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笑,一派天真。
石咏望着福惠,忽然心生不忍。他已经预感到雍正很快会动手处理年羹尧,可是年羹尧之妹是宫中贵妃,她在藩邸这么些年来几乎是最受雍正宠爱的侧福晋,只是一向身体孱弱,生下三子一女,却只站下了福惠一个,说可怜也着实可怜。只不晓得雍正会否因为年贵妃与福惠阿哥的关系,令雍正对年羹尧网开一面,暂缓处罚。
宫中几位皇子阿哥没有多待,待石喻与敏珍行过礼之后便离开。石咏惦记着怡亲王身体不便,也没敢多久留,早早就将人送回亲王府去。这时候他才有功夫来招呼满院子的贺客。
喜棚里,觥筹交错,猜拳、劝酒之声此起彼伏,不少人围着贺石喻的前日“大登科”今日“小登科”,三斛两盏,要将石喻好好灌一番。石咏这个做大哥的惦记着石喻还需洞房花烛,赶紧上前挡酒。有石咏拦在前头,石喻便趁机借酒沉了遁去,应当是去新房里探视他的敏珍去了。
而石咏这么大无畏的一番表现,喝了一顿急酒,很快就晕乎乎地脚下发飘,急忙到厨下去,寻了一盏酽茶,喝了一口,坐下来平了平气,这才觉得好了些,起身慢慢扶着墙出门。在喜棚一角,他见有一人独坐,看背影颇像是宝玉。石咏记起上回他自己成亲,宝玉亦亲自道贺,便径直坐到那人身边去,伸手一拍那人的肩,道:“宝兄弟”
那人抬起头,望着石咏,却不是宝玉,而是年熙。
年熙双目通红,显然是刚刚哭过,此刻与石咏面面相觑,着实是尴尬,连忙起身对石咏说:“石大人,我我这是,失礼了!刚才也是心生感触,觉得如此热闹喧嚣的美筵,却终有散的时候,就如花开得再好,也总有谢的一日。我这心里就”
说这话的时候,年熙眼望远处,面露悲凉,似乎满怀的凄楚,无处倾吐,无人可诉,又有无尽的忧虑,不祥的预感,却无处能寻得安慰。
石咏赶紧拉他坐下,道:“是我失礼了,搅扰了你才是。”
他万万没想到,年熙在石喻的喜棚里,竟然会触景生情,能径直看到筵散花谢的时候。当然,这是石家的喜宴,年熙如此,未免有扫主家兴的嫌疑,可谁又能阻得住这年轻人一时清醒,径直看到了年家的将来呢。
石咏不再多说什么,伸手执壶,又为年熙斟了一小壶酒,递到他面前,淡淡地道:“兄弟,等你到我这个年纪,便会明白,未来难以掌握,当下才是最有滋味的。”
年熙接了那一盅酒,盯着看了半晌,一扬脖饮了,转头对石咏说:“多谢石大人开导,我我谢过石大人一向的关怀与扶助,感激之情,无法言表师弟这里,请容我年节时再来道贺!”
说着年熙一抹脸,站起身,冲石咏长长一揖到底,随即掩面离开。石咏在他身后唤了两声,都未能留得住他。石咏立在原地,望着年熙的背影,看见他一路这么跌跌撞撞地走出去,偶尔扶墙痛苦地咳嗽数声,石咏也一时心生感慨:
年羹尧将年熙过继出去,可是年熙的心,却依旧在他父亲那里,这是父子天性,血脉相连,无法阻断。然而可想而知,年熙的话,年羹尧却从来都听不进去。
*
石喻这日大婚,第二日早早起来,带着新妇拜见长辈兄嫂,又去忠勇伯府拜过宗祠,一切顺逐。石咏与如英也看得出石喻与敏珍两个鱼水和谐,处得甚是相得,夫妇两个至此方才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石大娘与王氏也对这一对佳儿佳妇极为满意,不必赘述。
接下来便是新正欢庆,转眼天气和暖,又是一年春日好时光。
二月里,钦天监上报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群臣心知肚明到了集体拍马屁的好时候,纷纷上表朝贺。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也一道上了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原本这是一件拍马屁的小事,但也不知怎么搞的,年羹尧这张贺表中字迹很是潦草,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雍正见表震怒,直接斥责年羹尧自恃己功,有不敬之心。
第393章()
石咏在南书房看见年羹尧的这个笔误时;一时也是震惊;心想:怎么这么不小心?
