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则进行化学调控。
科学治虫 1、2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3、4代棉铃虫根据虫口基数酌情防治,但对非鳞翅目害虫(棉蚜、棉蓟马、盲椿象、红蜘蛛、斜纹夜蛾等)要及时防治。
适宜种植区域 荃银2号适宜在安徽省各地推广种植。
skbshge
(十八)川棉优2号()
品种来源 川棉优2号(原代号2K?Y2)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在四川省育种攻关和四川省财政育种攻关项目的资助下,分别用丰产抗病品种川棉56为母本,与引进的优质材料PD6132杂交,用引进的西南农业大学培育的优质材料9208007为母本,与抗病品种川棉243杂交,再用2个F1
进行复合杂交,在其后代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2003—2004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川棉优2号生育期135天左右,属中熟类型,株高81。0厘米,植株塔形,生长稳健;叶片中等大,叶色绿色;果枝13。0条,单株结铃16。91个;铃重6。07克,衣分39。05%,衣指6。9克,籽指10。9克。
产量表现 四川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每公顷籽棉产量3117。3千克,比对照川棉56增产6。71%;皮棉产量1239。9千克,为对照的95。7%;白花皮棉产量1022。1千克,比对照增产1。4%
抗病性 川棉优2号抗枯萎病和黄萎病,四川省区域试验统一鉴定,2003年枯萎病病株率16。9%,枯萎病指9。6;黄萎病病株率59。1%,黄萎病指19。1;2004年枯萎病病株率22。8%,枯萎病指7。1,黄萎病病株率56。9%,黄萎病指20。0。
纤维品质 四川省区域试验统一送样,经农业部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7毫米,比强度34。44cN · tex…1
,麦克隆值4。0,伸长率6。6%,整齐度85。1%,达优质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和用种量 四川棉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方格保温育苗,每667米2
用种量为0。75千克左右。川棉优2号一般每公顷种植3。75万~4。5万株。
施肥 重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移栽前一次性施足基肥,花铃肥提至盛蕾至见花期施用,在7月下旬追施保桃肥。8月中下旬用0。5%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一次根外追肥。
化学调控 一般每公顷喷施缩节胺30~40克。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苗情决定缩节胺的用量、浓度及施用次数。
虫害防治 川棉优2号不抗虫,栽培时要注意防治棉铃虫、红铃虫、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适宜种植区域 川棉优2号适宜在四川省棉区推广种植和长江中下游、部分黄河流域棉区引进示范推广,特别适合进行定单生产,以保证原品质的一致性。
skbshge
(十九)川棉118()
品种来源 川棉118(原代号RHY01)是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抗虫棉选系R29为母本,以自育优质、抗蚜、抗黄萎病棉花品系296为父本,再以R29为父本连续回交两次,在其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法经多年多代综合定向选择而成。该品种于2004—2006年参加四川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中熟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中等,株高90~100厘米。植株呈塔形,群体通风透光性好。整齐度好,茎秆粗壮抗倒伏,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叶绿色较深。果枝着生节位较低,结铃性强。铃卵圆形,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纤维洁白,易采摘。生长势旺,后期不早衰,抗倒伏,耐旱。果枝13~16条,大铃高衣分,平均铃重5。84克,衣分44。79%,衣指7。8克,籽指9。5克。
产量表现 在四川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结果,每公顷籽棉、皮棉、白花皮棉产量分别为3195。6千克、1425。5千克和1113。9千克,分别比对照川棉56增产10。6%、10。1%和17。30%,增产极显著,其中皮棉产量两年均位居同组9个参试品种之首。在四川省生产试验中,每公顷籽棉、皮棉、白花皮棉产量分别为3505。7千克、1502。6千克和1447。5千克,分别比对照川棉56增产29。2%、31。7%和37。82%,增产极显著。
抗病虫性 四川省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两年均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枯萎病病指为5。9,黄萎病病指为32。6;四川省区域试验抗虫性鉴定结果:两年均抗棉铃虫,蕾铃被害率为4。4%,虫害减退率为79。4%,红铃虫籽害率10。1%,籽害减退率为41。4%,达抗红铃虫水平。
纤维品质 四川省区域试验统一送样到农业部纤维品质监督检验中心测定:两年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9。64毫米,比强度28。02 cN·tex…1
,麦克隆值4。4,整齐度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39。1。
栽培技术要点
种植方式 培育壮苗,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垄厢栽培。
适时播种 四川地区一般3月中下旬至4月初育苗,长江中下游地区4月上旬育苗,苗龄期25~28天移栽,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麦套棉共生期最多不超过25天,栽后及时培土、盖膜。
