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多也不是这么花的。
房子多是好,但要花大钱买几套闲房存着,他觉得还不如找个稳妥的生意投进去,做生意总不能比买房子赚钱少吧,没过几天,他的想法就变了,因为他刚来的时候看过的房子,就这几天,一平就涨了三百,一套一百平的房子,转眼就涨了三万,还真比做生意赚钱。
刘爸爸没犹豫,跟刘妈妈打过招呼之后,就付了两套房子的首付,他想全款的来着,但没那么多钱。
他买的时候就把刘明沣和刘明宣叫上,什么也没说,就直接让他们在户主签字栏签字。
看着两个孩子被吓傻的表情,他还有点小得意,也许他已经渐渐被时代淘汰,但他还是老子,他还能赚到足够养活一家老小的钱。
买完房子刘爸爸就要走了,走之前跟刘明宣很认真的谈了一次,谈完就回家了,回家开物流公司了。
他意识到时代的浪潮渐渐涌来,这个国家厚积薄发,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跟着去了一趟实验室后,他不光看到了差距,更看到了商机和希望,也许真的会像自己姑娘说的那样,足不出户就能解决衣食住行。
而刘明宣……成了有房一族,还是北京的房。刘爸爸买的是现房,签完合同就给钥匙,都在二环内,拿着钥匙她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以前自己在外地打拼的时候,刘爸爸也说过要给她买房,虽然家里条件不像现在好到能一下在北京买两套房,但在她工作那地买个小居室还是很轻松的。
只不过她拒绝了,原因有点矫情,不想花父母太多的钱。
有时候啃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管是哪,城市还是农村,大部分人都在啃,这是社会现状和根深蒂固的抚育思想决定的,在以后,大学的普及率已经变得很高,上完大学出来,就已经二十三岁,不用工作两年,家里就开始催着要相亲结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男女,对物质的基础要求也变的越来越高,大部分人单纯的工资条件凑不出一房一车,还有婚宴,酒席,还有以后要养的孩子,这时候怎么办?裸婚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选择向父母伸手。
啃老也就变成了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选择,而老人也被啃的欢欢喜喜,在孩子到了年龄以后,结婚生子就已经越过事业变成了第一件要考虑的事情。为了这个第一顺位的目标,他们会很乐意的贡献出自己大半生的积蓄,然后孩子也会为孩子的孩子如此,永远都不要小看传统习俗,可能年轻时候你会信誓旦旦的喊,我是新时代的四有青年,我要为自己而活,但到老,还是会不自觉的考虑孩子,把自己的人生依附在孩子之下。
当然了,这不是全部,但这绝对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现实所逼迫大家做出的选择,大部分人选择了妥协。
但她不想,可能是她还没经历过从青年走到中年然后慢慢老去的过程,还没有孩子,她还很自私,她接受不了努力半生后,发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只是为孩子铺平了人生路,而自己的孩子也会这么一直代代相传。
第四百零三章 狗的拜()
? 如果都是这样,那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也许想法很浅薄,没有经历过现实,考虑的太理想,也没有想到到什么真善美乐于奉献。但年轻就要朝气蓬勃,如果人人的思维方式都变得成熟老年化,那世界还有什么意思。
而她又接受了高等教育,学会了一个概念叫做换位思考,作为孩子,她不想让自己父母的人生过的有缺憾,是的,在她眼里这样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所以,她拒绝了,很表面,也许一点意义都没有的努力。但她为自己的人生迈出了一大步,别的不说,在以后的以后,她可以很骄傲的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妈当年就是这么赤手空拳的闯过来的,现在,你也要自己赤手空拳的去拼搏,不要跑过来抢我的小金库。
刘爸爸出其不意的户主合同把她吓傻的同时也让她感受到了父母真真切切的关爱。
她想自己拼搏,可父母却想尽自己的可能让孩子过的轻松一点,这不能说是谁对谁错,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人生状态的不同永远都会存在差异。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永远都想你得到最好的。随着年龄的长大,她也渐渐懂得了父母的苦心,他们并不是想要磨灭孩子的斗志,他们只是想他在最艰难的时候能为他遮风挡雨。
握着钥匙,她躺在宿舍的小床上,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很欠揍。
