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冷眼旁观-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少孤本,不知我等是否有幸去赏鉴一番?”

    黛玉笑道:“我也想呢,只是恐怕这会子那藏书楼已被父亲他们占了,咱们就不好往那里去了。”

    众人听了不免大呼可惜,黛玉忙道:“这也无妨,过几日又是我的生日,到时再请你们就是了,长辈不在,咱们恰可尽兴逛上一逛。”

    众人听了这话有赞好的,也有面露难色的,史湘霓便向黛玉道:“你自己当家作主,自然随性,当我们都如你一般自在不成?”

    黛玉便笑道:“这有什么?不过姐妹们小聚罢了,我还想着邀你们往庄子上去顽呢,年前我们一家人在庄子上住了好些日子,比京里又是不同。”

    史湘霓听了笑道:“行了,知道林大人疼你,别来眼馋我们了。家里能容我们来给你过生日就算极开明的了,哪能放心咱们去京郊庄子上?”

    史家算是管得严的,尤其湘云被退婚后,忠靖侯夫人越发小心约束子女,唯恐被湘云连累了名声。但受宠的姑娘也不少,蒋廷兰便笑道:“这有什么不能去的,大不了叫个兄弟一路护送就是了,如今太平盛世,京畿还能出什么事儿不成?”

    史湘霓却道:“如此只怕家里更不放心了,都是少年男女,又没个长辈看着,一旦有人闹出丑事来更难办了,咱们的名声也要受累。”

    黛玉先前并未想到此处,此时听了这话,不由头疼起来,叹道:“难不成还要请长辈也去?那排场可就大了,咱们这些人家,不是一品二品就是国公侯爵,你我姐妹小聚还罢,长辈就太惹眼了。”

    黛玉不说便罢,一说起来,众小姐都是常日闷在家里的,哪个不想出去逛逛?因此都有些意动,吴贵妃侄女吴文柔便出主意道:“不如咱们给大公主也下个帖子?我上回说起咱们常能出门做客小聚,公主十分羡慕呢,若能请得公主出来,谁家长辈还敢说咱们的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我看了一下评论,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娇杏的观感那么差。其实我觉得她的主要作用就是拿来跟香菱对比的,香菱是“有命无运”,娇杏是“命运两济”、“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倒是对贾雨村,我的看法还是挺复杂的。其实这个人很有能力,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人民的名义,贾雨村有点儿像那里的祁同伟。他比四大家族的后代出息多了,走的是正统读书人的路线,考进士做官,贾宝玉要是有他那么出息贾政做梦都能笑醒。而且一开始得甄士隐的资助进京,考中了进士做了官的时候,他还是挺有情义的,听说甄士隐出家了,还给了些钱帮衬。要纳娇杏也是因为娇杏在他窘迫的时候多看了他两眼,他觉得娇杏是个慧眼识人的,而且也给彩礼了,还答应帮忙找香菱,到这里都没什么问题。

    但是之后就说他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这就是他不懂官场,恃才傲物,得罪人了,所以被人参了革职。革职之后他是先把家小送回原籍安排妥当了,自己才出去游历的,之后才到林家做教书先生。注意这个时候他就很会做人了,对着周瑞的女婿、开当铺的冷子兴都能叫“老兄”,一点儿也不恃才傲物了。后来跟着黛玉进京,攀上贾家,得了应天府知府的官职,才碰上了葫芦案。也就是说这会儿八成娇杏还在他老家呢,不存在娇杏见死不救忘恩负义的可能。但是贾雨村听说四大家族的“护官符”之后就确实是忘恩负义了,轻轻放过了薛蟠,还借机跟贾家连了宗,又攀上了王子腾。

    而且后来林如海去世时有这么一段儿贾雨村也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后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也就是说贾雨村不光对甄士隐忘恩负义,对林如海也忘恩负义。林如海死时说不定有林家的族人来出头,因为原着里有一段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大家想什么事需要专门派人回京“讨老太太的示下”?我猜可能就是林家族人跟贾琏争了起来,结果被贾雨村寻了错处压下去了,才让贾琏将黛玉和林家家私都带回京了。所以后来贾母说过一句林家的人都死绝了。这未必只是哄宝玉的话。