合理密植 四川各地一般槽坝地每公顷种植3。90万~4。50万株,坡台地每公顷种植4。50万~5。25万株。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公顷种植2。25万~2。70万株。
科学合理施肥 施肥的总体原则:施足基肥,重施初花肥,稳施保桃肥,应以有机肥、长效肥和饼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后期可补施叶面肥。基肥每公顷施尿素225千克、磷肥450千克、钾肥150千克、饼肥450千克;初花肥施尿素225千克、磷肥450千克、钾肥300千克、饼肥675千克;保桃肥施尿素150千克、钾肥75千克。
适度化学调控 化学调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植株长势和气候等实际情况,中等肥水的棉田在盛蕾期、开花期、花铃期每公顷分别施用缩节胺7。5~18。0克、30。0~37。5克和37。5~45。0克。
加强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棉红蜘蛛、棉蚜虫、盲椿象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和棉花立枯病,对1~2代棉铃虫和红铃虫一般不用防治,对3~4代棉铃虫和红铃虫进行监测防治,如百株棉花3龄及以上棉铃虫和红铃虫幼虫达15头以上时,及时防治,化学防治注意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适宜种植区域 川棉118适应性广,特别适宜四川省主产棉区种植,也适宜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部分棉区种植。
skbshge
(二十)湘杂棉13号()
品种来源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湘杂棉13号(原名湘Q168)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棉花新杂交种。2007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湘审棉2007008),该品种已获得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6)第128号',准予在湖南省棉区推广应用。
特征特性 湘杂棉13号全生育期122~125天,属于陆地棉中熟品种。植株较高大,塔形。叶片清秀,中等大小,叶色深绿。通透性好,结铃性强,单株成铃41。2个,上桃快而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上桃率达50%~70%。长尖铃,铃大,铃重6。3~6。8克,吐絮畅,易采摘,花色洁白有丝光。衣分41。4%,大籽,籽指11。3克。
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每公顷皮棉产量1692千克,居参试品种的第二位,7点次增产,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4。0%,增产极显著。2006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续试组,皮棉产量2068千克,居参试品种第三位,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5。9%,增产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881千克,比对照增产9。5%。
抗病虫性 湘杂棉13号于2006年由华中农业大学经枯、黄萎病人工田间病圃鉴定:枯萎病相对抗性指数17。8,耐枯萎病;黄萎病相对抗性指数30。3,耐黄萎病。
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于2006年对湘杂棉13号进行抗虫性检测:湘杂棉13号在2、3、4代棉铃虫发生期的杀虫活性分别为85。8%、76。3%和59。5%,与对照转基因抗虫棉GK19不同时期的杀虫活性、变化规律及变异度基本一致。湘杂棉13号在2、3、4代棉铃虫发生期对棉铃虫的抗性效率分别为100%、88。89%和76。47%,与转基因抗虫棉GK19在保蕾效果方面无差异。
纤维品质 湖南省棉花区域试验,经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上半部平均长度32。3毫米,整齐度85。1%,比强度32。5 cN ·tex…1
,麦克隆值4。8,纺纱均匀性指数为155。0。纤维品质达到国家A级水平,完全能纺50~60支的纯棉纱。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4月上中旬选晴好天气播种,齐苗后及时揭膜晒床,以防烧苗;阴雨天坚持盖膜。将呋喃丹、甲基硫菌灵和波尔多液结合使用,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等苗期病害和虫害,保证一播全苗,培养壮苗。
及时移栽,合理密植 苗龄在3~4叶时移栽,地膜覆盖,一般肥力的棉田密度在每公顷1。8万~2。0万株。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栽1。6万~1。8万株。管理粗放、肥力水平低的可栽2。0万~2。2万株。
科学施肥 肥料的施用要掌握以下4条原则:前期轻施,后期重施,钾肥量要适当大,速效肥与长效肥相结合。基肥要求重,每公顷用尿素150~180千克、钾肥150~200千克,或用三元复合肥200~300千克,其他有机肥750~1500千克混施,占总肥量的30%,其中有机肥占基肥的50%以上。蕾肥要轻,主要根据苗情用尿素对水泼。花铃肥要重,为总肥量的40%~45%,分两次施:棉花揭膜时(6月下旬)和7月下旬施。在棉垄中挖沟埋施,每公顷用尿素150~180千克、钾肥180~200千克,或用三元复合肥300~450千克,其他有机肥750~1500千克混施;盖顶肥(8月中旬打眼埋施)宜稳。防止棉花早衰或贪青晚熟。
合理化学调控 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湘杂棉13号要求缩节胺的使用剂量宜轻,做到少量多次,全生育期每公顷缩节胺总用量在90~120克,长势较旺,肥力较好的地块控制在120~150克,防止棉花营养过旺,造成棉株高、大、空影响产量。喷施时间为6月20日至8月5日,每10天左右喷一次,剂量逐渐加大。
病虫害防治 注意对苗病及红蜘蛛、蚜虫的防治。加强对4~5代棉铃虫的防治。治虫掌握以下原则:一是掌握好治虫时间,严格按照防治指标用药;二是控制好用药剂量,以免剂量小防治效果差,剂量大产生药害;三是轮换用药,以减少害虫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四是上部桃较多的地块防治红铃虫应坚持到9月下旬。