督抚大员上书;多是由身边幕僚拟出文字;然后由官员本人誊抄之后上表。“朝乾夕惕”这四个字;若纯按字面意思解释;便是早起勤奋;晚间谨慎,泛指从早到晚都勤奋而谨慎,乃是互文的用法。这个词倒装原本不会更改本意;甚至有时为了修辞与押韵,会特意将这个词倒装使用。
可问题出在,这是在向皇帝上表;将“夕”字搁在“朝”字之前;“惕”字搁在“乾”字之前,便仿佛在说雍正是在晚间谨慎绸缪之后;再在白天行光明正大之事;足以让雍正不舒服。再加上原出处易经里便是“朝乾夕惕”的顺序;雍正便极为不痛快。
雍正也自有一套道理;他说年羹尧本来不是一个办事粗心的人;这次是故意不愿把“朝乾夕惕”四个字归属于雍正自己;并认为这是年羹尧“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的表现。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已经憋了好一阵。早在正月底;雍正已经罢了四川巡抚孟逢时的官职;相反,重庆知府蔡铤官复原职,回去上任。孟逢时在康熙朝就一直是年羹尧的私人。此外,川陕及全国官场也多有调整,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已经被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被调回京。此前年羹尧向吏部提出的升官与补缺人选,也被全部“冻结”,一个也不采纳。
更有甚者,雍正命两江总督查弼纳查继任苏州织造胡凤翚。早先胡凤翚一手查抄了史侯府,令史鼐史鼎兄弟身败名裂。如今自己竟也落得一样的下场,被查出不少亏空,被雍正勒令填补,并且追究胡凤翚的责任。
如今,则终于轮到年羹尧本人了。
这一场官场风暴来得又急又猛,三月,圣谕发出,命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而大将岳钟琪则领抚远大将军印,代替年羹尧领兵。
年羹尧失去大将军权柄,调任杭州将军,这无异给了京中官场一个明确的信号,年羹尧已经不再是那个威风八面的大将军,也不再是君臣知遇之时,那个雍正不知怎么才疼爱才好的宠臣。
待圣谕一下,石咏知道,皇帝这明显就是在等着有人上书弹劾年羹尧。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率先向年羹尧发难的,竟然会是顺天府尹,贾雨村。
贾雨村弹劾杭州将军年羹尧共六桩大罪,欺罔、狂悖、专擅、忌刻、贪婪、侵占,其中贪婪与侵占两条,都与石家那“一捧雪”和扇子的案件有些关系。
石咏在南书房见到贾雨村的上疏时,脸色苍白,心里几乎有个声音在狂喊:这厮是在贼喊捉贼呀!
明明是贾雨村将石家藏有秘宝的消息告诉了年羹尧,并且鼓动年羹尧以“私藏”“逾矩”之类的罪名告发石咏,并指示步军统领副使将石咏软禁,并企图抄没石家。这些明明都是贾雨村指示的,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也正是贾雨村跳出来,毫不犹豫地将脏水全泼在了年羹尧头上
好心机、好手段、好快的反应——可偏生此时此刻石咏根本没办法跳出来指责贾雨村什么。石咏心里非常清楚,雍正此刻已经下定了决心要清算年羹尧,正等着人跳出来告发。贾雨村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做了这个率先出首的。
石咏知道:贾雨村这是活生生踩着年羹尧往上爬呀。
然而贾雨村告发年羹尧之后,朝中弹劾年羹尧的人并没有变得更多。不知为何,很多人都在一路观望,谨慎处之。石咏忍不住怀疑,究竟是什么阻挡了百官按照雍正皇帝的心意上书检举年羹尧的热情。
——结论竟是锦官坊。
石咏的二伯庆德带着一脸忧虑前来找石咏诉苦:“茂行,你说我这是该怎么办?到底用什么法子才能将锦官坊那本册子上的名字删去?如今但凡在锦官坊里买过蜀锦的人都慌了。”
石咏惊了:“二伯,怎么,您上次那两千两,还”
庆德哭丧着脸,道:“这不原本就想着自己吃个哑巴亏,花了这么些银子,旁人看不上,我又能怎么着,可是这,可是这你说这不就是留了个把柄在年大将军手里么?”