第107章 二更() 
吴文柔乃是新近刚进了这圈子的;她家门第又不高;便有些急于卖弄她和公主的交情;众人听了却都暗自皱眉。吴贵妃虽得宠;今上却不似上皇“怜香惜玉”,为甄贵太妃重用甄家;吴家至今未有居要职的。吴贵妃也是聪明人;从不开口为娘家求官,只把吴文柔弄进宫去给大公主做侍读罢了。

    这吴文柔借公主的势习惯了,此时出主意利用公主的名头还理直气壮;黛玉等都觉得她不厚道,旁人打公主的主意还算说得过去,吴文柔却是公主的亲表妹;得吴贵妃之力才能当上侍读的;不然谁理她?况且她出的也不是什么好主意,黛玉便道:“请公主出宫就大不容易了,更何况出城?依我说倒是请永昌长公主更好些。恰好长公主府有一皇庄也在京西;乃是圣上钦赐的。长公主殿下又是长辈,又是圣上长姐;为人又最通达,还向我问起过咱们的诗集呢。如今且先别提起咱们要去玩;只普通一请;探探殿下的意思再说。”

    蒋廷兰听了笑道:“这也不急,如今京中风气已比前些年开明多了,我记着小时候我家几位姑母连出门赴宴都不行;咱们能时不时聚上一聚已是比长辈强远了,出城游玩之事哪能一蹴而就?倒不如循序渐进,咱们也不好总来叨扰林妹妹,不如轮流做东,先互相请到家里,再往京中名刹游玩,渐渐再提出城之事,方不觉突兀了。”

    此言一出,除了几位家里实在管得严的姑娘,其余众人都面露赞同之色。不是人人都像黛玉一样有林如海指点,能看到众贵女聚集的政治影响,但既已“结党”,众人都不自觉地依此谋求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权力。对内有不少人在家里说话更管用了,对外则是借诗集一步步扭转风气。如今不到一年的工夫,京中已没人在明面上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了,再进一步,便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一条儿。

    其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规矩对世家大族的贵女更严些,寒门小户人家的姑娘哪能在家坐着什么也不干?乡下姑娘还得帮家里干农活呢。只是大家子的姑娘不许抛头露面,成亲后反而宽松许多,故黛玉等想出门游玩也不算太出格,有长辈在场就不犯忌讳。且法不责众,都是王公大臣的女儿,长辈能说自家姑娘,还能责到别家姑娘头上?因此众人自然更少顾虑了。

    如今黛玉既为诗集草创之人,才又最高,更比众人强的是黛玉管家理事,有钱有人,能办得成事儿,所以众人都以她为首。但旁人也不都甘当绿叶,如顾阁老孙女顾翎、张家三姑娘张学雅等有才华的,还只在诗词上较劲,蒋廷兰方才所言却是有意参与决策了。不单如此,宴后告辞回家后蒋廷兰还去找了蒋侯爷,道:“父亲派给我几个人罢。”

    蒋侯十分诧异,笑问道:“你要人做什么?你又不出门。便是有事要人跑腿,跟你娘说了就管用,怎么寻到为父这里来?”

    蒋廷兰自然是有意来找父亲的,便正色道:“我不是要跑腿的小厮,我要的是得用的人。”

    蒋侯听了这话,面色也严肃起来,得用的人指的便是幕僚心腹了,蒋侯虽疼女儿,却从未想到这上头来,因问道:“这是为何?”

    蒋廷兰便道:“父亲今日往林家赴宴,没看出不同来?林家家务一向是林妹妹管着的,她比我还小一岁,今儿却是大宴宾客,请的都是勋贵朝臣,竟上上下下一丝儿不乱。还有我们的诗集,想必母亲也与您说起过,那也是林妹妹的手笔,如今我们这些人里是以她为首的。父亲莫小瞧了我们这些姑娘家,林妹妹将来是恪靖王妃这不用说了,史家姐姐也已与襄阳侯府定亲,谢姐姐已嫁进神武将军冯家,她兄弟却眼见着要娶卫家姑娘了。还有不少小官家的姑娘使尽了法子要往我们这里钻呢,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她们也是要高嫁的。父亲您细想想,再过五年十年,这朝中大臣的家眷里有多少是我们的人?”

