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一片欢乐的庆祝场面即刻冷了下来,所有人都被当头浇下的冷水淋醒了。没错,下一次吴不在,再有类似情况出现,那该如何是好?沉默了好一会,老黄自觉在吴跟前还算能说得上话,于是腆着脸凑近到吴身边,试探着说道:
“这个……那你说怎么办好?”
闻声,吴没言语,轻轻一振长矛,甩掉附着在上面的血迹,说道:
“我建议你们马上开始修围墙。在院子中间再搁上一个瞭望塔。里面放上一口钟。派人守在上面值班。如果下次看见有什么东西出现就立刻敲钟报警。”
本来把所有人都迁到桃花源景区去才是解决问题地办法。问题是吴不太放心这些人。别看他们现在似乎都很通情达理。千万别忘记这些家伙都是犹如炼狱般地道路上走来地。心理肯定存在扭曲。要问这些人到底能作出何等可怕地事情。吴说不上很有信心。要知道。防止出现错误地最好方法。就是不要给人犯错地诱惑。为此。吴一早就下定决心不给新安镇幸存者们这个犯错机会。要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新安镇地人们听到吴地这个建议全都傻了眼。谁也没料到会收获如此一个建议。
在面面相觑对视之余。老黄一激灵。他一拍大腿。跺脚说道:
“唉!那也只能这样了。哥几个怎么说?”
“……那就照吴说地办吧!我没意见。
大家说这样好,那就这样吧!”
周围的人们七嘴八舌地附和着,经历过那段地狱般生活,他们自然不愿意变成猛兽的排泄物了此残生,也唯有体会到死亡可怖的人,才能最深切地理解生命的难能可贵。
来自于生活的迫切需求,是促使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第一驱动力。当新安镇的幸存者们想通了这次是真的碰到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麻烦,直接关系
人的身家性命之时,自然谁都不敢懈怠疏忽。群策赶在上冻前,紧急开始了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营建工作。依靠从洪水过后残余的废墟瓦砾中,艰难搜集来的砖头和拆毁部分原有住所得到的建材。新安镇的人们日以继夜地赶工,赶在落雪之前盖起了一座像模像样的四合院。
准确一点说,这座四合院并非是如首都那种古香古色的旧式民居,而是类似于抗战时期,东瀛鬼子们在华夏大地上四处修建的那些外观丑陋的炮楼据点。
这座四合院的整体布局非常简单,主体建筑是将四面围得水泄不通,高度使人必须要抬头仰视的一道砖砌围墙。为了安全起见,特地加厚的墙体,厚度更是变态到吓死人。在定居点的正门前面挖出了一道五米多宽,不知深浅的深邃壕沟,居民日常进出都得靠吊桥解决交通问题,再往里则是一圈不起眼的红砖小*平房。当然这些平房用来是住人的,在院子正中央有一座拔地而起的高耸塔楼,呈现出鹤立鸡群的姿态。
新安镇定居点正式落成之日,已然多日不曾露面的吴又再度现身。这次到访一如往常,他的三轮车上装着不少东西。自不必说,一向扮演着送财童子角色的吴到来受到了人们最热情的欢迎。凡是能抽身出来的幸存者们这会全都挤到门口。
见此情景,吴只是笑了笑,神色淡然地说道:
“入冬也有段日子了,等到大雪封山,山路不好走,开春之前我恐怕是最后一趟过来。喏,这是三十斤盐和一些治伤风感冒的常用中药,仔细收好了。”
平日里跟吴比较熟谙的几个人这时过来帮忙卸车,老黄呲着一口黄板牙咧嘴笑道:
“呵呵呵呵,代问山里边的各位好。小吴,你进去坐会,暖和缓和吧!”
“不了,我还得再去别处送东西,最近实在是忙啊!”
既然听到吴这么说,老黄也就不再劝了,当下点头说道:
“那好,俺们就不留你,开春再见啊!”