记得是刚毕业,她决定留在学校所在的城市,没有打算,没有准备,只是临时决定,所有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刘爸爸刘妈妈就天天打电话问她工作怎么了?房子找到没有。
什么都没有头绪的她又烦又燥,看见他们的电话号码都不想接,她不接,他们就一直打。
那天她刚加班回到自己租的阳台间,电话又来了,她忍无可忍的接了,一句话没听,接了就发火,说自己现在压力这么大,你们还一个劲的烦。以后别再给我打电话了。
刘妈妈直接就在电话里哭了,是她印象里哭的最惨的一次。
哭过之后什么都没说,挂断了电话。
两天后,她收到了刘妈妈寄来的包裹,里面是封的严严实实自己做的油皮月饼。
她吃着月饼哭的泣不成声。
……
十一一过,他们又开会选党员,提前备好稿,上台演讲,选党员就比选三好时正式多了,是整个系一起开的大会,也没有人在讲台上嘻嘻笑笑,都是很一本正经的在念稿子。
还是民主投票,选出前三名,班主任把人叫过去,说了一下注意事项,要交的材料,要上的课,是的,入选的预备党员是要上课的,就在学校的马克思学院,一周两节,上三周。
秋叶渐渐落,课程一天比一天紧,还有学校安排的项目小实习,刘明宣报的选修中外音乐赏析的老师还让他们准备学期中论文。
选修都这么正式,她以前的学校选修课程就是为了混学分的,选修老师也都很应付,点几次名,留几次当堂作业,最后交个论文就可以,但现在不行了,中外音乐赏析的老师不光让他们背经典乐谱还让他们记笔记,还有期末考试,而以前占比最大的考勤现在就只占百分之二十。
不过现在的她也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真的就是跟着混学分,现在,她想好好的学点东西,认真的低头整理笔记。
陈妍推门回来,手里抱着本英语单词书,顺便通知她们,“同志们可以报六级了,大家谁要报,要报的一起去外语学院填单子。”
宿舍四个人都举手,上学期刚过了四级,趁着劲头,把六级也给过了,对于他们专业来说,英语六级基本就够用了,除非将来想出国,要不然这就是他们学生生涯里最后的也是最正式的英语考试了。
六级报名刚完,十月中旬,迎着金秋桂香,他们学校又开始办校运动会。
说起来跟他们关系不大,参加的基本上都是体育学院和各个社团的尖子生,等他们听到消息的时候,运动会已经就在明天了,周六周日两天,班长跑过来通知时间,顺便告诉了一下他们班的看台位置,到时候去就直奔自己班,别到时候人太多,挤不进去。
也行,就是去当拉拉队呗!
周六下午,女生宿舍集体出动,拿着零食饮料去运动场看比赛,他们学院一共有四个运动场,东南西北四个大院一个院一个,他们北院的运动场叫望星,南院那个叫奔月,其他两个没去过,不知道。
比赛场地在操场上,他们需要绕过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才能进到看台区,在看台区旁边还有团委的小学弟们在发放免费垃圾袋和充气加油棒。
旁边挂着个喇叭,重复的的放着:“请大家自觉注意场地卫生,携带零食饮料入场的同学可以到门口团委组织部领取免费的垃圾袋和加油棒!”
她们也跟着人群挤过去领了两个垃圾袋,刘明宣还顺手抢了两个大红色的加油棒。
用力敲敲,声音还挺清脆。
找到自己班的地,大家排排坐,准备看比赛。
陈妍看着刘明宣手里的加油棒稀罕,就抢过去自己拍着玩,结果没拍两下就拍瘪了,陈妍还小声嘀咕一句,“这什么质量啊!”
人家是免费的,想想就知道了,这么多人,它要质量好,那得多少钱?
陈妍又颠颠跑去门口要了一对,这次是蓝色的,看着比红色的还显眼。
半路碰到自己班的几个男生还手贱的拿着自己的蓝棒子去敲人家。刘明宣看着陈妍欢乐多的样子,悄悄的问褚梦雨,“陈妍上次跟内蒙那男生发展的怎么样了?成了没!”
褚梦雨摇头,“没成,就出去吃了一顿饭,陈妍说那男生太抠了,结账的时候说自己忘带钱包了,让陈妍去结的。”
而且啊,“那男生还吃生牛肉。他们当时去的是个牛排店,那人就要了个一成熟的,肉切着都冒血,还连吃了两块,把陈妍恶心坏了。”
这两个单独来一个都是致命伤,两个一起来,那肯定就是狗的拜了!
第四百零四章 阴差阳错()
? 陈妍跟男生闹完风风火火的跑回来,就看见自家三个宿友一脸同情的看着她。
褚梦雨,刘明宣,于瑶:好不容易碰见一个两条腿的,竟然还是个极品。
“怎么了?我脸上有东西吗?还是妆花了?”陈妍凑到一边偷偷摸摸的拿着手机当镜子照。
“没,就是觉得你今天穿的裙子好看。”于瑶指着她身上的白底小黄花的连衣裙赞。
“是吗?我其实也这么觉得,没办法,人美穿什么都好看。”陈妍一听见人夸就不自觉的开始翘尾巴。
然后不等她们点头就开始滔滔不绝的夸自己的裙子,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艳绝天下的美貌。
怎么会突然同情这二货呢,这心理承受能力强大的简直可以媲美玛丽苏女主。每次听她说我的万千小弟,刘明宣都会自动联想到“我的七彩还放光的头发!”
被人夸太激动,刚拿到手的蓝棒子又被拍瘪了,陈妍也不想动了,随手就扔垃圾袋了,理理自己的裙子问,“你们家江源什么上啊?”
“说是下午两点,但刚才听广播才到男子一百米决赛,还有中间两百米决赛,四百米。”她这么掐指一算,大约可能一般会是在:“三点!”