石咏恍然大悟:原来竟是锦官坊,锦官坊那本册子里记载着所有官员向年羹尧行贿、请托的所有证据。即便雍正已经率先发难,贾雨村也率先告发,但凡与年羹尧有过一点点往来的官员们也不敢随意跟风——毕竟有把柄掌握在人家手里呀。
他望着可怜巴巴的庆德,心想,为什么这位二伯总是来找自己善后。
庆德旁的不擅长,看人心思倒也很准,当下险些没哭出声:“大侄子,二伯不找你,又还能找谁”
石咏:得得得!他再不好言安慰几句,只怕这庆德要当场落泪。
“二伯,你眼下一定要稳住,稳住啊!我来想办法!”石咏只能这么说,“若是当真有人问起,您就强调当初就是看那锦官坊的蜀锦好看,太好看了,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支持手工业发展,您就真金白银地买了两匹回来”
庆德心想:我傻呀!两千两买两匹蜀锦。
可是他除此之外,又有什么办法可想呢?
石咏又道:“您这阵子礼部的差事,一定要认认真真办好了,千万不能再出半点岔子。若是旁人问起,您也一定要说您在礼部这个位置上办差办得舒心又顺手,没有挪窝儿的打算。”
庆德:
他谋缺谋了这么多年,就是想谋个礼部之外的差事。可是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在眼下的这个位置上不挪窝了呗。
“好侄子,你一定要帮帮二伯,一定要帮二伯,将锦官坊那本册子上二伯的名字去掉!”庆德几乎说出了所有曾经去锦官坊走动的官员们的心声。
石咏却心知,石家与孟氏那里势同水火,若是石家出面请孟氏将册子上庆德的名字去掉,只有将事情弄得更糟。而如今,孟逢时已经被革职查办,而孟氏手上那本册子,恐怕是孟氏最后的护身符,她一定对此慎之又慎,绝不会轻易示人,越是如此,便越发难办。
石咏头疼得紧。
*
五月中,年羹尧带着一百名亲兵赶到了杭州。
说来这杭州将军的官职,也并不小,从一品,实权虽不及总督,但地位比总督还高。所以年羹尧抵达杭州的时候排场也一点儿不小,直接命浙江总督1出城迎接。
于是,杭州涌金门前便出现这样一幕。浙江总督以下,本省官员聚在涌金门前列队等候,大约等了大半日,年羹尧才带人姗姗来迟。待到年羹尧奔到近前,勒住马缰,浙江总督便带着官员们上前笑脸相迎,
这时年羹尧依旧未下马,反倒是紧紧追随年羹尧的一名亲兵,此刻从马背上纵身跳下来,迅速奔到年羹尧脚边,瞬间跪倒,伏在年羹尧坐骑一侧。
年羹尧翻身下马,踏着那名亲兵的脊背,硬生生将人当了马凳,踩着下了马,见到浙江总督,到底还是放软了身段,面上带上了几分矜持的笑容,道:“有劳大人久候。”
这浙江总督却在心里嘀咕,这份排场,根本就还是那个号称“西北王”的年大将军么!