    蒋侯心下惊叹,又听得女儿接着说道:“父亲一向最明理的,这话我若与母亲说了只怕要挨训斥,父亲却断不会说我不守本分。”

    蒋侯听了笑道:“你也敢说,你这心也太大了,从今往后朝中竟是你们这些姑娘家做主了不成?”

    蒋廷兰笑道:“这可不敢,不过是能做自家的主罢了,也不是人人都有雄心壮志,但我冷眼瞧着,林妹妹必是不肯囿于内宅的。我虽不如她,也不能差得太远,父亲且给我两个得用的人先使着,锻炼锻炼,免得日后遇事手忙脚乱。”

    蒋侯也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为父还当你是爱水粉胭脂的小丫头,不想你竟如此长进了。既然你有此壮志,我就放心了。今日吴贵妃之父吴天佑还与我搭话,我品着他的意思,是要为二皇子求配。我原恐怕皇室倾轧你应付不来,如今看来,倒是一桩好亲,你这志向一般人家也容不下,反耽搁了你。”

    忽然提起婚事来,蒋廷兰一时有些羞恼,细思一番却又添了几分跃跃欲试,蒋侯看在眼里,便拊须笑道:“你且回去罢,待我亲自去给你挑两个人。”蒋廷兰方告退回了内院。

    却说黛玉虽无争锋之心,对蒋廷兰的心思也察觉一二,但这是黛玉乐见的,她一人终究不能做了所有事,蒋廷兰也不是那等损人利己、不择手段的人。相比之下薛宝钗还更难对付些,黛玉深知宝钗不是同路人,因此只与宝钗论诗词,不往深里说。蒋廷兰等各家小姐陆陆续续都告辞后,贾家因与林家血缘最亲,直至终席还未告辞。黛玉自然不能赶人,虽有些乏累,却仍打起精神应付宝钗。

    正说今日顾翎有一句“暖日不须来燕子,春风争肯逐桃花。”极妙,忽然雪雁匆匆过来,附向黛玉耳边道:“宝姑娘的丫头青儿往少爷们那里去被拦下了,如今正拘在后院,等姑娘示下。”

    黛玉听了这话方惊觉宝钗身边没人伺候,这一会子都是紫鹃服侍她二人,不由皱起眉来。心下自思道:“香菱走了,宝钗身边就这么一个丫鬟,再闹出事来就是打脸了。今日又是自己定亲的好日子,何必再生事?”恰此时凤姐过来了,黛玉便向凤姐使个眼色,然后对宝钗笑道:“宝姐姐跟我来,上月你生日我没能过去,却给你备了礼呢。”

    宝钗心中疑惑,有什么礼叫丫鬟取来就是了,邀自己去瞧不知是何道理,倒也起身跟着去了,凤姐便坐了黛玉的位子与湘云、宝琴等人闲话。这厢雪雁在前引路,宝钗便笑向黛玉道:“妹妹喜得良缘,我还没道过恭喜呢。”

    黛玉定亲,宝钗心里是五味杂陈,起初在贾家时两人还有些狭路相逢的意思,如今黛玉才十三岁就得皇帝赐婚,宝钗都过了十六岁生日了,贾母仍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迟迟不肯作准。宝钗心知是因湘云已被退过一次婚,且是宝玉惹的祸,所以不好处置,但到底意难平。黛玉也深知宝钗婚事不顺,上回去贾家时贾宝玉颈上挂着通灵宝玉,腰间却系着金麒麟,可见钗、湘之间仍未落定。黛玉是从不肯掺和宝玉婚事的,也不想显得自己向宝钗炫耀,因此只淡淡道了句“多谢姐姐。”就完了。

    宝钗见黛玉并不热络,便也不再提婚事,只问黛玉道:“妹妹是有什么事要说?”