吴所谓还要给别处送东西,并非全是推托之词,新安镇算是被发现的第一个幸存者聚居点,当然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个。在其后的这段日子,吴驾车独自循着残存的公路在附近地区漫无目的地搜寻幸存者。功夫不负有心人,陆续他又发现了一些有幸存者的地方,即使不计入新安镇的这些人,全部加起来约莫也有将近六、七百人之多。
眼看着快要大雪封山了,光是运输救济这些人的粮食就耗费了吴太多精力。如今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他还得赶时间给各处的幸存者送去生活必需品,的确是忙得很哪!
经过一番集体讨论,桃花源的幸存者们认为出于安全原因的考量,至少在短期之内不能直接收容这些同病相怜的幸存者。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当然不能再吝惜身外之物了。关于这一点,吴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段日子里,始终是任劳任怨地来回奔走忙碌。
其实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将所有发现的幸存者聚拢到组成一个大型定居点。如此一来,无疑能减少许多烦琐事务,吴也不必四下奔波了。奈何这个提议虽好,却架不住吴极力反对。这一次,他表现得极度固执己见,丝毫听不进旁人劝说,桃花源的女人们又不愿意为了外人的事情跟吴这个自己人翻脸,此事只得押后再议。若是说吴到底为什么反对,他怕也说不出其中有什么道理,或许真是直觉感到了这样的做法有所不妥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正文 第二卷 新生 第十五章 静水微澜(3)
更新时间:2009…9…25 18:26:39 本章字数:2420
洋洋洒洒的雪花从灰白色的天空中悠然落下,无声无)T荒草萋萋的原野之际,核战后的第一个冬天宣告降临。
已然完成了为最后一个定居点运输给养的补给任务,吴顶着越来越大的风雪天黑前回到了桃花源,此时他的身上落满了雪花。将三轮车从货运电梯里推出来,正要打理身上积雪的吴抬头瞧见了如此整齐的一排人影,不由得惊诧地看着她们几个人,不晓得今天又是唱哪一出。貌似为首的孙萌此刻一脸坏笑地望着吴,看她的表情显然是憋着一肚子坏水,倒是言辞有礼地说道:
“欢迎回来。
”
吴属于那种杞人忧天式的悲观主义者,压根不相信天底下会有掉馅饼的美事,因此他一贯信奉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原则。见状,吴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随即提高警惕狐疑地打量着这些女人,非常谨慎地说道:
“嗯,人来得这么整齐,你们该不会又打算集体批斗我一回吧?”
几乎是所有桃花源幸存者都赞成合并定居点的这个计划,只有吴一个人持有相反观点,而且他固执得跟茅坑里的石头有一比,任是谁都没法说服他,为了这件事吴没少挨批,今天的这个场面又让他产生了些不大好的联想。
闻听吴此言,特地换了一身平常舍不得穿的名牌套装,周晨微笑着接口说道:
“哟!瞧你说的,今天可是个特别的日子呢!”
“啥?特别?今天有什么特别的?”
摘下头上的毛线帽子,带着一脑门子热汗的吴疑惑地挠了挠头,他这副傻乎乎的表情似乎很有感染力让女人们见了笑得前仰后合。过了好半天,笑得岔了气的周晨方才缓过劲来,手捂着小腹,表情痛苦地说道:
“拜托。今天是你生日。总该不会连这个也忘了吧!”
当听到了这里。吴这才如梦方醒般张大了嘴巴。而后很是不好意思地说道:
“呃!是吗?我都不记得了。”
幼年时。吴在父母因车祸过世之后。便告别了正常意义上地家庭生活。长期维持着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地单身汉状态。吴逐渐看淡了过生日这种事情。就连去年生日也稀里糊涂地忘记了。想不到今天突然被人提醒又到了这个特别地日子。吴自不免显出几分惊诧和难以言喻地复杂情绪。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在吴走神地时候。随着一阵设定成生日歌节奏地电子铃声响起。被烛光映红了脸庞地女人们齐声唱和着。不知她们从哪弄出一个插满蜡烛地大蛋糕。一直推到了吴地面前。
陆小雅毫不外道地上前拍了拍吴的肩膀,将他从神游状态中唤回来,嬉笑着说道:
“寿星公,来许个愿吹蜡烛吧!”