只是浙江总督与年羹尧素无瓜葛,自忖没必要将这事儿落井下石,便也没再理会,自去将年羹尧请入杭州城中相见。
然而就在几日之后,年羹尧进入杭州城的情形已经如实报到了京中。密报上将年羹尧的一举一动描绘得惟妙惟肖,南书房中几名臣子听来,有如亲见。更何况石咏当年是亲眼见过年羹尧六十年那一次回京的,脑海之中更是有画面栩栩如生。
岂料除了年羹尧入杭州城时的盛况之外,还有更过分的。年羹尧与他那一百名亲兵之外,随后缓缓抵达杭州的,还有年羹尧的仆从、年羹尧的厨子、年羹尧的女人拉拉杂杂一大队,花了好几日才在杭州将军府里安顿下来。
“他倒是日子过得风流快活!”雍正明显是恨上这一位了,“朕在宫中御膳,都从未超过六个热菜!后宫妃嫔,四季衣衫的用量也减了一半,他倒好,大军每年的军费要数百万两,都供他去吃炒白菜了!”
南书房里的人人人低头,没人敢吱声。眼下看起来炒白菜这个梗,雍正可以再念叨十年。
“皇上请息怒!”这时候廉亲王出列,悠哉悠哉地道,“年羹尧毕竟是国舅,如此做派,也并不奇怪。”
雍正伸手在御案上重重一拍,道:“他算是哪门子的国舅!”
“再说了,如今贵妃有恙,他还如此骄奢淫逸,哪儿有半点惦着兄妹手足之情的模样?”雍正看起来还真是气得不轻,“这个人,素性无情,如今想来,竟没有半点人味儿。”
此刻雍正竟似满腔怨怼,南书房里则寂静一片,众臣子没有一个人肯出声,就怕触了皇帝的霉头。
石咏则偷眼去看廉亲王,只见这一位面沉如水。然而石咏却知道,杭州这些关于年羹尧的密报,是廉亲王看过了之后命呈给雍正的——
当初捧杀也是他,如今踩一脚也是他。这不得不叫人怀疑,年羹尧能有今天,是否有廉亲王本人在幕后暗中操作,暗中点拨。
石咏尝试是否能从廉亲王眼中看见得意,然而这一位确实真正全无表情,只木然望着座上的皇帝,无悲无喜。可越是这样,石咏越觉得不对——如今八阿哥在京中完全被孤立,始作俑者便是雍正。八阿哥没有可能对雍正感恩戴德,老老实实地做他的廉亲王。这位只可能是暗中恨上了四哥,也恨上了一切助四哥登上大位的功臣。
想到这里,石咏就觉得背后发寒。毕竟在世人看来,年羹尧的罪过都是因为他自己恃功自傲,没有人会去想是否有人在背后,四两拨千斤地推着年羹尧与雍正,往那君臣决裂的结局一点点挪过去。
这时,雍正在南书房里走来走去,反复踱步,怒气冲冲地道:“年羹尧这般骄纵,不法之事定是做过不少,朕朕定要一桩桩严查。”
廉亲王这时候便躬身道:“可是近来百官之中,除了顺天府尹曾上书弹劾年羹尧之外,并无人出面指摘年羹尧的罪证,是否意味着,年羹尧本人并无大过”
这一句话说得太假,连雍正本人都有些察觉,当下偏过头,望着这个弟弟。甚至石咏都能听见雍正的后槽牙在磨呀磨呀,最后道:“越是无人举告,越是说明百官都有把柄在这年羹尧手里。”
石咏也明白,越是无人举告,就会令雍正越发心寒,觉得年羹尧功高震主,有此人在,百官噤声,那皇帝的权威到哪里去了。看来廉亲王这又是狠狠地坑了年羹尧一把。
他这么想着,眼光自然而然地瞄着廉亲王,冷不丁廉亲王也往他这里看过来,石咏一吓,赶紧将眼光避开。
*
年羹尧的事还未有个结果,朝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五月下旬,太后病重,药石无效,于慈宁宫病逝。至此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已经全部过世。太后奉安景陵之后,景陵便将就此封闭。
这消息一出,京中不少人为十四阿哥感到惋惜。十四阿哥已经在景陵守陵守了二十五六七个月了,眼看康熙皇帝的孝期将满,十四阿哥能从景陵出来,结果又赶上了太后孝期。不用想,十四阿哥是太后的亲儿子,是守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