    黛玉见问,便奇道:“姐姐说话一向不是这样开门见山的,怎么两月没见竟改了性子?”

    宝钗听了这话,方觉自己有些沉不住气了,便忙笑道:“我同妹妹说话何需兜圈子?”

    黛玉听了这一句,不由好笑,也不反驳,只叫过雪雁道:“你跟宝姐姐说一说,究竟怎么回事?”

    雪雁便忙道:“就是宝姑娘身边的青儿姐姐不知怎地竟走到书房那边去了,少爷他们正作诗,差点儿没冲撞了。好在小姐先前吩咐了人在那里巡视,因瞧见青儿姐姐面生,便拦下了,青儿姐姐只说是迷了路,这里却离书房远着呢,还隔着池子,所以大家都觉得有些蹊跷,因此来请姑娘的示下。”

    雪雁这话已是客气了,若不是当着宝钗的面,她原要说青儿就是不检点,有意去少爷们那里的。宝钗自然听明白了言外之意,不觉有些讪讪,黛玉无意给她难堪,反劝了一句道:“宝姐姐回去好生管管她罢,本来宝二哥就带累了你的名声,再添这么个丫鬟,更坐实了流言了。”

第108章 真假宝玉() 
作者有话要说:已替换

    在黛玉面前丢了这样大脸;宝钗回去自然要发落青儿。虽然青儿说是迷路;宝钗哪里肯信?终究不肯再用她。如此宝钗身边兜兜转转;又只剩莺儿一个大丫鬟伺候;与三春一比就落了下乘。王夫人因问:“宝丫头怎地不多带两个人?只莺儿一个哪里够使?”

    薛姨妈便道:“英莲姑娘是都察院贾大人的恩人之女,已跟了人家去了;哪能由我们使?青儿又淘气;到底是外头买的,没规矩,毛病不少;也只是凑合着用罢了。”

    王夫人听了先冷哼一声道:“香菱那丫头算哪门子的姑娘?若不是蟠儿买下了她,说不定叫那拐子卖到什么地方去了。正经说起来是你们家对她有恩,她倒好;人家一说就跟着走了;连一句谢都没有。也是你好性儿,她既已做了蟠儿的房里人,就该忠贞;坚辞不去才是。那贾夫人要报恩,也当报到你们家来;把香菱接走了算怎么回事儿?”

    王夫人一番抱怨,半是遗憾未能借香菱同贾雨村家搭上关系;半是嫌薛姨妈当时给她丢了人。薛姨妈也不辩解;只说:“昨儿我打发人将她的铺盖行李送去,人家根本连门也没让进,可见是再不愿同我家扯上关系了;多说也无益。如今我只想着再买一个人来给宝丫头使,只恐怕买的不知底里,倘或再走了眼,花了钱事小,没的淘气。”

    听了这话王夫人便道:“是了,买的人比不得家生子儿,人品不说,规矩上也粗疏,如何使得?且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身边只有一个丫头像个人样,实在不成体统。如今先叫玉钏儿暂去服侍宝丫头罢,她原姐妹两个,都在我跟前。她姐姐被我打发去伺候宝玉了,如今这妹妹正好给宝钗。”

    薛姨妈听了忙道谢,王夫人便叫过玉钏儿来,命她收拾箱笼,等会子跟薛姨妈去蘅芜苑。然后又叹道:“从公细想,不独宝丫头,她们这几个姊妹都怪寒酸的。要说林丫头的母亲当年未出阁时,那是是何等的娇生惯养,何等的金尊玉贵,如今她们姐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王夫人不满贾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虽然贾敏已逝,此番黛玉定亲请客却又叫王夫人好生嫉恨,当着薛姨妈的面她也不掩饰,接着道:“林丫头倒是有排场,但也太张扬了,到底是没有母亲教养,不大知道守规矩。”

    薛姨妈听了这话不由失笑,心中暗道:“林丫头是在你们家长大的,说林丫头没教养还不是骂自己个儿?”但这话可不好接,故薛姨妈只端起茶来饮了两口,然后方开口道:“林丫头好与不好,人家已同郡王定了亲了,日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