吴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最终落在了生日蛋糕上面,忽然间他感觉眼睛有些发酸。不愿被人看到异样,吴闭上了眼睛,心中止不住涌动一股暖流。片刻之后,他平复了一下情绪重新睁开眼睛,声音略显沙哑地说道:
“谢谢你们,谢谢!”
当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降下,转天放晴之后,气温出现了小幅回升。在明媚阳光下,朝阳的地块积雪旋即消融泰半,当来到户外时,仍能感到一丝暖意。
要说东北地区是属于标准的高寒地带,一年四季的最大温差足有五十度上下。尽管在夏季时节的气候炎热多雨,草木生长繁盛,林木繁茂的景象丝毫不逊于南国,不过到了冬天,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论及寒冷程度,东北亚在整个北半球大概是仅次于北极圈和西伯利亚地区,即使没有核冬天淫威肆虐,冬季在东北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也不是什么让人感觉舒服的事。故此,老一辈的东北人都有猫冬的习惯。说白了,就是到了冬季以后大伙尽量待在温暖的室内消磨时光,没事绝对不到外面瞎达。
桃花源的幸存者们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了春暖花开的好时光。可惜还没过上几天的舒心日子,马上又得接受冬天再次来临的现实考验。
“哎!知道了,等翻耕完这块地就差不多了。”
趁着头一场雪落下后,暂时消融的回暖间歇,吴站在自制的重型犁上面,挥舞着鞭子,大声吆喝驱使两头壮硕的西门答尔牛,对山谷里种植了大量豆科牧草的地块进行最后一次翻耕。
这些业已生长了几个月时间的牧草,此刻被锋利的犁铧掀起切断,最后覆盖到土壤里面,这些植物等到腐烂后就成了上好绿肥。荒地有了第一年的耕作熟化和绿肥滋养,等到来年就可以种上庄稼了。
始终生活在城市里,吴除了平时看电视播放的农业科普节目,积累下那么一点点可怜的农牧业知识,并不熟悉农活,但翻耕之类的活计却非他上阵不可。原因很简单,那两头负责拉着犁铧的犟牛脾气不太好,经常耍点牛脾气闹罢工。要说出现这种状况不值得大惊小怪,欧盟对养牛户发放的补贴平均算下来,一头牛领到的金额甚至比某个号称“盛世”的国度居民收入更高。
这些牛在老家的时候,当然是住在安装着空调的全封闭牛圈里,整日里喝着清洁的饮水,轻松惬意地生活着,即使它们来到桃花源以后,照样享受着高标准待遇,何尝干过拉犁这种粗笨的体力活?
