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后半夜,天空开始下起雪来,张沁儿已经有了一些睡意,此时也忍不住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
不知不觉中,她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小半年的时间了,因为饥饿和灾荒,脑子里除了找吃的、除了怎么活下来,前世的种种,竟然被慢慢的遗忘了。
今天是除夕夜,也不知道前世的父母可好?公司可度过危机?
但是她最想的,还是带大她的奶奶,虽然说当初奶奶有些偏心眼,对她也不是那么好,但是人在失去后,总会后知后觉的发现当初的好来!
眼睫毛轻轻的飘忽,如一只蝴蝶的翅膀,柔弱而又坚强,张沁儿闭上眼睛,将过往的种种埋在心中,既然已经回不去,那么她就要努力做好这里的每一天!
杨氏怕她冷着,柔声说:“别站在窗边,会漏风呢!困了吧?快去睡吧!”
张沁儿心中一动,转身看着杨氏,杨氏那慈爱宁静的面庞忽然给予她很大的安慰,很好!至少她现在还有杨氏的关爱!
张沁儿和张贞娘她们几个女孩子都去屋子里睡觉了,这个时候还可以睡上一个时辰,大年初一的时候,还得出门拜年呢!
杨氏和张志仁还有张志礼都没有去睡,兄弟两个时不时说着闲话,而杨氏则坐在灯光下做着活计,她手里正在缝一件水红色的袄子,在衣襟两边绣着几朵简单的花卉,手艺虽然不算精致,却也不错了。
等待鱼肚白时,杨氏就起身去厨房烧火,冯氏已经起来了,帮着杨氏一起弄早餐,倒也还算很快,高汤和饺子都是现成的,只要煮熟就好。
饺子熟的时候,大伙儿也都起床了。
张老头和连氏穿着崭新的衣服坐在首位,张家三房按照顺序给二老拜年。
“爹、娘儿子(媳妇)给您拜年了!”
“爷爷、奶奶孙儿(孙女)给您拜年了!”
“起来吧!大家都新年好!”张老头笑呵呵的说着,而连氏则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来,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里面装着两个铜板。
除了给家里人的,连氏还准备了许多个红包,如今张老头是里正了,这大年初一,自然会有很多村民会过来拜年,而那些一起过来的孩子自然得意思意思给个红包。
而这些红包大多都是一个铜板的。
吃过早饭,灶间就烧了一大锅的热水,待开了后将上回在县城买的碎茶末倒了进去,不多时一锅茶水就好了,盛在陶壶中等着待客用。
张沁儿不喜欢喝这种碎茶末,总觉得有股涩味,她宁可喝自己在山上采的野菊花茶,清香袭人,又能清热解毒。
张老头坐在堂屋,看着家里崭新的房子和家具,又看着穿着光鲜衣服的儿子媳妇孙子们,不由得感慨万千,就在半年前,他们还住在徐州一带,拥有着几间砖屋,几间土屋,日子过的不好不坏。
谁知转眼间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他们一家的命运也改变了!
张老头的感慨并没有多久,很快村里很多人家都到张家来给张老头这个里正拜年,一时间屋里特别的热闹,男人们和张老头说着村子发展和个人以后发展的事情,女人们则在冯氏的屋子,一个个都围着甜儿笑着,说甜儿是个有福气的丫头。
冯氏生产之后,在张志礼的调养下,身体恢复了不少,加上她心里有憋着一股劲头,月子还没有做完,就开始做活了,杨氏不敢让她沾水,就让她在屋子里做针线,照顾几个小的,而谢氏看着冯氏开始主动干活,嘴里也不啰嗦,不过等冯氏出了月子,谢氏就开始让冯氏给她做事,还说以前可都是她这个做大嫂在伺候她,多么多么累之类的。
冯氏也不吭声,要她去做,她就去做,整个人除了面对张志礼和张乐儿他们,表情都是闷闷的。
只是甜儿却情况有些不好,冯氏身子吃了亏,生产之后,根本没有奶水!而整个村子里只有冯氏一个人生产,所以也没有办法去别人家借一些,只好用米磨碎,煮成糊糊给甜儿吃,好在甜儿不娇气,吃着糊糊也这么过来了,只是瘦的模样叫人心疼。
每当没有人的时候,冯氏就抱着甜儿掉眼泪,哭自己命苦,哭女儿命苦。
这些事情,张沁儿多多少少看在眼里,只是她不好过多的插手干预,毕竟她还是一个孩子,在家里的话语权可不大。
这个年,不算热闹,却给整个富足村的人带来了希望,待过了大年初三,就有人家开始动工烧砖砌房子了,所有的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第60章 :开春()
乡里人家对春天特别的敏感,仿佛一夜之间,田野里就长满了新绿,这些新绿大多是可以吃的野菜,荠菜、马齿苋、野芹菜等。
这些野菜给村民带来希望,几乎家家户户的媳妇孙女们都挎着篮子,身影在山野间随处可见。
张沁儿她们自然也是不例外的,相比起来,她们家的情况比大多数村民都要好,毕竟还有一大块的白菜萝卜地可以采摘,但是一个冬天过去,这些萝卜白菜不说吃腻了,也快吃完了,正需要新鲜的野菜来补给。
野菜很鲜嫩,而且很多,几乎是今天被采完了,明天早上又是一大片长出来,茂盛的长势令人心喜,再过不久,木槿花和香椿等野菜也要长出来的,丰富了大家的菜篮子。
