噢,我也贪赃啊?!”
    嗬!这话气人哪!
    刘墉心说,好你个和申,仗着皇上护着你,这么飞扬跋扈,行啦,搁着你的,放着我的,咱们是骑驴看帐本儿——走着瞧、到了算!我要不把你参倒喽,就不叫刘三本儿!
    哎,刘墉可真够绝的,到底想了一个绝招把和申参下来啦。什么绝招,待会儿再说。先说乾隆再想兜着,兜不住了。只得传旨:责令和申,把这三十里御路,完全换成房山的新石头。
    嗬!这回和申是屎壳螂掉饼铛上——忙了爪儿啦!赶紧操办着从房山拉石头。原先“御路翻个儿”赚那十几万银子,又全贴里头啦!
    乾隆问刘墉:
    “刘墉,朕已从重处置了和申,行了吧?”
    刘墉心说,本来就应该用新石头嘛!这还算从重哪?
    眼珠一转,有了!跟着朝上磕头:
    “我主万岁乃有道明君。万岁,您看……反正,和中堂得从房山拉石头,就让他顺手儿把‘败家石’也弄回来吧!”
    什么是“败家石”啊?
    您现在逛颐和园,在乐寿堂前边儿,有块大石头,形如灵芝,叫“青芝岫”。哎,那就是“败家石”。
    说在明朝啊,北京有家富商,姓米。爱石成癖,专门收集奇峰怪石。有一回呀,他在房山石窝儿里,看见这块石头了。嗬!爱上啦。赶紧雇人往外运。这钱花扯了去啦!好不容易运到良乡,还没出房山县哪,哎,就没钱了!家财耗尽,是倾家荡产。结果石头没运回来,家败了。您瞧这倒霉劲儿!所以,大伙管这块石头叫“败家石”,又叫“倒霉石”。
    刘墉这么一提,乾隆就说了:
    “行啊。和申,你把这块石头运回来吧。”
    “啊?!”
    和申当时一激灵!什么?运那块倒霉的“败家石”?噢,想让我也败家、倒霉呀!嘿!忙说:
    “主子明鉴,败家石废弃良乡,已历百年,乃不祥之物,今若搬进宫内,有碍国运哪!”
    刘墉说:“唉,此石形如灵芝,颇有灵气。必得有福命大之人,才能擎受。米家福浅命薄,致使财尽家败。难道说我主万岁也福浅寿短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