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得牛大爷们的火气甚大,奈何这回它们落在了吴手里就算倒大霉了,纵然是牛的力气也不能跟这个身体变异的家伙相抗衡。当连续数次企图反抗暴政的行动,最终以被吴摔倒按在地上无法再起的结局凄惨落幕之后,这两头名副其实的牛哄哄的牛大爷,终于搞清楚了在桃花源这一亩三分地的究竟谁才是老大。既然力不如人,它们也只得任劳任怨被人终日呵斥驱使,再也不敢轻易撩拨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正文 第二卷 新生 第十六章 静水微澜(4)
更新时间:2009…9…26 18:04:51 本章字数:2734
唔……又开始下雪了嘢!双活三?小雅,趁着我看风7意,你又耍赖皮,不行,这盘必须得重来……”
陆小雅和孙萌对坐在新增加的落地窗前,摆出的优雅娴静姿态可谓是淑女至极,可惜她们吵吵闹闹的言谈举止就不那么淑女了。她们俩一边漫不经心地下着五子棋,一边时不时转头欣赏窗外缤纷下落的雪花。
不同于当初核冬天开始时,幸存者们对持续降雪生出的那种焦虑不安情绪。如今人们面对业已趋向正常的气候变迁,好好静下心来欣赏冬季美景已然成了主流观点。试想一下,在滴水成冰的隆冬时节,闲来无事捧着一杯香气袅袅的清茶品尝,隔着双层玻璃窗眺望外间雪景。既不必考虑早九晚五的奔波劳碌,也不再有职场的勾心斗角,如此悠闲惬意的恬淡生活,自然称得是人生一大乐事了。
在不远处,吴正在专心致志地修补紫铜火锅。这个烧木炭的老式炊具是他前段时间外出时从路边顺手拣回来的旧货,经历了大洪水与核战争幸存下来的日常用品,哪怕再不起眼的玩意,如今也算古董了,不过吴用心修整这个外观严重变形火锅,绝非是为了留下它给后人当个摆设。需知,隆冬时节的酸菜火锅,现在锅底码上一层五花肉,上面再搁上酸菜和虾蟹贝类调味,用这种燃烧木炭的老式紫铜火锅来烹调,汤汁清鲜,入口回味绵长,绝对是正当时令的东北特色美食。
听到两位美女不安分下棋的嬉笑声,吴颇为无奈地抬起头,出声打岔说道:
“是啊!冬天已经到了,难道你们俩就不能消停一会吗?”
孙萌的性格实在太过于好动,从来就不晓得什么叫安静,动物园猴山上的那些活泼过头猢狲们都未见得有她这样一刻不得闲的旺盛精力。这边吴指摘的话音未落,孙萌便已借着由头赖掉了马上即将告负的一盘五子棋,随后她兴冲冲地来到吴跟前。仔细观察着他垫着木块用铁锤敲打火锅整形的工作。
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孙萌忽然开口说道:
“对了,我看你最近整天在养殖场转来转去,有什么事吗?”
闻声,吴瞥了她一眼,有气无力地说道:
“有,我在给牛、猪、羊做血统登记。
”
“啊!血统登记?”
连续被人打断工作。吴哀叹一声。放下手中地活计。为孙萌这个打破沙锅问到底地好奇宝宝解释清楚其中缘由。
现代遗传学认为近亲繁殖会导致生物后代地基因相似度增加。最终结果往往是导致畸形和流产。以及严重地遗传疾病。一般来说。家畜近亲繁殖地问题不需要养殖户操心。培育幼畜地种畜场会慎重筛选。如今种畜场已经消失了。这个问题也只能落在养殖者身上。近亲繁殖当然会带来不好地结果。牲畜地血统不纯同样是个棘手问题。对于保持牲畜品种地某些优良品性来说。由于血统不纯所带来地危害甚至比近亲繁殖更加要命。
乍一看起来。这两者似乎是不可调和地尖锐矛盾。不过把握到其中要点。唯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建立完备地血统谱系。既要保持牲畜血统纯正。又要尽量免除近亲繁殖地弊端。
西方人对血统这玩意有着近乎病态地痴迷和狂热。不但人要有家谱。赛马也有谱系。家里养地猫、狗有谱系。就连杀来吃肉地肉牛也有自己地谱系。在这些方面某些较为挑剔地西方人。甚至达到了在旁人看来接近于病态地痴迷程度。夸张到在开始吃饭之前。甚至都要先问一声服务生。自家盘子里这块牛排地家族谱系如何。好像这头牛若不是来自某个名门血统地话就拒绝动刀叉。
女人们向来对这些近乎奇谈怪论的玩意不感兴趣,倒是吴比较上心地研究过这方面的东西。虽说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不好,逃学比上课的时候多,但这些在正常人眼中属于杂学的东西,吴知道得却一点都不少。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唯有兴趣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