女人们想着法子做出好吃的饭菜,而男人们也没有闲着,这个时候,烧砖砌房子的事情也要暂时告一段落,因为家家户户都要抽部分人手,跟着张老头将整个富足村的地形都走一遍,然后选位置挖水库开渠沟。
灌溉对于农作物来说,是一件尤其重要的事情,所有的村民都悉心注意这个问题。
张老头是有一定的河工知识,很快就选定了两个位置,都在山脚下的洼地,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地势比开垦出来的官田要高很多,这样便于蓄水和放水。
选好位置,就要开始干活了,活计有些繁忙,除了挖出水库来,还要挖渠沟,怎么才能够更好的照顾到自己家的田地,也成了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
即使在前世时,张沁儿也曾听奶奶说过农村抢水的事情,一般是谁在村里说的上话,谁家的田地就先能够用上水,而那些孤儿寡母没有势力的人家往往就要倒霉了,若是风调雨顺还好,若是遇上干旱的天气,一年的收成就是问题。
所以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谁也不敢松懈,张老头心里自然也有一杆秤,对于做了一辈子农民的他来说,有些事情可以大方,而有些事情则必须强势,他设计渠沟时,优先自己家的田地,然后才公平的分配其他人家的。
可惜即使张老头自认为他很公道了,还是有人家不干了,这天,村尾的冯家就过来找张老头。
冯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一个孙女,在人数上,属于中等的,今天就是带着大儿子过来的。
冯老头先是给张老头行了一个礼,恭敬的叫了声:“里正好。”
然后就开始开门见山了,他的来意自然就是和渠沟有关。
“里正,你也知道我们家田地在什么位置,只是按照现在的渠沟来,以后我们家用水可不方便呢!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把渠沟弯一下,这样正好从我家的田地中间流过去。”
张老头无需思索,整个富足村的地形都在他脑袋中,于是说:“你的情况我也是明白的,只是你也要明白一件事,从你家田地中间过的话,在后面会遇到一块石头地,那块地本来是废地,挖渠沟的话一来费力,二来容易渗水。”
冯老头面色开始泛红,这些他也是知道的,只是为了自己以后用水方便,他还得争一争。
“里正,这些我也是知道的,到时候我们绕过那块石头地,不就行了吗?渠沟弯一些也是没事的。”
“我看你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这石头地是一个问题,二来就是地势高低问题,你那块地地势低,从你那边过的话,以后做成水田时,怎么放水呢?你家的地都淹了,别人家的地还是干的!现在挖的渠沟是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我能够理解你的想法,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渠沟从你田地里面过,那么其他人家会不会更加麻烦?先不说现在的渠沟是已经定下来,大家都没有太大的意见,如果临时修改,难免会引起其他人的意见。”
冯老头急了,忙说:“可是也不能因为这样,就要我白白吃亏啊!”
张老头正色看着他,才说:“哪里让你白白吃亏?你自己也晓得,除了那些租的官田有些用水不方便外,你自己开垦的荒地可有不方便的?再说了,官田也就今年种大豆养养地,到了明年,可是要种水稻的,我们都没有种过水稻,但是也看过人家的水稻田,等种了水稻,就算渠沟不在你家田地附近,也是没有关系的,一块地连着一块地,放水还是很容易的。”
冯老头还要再说什么,张老头又说:“再说了,那些地总是官田,你有两个儿子,难道还想租地一辈子吗?现在开垦就算自家的,虽然地势不算好的,但是今年多干活,来年土地多了,也就不怕了。”
冯老头犹豫了一会,看着张老头那张严肃认真的脸,知道是自己再说什么都不成的了,于是只好说:“那先这样吧,我先回去了。”
“唉,慢走。”张老头送他们出了门口。
等出了张家的大门,冯老头的儿子就忍不住说话了:“爹!难道你就这么算了?”
年轻人总是受不得委屈的,之前碍于里正和自家爹没有开口,冯老大也只好忍耐着。
冯老头瞪了儿子一眼,怒吼着:“不算了还能怎么样?”
冯老大嗫嚅了一下,又说:“里正心里根本就没有我们!我看找他说是没有用的,还是找其他人一起说说吧,对了,在我们家旁边的地不正是田家的吗?那田家当初可是和张家争过里正的,我想田家一定会出这个头!”
经过儿子这么一说,冯老头也后知后觉起来,想想是这回事,于是又带着儿子匆匆去了村头的田家。
进了屋子,也不寒暄,直接就说自己的来意,本来想田家都是性子急的人,为了这种事情,那是打架骂人都是常事的!谁知道这回田家的反应却让冯老头很是不解。
田老头听了,只淡淡的说:“哦,我还以为什么事呢!那渠沟我觉得没有什么意见。”
冯老头一愣,说:“你怎么没有意见?我们两家的地离渠沟最远,用水可不方便!”