精细整枝 现蕾后要彻底清除营养枝和闲枝。花铃期后,要及时去掉赘芽、空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烂铃。打顶时间一般在立秋前后,这样可增加内围铃数,增加单株成铃数。长势好的棉田打顶时间应适当推迟。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湖南省棉区推广应用。
skbshge
(一)中棉所43()
中棉所43(中2230?3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母本为石远321,父本为自育品系5716,该品种于2002—2004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2005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中棉所43生育期127天,属于中早熟麦棉套种品种。株高60~65厘米,植株塔形。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淡绿。出苗快,前中期长势强健。结铃性强,铃长卵圆形,单铃重5。2克,衣分39。6,籽指10。9克。吐絮畅而集中,易收摘,纤维洁白有丝光。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每公顷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310千克和2106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35增产13。6%和19。9%,居参试的常规品种首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示范中,每公顷产皮棉2550~3150千克,霜前花率90%。
抗病性 抗病性鉴定结果,平均枯萎病病指4。4,黄萎病病指20。6,属于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
纤维品质 经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上半部平均长度30。1毫米,整齐度73。6%,比强度31。2 cN · tex…1
,伸长率5。8%,麦克隆值4。8。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 中棉所43属于中早熟类型品种,播种期以4月15~20日为宜,播种后地膜覆盖。
合理密植 该品种株型偏紧,每公顷密度以19。5万~22。5万株为宜。
肥水管理 该品种早发性好,需肥量大,一般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基肥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60米3
以上,三元复合肥1050~1200千克,尤其注意增施磷、钾肥,提高中后期生长活性。初花期施饼肥和三元复合肥,后期喷叶面肥。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中后期注意浇水,防止早衰。
适时化学调控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适量化学调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7月下旬以后用量适当增加。一般该品种用量少于其他品种。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棉区种植,肥水条件较好地区更为适宜。
skbshge
(二)中棉所49()
品种来源 中棉所49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常规早中熟棉花新品种,2002—200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4年先后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4年008号,国审棉2004003)。2009年获得国家品种权号(CNA20050567。X)。
特征特性 中棉所49属于早中熟陆地棉品种,生育期145天,比中棉所35早熟1~2天。植株塔形,茎秆柔软有韧性、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上举,叶裂深。株高61。3厘米,第一果枝节位5。5节,株果枝数10。4台,单株结铃7。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籽指11。1克,不孕籽率6。7%,衣分41。8%,霜前花率93。7%。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西北内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每公顷产籽棉4711。5千克、皮棉1965千克、霜前皮棉1786。5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7。0%、11。0%和17。3%,均居参试品种的第一位。2003年西北内陆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结果:每公顷产籽棉5068。5千克、皮棉2203。5千克、霜前皮棉1708。5千克,分别比对照中35增产8。8%、16。7%和26。3%,均位于参试品种的第一位。
纤维品质 2002—2003年两年区域试验棉样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上半部平均长度30。5毫米,比强度29。0cN·tex…1
,麦克隆值4。3,该品种比强度较中棉所35提高了2 cN·tex…1
,基本解决了南疆棉花品种纤维比强度偏低问题。
抗病虫性 2002—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保站生育期发病高峰鉴定:枯萎病指0,黄萎病指1。5,在西北内陆棉区属枯萎病免疫、高抗黄萎病品种。2002年经中棉所品种资源室鉴定:耐旱鉴定相对成活苗率为57。0%;耐盐鉴定相对出苗率为52。4%,属耐旱又耐盐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和密度 最佳播期为4月5~15日,每公顷实收株数以16。5万~18万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