“那咱们就等到三点。”陈妍本来想走的来着,现在场上就俩项目,一个铅球一个跳远,都离她们看台老远,没什么意思,但刚刚人家都夸自己裙子美了,怎么也得给个面子。
幸亏其他三个人不知道她想什么,要不然指定得喷她。
一百米,两百米分初赛和复赛,四百米以后就没有初赛复赛了,一把决胜负。
他们班没有人报项目,纯属就是来打酱油的,看见别的人喊管院加油,她们也跟着一起喊。
短跑都进行的特别利索,几分钟一轮,几分钟一轮,没到两点半就到八百米了,江源还特意过来跟她击了个掌,然后才跑去点名点集合。
大学里卧虎藏龙啊,高中时候,江源算是铁打的第一,连刘明沣都跑不过他,到了大学,江源就没什么优势了,起跑就落到了第五,追了两圈,跑了个第二。
但这又不加学分也不算成绩,第一第二没区别,大家都挺高兴,江源班里的人还嚷嚷着要去吃饭。
江源过来问她去不去,刘明宣犹豫一会儿点点头。适时的也要彰显一下自己的身份不是,但她进了包间才想起来自己忘了件很重要的事——江源他们是计算机专业。
跟他们管理专业不一样,他们班男女比例失衡到10:1,全班三十个人,27个男生,3个女生,基本上除了机械工程这类和尚庙专业,那就是它了。
因为男女生比例太悬殊,一般的同学聚会人家班的女生都不露面,这让想来正正名的刘明宣很失望,都没有对手。
男生们吃饭就是喝酒,菜还没点就先来两扎啤酒,一人一杯满上,就开始说祝酒词,刘明宣刚知道这个步骤的时候还有点无语,就一次小聚你再能说还能说出花来啊!
结果人家还就能说出花来,一直以为女生夸人就挺离谱的了,结果今天才知道,男生夸人那也是不落下乘,就一个原则——互捧。
简单来说就是不知道要脸为何物,一个接一个的夸,夸的她尴尬症都要犯了。
这还是酒前,等他们喝完酒,那就不是夸了,就是吹牛逼,从天文吹到地理,从古代吹到当代,从自己吹到国家,反正怎么大怎么来,就一个原则,必须要显得自己格局比别人大,见过的世面比别人多。
刘明宣听着坐在江源旁边一喝的有点迷糊的男同学,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性来联系自己和秦始皇的关系时,脑子就一句话——这都什么跟什么……
酒壮怂人胆,没喝酒的时候就只是拿她跟江源起哄,很小白的让他们说恋爱史观,喝完酒就不行了,挣着抢着要跟她对话。
还对话呢,你能不能连着说十个字她看看,刘明宣苦笑不得的应付着。
要说这酒量真是够差的,二十多个人就喝了四扎啤酒,就迷糊成这样,将来进了单位怎么办?
怀着对他们将来的无限忧心,刘明宣一行人从饭馆出来又直奔烧烤摊。
吃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醒酒,上次他们喝醉醺醺的回去,宿管阿姨怎么说都不给他们开门,他们在学校甬道上逛了一个多小时,等人都能站直了,阿姨才放他们进楼。
“那你们上次喝了多少啊!”人都站不直了,这得醉成什么样?
“一人就两瓶啤的!”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开荤,从来没喝过酒,一瓶就趴桌子上了。
刘明宣没忍住,直接捂嘴笑了。
吃烧烤吃到一半,陈妍就发短信过来了,说食堂刷卡器坏了,她们三个晚上都没吃饭,让她给随便带一点。
正吃着烧烤呢,也别随便了,就带烧烤吧,发个短信问她们要吃什么?
猪肉串来二十根,韭菜三个,面筋六个,再来三个烤火烧,刘明宣提前跟老板说好,让他晚点烤,等走的时候直接带走。
现在烧烤摊不流行一次性的木头签子,都是铁签,老板一边给串刷油一边问,“带不带签子,带签子要给五块钱押金,不带签子就不用给。”
带签子还要回来还,怪麻烦的,“不带,直接都撸到纸袋里我们带走。”
等老板算钱的时候听见旁边一桌说,“那你就让人家女生付的钱?”
“不让她付怎么办?我从头到脚没有一毛钱。突然喊我出去吃饭,我还在训练场呢,把衣服一脱就跑过去了,吃到一半才发现自己没带钱包。”一浑厚的男声解释说。
“那女生呢?肯定没再跟你联系吧,出去吃饭让人女生付钱,你以后记住了,就算是在饭店顶工刷盘子也不能让女生付。”旁边的一男生开始传授经验。
“我下次注意,下次注意。”浑厚男声笑着说。
“关键第一次让人女生请客就回来拉了两天肚子,是悔恨的消化不良了吗?”男生跟着起哄。
浑厚男声也跟着笑,笑完说,“哪啊,我们去的是家西餐厅,我还从来没去过,看见上面牛排还分什么一成熟,三成熟,我就直接要了个一成熟,我以为一成熟嫩,但不知道一成熟嫩成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