“这你就不懂了!今年种大豆,用不了多少水,等明年修水田田坎时,那块地地势低,在田坎挖个沟就可以进水,离渠沟远些,也就晚一天进水而已,事情不大。”
田老头说的这般简单轻松,一时间冯老头反而有些不解了,他以前都是种大麦的,水田实在没有伺候过,所以还真不知道水田是怎么用水的。
因为田老头态度明朗,摆明不会出这个头,冯老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又说了几句闲话,就告辞走了。
冯老头父子一走,田老头立刻对坐在院子里乘凉的大儿子说:“你们以后给我长点心眼,我们田家虽然仗义,也不是随便被人做枪使的!”
“做枪使?这冯家没这个意思吧?”田老大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哼,他自然没有这个意思,但是我们不得不防,谁都知道我们田家是和张家争过里正的,当初若不是张家拿出陶器和青砖来,这里正说不得是我的!只是既然张老头得了这里正,我们也该给他几分薄面,即使是有人求到我们面前来,能不出面的,都不要出面!”
“哎,知道了!”田老大应着。
而一边的田老二则说:“这租田总不是长久之计,我看我们家也就种上一两年,到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去县城里找活干,家里有几亩地就行了,这张老头倒也知趣,虽然租的田地离渠沟远了些,离我们自己开垦出来的地倒是还算近。”
“这也是张老头会做人……以后还是叫他里正吧!”田老头想了想,觉得从此以后还是改口比较好,他倒是熟悉人性,知道发迹和未发迹时的心态是不同的,既然张老头成了里正,又给村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理应给予尊敬,省的以后落了话柄。
几个儿子听了,自然是明白父亲的心意,纷纷点头应着。
“是这个话!老二,你和陈班头说的怎么样了?”
这几天田家一直和县城里的衙役们联系的勤快,而田老二和陈班头更是成了兄弟,问起这个,田老二说:“陈班头说了,开了春之后,衙门里正好缺人,但是他建议我去做捕快,说我有些身手,做捕快比做衙役吃香些!”
“现在缺捕快吗?”田老头蹙眉问着。
田老二老实回答:“不缺,陈班头说捕快要到五月份才会缺,有个姓王的捕快,说五月份要去别的县投奔一个做了知县的远亲。”
田老头点了点头,仔细思索了一会,才说:“五月份也好!到时候家里的活计都干的差不多,不过你得和陈班头说好了,省的到时候被人抢走了!”
“不怕的!陈班头已经给了我准话,就算捕快做不成,衙役也是跑不掉的!”提起好兄弟陈班头,田老二倒是很有自信。
第61章 :淤泥做肥()
经过半月的忙活,东西两个大水库已经挖好,挖出来的土石正好将崎岖的山路填平,而通水的渠沟也大多竣工,就等着下几场春雨,将水库填满了。
天还有些寒冷,离播种还早,但是整个富足村的人都开始犯愁了,那就是肥料不够!
虽说租的田都是种大豆,不需要多少肥料,但是这农作物没有肥料,长的粮食就不让人开心了,尤其是自家开垦出来的荒地,因为位置和地势问题,没有肥料的话,简直就出不了多少粮食来!
为此,张老头也很是发愁,每日愁容满面,坐在庭院,望着外面的旷野叹气。
“爷爷,你在愁什么?”张沁儿坐在张老头的身边,仰头问着他。
张老头看了她一眼,只说:“你不懂。”
倒是一旁的张志礼说:“爹是愁肥料问题呢!虽然我们家人口多,一个冬天过去,也攒了不少肥料,但是比起家里的地来说,这些还是不够的。”
张志礼是全家最信任张沁儿的人,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有些事情,绝对会和张沁儿说,也许这个精灵古怪的侄女,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了。
果然,听了之后,张沁儿马上就说:“这有什么的!爷爷,我以前在河道捉鱼时,就觉得河道里的淤泥很多,我想这淤泥也是可以用来做肥料的!”
“淤泥?”张老头喃喃念叨着,“淤泥怎么能做肥料?”
“当然可以啦!我们开垦出来的荒地,多石头硬土,直接种庄稼,收成肯定很少,因为土壤没有肥力,也留不住水,要是在土上面覆盖一层肥沃的淤泥,多少也能够改善一下土壤的质地,种庄稼自然收成就多了。”
听了这话,张老头当下在心里思索了,仔细想了想,忽然一双老眼放光,猛然说:“哎呦,我倒是忘记那些淤泥了!不错,河道里的淤泥都肥沃着很呢!”
张志礼深深的看了张沁儿一眼,也说:“这样也好,河道里淤泥太多,要是下大雨,就容易决堤,这回挖出一部分淤泥,一来解决了肥料问题,二来这河道也不容易涨水。”
张老头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当初住在河边时,之所以决堤,不就是黄河水带